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太極……
科星太極拳劉玉強老師拳照
太極拳「形」與「神」的關係問題,一直是太極拳習練者積極探索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太極前輩們則常針對學練者的不同水平,不同階段,強調不同的重點,提出不同的要求。一般在初學階段,都先強調「練形」,學架子,練套路,規範動作,糾正招式、身法上的不正確姿勢,掌握身法要領,形成動作定型。待拳架練得中規中矩後,再由「形似」逐步向「神似」過渡,又將側重點轉向「練意」、「練神」方面,強調「形神合一」、「以形傳神」、「形中寓神」、「重內不重外、重意不重形」。再練到更高階段,即練到像李道之在《太極授秘歌》中所描述的「無形無象、全體透空」的程度,那便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階段。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修煉的過程,應該說完全符合習練太極拳由淺到深、由表及裡、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規律。但是,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急於求成,想走捷徑,違背客觀規律,不重視基本功和拳架套路的刻苦訓練,沒學拳架就想直接學推手,甚至滿足於學幾個擒拿動作,根本不在「練形」上下功夫,更不重視練拳的身法要領,有的還拿王鄉齋的「意拳」作為藉口,給自己辯護,結果「欲速則不達」,出現種種偏差,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更不願從自身找教訓,卻說太極拳如何如何不行……,把太極拳「形」和「神」的關係變得似乎又模糊起來。
科星太極拳劉玉強老師拳照
說到「形」和「神」的關係問題,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幾千年來「唯心論」和「唯物論」、「有神論」和「無神論」爭論的核心問題。最近看到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有則範縝反對佛教的故事,使我從中頗受啟發。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勇敢的反佛鬥士、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傑出的無神論者範縝,在其不朽的哲學巨著《神滅論》中,就已經把「形」與「神」的關係,論述得非常清楚。範縝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官居尚書左丞,當時佛教盛行,從齊司徒競陵王蕭子良,到南朝梁武帝肖衍,都以佞佛聞名,把佛教立為「正道」、「國教」,舉國篤信因果報應的佛教,宣傳靈魂不滅,靈魂不因人的死亡而消失,封建統治者以此控制意識形態,使人的靈魂受到佛教思想的毒害,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在佛寺僧塔的修建之中。統治階級的上層人物,不僅把佛教當做麻醉人民的精神鴉片,自己也沉溺其中,南朝的佞佛盛況是東晉以來前所未有的。而範縝卻並沒有隨波逐流、趨炎附勢,他敢於挺身而出,否認佛教的靈魂不滅、輪迴轉世、因果報應等信條。在《神滅論》中,他針鋒相對地提出:「形神相即」「形滅神滅」「形即神也,神即形也」。範縝認為:「形」是形體,「神」是精神,二者密不可分,形體存在,精神才存在。形體衰亡,精神也就歸於消滅;形體與精神二者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統一體。顯然在「形」「神」關係上,範縝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接著範縝又進一步提出「形質神用」的箸名論點。他認為:「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稱其用,形之與神,不得有異也。」即認為:形體是精神的質體,精神是形體的作用,兩者息息相關,不能分離。這完全符合「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這在當時確實是難能可貴的。而太極拳正是以這一正確的哲學理論為先導,主張「天人合一」,返本歸真,倡導「形神合一,以形傳神,形中寓神,神中合形,形神兼備」。太極拳堅持「形者神之質」的物質第一性觀點,這就決定了太極拳要「練拳先練形,練功不忘形」。我個人積練拳37年的實踐經驗認為,這是一條符合實際的習拳路子,也是符合人們對太極拳由淺入深的認識規律。針對當前一些人忽視太極拳「練形」的問題,更有必要加以重視和強調。
對於「形」和「神」的關係問題,不只是太極拳有,各種武術、書法、繪畫、舞臺表演、文藝作品、電影藝術等都有個「形」和「神」的關係問題,不少專業門類都把「練形」作為最重要的基本功,基礎的基礎。四百多年前的義大利著名畫家達文西,小時候剛開始學繪畫,老師就讓他天天畫雞蛋,當他畫得有些不耐煩時,老師便嚴肅認真地開導他,告訴他學好畫雞蛋並不容易,在一千個雞蛋中,沒有那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也不一樣,要他仔細觀察事物,認真反覆練習,才能真正把雞蛋畫好。他牢記老師的教導,老老實實畫了兩年多雞蛋,畫了成千上萬個,終於掌握了畫圓的本領。這對達文西的一生影響很大,後來他畫成了世界著名的肖象名畫「蒙娜麗莎」,他自己也成了世界著名的畫家。作為太極拳,對於「形」與「神」的要求同樣嚴格。當代太極名家和太極前輩,都非常重視既練「神」又練「形」,以形傳神,形神合一,都強調練拳必須從練「形」人手。況且太極拳的「練形」並不象有些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形」,不單指形體,主要是指拳架、套路是否規範、到位;一招一式是否符合身法要領的要求。楊澄甫先生的「太極拳說十要」和傅鍾文大師的「太極十三勢及其要點」,都是對練拳身法要領的精闢論述。
科星太極拳劉玉強老師拳照
太極前輩對「練形」的要領,總的可以概括為以下九個方面:1、虛靈頂勁,滿身輕利頂頭懸;2、以腰為軸,立如平準,活似車輪;3、尾閭中正;4、以動求靜,靜如山嶽,動若山河;5、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6、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裹襠護肫,提頂吊襠;7、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8、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9、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等等……以上身法要領,看似簡單,內容深刻,「知易行難」,真正練到自己身上,由「心知」達到「身知」,那就更難,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需要靜下心來,沉下身來,下死功夫,長期苦練,甚至要做畢生的努力,才有望真正練好「形」。勸天下有志於太極之道的人們,切切牢記,這裡用得上中國道教的兩哲言:「大道至簡,大道至艱」。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請勿謾罵。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和美太極》公眾號是微信團隊邀請參與商品、圖書等返傭商品測試平臺,在文末提供部分優秀書目、商品供大家參考購買。點擊進入下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