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範縝的《神滅論》談太極拳的「練拳先練形」

2021-03-05 和美太極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太極……


科星太極拳劉玉強老師拳照

太極拳「形」與「神」的關係問題,一直是太極拳習練者積極探索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太極前輩們則常針對學練者的不同水平,不同階段,強調不同的重點,提出不同的要求。一般在初學階段,都先強調「練形」,學架子,練套路,規範動作,糾正招式、身法上的不正確姿勢,掌握身法要領,形成動作定型。待拳架練得中規中矩後,再由「形似」逐步向「神似」過渡,又將側重點轉向「練意」、「練神」方面,強調「形神合一」、「以形傳神」、「形中寓神」、「重內不重外、重意不重形」。再練到更高階段,即練到像李道之在《太極授秘歌》中所描述的「無形無象、全體透空」的程度,那便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階段。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修煉的過程,應該說完全符合習練太極拳由淺到深、由表及裡、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規律。但是,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急於求成,想走捷徑,違背客觀規律,不重視基本功和拳架套路的刻苦訓練,沒學拳架就想直接學推手,甚至滿足於學幾個擒拿動作,根本不在「練形」上下功夫,更不重視練拳的身法要領,有的還拿王鄉齋的「意拳」作為藉口,給自己辯護,結果「欲速則不達」,出現種種偏差,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更不願從自身找教訓,卻說太極拳如何如何不行……,把太極拳「形」和「神」的關係變得似乎又模糊起來。

科星太極拳劉玉強老師拳照

說到「形」和「神」的關係問題,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幾千年來「唯心論」和「唯物論」、「有神論」和「無神論」爭論的核心問題。最近看到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有則範縝反對佛教的故事,使我從中頗受啟發。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勇敢的反佛鬥士、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傑出的無神論者範縝,在其不朽的哲學巨著《神滅論》中,就已經把「形」與「神」的關係,論述得非常清楚。範縝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官居尚書左丞,當時佛教盛行,從齊司徒競陵王蕭子良,到南朝梁武帝肖衍,都以佞佛聞名,把佛教立為「正道」、「國教」,舉國篤信因果報應的佛教,宣傳靈魂不滅,靈魂不因人的死亡而消失,封建統治者以此控制意識形態,使人的靈魂受到佛教思想的毒害,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在佛寺僧塔的修建之中。統治階級的上層人物,不僅把佛教當做麻醉人民的精神鴉片,自己也沉溺其中,南朝的佞佛盛況是東晉以來前所未有的。而範縝卻並沒有隨波逐流、趨炎附勢,他敢於挺身而出,否認佛教的靈魂不滅、輪迴轉世、因果報應等信條。在《神滅論》中,他針鋒相對地提出:「形神相即」「形滅神滅」「形即神也,神即形也」。範縝認為:「形」是形體,「神」是精神,二者密不可分,形體存在,精神才存在。形體衰亡,精神也就歸於消滅;形體與精神二者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統一體。顯然在「形」「神」關係上,範縝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接著範縝又進一步提出「形質神用」的箸名論點。他認為:「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稱其用,形之與神,不得有異也。」即認為:形體是精神的質體,精神是形體的作用,兩者息息相關,不能分離。這完全符合「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這在當時確實是難能可貴的。而太極拳正是以這一正確的哲學理論為先導,主張「天人合一」,返本歸真,倡導「形神合一,以形傳神,形中寓神,神中合形,形神兼備」。太極拳堅持「形者神之質」的物質第一性觀點,這就決定了太極拳要「練拳先練形,練功不忘形」。我個人積練拳37年的實踐經驗認為,這是一條符合實際的習拳路子,也是符合人們對太極拳由淺入深的認識規律。針對當前一些人忽視太極拳「練形」的問題,更有必要加以重視和強調。

 對於「形」和「神」的關係問題,不只是太極拳有,各種武術、書法、繪畫、舞臺表演、文藝作品、電影藝術等都有個「形」和「神」的關係問題,不少專業門類都把「練形」作為最重要的基本功,基礎的基礎。四百多年前的義大利著名畫家達文西,小時候剛開始學繪畫,老師就讓他天天畫雞蛋,當他畫得有些不耐煩時,老師便嚴肅認真地開導他,告訴他學好畫雞蛋並不容易,在一千個雞蛋中,沒有那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也不一樣,要他仔細觀察事物,認真反覆練習,才能真正把雞蛋畫好。他牢記老師的教導,老老實實畫了兩年多雞蛋,畫了成千上萬個,終於掌握了畫圓的本領。這對達文西的一生影響很大,後來他畫成了世界著名的肖象名畫「蒙娜麗莎」,他自己也成了世界著名的畫家。作為太極拳,對於「形」與「神」的要求同樣嚴格。當代太極名家和太極前輩,都非常重視既練「神」又練「形」,以形傳神,形神合一,都強調練拳必須從練「形」人手。況且太極拳的「練形」並不象有些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形」,不單指形體,主要是指拳架、套路是否規範、到位;一招一式是否符合身法要領的要求。楊澄甫先生的「太極拳說十要」和傅鍾文大師的「太極十三勢及其要點」,都是對練拳身法要領的精闢論述。

科星太極拳劉玉強老師拳照

太極前輩對「練形」的要領,總的可以概括為以下九個方面:1、虛靈頂勁,滿身輕利頂頭懸;2、以腰為軸,立如平準,活似車輪;3、尾閭中正;4、以動求靜,靜如山嶽,動若山河;5、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6、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裹襠護肫,提頂吊襠;7、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8、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9、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等等……以上身法要領,看似簡單,內容深刻,「知易行難」,真正練到自己身上,由「心知」達到「身知」,那就更難,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需要靜下心來,沉下身來,下死功夫,長期苦練,甚至要做畢生的努力,才有望真正練好「形」。勸天下有志於太極之道的人們,切切牢記,這裡用得上中國道教的兩哲言:「大道至簡,大道至艱」。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請勿謾罵。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和美太極》公眾號是微信團隊邀請參與商品、圖書等返傭商品測試平臺,在文末提供部分優秀書目、商品供大家參考購買。點擊進入下方網站


相關焦點

  • 範縝的唯物主義「神滅論」與佛教唯心主義「神不滅論」的鬥爭
    不過其中反對最有力而又有比較完整的理論系統作根據的,應該首推範縝。範縝(約公元450-515年),字子真,南朝齊梁時期,河南泌陽縣西北人。出身寒微,博通經史,著有《神滅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唯物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他在直都太守任內,曾下令斷絕境內神廟的香火。《神滅論》發表後,使得當時的佛教徒大為震驚。
  • 王路:對範縝和《神滅論》的誤解
    範縝認為,人一生的境遇全憑運氣。範縝我們都不陌生,小學的常識課本、中學的歷史課本、大學的馬哲課本,都提到他,都是正面肯定。其實,他在古代並沒有太出名,後代的詩文也不怎麼提他,《神滅論》被提及的次數遠不如「飄茵墮溷」。 說人的境遇全憑運氣,在佛教看,是「撥無因果」,是宿命論,是邊見,是佛教反對的。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神滅論》這篇號稱反對佛教的大檄文,其實並沒有反對佛教。
  • 範縝論無神,神滅論後,放逐嶺南
    他知道範縝不信仰佛教,就把佛教的糟粕灌輸給範縝:只要人們前世行善,今生就會光榮、富裕、幸福;只要他們前世做了壞事,他們現在的生活就會變得卑微和貧窮,苦難的海洋將是無盡的。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有些人富有,有些人貧窮,有些人從頭到尾都很好,有些人無緣無故就死了。範縝反駁道,生活就像樹上的花,不知不覺被風吹走了。一些掉進了宏偉的大廳,另一些掉進了廁所。同一棵樹上的花一樣芬芳,一樣美麗,但環境不同。
  • 《神滅論》作者範縝:見過風吹落花瓣嗎?
    但是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人並不認可這種說法,比如南北朝時期南齊、南梁時代的思想家範縝,他在代表作《神滅論》裡就駁斥因果報應之說,挑起了當時一場很大的論戰。範縝與佛教徒的這一次爭論的主題可以概括為「形神之爭」。當時,南齊的竟陵王蕭子良是一個篤信佛教的人,同時也喜好文學,常請一些文人去他的別墅喝茶清談。
  • 意在拳先的三層功夫
    意即心意、意念、意識、思維。從哲學觀點看,意是頭腦裡的意識,看不見,摸不到,無形無象。如同每個正常的人都會說話,話是可以聽得見的,但想說什麼是看不見的。因此,意在話先是不言而喻的。從修煉太極拳的角度來說,意在拳先也是必然的,可以說太極拳是肢體的形象語言。古人云:「意氣君來骨肉臣」, 「先在心,後在身」,可見意在拳先。意在拳先,不是意要脫離拳,意離開了具體行動,就是胡思亂想,毫無意義。
  • 太極拳握固內練之秘——神凝、鬆柔、調息
    太極拳練什麼?「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修煉精、氣、神三寶乃內練。神凝、鬆柔、調息則是達到內練之學習要秘。一、神凝:上懸神氣貫頂,管住口、耳、眼、鼻、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是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特色強調的練內。《參同契》:「耳、目、口三寶,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觀蜉遊雖微,也在道中。太極拳初學最難管住自己的,也就是眼、耳、口。
  • 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我認為無論是從健身角度還是技擊角度,都應選練傳統太極拳。    簡化拳的不足主要有兩點:一是達不到健身所需的運動量。二是破壞了傳統套路的體系結構。簡化套路降低了其原有的療病健身效果,其技擊功能更是無從談起。可以說是太極拳裡的偷工減料,我覺得偷工減料的東西總是不好的吧。所以,為了達到真正的健身養生目的,應選擇學練傳統太極拳。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
  • 如何練好太極拳,把姿勢和動作掌握好,練正確?
    武當功夫一脈中有太極演象的說法,就是說太極拳一定要動作精準,這樣才能使內力循纏有序,練出真功夫。那麼如何練好太極拳的動作和姿勢呢?首先得打好基礎,太極拳的套路與招式雖然在武當功夫中屬於基礎教育,在其上還有推手,散手,打手的訓練。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節節貫串」
    「節節貫串」見於陳鑫本《太極拳.拳譜》,而闡發於武禹襄、李亦畬。各家拳論也有提及,如陳氏在顧留馨《陳氏太極拳》中論述了「節節貫串」的實質:「由一節飛躍到另一節的動,這是一種『零斷勁』,只有經過大小腿而上升的勁,才是真正的貫串勁」。
  • 初學者怎樣在短時間內練好太極拳
    如何能使沒有基礎的太極拳初學者在短時間內練好太極拳?如何能讓一般水平的太極拳練習者得到快速的提高? 首先,理論上要了解太極拳的淵源流派、明白所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風格特點、運動規律、技術方法和招式動作名稱。各派太極拳的動作要領、拳路安排、風格特點等都各成一體。有拳共同之處,也有著明顯不同的區別,了解清楚所練拳式的手法、步法、身法、勁法等方面的要求與規律必不可少,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先言明也很重要。
  • 如何練陳式太極拳才能獲得真功夫?
    按太極拳要領練好太極拳人的周身就像被疏通的河道,氣血通體暢流,浸肌膚百骸,潤臟腑筋骨,達四梢通九竅,處處皆順,周身內外協調一致。不管做什麼動作,擺什麼姿勢,肢體都非常柔順協調,動作也就舒展大方,內柔外剛,連綿不斷,功夫就能一層一層地上身。陳式太極拳的功夫共分五層。第一層是由招熟到懂勁前的過程。
  • 敢於在佛教盛行的年代,不信神的範縝,揭露蒙弊百姓的愚昧謬論
    蕭子良處回到家,範縝想到,雖然這次辯論暫時取勝了,但反對迷信的思想還是沒有說透徹,於是,他就揮筆寫下了一篇文章,這就是著名的《神滅論》。《神滅論》公開發表後,引進了朝廷內外很大的轟動。蕭子良請來許多佛教高徒與範縝辯論,但都沒有辯過以事實講道理的範縝。曾經有個所謂佛教高徒問範縝:「範先生啊!
  • 太極拳是否需要練功呢?練功是練什麼呢?
    太極拳是否需要練功呢?練功是練什麼呢?有句老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為什麼有的人說現在太極拳都不講練功,講究松胯,講究用意不用力?上面有提到太極拳屬於內外兼修的訓練方式,要想練好太極缺一不可!首先呢是外功訓練,大致的一般傳統武術基本功以及太極拳松功,筋骨訓練,包括開肩開胯,和輔助器械功夫等,比如都抖大杆子等,還有就是太極拳拳架訓練階段!
  • 練形練氣練意念 運動養生動起來
    原標題:練形練氣練意念 運動養生動起來   運動養生是指通過活動身體來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中醫傳統保健項目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以養精、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特點,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相配合,經過歷代養生家的不斷總結和補充,逐漸形成了「運動肢體、自我按摩以練形,呼吸吐納、調整鼻息以練氣,寧靜思想、排除雜念以練意」的獨特保健方法。
  • 練拳必練功,學太極拳該練什麼功
    說到「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練套路是練拳,套路練得再好也不能稱之為練功,只要不知道練功,練拳的時間再長身上依然不會有功夫出現,那麼就練太極拳而言什麼才是太極拳術之中的「功」呢,在編者所發的《大道至簡,太極拳練習中師者不願提及的秘密》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轉眼間練習陳式太極拳也有些年頭了,自2003年開始系統學習陳式太極拳,到如今已近二十年了,在這些年中也只練習陳式太極拳一種拳術,以及各種兵器,其實我個人練習陳式太極拳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當年練習雙節棍時,下盤的力量太差,再就是機緣巧合認識了第一個陳式太極拳的師傅。
  • 太極拳的基本腿功要練好,對健身大有作用
    在太極拳運動中,腿部基本功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拳論講,太極拳「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又說「步不穩則拳亂」。太極拳諺中也提到:「手進三分,腿進七分。」這些都充分說明,腿功是太極拳運動的基礎和先導。 太極拳的基本腿功練習主要以站樁和走太極步為主。站樁主要是原地靜止練習,而太極步則是以行走的方式進行練習,需要動起來。
  • 練太極拳若身體出現這幾種不適,說明你已經練錯了
    如果你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發現有不舒服的感覺,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練錯了。 有不少太極拳練習者對拳理的領悟及要領把控不夠,導致出現太極拳的練習錯誤,使得身體出現各種不適,快看看你是否有以下這些不適呢?
  • 太極拳成中醫藥大學生「必修課」 留學生也要練Taichi
    作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武術項目,太極拳「申遺」成功,也為這一古老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不僅能夠「傳下去」,太極拳也正在向海外傳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去」了。太極拳展示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太極拳既是學生們的必修課,也是熱門的社團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