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照丕大師太極拳心得筆記連載(2)

2021-02-08 天津太極拳

陳照丕大師太極拳心得筆記連載(2)

本文是陳家溝太極拳館整理的早年陳照丕大師太極拳心得,是太極拳理論文章中的經典之作。

   有人說:陳式太極拳有特別的竅門,不向外傳,所以外人學不好。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太極拳學好與否,除名師指點外,主要看自己下功夫與否。餘十六世祖陳鑫說過:「理不明延名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不能,再加終日乾坤之功,進而不退,日久自到」。人言此藝別有訣,張口不肯對人表,吾謂此藝無甚奇,自幼難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貫神機妙。就是這個道理。

    打太極拳不論酷暑或寒冷的冬天,都要鍛鍊不可間斷。我練拳術數十載,冒犯寒暑風雪天,雞鳴起舞數載月,單衫短褲不著棉,行人觀看如絕倒,笑我古稀學少年,拳不知老特至,名利與我如雲煙,但願服務為人民,提供愛好同鑽研,百花齊放照耀下,拳術發揮燦如霞。

    打拳一日之中什麼時候都可以練,什麼時候有空就什麼時候練,但最好是每天清早練,因為清早空氣新鮮,環境安靜,練拳收效最大,「披星戴月五更天,起床練習太極拳,世人不知餘心意,八旬老翁學少年」。

    打太極拳目的要明確,就是為革命而練,療病保健。增長體質的目的,是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打太極拳的目的必須提到這樣的高度,才能持之以恆,才能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應當經常想到毛主席教導的:「必須記住,有志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須鍛鍊身體,使身體強健,精力充沛,才能擔任複雜艱巨的工作。」為革命而練拳,有什麼困難不難克服呢?我寫了呀首歪詩,表達我練拳的決心:慢雲七十古來稀,餘今八十興不萎,老古跌岔能鋪地,二起雙腳騰空飛,練身如鐵為人民,立志要學懂存瑞,老當益壯從何起,朝朝苦練偷天機(指早晚鍛鍊吸收大地間之清氣),世人不識太極妙,變化無窮奇更奇,若問此技中何用,強身健體為人民。

   正如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的:「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對其觀,促其對體育之自覺不可」。

 

五、打太極拳要用丹田氣。

  什麼是丹田氣?丹田氣是先天自然之氣。每人都有呼吸,在母體未出生之前,隨其母親的呼吸,十月懷胎期滿降生時,開始了自己的呼吸,他的呼吸就是從臍帶小孔裡出來的氣,就是他自己的呼吸,這臍帶收到肚臍下邊,命門旁邊有個小孔,這個小孔裡出來的氣就是丹田之氣,如果這小孔內出來的一線之氣不斷,人身無火能使便體皆溫,無水能使五臟皆潤,如果這小孔內出來的氣稍有停滯,人就會生病,醫生可以治療,打太極拳也可以引導這一線之氣越流越旺,這一線之氣就不會停滯,人就不會生病,這就是過去有人說醫生治病,太極拳治本,如果這小孔的氣一斷,神仙也不能救啦。凡是武術家和醫生都知道什麼是丹田氣。過去常聽人說去看戲,回來說:某某演員唱的又好聽,嗓子又不停。因為他用的喉嚨氣,頗有社會常識的人都知道什麼是丹田,如果練武的人不知道什麼是丹田,反說丹田是迷信,這個人就門外漢了,丹田是確有唯物辯證法的。

 

六、打太極拳要知道什麼是呼吸自然。

  什麼是呼吸自然?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呼吸,就是醫生號脈也是聽呼吸的。這個是自然的呼吸,就是肌膚毫毛,肉絲內都帶有呼吸。並不是打太極拳,哪一式為呼,哪一個式子為吸,這樣用呼吸就不是自然呼吸,是用喉嚨的呼吸,就成了拉風箱的呼吸,這樣的呼吸不但不衛生,而且還能傷氣,打太極拳用的是自然呼吸。就是動者為呼,靜者為吸,正纏絲為呼,倒纏絲為吸。氣歸丹田為靜,靜就是吸。由丹田出來的氣就是動,這就是呼。這樣用呼吸就是自然呼吸。這樣的呼吸不但衛生清潔而且可以呼出濁氣,吸收清氣。什麼是濁氣?什麼是七氣?人生一口氣,制命一口痰。人生一口氣就是他母親生下來的那一口氣,這就是先天自然之氣,這就是先天的清氣,時間久受到不良之氣的汙染,就生了濁氣。這些濁氣久而成痰,將呼吸堵住,輕者生病,重者致命。所以人臨死時候響痰上來了,這就是人生一口氣,致命一口痰。

  氣分五種:五種清氣,五種濁氣。五種濁氣是:(1)橫氣:就是橫氣填胸,上下不接氣,在運動時呼呼發喘。(2)邪氣。就是呼吸不正常,時有時無,在運動時嘴發青,臉發白。(3)逆氣。就是在運動時肩上挑,肘上架,不知道沉肘松肩之法。(4)滯氣。就是在運動時中氣堵塞,使周身之氣不能流通,久之有停止之患。(不同於逆氣的是―――逆氣是由於挑肩架肘而造成,使中氣逆行,如洪水倒流,百病叢生。)(5)濁氣。就是運動時上重下輕,外散內空,完全用的是後天之氣,使一切濁氣上湧,練久人就生病。

  五種清氣:(1)先天自然之氣,就是由母體降生時帶來的氣。(2)乾坤正氣,就是陰陽之氣,也是剛柔之氣。(3)太和之氣。就是丹田之氣,就是心肝脾肺腎五氣團聚的地方,也叫五氣朝元,就是人之生死,病之輕重必先看元氣存在的道理。(4)浩然之氣。就是運動純清無濁,練一趟拳,氣不發喘,面不改色,談笑自若,在作戰時能以沉著應戰,養我浩然之氣。(5)混元一氣。就是功夫練成時,把全身之氣團聚不散,混元一氣,如鐵石之堅,攻之而不敗,破之而不散。

  所以在運動時要呼出五種濁氣,吸收五種清氣。氣在胸中都是濁氣,氣沉丹田就是清氣。在練時使濁氣下降,降於湧泉穴,升至百會穴。不但可以強筋壯骨,強身健體,而且可以怯病延年。

相關焦點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10歲起,即從陳玉山習燕青門拳械,又隨傅萬祥習醉八仙拳,後從曹大師學棍法。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國術館,從韓化臣、馬英圖、米連科與趙樹德等精習八極門拳械、青萍劍等。後從朱國福、黃柏年、吳俊山習練形意拳、八卦掌與八卦太極拳等。1929年在上海舉行的國術大會上,獲得最優秀的成績。畢業後,因成績優異留校任教。李元智一生授徒眾多,遍及海內外。
  • 話說太極拳|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朱天才從小生活在武術之鄉,又是太極拳世家,耳濡目染,自幼對陳式太極拳情有獨鍾,10歲時開始拜族舅、太極拳名家陳照丕為師學習太極拳。因其悟性過人,德才兼備,勤學苦練,觸類旁通,深得陳照丕厚愛。其14歲時就榮獲太極拳比賽第一名,後經常隨陳照丕老師多次參加武術表演比賽。
  • 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縱觀近年「武林」亂象,太極拳忽而被魚龍混雜的「大師」鼓吹成「絕世神功」,忽而被三教九流的「高手」貶斥為「花拳繡腿」。傳承300餘年的太極拳被層出不窮的各路「大師」糟踐得面目全非,太極拳這一文化遺產,也被一波波譁眾取寵者禍害得面目全非。
  • 太極拳名家蔣家駿先生1988年在廣州名家研討會講解陳式太極拳推手和實戰應用
    自幼師從陳家溝陳氏第十八代傳人陳照丕習練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至五路、炮捶一路、長拳108勢、太極門中各種長短器械有6年光景。蔣家駿學拳認真、執著、刻苦,除了得到陳照丕先生的認真指點,還得到陳家其他長輩的指教。後期,他學到了現在甚少人掌握的,被認為是失傳了的陳氏傳統功夫,其中有「金剛十八拿」和「沾衣十八跌」太極大槍用法。這期間,蔣家駿得到了陳發科之愛女陳豫俠先生及陳金鰲先生的經常指點。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有多牛?為啥牛?看完你就知道了……
    臥薪嘗膽多年的反攻之作《太極》系列的第1集和第 2集分別於去年年底上映,讓許多人因為電影知道了太極拳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式太極拳是最正宗的太極拳法。 當年紅遍寶島臺灣,曾經第一位被奧斯卡邀請出席的臺灣女歌手方季韋,攜一張名為《情是太極》的專輯回歸歌壇。
  • 太極拳傳記人物
    後代太極拳大師、名家,諸如陳長興、陳耕耘、陳延熙、陳發科、陳照丕、陳照奎等,皆其後代傳人。其子陳大鵾、陳大鵬為陳氏十一世太極名手。  陳正如    陳氏十一世,生卒年月不詳。師承陳所樂而精於108勢長拳,為太極拳第三代傳人。藝成授徒郭永福(註:一說郭即陳氏十四世之陳有孚,因殺人而隱姓埋名,逃往他鄉。有孚、永福字音相近,陳有孚之外祖家又姓郭,此事待考)。
  • 陳式太極拳74式與83式的來龍去脈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常把陳式太極拳中的大架(亦稱老架)74式與83式說成是不相干的兩套拳,致使許多初學者迷茫,其實這完全是不了解其中原由的誤解。其早期弟子:侄陳照丕,子陳照旭,楊易晨,洪均生等皆習此,洪均生老師在「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一書中就有記載。  陳公發科在長時間教學中逐步增加三個式子即:三換掌,退步壓肘,中盤。此三式在整套拳中又重複一次就成了6式。另,背折靠與雙震腳有動作而未單列成式。在63年「陳式太極拳」(沈家楨,顧留謦著)一書出版時均單列成式。原74式金剛搗錐即為收式。
  • 打太極拳必須知道什麼是迭法
    陳照丕(1893一1972),字績甫,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人,陳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
  • 河南「太極拳創拳地」 景色優美氣場強大 據說在此練拳容易出功夫
    ,「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是一個神秘又神聖的地方,自17世紀中葉,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這裡大師雲集、英才輩出,孕育了數不勝數的傳奇名人故事。  據考證,這條景色優美的東溝,曾是明末清初時期太極拳祖師陳王廷創造太極拳的地方,也是陳長興、陳有本、陳照丕、陳照奎等歷代太極拳名師練拳的場所,從這裡走出過數不勝數的拳師,被譽為陳家溝氣場最強的地方和太極拳的「丹田之地
  • 學習太極拳-筆記摘抄
    學習太極拳-筆記摘抄 ——李經梧傳太極拳譜、劍譜、刀譜 天戈 童年喜歡武術,羨慕會武術的人,也很想學武藝,而家長說不可以。我不是聰明的人,悟性很差,所以養成一個寫日記、記筆記的習慣,在上中學的時候一位語文老師教給我們一句她的名言:「再好的記憶不如一個爛筆頭」,這句話影響我一輩子,記了很多日記、工作日記、業務學習筆記等,雖然文革大部分燒毀,僥倖的紅衛兵、造反派把學習筆記退給我一部分。下面就是學習太極拳運動筆記中的一部分,摘錄一些給愛好者參考、交流。
  • 陳照丕《太極拳見解》(手抄本)
    陳照丕晚年太極拳見解(手抄本) 陳照丕,字績甫,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八世傳人。他幼承家訓,隨父登科公學習祖傳太極拳,登科公早故,乃從延熙公、發科公諸先輩繼續學習。少時練拳非常刻苦,日練拳30遍,不論嚴寒酷暑,均朝夕不輟。1928年,陳家溝武師陳照丕在北京宣武區立下擂臺,與各地武林高手交手,保持了17天不敗的記錄,被武林傳為佳話。從此,陳家溝太極拳便名揚天下,被人廣為傳頌,為在全國普及太極拳打下了基礎。
  • 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
    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博採眾長,創編了一套既能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拳種,因理根太極,取名太極拳。」張蔚珍說。陳王廷造拳之後,拳法被陳氏族人世代傳承,先後湧現出陳長興、陳有本、陳清平、陳鑫等一批太極拳大家。他們推陳出新,創編出太極拳大架、太極拳小架等套路。但陳家有一祖訓,太極拳不傳外姓,直到河北永年人楊露禪的出現。
  • 黃性賢大師談太極拳
  • 話說太極拳|從廣府太和堂到楊露禪傳藝……(連載)
    「豫覃懷太和堂」不但在醫藥界赫赫有名,在太極拳界也久負盛名,而且和楊式太極拳有著極深的淵源,可以說「豫覃懷太和堂」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產生和發展的主要起因和契合點。當年「豫覃懷太和堂」藥店掌柜、夥計都是從懷慶府溫縣過來的,均練陳家溝太極拳,即現今人們所稱陳式太極拳。
  •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2020-12-19 02:09:37 」的高級黑  ■ 來論  太極拳是用來善加利用的,不是給「偽大師」拿來消費消遣的。
  • 談太極拳的符號和密碼
    我們的先輩大師,也許他們對符號和密碼還沒有形成理論,但內心深處卻有解開如何練太極拳的心得與機巧
  • 陝西首屆科學健身大師王堯的「太極」情懷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太極拳了解中國文化
    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成馬步站立……」在教授的時候,王堯會反覆的將自己的心得表達出來,誰的動作不標準了,他也會去給予指導。大學期間,他就愛上了太極拳,「開始是好奇,看著太極拳的一招一式都是慢騰騰的,遇到突發情況怎麼運用?慢慢的,就喜歡上了。」
  • 太極拳申遺成功,更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縱觀太極拳的申遺之路,並沒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平坦。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國際認定機構認為,太極拳作為健身類的體育運動,其非物質文化特徵並不明顯,界別不清晰。再者,除中國外,日本、韓國等地也在搶註太極拳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上申報文本原因、中西方文化差異等因素,太極拳申報非遺也曾遇挫。
  •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原創連載《康德大師》1.1.4.2
    (部分)2「用儘可能淺顯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去闡釋世界上最艱澀難讀的康德及其哲學。」「如果您關注我,將是我堅持寫下去的最大動力。謝謝。——原創連載《康德大師》1.1.4.1柏拉圖的理想國和哲學王——原創連載《康德大師》1.1.3.5
  • 專訪「四大金剛」之一陳正雷:太極拳最初用來搏擊 咋會不能打
    有這麼豐厚的土壤,太極拳的傳承不用擔心。    至於能不能打,陳正雷表示,最初祖師陳王廷創拳就是用來搏擊的,數百年來太極拳師做保鏢、闖蕩江湖的不在少數,怎麼會不能打?他的伯父陳照丕1928年走出陳家溝,當時北京同仁堂的掌柜邀請他去教拳,曾在宣武門設擂,17天未逢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