黃性賢大師談太極拳

2021-02-20 太極文化

鄭曼青宗師最得意的門生、黃氏太極拳創始人、世界太極拳泰鬥黃性賢大師說得好:我的教學方法與眾不同,就是道為本、技為末,重科學,重質量。一個學拳的人,先要學會做人,然後才是學打拳,學太極拳更是如此。進入了太極之門,大家就不分貴賤,不分階級,不分貧富,不分高低,一律平等了。大家要尊師重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和諧相交,真誠相見。做人的道理很重要。不懂得做人的人,就不配學太極拳。學做人比學功夫重要百倍。所以太極拳道是從靜心、悟道和修身、養性練起。

學太極拳應該先研究太極原理,把原理擺在功架之上下功夫。學太極拳並無捷徑可走,必須按部就班從基礎學起,循序漸進。就像求學一樣,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再到研究班,絕不能跳班越級。學太極拳,不貪多,不求速。貪多嚼不爛,欲速則則不達。打好基礎最要緊,否則將會弄巧反拙。要知道,學拳難,成拳更難。學太極拳要不怕吃苦,能吃苦才能扎好根,根穩了就一通百通。

學太極拳要有信心、恆心和虛心。有信心才會有決心;有恆心才不會中途而廢;有虛心才能誠心求教,拳藝才會精益求進。太極拳不是武術,是哲學、力學、物理學。所以學太極拳要從多方面入手。要從練心、練意、練氣、練理開始,然後才練技。即使練技,也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全身鬆開,不帶絲毫拙勁;一投足,一舉手,處處都要表現出輕鬆、柔和、高雅的姿態。因此太極拳不僅是拳術,也是藝術。

松身「五法」是黃性賢大師數十年練拳經驗的結晶,是練太極拳架的基礎。「松身五法」是根據太極原理和綜合太極拳基本動作而創立的。它通過轉腰松胯、合氣松身、擺臂松肩、彎腰松筋、坐腿松膝的「五松」,來解決學習太極拳最難解決的 「松」與「柔」的問題。而「松」、「柔」正是太極拳的要害與關鍵。因此,「松身五法」是進入太極拳殿堂的「敲門磚」;是學練太極拳的基礎,也是易學有效的健身運動與防身術。其中包含了鄭子(曼青)太極拳的每個招式,是學習太極拳最基本的功夫。還有「六法」——床上運動的六種方法、「七動」——推手中的內避與粘貼的七個動作。這「三件功夫、六個字」,足夠苦練終生,受用一世;練拳架可以輕而易舉,練推手也可以駕輕就熟了。

太極分兩儀,兩儀生四象。萬物眾生,無一不是從太極而來,自太極而去的。太極就像一個圓球,太極是圓的,圓的東西沒有角,也沒有手。唯其如此,所以不論滾到什麼地方,也不會傷到球體。太極不動手,動手就不是太極,就是對圓的涵義說的。太極拳是包含了力學、物理學、太空學等各門學問的。

太極拳無論是靜是動,都有它的特定不變的法則,比如一動全動,一靜全靜,借力打力,借勁制勁,一身是手實非手,一身是勁實非勁等等。它與人對壘靠的是懂勁、聽勁,對手還未出手,就知道他要打什麼部位,從而加以化解,並且借著對方的勁道,使用招式,將對手制服。這當然要靠精湛高明的太極功夫,不是說一學了太極拳便可以達到這樣的地步。比如,種樹需要紮根。根只扎了三寸深,風一吹便倒了;如果是扎了三尺深,那麼再大的風也吹不倒。所以學太極拳要學到家,不能只學了皮毛。學練之中,要強調腳跟要穩,氣發丹田,向下扎穩根;然後,順著腰胯而上,由意使臂、由意使手、使腕、使指,到了這時,你的身便如佛寺裡若大的圓鍾蓋地,穩若泰山了。

中國太極拳不但是一門武術,而且是一門精深的哲學。它注重內功修煉,強調人格道德修養。當年我拜在鄭曼青老師門下,單是「道」字,鄭師就為我講了三個月。以我自己數十年練功和傳藝的體會,我認為「道」是太極功夫中的功夫,學「道」就是學拳理、學拳德、學做人。因此學習太極拳,既有修身養性、健身長壽的功效,又有涵養道德、培育情操、提高學問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鄭師一再強調學拳必須「誠」與「信」。中國有句古話,叫「不誠無物,信而有徵」是至理名言。有了誠心和信心,才能學有所成。太極拳以「意」和「松」為主旨,如果沒有誠心和信心作為思想根基,練拳中就會意不貫一,半信半疑,松而不透,學而無功,結果學了個半軟半硬的工夫,毫無用處。

學習太極拳必須掌握按部就班、明理達意、默識揣摩等學拳方法。對榮譽不得自誇,對本事不可炫耀,千萬要記住,「滿招損,謙受益」的古訓。太極拳的主旨是:太極無極,太極拳道是一項涵蓋寰宇的無窮無盡的事業;人生有限,拳道無涯,必須一代一代地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希望太極拳人同心協力,取長補短,讓太極拳道在全世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使普天之下的百姓心身健康,促全球社會和平進步。


相關焦點

  • 談太極拳的符號和密碼
    根據太極拳的特性,做到放鬆全身,使自身改變了人體結構,從一個自然人變成為一個松體人。上世紀活躍在太極拳教學前沿的吳圖南大師,是一位全體透空的太極拳家;楊禹廷大師坐在座像上像一個人影,似一付衣服架。他們對太極拳符號和密碼在理論的認識和理解是有一定深度的,但還不及公諸於眾,便駕鶴西去,未留結果。
  •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2020-12-19 02:09:37 」的高級黑  ■ 來論  太極拳是用來善加利用的,不是給「偽大師」拿來消費消遣的。
  • 太極拳申遺成功,更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縱觀太極拳的申遺之路,並沒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平坦。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國際認定機構認為,太極拳作為健身類的體育運動,其非物質文化特徵並不明顯,界別不清晰。再者,除中國外,日本、韓國等地也在搶註太極拳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上申報文本原因、中西方文化差異等因素,太極拳申報非遺也曾遇挫。
  • 陳長流大師走進洪江市太極拳教學活動隆重舉行
    2018年1月20日,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嫡宗傳人、陳家溝陳長流太極院院長、河南省陳氏太極拳協會常務理事、國家優秀武術指導員、陳家溝太極拳推廣中心副主任、國際太極拳名師陳長流,在洪江市陳氏太極健身俱樂部王雪峰的陪同下,在洪江市開展陳氏太極拳傳播與推廣教學活動。
  • 陳照丕大師太極拳心得筆記連載(2)
  • 吳式太極拳傳人何南傑被美國武術教師協會評為最高級別功夫大師
    他自年少時即學習武術,曾先後學習羅漢拳、金剛拳、形意拳、楊式太極拳以及吳氏太極拳。何南傑的吳式太極拳老師是裴祖蔭,裴祖蔭師從吳鑑泉,並同其子吳公儀、其婿馬嶽梁共同探索拳藝多年,對吳氏太極拳有獨特的見解。裴祖蔭對何南傑影響深遠,何南傑在裴祖蔭身上初識太極拳真實面貌,激發出探索太極拳的真諦的渴望。
  • 吳式太極拳風格特點初探
    吳式太極拳,是以吳鑑泉宗師晚年所傳授的拳式為標準。作為吳式太極拳的追隨者,我一直期望對其風格特點能夠真正了解,並在加深認識中提高修養。但由於見識所限,只能就自身所學、所知、所悟談幾點淺見,意欲求得同行中有真知、深知者加以深化。      我們認為「拳架緊湊,行拳輕靈,用拳善化,拳理重道」是吳式太極拳顯著的風格特點。
  • 我說太極拳:何謂松?
    恕筆者直言,這些朋友對太極拳認識尚膚淺,對拳理不甚理解,說白了,他們不懂太極拳。太極拳家不懂太極拳嗎?有一位已故資深兄弟拳種的拳家對一位太極拳練家說,有些太極拳名家不懂拳。人家能出此坦言也是難能可貴的,說的比較客觀,旁觀者清嘛。」祝先生此番表述,可謂精闢;一針見血地把太極拳界存在的無知、誤識,且自以為是的某些「大師」、「名家」其實不懂拳的真實寫照揭示無遺。本人即贊同先生的論述,又欽佩先生的率真。
  • 成人太極拳
    成人太極拳,教練團隊功夫純正,品德兼優教學科學規範,理論紮實,經驗豐富,深受廣大學員好評。深圳的太極拳館都開有什麼培訓班,太極拳培訓班收費標準 深圳的太極拳館大多開設的均為成人、少兒、私教一對一和企業培訓班,以深圳陳自強太極學堂為例,這家拳館的成人班有短期、長期等類型,收費由短期的一千多元到全年九千元不等。
  • 話說太極拳|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現在,陳正雷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太極拳名家,為傳播太極拳嘔心瀝血。談到太極拳的繼承發展,陳正雷很有信心地說:「要讓孩子們都練習太極拳。不僅讓他們學習太極拳,還要讓他們上大學,有了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繼承太極拳文化。」
  • 從範縝的《神滅論》談太極拳的「練拳先練形」
    科星太極拳劉玉強老師拳照太極拳「形」與「神」的關係問題,一直是太極拳習練者積極探索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太極前輩們則常針對學練者的不同水平,不同階段,強調不同的重點,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修煉的過程,應該說完全符合習練太極拳由淺到深、由表及裡、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規律。
  • 申遺成功 太極拳打出新境界
    &nbsp&nbsp&nbsp&nbsp□林如敏&nbsp&nbsp&nbsp&nbsp太極拳打出新境界。12月17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大師李經梧之子李樹峻口述領悟太極
    2、陳式拳一九四六年經氣功大師胡耀貞的介紹和趙鐵庵師爺的同意,家父攜藝投師,和當時的孫楓秋(家父的義弟)、宋麟閣、劉金生、田秀臣向陳式拳宗師陳發科遞貼磕頭,成為陳發科師爺的首批入室弟子,併合影留念。正因為有了兩位師爺不辭辛勞的栽培和家父及孫楓秋、王培生等諸位師叔的打磨,我在1958年和1962年剛滿16歲和20歲時,兩次奪得北京市武術比賽太極拳冠軍。那時候的比賽和現在的比賽有著本質的區別,沒有什麼規定套路,完全是按照自己所學的傳統武術去發揮,評委都是當時一些眼睛裡揉不進沙子的傳統武術大師,競爭很是激烈。
  • 陝西首屆科學健身大師王堯的「太極」情懷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太極拳了解中國文化
    開始是在小學教孩子們太極拳,後來又走進高校,走進公園。他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怎樣才是科學健身、合理運動?大學期間,他就愛上了太極拳,「開始是好奇,看著太極拳的一招一式都是慢騰騰的,遇到突發情況怎麼運用?慢慢的,就喜歡上了。」
  • 王其和太極拳主要傳承人:檀杏敏
    她生長在傳統武術世家,自幼崇文尚武,少年時即師從劉仁海先生學習王其和太極拳,默默苦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隨姚繼祖、傅鍾文、王榮堂大師學習武式、楊式太極拳和八卦掌。  她幾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精研廣傳,同時積極組織參與各類武術賽事和交流活動,多次榮獲佳績,為促進傳統武術傳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 深度揭秘太極拳「凌空勁」現象
    話說拳勢與凌空勁》在漾太極平臺發表後,得到不少讀者的點讚與鼓勵,也有讀者留言談他的看法,編輯希望我能對讀者作解答,那就恕我再羅嗦幾句吧。一、凌空勁是太極拳研究的課題凌空勁的怪現象經常會沉渣泛起,不時攪動武術界的好奇,贏取眼球,網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太極拳究竟有沒有凌空勁?
  • 太極拳:從「推己及人」到「內聖外王」
    著名文化學學者和武術理論家劉峻驤先生在談及太極拳時指出,「有人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統稱為國學,武學是國學中的國學,太極拳則是武學中的武學……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的一半」。歷代的哲學意識對於太極拳有明顯的影響。如易學的陰陽二氣、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崇尚自然,禪宗的頓悟精修等,都給太極拳的人文精神打下深深烙印。因此上,在學界很多人都將太極拳稱之為「哲拳」。
  • 科星太極拳掌門人劉玉強約戰功夫打假聯盟李京華的真相
    科星太極拳,起源兩年前由劉玉強大師創立於河北省固安縣。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民間公益組織功夫打假聯盟目標盯上了科星太極拳創始人掌門人劉玉強大師,我們先來了解科星太極拳及創始人劉玉強大師。1.科星太極拳~我國武協體育局不承認的一個拳種,曾三申五令禁止擅自創拳門派掌門等2.科星太極拳~練習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外加少林拳、八卦掌、形意拳…基礎上開發出來科星企業文化太極拳。
  • 太極拳無秘密(三)——骨斷筋折的「打法」
    太極拳行拳舒緩,動作軌跡多是弧線,拳腳往復循環不知道落在哪裡,有人會問:太極拳能打人嗎?這個最直白簡單的提問,太極拳資深練家聽了會變成:太極拳怎麼打人?怎麼打沒弄不清楚,談能不能打是不是步子跨的大了點?其實明白太極拳怎麼打人的沒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