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握固內練之秘——神凝、鬆柔、調息

2020-12-19 太極武學傳承

太極拳練什麼?「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修煉精、氣、神三寶乃內練。神凝、鬆柔、調息則是達到內練之學習要秘。

一、神凝:上懸神氣貫頂,管住口、耳、眼、鼻、舌。

「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是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特色強調的練內。《參同契》:「耳、目、口三寶,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觀蜉遊雖微,也在道中。

太極拳初學最難管住自己的,也就是眼、耳、口。心難靜,易受幹擾,太極拳要求似聽非聽,似看非看,口微閉合,此態勢貫徹於整套拳架,固守神意,蓄能儲精養氣,是太極拳內練的主題。固守此三者,不讓其與外界幹擾相通,外不入內,內自不出,耳多聽則搖精,目多視則勞神,口多言則損津,佛學所謂聲色皆是自損。

二、鬆柔:觀佛門雕塑,端立端坐,莊嚴肅穆,端莊慈祥,體態鬆柔,佇觀端祥。

《丹經》:「大道以虛靜為本」。《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惔虛無,真氣從上」。此中「虛」即鬆柔之意。老子論鬆柔有「致虛極,守靜篤」「骨弱筋柔」「柔弱處上」「柔之勝剛」等理論。

道家原理源於《易經》,《易經》之「易」則為陰陽變化論。太極拳是陰消陽長,剛柔相濟的拳術,所以說鬆柔則是太極拳的靈魂。你不知鬆柔,如何理解陰陽,又何以掌握虛實。所以學拳之初我們就要貫徹鬆柔的理論,按照太極陰陽之說和太極拳鬆柔之特性堅持修煉。鬆柔學是太極拳理法學的過程,它貫穿於我們學拳的每一個階段。

三、調息:油然而生靜寂,自我呼吸之間,當下就有屏息深長。

《調息訣》:「息調則心定,心定則息愈調,真息往來,呼吸之機,自能奪天地之造化,心息相依,是謂息之歸根,命之蒂也。一念澄明,常惺常寂,範圍三教之宗,吾儒謂之燕息,佛氏謂之反息,老氏謂之踵息,造化闔關之機也,以此證學,亦以此維生。了此便為證上徵下之道。」天下生物物種之息,自然之道也。

《莊子》:「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太極拳漫步練架行拳調息自在自然「深深」。《大道指要·道言淺近說》:「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因此習練太極拳最重要的是順應自然,任息自調,行拳過程只要守靜,雜念摒棄,自然心靜調息。

習練神凝、鬆柔繼而調息,調息而練氣,修煉太極拳自然是「氣以直養」。「道者,氣也。保氣者得道,得道者長存」。

老子說:「能嬰兒乎!」覺悟維生的真性。這就是常寂中獲取的覺醒的智慧。面對信息化的現代,最難得進入的是心地純樸,心靜如水的常惺常寂,所以有人說:「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論高。」我們的健康要遠離浮躁汙染的世態,自己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得去參悟什麼是神凝、鬆柔、調息。

太極拳如琴,弦太緊則會崩斷,弦太松則不出正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的根本。這不是一味執著一蹴而就的事,留一點清虛寂靜的時空揣摸行拳,不急不緩,不緊不松,那就是慢練太極拳的入道之門。

相關焦點

  • 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所以學練太極拳,我們從一招一式的拳架子學起,漸漸累積起來,融會貫通,再從架子中漸漸體會內意內勁,把握內意內勁的技巧後漸漸要讓內意統配肢體,意念一動身體便自然作出反應,最後連意念也無需動了,舍已隨人,這就是所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鳥雀難以飛的神妙境界。
  • 自學太極拳教程及誤區,初學者入門更需謹慎
    誤區二太極拳重視人體下盤功力訓練,人利於氣血下行,調整人體上盛下衰狀態。練拳首先要練的就是我們的下盤,下盤要穩,要紮實,我們的拳才不會虛,我們的太極拳練習才會更加有效。下盤鍛鍊思想錯誤,大多太極拳修練者,都沒有一個針對性的下盤訓練課程,加上過分的.超前的講究邁步如貓行,造成行拳患得患失,造成不自覺的腿部緊張,氣不達下盤,如無根之樹,那還有勁克敵。
  • 我說太極拳:何謂松?
    關於松,我之所言可能與祝大彤先生在上述兩部著作中的觀點相左。我做為一名無名之太極拳道的愛好者,還請先生賜教。 (一)太極無松 很多太極拳練者主張練太極拳要大松大柔。太極名家李雅軒亦云:「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有人把松稱之為太極拳的靈魂;或者說內功就是松功。許多資深的練家畢生追求松功,可是松功也沒有上身。
  • 初學者怎樣在短時間內練好太極拳
    如何能使沒有基礎的太極拳初學者在短時間內練好太極拳?如何能讓一般水平的太極拳練習者得到快速的提高? 首先,理論上要了解太極拳的淵源流派、明白所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風格特點、運動規律、技術方法和招式動作名稱。各派太極拳的動作要領、拳路安排、風格特點等都各成一體。有拳共同之處,也有著明顯不同的區別,了解清楚所練拳式的手法、步法、身法、勁法等方面的要求與規律必不可少,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先言明也很重要。
  • 太極拳的剛柔
    太極拳招生信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百度「太極雲水網」小編微信syjh5566太極拳的剛,不同於一般外家拳之剛。外家拳的剛是靠肌肉韌帶的收緊而發出來的,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而太極拳的剛勁是在全身放鬆的情況下,在意念的指導下用內氣催動的內勁。太極拳的柔,也不同於一般的柔。一般的柔,一柔即軟,如同一堆爛泥。而太極拳之柔卻是柔中寓剛、外柔內剛。
  • 太極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所以學練太極拳,我們從一招一式的拳架子學起,漸漸累積起來,融會貫通,再從架子中漸漸體會內意內勁,把握內意內勁的技巧後漸漸要讓內意統配肢體,意念一動身體便自然作出反應,最後連意念也無需動了,舍已隨人,這就是所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鳥雀難以飛的神妙境界。
  • 太極勁之秘
    太極拳的動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於有力無力之間,呈現將展未展之勢,虛實宜分清楚,才能構成「太極勁」,懂得這個勁,則是練太極拳高級階段。只有在長期鍛鍊中,默識揣摩,才能從心所欲。太極拳不是只以柔勁來化解人家來勢的,它也可以發力打人,而力量的終極來源,就是盤骨。古老的說法是腰胯,這只是籠統的講法,實則只指盤骨。所以練太極拳者,而用腰肢發力,已經不對。
  • 5分鐘「握固」導引術,快速振奮陽氣、驅寒「固魂」
    古人認為此處正是肝魂關竅之所在,中醫認為「肝主握」。 你看新生的嬰兒,肝氣特別充足。因為小孩子出於自保,往往會本能地緊握拳頭以「固魂」。通過這個路徑振奮身體內的氣血運行,保持10s左右就會有明顯的清醒感和暖流經過,看東西也會變得清明些。
  • 簡單易學的易筋經,坐著就能練的傳統秘籍,附詳細呼吸秘法
    易筋經自從誕生之日起,就有了眾多的版本,各門各派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易筋經功法。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什麼樣版本的易筋經,都有著一個核心,那就是強身健體!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們的物質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這個時候我們更加重視自己的身體。而易筋經源自古老的導引術。
  • 吐故納新說調息
    所謂「息」,就是呼吸,也就是說包括呼 氣和吸氣兩個過程,古人有「一呼一吸謂之息」的說法。它是氣功「三調」(調身、調息、調心)之一,在《內經》中稱為「呼吸精氣」。那麼和一般的呼吸相比,氣功鍛鍊中的調息有什麼特點呢?正常人的呼吸可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呼吸3種模式。
  • 傳統太極拳研習中的定力、辯力與眼界
    ,如是方入傳統太極拳走架之門徑。 傳統太極拳的特點是其式極精而其意極深,故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其所長是一旦有所悟,則能有一通百通之效,對傳統太極拳之意能不斷深入,乃至其體用達到神而化之、超凡入聖之境,這已被傳統太極拳諸多前賢所印證。 其所短是一般人不容易深入其裡,如果悟性差,或功夫沒有下夠,即使練上一輩子,也只能得其養心健身之效,難得其技擊制勝之能。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
  • 太極拳講含光默默什麼意思?別小看一隻眼
    太極拳講神明,明就是陰陽合德,陰可以視為右瞳仁,陽是左瞳仁。太極拳的核心,祖師爺講的非常清楚了:先定根基,收視返聽,含光默默,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調息就是道家講的風,含光就是火,修煉一定要藉助神光的威力。
  • 感悟抱球樁的調息次第
    筆者總結親身證驗的抱球樁調息次第,旨在啟迪和裨益沒有覺知內在氣機者,能用較短的練程達到開發潛在生命寶藏、感知內在氣機、提升練功狀態的目的。以此與同道磋商。      悟不透,難長功。上述的「一息」,是指先天一炁之息(內在氣機即傳統氣功之「炁」)。大道至簡,紛繁複雜不是道。丹田自然開合的內在狀態即是先天一炁之息。怎樣通過調息次第覺知先天一炁之息?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節節貫串」
    「節節貫串」見於陳鑫本《太極拳.拳譜》,而闡發於武禹襄、李亦畬。各家拳論也有提及,如陳氏在顧留馨《陳氏太極拳》中論述了「節節貫串」的實質:「由一節飛躍到另一節的動,這是一種『零斷勁』,只有經過大小腿而上升的勁,才是真正的貫串勁」。
  • 練太極拳之前,先放鬆接著就是這六件事了
    它充分說明,放鬆是演練太極拳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演練太極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這是太極拳難練的一點,也是衡量一個太極拳愛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 因此,研究、探討這個問題,對練好太極拳是十分必要的。 放鬆,就是演練時心情輕鬆愉快,無任何緊張情緒或壓力;肢體的各個關節、器官及肌肉、韌帶等鬆弛、舒展。特別要十分注意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儘量以骨骼的自然支撐力把人立起來,一點僵勁都不要。動作輕靈柔和,從容自如,含蓄勻稱,順遂流暢;不急不緩,不散不滯,但不能軟弱無力或隨隨便便。
  • 楊式太極拳85式傳統套路學習方法【1】
    《和美太極》中國太極微刊 談到學習方法, 簡單說,就是記、練、悟三個字。那麼如何記憶,怎樣習練,領悟什麼?就需要解決一個方法的問題。死記硬背不行,蠻練也不可取。2、分段落分小節進行習練。整個套路分為八段,每段含1至5個不等的小節,共計23小節。以行功歌訣的每兩句話劃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含2至7個不等的拳勢,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操練單元。平日習練時,除了習練整套拳架外,也可以分段,分小節,分單勢進行。
  • 如何練好太極拳,把姿勢和動作掌握好,練正確?
    但是從學習角度分析,在學習太極拳的招式之前,還是要學習一些武術的基礎功,效果會更好。在傳統宗風的傳承裡,是要先行小鍊形的學習;打通十二正經和關竅要道後,再以元明八式採天地之氣,納日月之光來補養先天元氣;等元氣比較充足後,繼之以混元四手「玉環樁」專修一段時間,再習練太極拳為佳。玉環樁是武當宗傳的太極十三勢,按舊傳是八個式子演真。
  • 太極拳第二十八講 述真篇 長短快慢俱相同
    太極拳開始入門時,大家接觸的都是長勁,長勁是一種以移動重心發出的緩慢釋放的持續勁。這種勁有兩個標準:一是在一定開合間移動重心;二是勁中含化。無論拳架還是推手,如果違背了這兩點就無法形成太極勁。在一定範圍內進行移動重心的開合,就是為了發力,也是必須整體的運動。我們提出練習試力就是為了加強這意識,太極拳架為什麼要緩慢的移動,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勁中含有化勁,就是為了不頂,在發勁的方向上也不與包括對手在內的自然環境頂。有人說短勁是不用移動重心的,而是利用身體內部的運動來發出的,這種定義是不對的。
  • 陽泉市老年大學工會組織學習太極拳強身健體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太極拳的魅力和加強鍛鍊、強身健體,豐富職工生活,7月13日至24日,陽泉市老年大學工會組織了為期兩周的太極拳基本套路健身氣功八段錦和太極拳八法五步的學習實踐活動,在凝神調息、氣定心靜之中感受太極拳形意合一、貫穿始終、剛柔相濟、循序漸進、以人為本的境界和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