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照丕大師太極拳心得筆記連載(2)
本文是陳家溝太極拳館整理的早年陳照丕大師太極拳心得,是太極拳理論文章中的經典之作。
有人說:陳式太極拳有特別的竅門,不向外傳,所以外人學不好。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太極拳學好與否,除名師指點外,主要看自己下功夫與否。餘十六世祖陳鑫說過:「理不明延名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不能,再加終日乾坤之功,進而不退,日久自到」。人言此藝別有訣,張口不肯對人表,吾謂此藝無甚奇,自幼難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貫神機妙。就是這個道理。
打太極拳不論酷暑或寒冷的冬天,都要鍛鍊不可間斷。我練拳術數十載,冒犯寒暑風雪天,雞鳴起舞數載月,單衫短褲不著棉,行人觀看如絕倒,笑我古稀學少年,拳不知老特至,名利與我如雲煙,但願服務為人民,提供愛好同鑽研,百花齊放照耀下,拳術發揮燦如霞。
打拳一日之中什麼時候都可以練,什麼時候有空就什麼時候練,但最好是每天清早練,因為清早空氣新鮮,環境安靜,練拳收效最大,「披星戴月五更天,起床練習太極拳,世人不知餘心意,八旬老翁學少年」。
打太極拳目的要明確,就是為革命而練,療病保健。增長體質的目的,是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打太極拳的目的必須提到這樣的高度,才能持之以恆,才能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應當經常想到毛主席教導的:「必須記住,有志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須鍛鍊身體,使身體強健,精力充沛,才能擔任複雜艱巨的工作。」為革命而練拳,有什麼困難不難克服呢?我寫了呀首歪詩,表達我練拳的決心:慢雲七十古來稀,餘今八十興不萎,老古跌岔能鋪地,二起雙腳騰空飛,練身如鐵為人民,立志要學懂存瑞,老當益壯從何起,朝朝苦練偷天機(指早晚鍛鍊吸收大地間之清氣),世人不識太極妙,變化無窮奇更奇,若問此技中何用,強身健體為人民。
正如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的:「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對其觀,促其對體育之自覺不可」。
五、打太極拳要用丹田氣。
什麼是丹田氣?丹田氣是先天自然之氣。每人都有呼吸,在母體未出生之前,隨其母親的呼吸,十月懷胎期滿降生時,開始了自己的呼吸,他的呼吸就是從臍帶小孔裡出來的氣,就是他自己的呼吸,這臍帶收到肚臍下邊,命門旁邊有個小孔,這個小孔裡出來的氣就是丹田之氣,如果這小孔內出來的一線之氣不斷,人身無火能使便體皆溫,無水能使五臟皆潤,如果這小孔內出來的氣稍有停滯,人就會生病,醫生可以治療,打太極拳也可以引導這一線之氣越流越旺,這一線之氣就不會停滯,人就不會生病,這就是過去有人說醫生治病,太極拳治本,如果這小孔的氣一斷,神仙也不能救啦。凡是武術家和醫生都知道什麼是丹田氣。過去常聽人說去看戲,回來說:某某演員唱的又好聽,嗓子又不停。因為他用的喉嚨氣,頗有社會常識的人都知道什麼是丹田,如果練武的人不知道什麼是丹田,反說丹田是迷信,這個人就門外漢了,丹田是確有唯物辯證法的。
六、打太極拳要知道什麼是呼吸自然。
什麼是呼吸自然?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呼吸,就是醫生號脈也是聽呼吸的。這個是自然的呼吸,就是肌膚毫毛,肉絲內都帶有呼吸。並不是打太極拳,哪一式為呼,哪一個式子為吸,這樣用呼吸就不是自然呼吸,是用喉嚨的呼吸,就成了拉風箱的呼吸,這樣的呼吸不但不衛生,而且還能傷氣,打太極拳用的是自然呼吸。就是動者為呼,靜者為吸,正纏絲為呼,倒纏絲為吸。氣歸丹田為靜,靜就是吸。由丹田出來的氣就是動,這就是呼。這樣用呼吸就是自然呼吸。這樣的呼吸不但衛生清潔而且可以呼出濁氣,吸收清氣。什麼是濁氣?什麼是七氣?人生一口氣,制命一口痰。人生一口氣就是他母親生下來的那一口氣,這就是先天自然之氣,這就是先天的清氣,時間久受到不良之氣的汙染,就生了濁氣。這些濁氣久而成痰,將呼吸堵住,輕者生病,重者致命。所以人臨死時候響痰上來了,這就是人生一口氣,致命一口痰。
氣分五種:五種清氣,五種濁氣。五種濁氣是:(1)橫氣:就是橫氣填胸,上下不接氣,在運動時呼呼發喘。(2)邪氣。就是呼吸不正常,時有時無,在運動時嘴發青,臉發白。(3)逆氣。就是在運動時肩上挑,肘上架,不知道沉肘松肩之法。(4)滯氣。就是在運動時中氣堵塞,使周身之氣不能流通,久之有停止之患。(不同於逆氣的是―――逆氣是由於挑肩架肘而造成,使中氣逆行,如洪水倒流,百病叢生。)(5)濁氣。就是運動時上重下輕,外散內空,完全用的是後天之氣,使一切濁氣上湧,練久人就生病。
五種清氣:(1)先天自然之氣,就是由母體降生時帶來的氣。(2)乾坤正氣,就是陰陽之氣,也是剛柔之氣。(3)太和之氣。就是丹田之氣,就是心肝脾肺腎五氣團聚的地方,也叫五氣朝元,就是人之生死,病之輕重必先看元氣存在的道理。(4)浩然之氣。就是運動純清無濁,練一趟拳,氣不發喘,面不改色,談笑自若,在作戰時能以沉著應戰,養我浩然之氣。(5)混元一氣。就是功夫練成時,把全身之氣團聚不散,混元一氣,如鐵石之堅,攻之而不敗,破之而不散。
所以在運動時要呼出五種濁氣,吸收五種清氣。氣在胸中都是濁氣,氣沉丹田就是清氣。在練時使濁氣下降,降於湧泉穴,升至百會穴。不但可以強筋壯骨,強身健體,而且可以怯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