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太極」和「騎在大象背上」的陳家溝

2021-01-07 大河網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孫 勇 張海燕

「Congratulations tochina」,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主持人奧利維婭·格蘭奇女士,在牙買加首都金斯頓敲響了手中的木槌,中國太極拳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申遺成功,標誌著太極拳發展進入「後申遺時期」。 從「不傳外姓」的家族秘技到風靡全球的中國功夫,養育它的這片熱土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溫縣陳家溝作為太極功夫的發源地,如何科學打造「太極文化聖地」和「保護傳承核心區」,加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成為新的機遇和挑戰,帶著這些問題,12月17日到19日,本報記者走進陳家溝進行了探訪。

12月18日一早,太極拳祖祠紅彤彤的山門處,一名刷漆工,將刷子綁在一根竹竿頂端,正費力地將赭紅的油漆,塗抹到沿著橫梁裸露在外的白色穿線管上。陳家溝景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張建軍顯得有點著急,「趕緊找梯子,這麼個幹法,咋會出活。」

這個孕育了太極神拳的村莊,坐落於清風嶺上,處在黃河、洛河交匯處,北臨沁河,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區,常年受洪水衝刷形成三條深溝,數百年前為播遷於此的陳氏先祖卜居,得名陳家溝。

與尋常村落的不同處在於,這一「土味十足」的豫北平原鄉村,因太極文化的「加持賦能」而變得名揚海內外。

「哼哼」「能能」 都會撲騰

「太極」一詞源出《易傳·繫辭》,含有至高、至極、至大之意,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學者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原始單位都可稱為太極。

奔騰不息的黃河與博大精深的黃河文明孕育了太極文化,太極文化結出的偌大碩果就是太極拳。

方圓不過數裡的陳家溝,拳館林立,村人皆以傳播太極拳文化為榮。

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陳景元介紹,目前村裡保留下來的太極拳名師傳藝故居就有20餘處,大型太極拳學校4家、家庭拳館60多家、賓館民宿16家,太極拳相關產業包括服飾、器械、特色文創商店等達70餘家,常年外出傳授太極拳的拳師有800餘人,每年接納全球前來拜師學藝的太極拳愛好者超過5000人 。

自陳氏九世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來,陳家溝人習練太極拳之風甚盛,「上至哼哼,下至能能,大人小孩,都會撲騰。」村民說:「喝了陳溝水,都會蹺蹺腿。」

在陳王廷祖居,記者偶遇騎著電動車路過的村民郭保。老郭性格性格爽朗,一看就像練家子,他熱情地邀請記者,「到我院裡,我比劃兩下給你們瞅瞅。」

「野馬分鬃、白鶴亮翅、金剛搗碓……」一套拳練下來,64歲的郭保氣不發喘,面不改色。

記者提出要試試,老郭說,「我盤下架子,你有多力氣使多大力氣。」身高一米七八、體重77公斤的記者,猛推老郭的腰部,連推三把,老郭紋絲未動,第四把老郭借力打力順水推舟,記者向前跌出三四步,幸好老郭一個勾手拽住記者,記者才沒有摔到地上。

老郭說,20多年前,他就已經出門教拳了,家裡的房子就是靠教拳蓋起來的。

在陳家溝的大街小巷轉悠,千萬不能小看遇到的每一個「掃地大媽」。

曾在景區幹保潔的陳光平,從小體弱多病,嫁進陳家溝後,用她的話說每年都要輸幾次營養液「保命」。後來孩子大了,幾畝田地也流轉出去了,丈夫常年在外教拳。閒下來的陳光平幹完村裡保潔的活,就跟人習練太極拳。「以前都是自己瞎練,這幾年跟著師傅,明顯感覺大有長進,身體居然也好了,這兩年都連感冒都沒得過。」

陳光平撩起褲管,「你們看,這幾年我都是穿著秋褲過冬。」郭保和陳光平兩家離得不遠,兩人經常會切磋技藝。郭保透露,「你們可以去陳光平家瞅瞅她得的獎牌。」

低調內斂守拙藏鋒,是融入陳家溝人骨子裡的秉性。軟纏硬磨,陳光平才答應,讓去家裡看看她的獎牌。

四個獎牌,八個獎狀,都是陳光平在村裡和溫縣舉辦的比賽中獲得的。「陳家溝和溫縣的高手太多了,別看是村裡拿的獎,放到外邊,水平也不低。」持有拳師證的郭保對陳光平的實力非常認可。

63歲的陳光平今年有個小目標,「爭取在春節舉辦的陳家溝村太極拳比賽上,拿個一等獎。」

陳水利的愛人,剛掃完自己分管的街面,歇下來和鄰居在路邊閒聊。她身後的大紅喜字,還鮮紅得亮眼。

陳水利的兒子陳齊是今年國慶節期間回家辦的喜事,「人家孩在太原開武校,娶的媳婦是研究生。」鄰居羨慕地搶著介紹,陳水利的愛人站在一邊光笑。

28歲的後起之秀陳齊,是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陳小旺的孫子,目前為陳家溝太極拳協會太原分會會長兼總教練。

全村3000多人,八成人習練太極,大都「靠拳吃拳」。 郭保介紹,「看到兩個小孩一起玩,大人就說你倆比試一下看看。」陳家溝數百年來,仍然保留農耕時代流傳下來的原生態學武習俗。這種風氣世代相襲,經久不衰,使得歷代高手輩出。

也有「例外」,下午兩點多趁陽光正好,種植大戶陳亞飛一家忙著在院裡分揀剛挖回來的山藥。陳家溝人大多「棄耕從拳」,老陳就流轉了百十畝地種山藥,滿打滿算,每年也不比一些外出授拳的「老炮」們少賺。

休息間隙,老陳從腰間踅摸出一桿銅嘴煙槍,塞上菸絲點著,一縷青煙嫋嫋升起。「家裡人也都會打一點拳,老祖宗留下的寶貝,不能丟了。」

太極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陳家溝,太極拳作為一種崇德尚武、修身齊家的「本相」一面,還在質樸地傳承。

毋庸置疑,太極拳給普普通通的陳家溝村民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彰顯著「太極村」的實力。

中華大秘 藏於太極。

作為太極文化的「丹田地」,陳家溝在太極拳全球傳播大棋局中處於C位。

400多年前,太極拳發源於陳家溝,「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的陳王廷,以易理和《黃庭經》所蘊含的養生哲理為指導,以家傳108式長拳為基礎,……創立了新的拳種太極拳。

400多年後,太極拳從陳氏一族的「獨得之秘」,衍變為流派眾多、傳播海內外的知名拳法,到如今被列入人類非遺名錄,已從「江湖」進階「廟堂」、從小鄉村走向全球,據當地政府部門估計,全世界大概有4億人習練太極拳。

「一部陳家溝史,半部太極拳史」,太極拳文化研究者毛永勝先生認為,很長一段時間中,太極拳主要在太行山南封閉的川地裡流傳,民間稱綿拳、軟拳,與其他拳種共生共融不分伯仲,當初並沒有今天如此大的影響。

太行道南寬闊的衝擊平原上,生長著著名的四大懷藥。四大懷藥的傳承和太極拳的遠距離傳播,始終與一個名震四方的商幫組織密不可分,這個商幫就是由懷慶藥商組成的「懷幫」。

明清之季,四大懷藥從本埠向外急劇擴張,商業足跡遍及全國各地,並輻射東南亞地區。「懷幫」隊伍走南闖北,一張一弛,催生和壯大了兩樣行當,一是護鏢的拳師隊伍,二是自娛自樂的懷幫戲。

「河北永年是太極拳的中興之地,沒有懷藥溝通永年城與陳家溝的關係,楊露禪後來的溫縣學拳之路就難以開啟。其實在「懷幫」的視野裡,太極拳不過是懷幫經略藥局中迸發出的一朵浪花而已:沒有現代社會的放大效應,太極拳的命運也許同懷幫戲一樣凋零了。」

毛永勝考證,越來越多的資料佐證一個史實,太極拳的遠程傳播與懷藥傳播帶,具有高度吻合性。藥拳相伴,藥到哪裡,拳就可能傳播到哪裡,這是太極拳多點傳承的一個重要線索。

太行功夫文化和懷藥經營滋養了太極拳,還有一個因素則深深滲透到太極拳的內涵中,就是道教上清派的基本典籍《黃庭經》。

「甚至可以說,沒有《黃庭經》,就沒有太極拳。」《黃庭經》被譽為中國「四大天書」之一,為道教上清派祖師魏華存所著。魏華存在首創「吐納」、「導引」、「咽津」、「存思」、「服氣」及「三丹田」之說,俱存於《黃庭經》,皆為太極拳修煉的眾妙法門。

在外人看來,晚年陳王廷「黃庭一卷隨身帶」,或許只是偶然的說辭,但放在南太行考察,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地理淵源。

「一路(太行道)」、「一帶(懷藥經營)」、「一經(黃庭經)」,勾勒出太極拳成長的歷史地理脈絡。毛永勝說,「百年太極風雨,儒道爭執,則反證了太極文化的巨大兼容性。但太極拳成為一個獨立的拳系並被社會重視,已近現代的事了。」

有學者認為,太極拳進入更為廣泛的視野,並引發了華人世界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武俠熱潮,源於一場功夫對決。

1954年初,在澳門舉行過一場香港太極門與白鶴門的PK,只進行了不到5分鐘就被叫停,結果被裁定為「不勝、不和、不負」。

「約戰」餘波未了,其中兩位在現場「吃瓜」的記者,均由此戰獲得靈感啟迪,一個寫下了自己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另一位寫出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系列武俠巨著的開篇《書劍恩仇錄》。兩人筆名一為梁羽生,一為金庸。

陳家溝太極拳真正走向世界,是在改革開放之後。1978年,鄧小平為日本友人寫下「太極拳好」四個大字,將太極拳介紹給世界。20世紀80年代,陳家溝開始迎來自海內外的參觀學習者。

武俠小說、影視劇等掀起的一次次太極熱潮,讓陳家溝名聲大噪。與此同時,陳家溝人一撥撥走出國門,赴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拳,僅陳家溝一地,就有300多名拳師組成的「海外軍團」出國教拳。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行雲流水的太極拳表演更是驚豔世界。改革開放40多年來,太極拳鳳凰涅槃,快速演變為世界級的文化現象。

隨著太極拳的發展,近年來,陳家溝先後獲得國家首批特色小鎮、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最美文化傳承村等數十項榮譽。

「陳家溝可能是中國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村莊之一」, 徐宏星是當地知名的新聞攝影家,以太極為題材的作品甚多,像長於太極的溫縣人一樣,他出言審慎,留有餘地。

85年出生的陳志偉,師從人稱「大刀王」的父親陳照森,現任陳家溝太極拳功夫學校總教練。陳志偉已開山收徒,弟子也遍布世界各地。

當太極遇上瑜伽,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陳志偉告訴記者,Avinash Subramanyam來自印度矽谷班加羅爾的一個瑜伽世家,在當地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家族成員大都給當地的IT工程師上瑜伽課。5年前Avinash第一來陳家溝,就迷上了太極拳,之後每年他都要來陳家溝兩次。

2017年,Avinash在班加羅爾開辦了陳照森太極拳功夫學校印度分校,致力於將太極和瑜伽結合在一起進行推廣。

今年6月是Avinash第十次來陳家溝學習太極拳,這次他專門請了一尊關公銅像帶回印度。「這些洋弟子們非常尊師重道,每次我父親上完課,Avinash都行跪拜大禮表示感謝。」

對外國人來說,學太極拳並非易事,關健在於如何讓他們參透和理解太極。

記者問陳志偉,文化背景不同,如何向洋學員解釋「陰陽」、「氣」等太極術語。

陳志偉說,我告訴他們,陰陽就像計算機常用的二進位,「1」代表陽,「0」代表陰,從1到0 ,從0到1,周而復始,他們就明白了。至於氣,就是「生命力或能量」,他們也能理解。

授拳在陳家溝的太極傳人們看來,並不是太難的事,師傅和徒弟,往往傳遞一下眼神,就能夠意會對方的招數。他們更希望外國人在學習太極拳的同時,也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學習和理解。

但另一方面,太極拳自問世以來,由於其拳理深奧,闡釋玄妙,幾百年間,雖 「練拳者千人萬人,成手者一人半人。」加上一些拳師又多以玄解玄,常使習練者不得其門而入。

據悉已有拳師將現代武術理論和人體科學、自然科學的原理融入太極拳的理論體系中,解釋看似玄妙的拳理,使太極拳的訓練方法更加科學化、直觀化,大大縮短了「功夫」獲得的周期。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太極拳傳習者說,「比如太極拳技擊的核心——四兩撥千斤,有拳師將槓桿、螺旋、切線等現代科學原理引入教學當中,既形象又易懂,這樣能更大程度地放大傳播功效。」

頂流太極 痛點何解

作為快速崛起的巨大國際文化頂流IP,太極拳的意義不再是看家護院,而被賦予健康與快樂的職責。

如何將太極拳打造成一種被廣泛傳播的時尚文化,如何用太極拳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做強太極產業,才是傳承的關鍵所在。對此陳家溝人和一些專家學者的看法是一致的。

讓陳家溝人頭疼的是,村子周邊都是基本農田,武校和餐飲住宿的發展規模受限。陳志偉父子開辦的學校,接納80名學員已逼近峰值。「基礎設施還跟不上,如果來個800人的研學團隊,目前舉全村的接待能力也不能滿足。」

與太極拳申遺成功帶來的巨大想像空間相比,陳家溝乃至太極拳產業走向世界中遭遇的痛點,遠不止此。

太極拳作為我國擁有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傳播度最廣、國際社會接受度最高的名片,其產業內容生產有文化自信的支撐和引領,已經積累了難以估量的文化資本。啟動這些文化資本,就有可能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焦作社科專家、太極文化產業研究者範景致說,4億太極拳習練者的市場需求,保守估計產值在400-4000億人民幣之間。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撰文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宏偉事業的推進,隨著動蕩、變革世界格局的降臨,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太極拳走向世界之後將是一個極大的產業。

李慎明呼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實踐中,太極拳的抗疫價值凸顯,迎來了傳承、推廣和發展的春天。讓太極拳進一步在中國普及並走向世界,必須把振興太極拳列入國家戰略和「十四五」規劃,為太極文化和太極拳的發展定好位。

溫縣副縣長李美玲對此深有同感,她認為,申遺成功,太極拳迎來又一個重要裡程碑,進一步振興太極拳,打造好這一超級國際IP,首要責任在溫縣,在焦作,在河南。

在範景致看來,有時候,提出問題也許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當代太極拳價值快速放大,呈現出以技擊手段向養生手段轉化,以民間文化向現代科學文化轉化,以家族秘傳向社會化國際化傳播轉化的趨勢。

毛永勝認為,當前太極拳人,太極拳研究,太極拳傳播,整體的發展狀態,同太極拳蘊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還不相適應,同太極拳養心修身促進和諧的社會功效還不相適應,同太極拳作為傳播中華文化使者的對外開放使命還不相適應。

範景致告訴記者,相對新時期的太極拳熱,太極拳發展正面臨著方向性的抉擇,「如今的陳家溝乃至溫縣,好比騎在『一頭未被馴化的大象背上』,很多時候是跟著大象的節奏走,運作太極拳這一國際化品牌的水平還不盡人意。

範景致認為,要將「靜態」的資源變成「活化」的資產,將太極拳創造性轉化為可持續富民強縣的全球化品牌,還需要當地大力謀劃,並付出艱辛的努力。

從功夫時代到新太極拳時代,範景致建議,要樹立大太極的發展理念,打造太極文化的升級版,重點建設好產業運作平臺和資源整合平臺,具體說就是兩大平臺和四大集群:太極文化產業研究院和太極文化產業引導基金,「拳」媒體傳播集群、太極智造集群、太極文旅集群、太極醫療健康集群,在此基礎上構建規範化、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的太極拳現代傳承的產業體系。

毛永勝說,近年來,打著太極名頭,頻頻爆出「無釐頭」鬧劇的網絡太極江湖,喧囂不斷,是一針「清醒劑」。「要做常青樹,就必須苦練基本功,找到內在的青春源泉;如果內在開拓方面跟不上,浮在面上,可能會被消費得支離破碎,失去話語權。」

陳家溝做陳王廷酒業推廣的陳秀麗說,在太極拳的發展上,大家都跟政府站在同一條船上。

太極拳祖祠拳譜堂門前立有兩塊石碑,分刻「武」「德」二字。「拳以德立,德為藝先」,這是太極拳最基礎的武術倫理觀念。傳承,是貫穿陳氏太極拳四百年的關鍵詞。

作為新一代陳家溝人,陳秀麗說,她看過一段文字,頗契合太極新一代的願景:沒有一種運動可以滿足所有人,太極也不可能俘獲所有人的心,它像一列靜靜等候在站臺邊的慢速列車,直到有緣的人撥開迷霧來到陳家溝這一小站,才會發現,承載你真實人生的旅程剛剛開始。

毛永勝說,建立在對人的生命尊重和呵護的基礎上的太極拳,其真正魅力,主要在於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包容和涵蓋,體現出東方民族對生命系統的智慧解讀。新時期的太極文化傳播,要求我們傳承而不泥古,同時創新又不離宗本,敞開胸懷接納現代科技,以拳術為橋梁,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只有這樣,太極拳才能完成從師徒相傳的技藝到博大精深東方文化品牌的蛻變,真正成為惠澤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數字報

202012.27

精彩專欄

豫見

新浪微博

友情連結

2015-2020 Henan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日報版權所有

這個孕育了太極神拳的村莊,坐落於清風嶺上,處在黃河、洛河交匯處,北臨沁河,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區,常年受洪水衝刷形成三條深溝,數百年前為播遷於此的陳氏先祖卜居,得名陳家溝。

全村3000多人,八成人習練太極,大都「靠拳吃拳」。 郭保介紹,「看到兩個小孩一起玩,大人就說你倆比試一下看看。」陳家溝數百年來,仍然保留農耕時代流傳下來的原生態學武習俗。這種風氣世代相襲,經久不衰,使得歷代高手輩出。

隨著太極拳的發展,近年來,陳家溝先後獲得國家首批特色小鎮、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最美文化傳承村等數十項榮譽。

陳志偉說,我告訴他們,陰陽就像計算機常用的二進位,「1」代表陽,「0」代表陰,從1到0 ,從0到1 ,周而復始,他們就明白了。至於氣,就是「生命力或能量」,他們也能理解。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撰文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宏偉事業的推進,隨著動蕩、變革世界格局的降臨,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太極拳走向世界之後將是一個極大的產業。

相關焦點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陳家溝人稱「太極第一村」。漫步村裡,隨處可見太極文化的影子。碑樓牌匾、門頭巷道、牆邊簷角,處處有太極的印跡。路邊商鋪,擺放著各式太極服飾和練功器械,餐館的名字含有太極,菜品名也透著太極的遐思。村落中不時看到一間間武校,高大的門樓精氣十足。還有些低調的家庭武館,通常只在門前掛一塊匾額,深沉內斂。
  • 太極拳從陳家溝走向全世界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限制了非遺申報數量,當年只準報兩項,文化部最終確定申報京劇和中醫針灸。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每個國家一,     次只能申報一個項目。2011年,我國申報了皮影戲。2013年,我國申報了珠算。2015年10月,焦作舉行了「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活動,並成功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2020年10月8日,在焦作舉行的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暨《世界太極拳藍皮書》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表示,太極拳和太極文化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契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精神層次的追求,「是黃河文化中重要的瑰寶,是黃河智慧的動態符號,是黃河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
  • 【恆義太極】陳家溝陳氏太極拳館招生簡章
    天津太極恆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恆義拳館),天津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的的代表,是2003年由陳氏太極拳掌門人陳小旺大師和陳小星大師正式授予的一所集健身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因為疫情和季節原因,陳家溝並不像網上所講人滿為患,這個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的「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像一盤半成品的「太極佳餚」,等待火候和眾人的品嘗。路中間的大牌子上,醒目地寫著「中國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路邊站牌印著「溫縣至陳家溝旅遊專線」。冬季首末班車分別是7:00和17:30分,但記者在陳家溝的幾天裡,似乎沒有見到。道路兩旁的商店隨處可見太極符號,不過路上的車輛和行人並不算多。 旅遊路末頭,臨近村口王戰軍太極拳學校的對面,是一個造型雄偉的陳家溝遊客服務中心。
  • 太極之鄉——河南陳家溝
    學員們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一個家庭拳館內練拳(無人機照片,12月14日攝)。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陳家溝:傳太極之韻 展文化之美
    薩吉 陳氏太極以色列學員:在這裡,大多數人都有著深邃的眼神和健壯的身體,這是因為他們長久練習太極拳的緣故。向他們學習,自己可以同時變成一個更有力量的人,並且精神層面上形成好的思想和想法。絲毫不精通漢語的薩吉,很努力地向師傅們學習。
  • 中華太極,聲振八方!陳家溝,明天更美好
    連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太極拳師、嘉賓以及太極拳愛好者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會聚太極文化的重要傳承區、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一同聆聽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這是黃河文明的璀璨明珠,這更是懷川兒女的無上榮光!
  • 圈粉4億的頂流IP:12年等待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源於溫縣陳家溝,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目前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4億多人,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最佳健身運動方式。沸騰 陳家溝星光璀璨 全球太極七大門派齊聚17日晚,焦作陳家溝隆重舉行了「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慶祝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千餘名幹部群眾、重要嘉賓、太極拳愛好者共享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 「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蘊含著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被譽為「中國太極第一村」的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聞名中外的太極拳就誕生於此。據介紹,明朝末年,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優秀武術精華,結合導引吐納,中醫經絡等學說,創編了一套既能用於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型拳種——「太極拳」。
  • 陳家溝首屆太極拳師國家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通知
    陳家溝首屆太極拳師國家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通知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頒發,經省體育局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培訓考核。培訓詳情考評鑑定方:河南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職業技能鑑定站承辦方:溫縣陳家溝太極拳協會培訓時間:2020年10月27--31日培訓地點: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國際太極院(陳炳太極院
  • 我為什麼不去騎大象
    你騎過大象麼? 你想騎大象嗎?馱著人類的大象,真的像看起來那麼乖順嗎?在大象對你俯首帖耳、乖巧賣萌時,你有沒有想過它們被馴化時受過的折磨。大象的脊椎並非天生用來承載人類的重量。大象每天將遊客背在背上數小時,會感到不適,且脊椎會受到永久性損傷。另一種傷害來自Howdah:人們坐在大象背上的座椅。這種座椅會刺痛大象皮膚,還會導致皮膚感染。
  • 傳承武術數十載 傳道授業正當年 太極名家王竟成收徒儀式陳家溝
    傳承武術數十載 傳道授業正當年 太極名家王竟成收徒儀式陳家溝
  • 溫縣和陳家溝品牌標誌用哪個?你的眼光很重要!
    溫縣和陳家溝品牌標誌用哪個?你的眼光很重要!經廣泛徵求溫縣美術界、文化界、建築界等專家及規劃、文化、住建、城管、園林等部門的意見,挖掘溫縣和陳家溝地理環境、歷史人文、特色資源等,設計了多個標識備選方案。現面向全社會徵集投票,我們誠摯地邀請大家,請對你最滿意的溫縣和陳家溝品牌標誌投出神聖的一票。
  • 探訪河南太極小鎮陳家溝 學員稱沒人去蠻打
    探訪河南太極小鎮陳家溝 學員稱沒人去蠻打
  • 陳家溝在全國已布局4000餘家拳館
    今年,陳家溝國際太極拳交流中心的精彩賽事不斷,千名高手角逐的「王廷杯」公開賽剛落幕,百支代表隊爭霸的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又登場;溫縣趙堡鎮陳家溝村,武校和家庭武館裡,頗具氣勢的習拳隊伍和國內國外的眾多學員拳姿行雲流水……不負「朝陽產業」美譽,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產業現已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
  • 2020【恆義拳館】陳家溝陳氏太極拳招生簡章
    【拳館課程信息】恆義太極根據社會的各界太極拳拳友要求,專門開設了常年班,短期班,寒暑假班,少年兒童班,單約輔導(VIP私教),企事業單位課,自我組團班,承接表演,涉外培訓和免費體驗課.為保證大家不只學會,還要學的紮實,給學員提供充裕的複習時間和學習機會, 最終可確保每一個學生畢業時都能出色的按計劃完成學業。拳館定期邀請國際太極拳大師開設公開課。
  • 2021【恆義拳館】陳家溝陳氏太極拳招生簡章
    【拳館課程信息】恆義太極根據社會的各界太極拳拳友要求,專門開設了常年班,短期班,寒暑假班,少年兒童班,VIP小班課,單約輔導(VIP私教),企事業單位課,自我組團班,承接表演,涉外培訓和免費體驗課.為保證大家不只學會,還要學的紮實,給學員提供充裕的複習時間和學習機會, 最終可確保每一個學生畢業時都能出色的按計劃完成學業。拳館定期邀請國際太極拳大師開設公開課。
  • 坐在發瘋大象背上的遊客夫婦:馴象師用象鉤狠砸象腦袋
    她眼看著父母在發瘋象背上狂顛  當時象背上的這對夫妻,是上海朱女士的父母。當時,朱女士也在現場。  想起當時的場景,朱女士一家現在仍難以平靜情緒。當時,朱女士的爸媽就在那頭髮狂的大象背上,朱女士和4歲的兒子剛騎上另一頭大象走了沒多久。
  • 太極「入遺」,世界矚目
    對於太極拳習練者、愛好者來說,對於所有關注太極拳的人乃至全民來說,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才算真正的「頂流」。  線下線上都被KO的馬保國  能不能打重要嗎  今年5月,自詡「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登上競技臺卻遭遇30秒內被擊倒3次的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