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那個被謠言中傷的復星醫藥,市值奔1000億去了!

2020-12-18 投資家網

有一家公司,在各種利空傳聞出現之後,董事長官司纏身、遠走國外,下周回國的承諾遲遲沒有兌現,公司的股價也一路下跌、直到停牌,這家企業叫做樂視;還有一家公司,在謠言傳出之後再度崛起,以優良的業績迅速擺脫謠傳的影響,重拾投資者的青睞,股價甚至創出了歷史新高,這家企業就是復星醫藥。

01

2017年10月19日,復星醫藥(代碼:600196)在A股當日表現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全天大漲5.82%,一舉翻越2015年大牛市時的最高點,股價創造了歷史新高。

10月20日,復星醫藥儘管收盤微跌1分錢,但在盤中突破40元整數關口,市值也一度逼近1000億元大關。

港股的復星醫藥(代碼:02196)表現也同樣強勁,早在10月6日,復星醫藥便創下了歷史新高,隨後的半個月,股價再度上漲超過9%,成為港股中的熱門股。

別看復星醫藥現在如此風光,就在短短四個月之前,資本市場可幾乎沒人看好它。

6月22日,受監管層要求各大銀行內部排查部分公司境外投資消息的影響,復星醫藥股價當日大跌8%。

短短半個月之後,利空再度襲來。

7月5日晚間,有自媒體爆料稱,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失聯。

6日上午,受流言的影響,復星股價大幅下跌,上午跌幅一度高達9%。

午間休市期間,復星集團出面打破傳言,發布了郭廣昌正在參加第八屆秦商大會並作主題發言的消息。

面對流言,復星官方的態度也極為強硬:網上炒作純屬謠言及惡意誹謗,復星集團經營一切正常,復星集團保留對惡意誹謗媒體追究法律責任之權利。

最終,復星的聲明還是起了作用。午後,復星醫藥股價有所拉升,維持震蕩格局,且跌幅收窄。

從連續大跌到創出歷史新高,短短四個月之內,復星醫藥到底發生了什麼?

02

要了解一家公司,首先要弄明白它是幹什麼的。

復星醫藥,是一家醫藥企業,但卻不是一家簡單的醫藥企業。大部分藥企,都有著鮮明的特色。比如同仁堂主做中藥,恆瑞醫藥主做抗腫瘤藥,康美藥業主做中藥飲片,它們的主營方向都比較單一,投資者也很容易辨別。

但是復星醫藥卻完全不同,它是醫藥行業的雜家。當前,復星醫藥業務覆蓋了醫藥健康全產業鏈,合併到報表內的三大業務包括藥品製造與研發、醫療服務、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

如果分細一點的話,西藥、中藥、婦科藥、抗腫瘤藥,藥物批發零售、醫療器械,等等,只要有醫藥醫療相關的,復星基本上什麼都做。

此外,復星醫藥還是醫藥企業裡最會搞併購的公司。

自1998年上市至今20年的時間裡,復星醫藥的資產併購業務一直處在高速發展當中,資本擴張能力在醫藥企業當中無人能出其右。

僅在最近兩三個月,復星醫藥就搞出了以下大動作:

1、2017年8月,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FosunPharma USA擬出資1,800萬美元購買美國Sandoz公司。

2、2017年8月,復星醫藥全資子公司復星實業累計出資約6,649萬美元通過二級市場購入納斯達克公司IPXL共計普通股3,854,995股,佔IPXL發行在外普通股總數的約5.19%。

3、2017年10月,復星醫藥出資10.9億美元完成對印度藥企Gland Pharma約74%股權的收購,為2017年全球第二大藥企收購案。

03

主營業務的繁雜,讓復星醫藥的估值遠不如醫藥行業當中那些業務範圍清晰可見的一些明星公司,比如恆瑞醫藥。

目前,恆瑞醫藥的總市值1830億,市盈率為59倍;復星醫藥的總市值984億,市盈率為29倍。

從反映規模的總市值來看,恆瑞比復星高了近1倍;從反映估值的市盈率快來看,恆瑞更是比復星高了1倍以上。

那麼,復星真的差恆瑞這麼多嗎?我們看一下2017年上半年二者財務報表的對比。

營收方面,復星營業收入83.53億,恆瑞營業收入63.45億,復星高出20億;

利潤方面,復星淨利潤16.89億,恆瑞淨利潤15.73億,復星依然勝出;

研發投入方面,復星6.26億,恆瑞7.82億,恆瑞略勝一籌。

熟悉股市的投資者都知道,恆瑞醫藥自2000年上市至今,17年內漲幅近63倍,漲幅冠絕A股醫藥類上市公司。

(恆瑞醫藥歷史走勢)

醫藥作為資金、技術雙重密集型行業,特點十分鮮明,那就是:有高投入,未必有高業績,但沒有高投入,一定沒有高業績。

恆瑞醫藥為什麼會成為大牛股?除了業績常年持續高增長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以巨大的研發投入而聞名,這讓投資者普遍認為它是一家踏實做事的公司,因此願意長期持有,這也是恆瑞業績優良的根基所在。

而復星上半年高達6.26億的高額研發投入,也足以說明這是一家重視研發的公司。

高額的研發投入,早已經給復星帶來了豐厚回報。

銷售方面,2016年,復星醫藥共有18個製劑單品或系列銷售過億元,奧德金、優帝爾、頭孢美唑製劑、阿拓莫蘭等產品銷售均超過5億元。

專利方面,2016年,復星醫藥藥品製造與研發板塊專利申請達103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21項,日本專利申請2項,歐洲專利申請3項,PCT(專利合作協議)申請6項;獲得專利授權30項,其中22項為發明專利(含美國專利2項)。

04

當今全球經濟,正處在一個企業分工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細緻的時代,依靠股權投資的方式直接購買相關企業,要比自己從零做起、另起爐灶的效率高太多。

併購如果用的好,對企業來絕不是簡單的「1+1=2」,而是一種複利效應。併購美國藥企,併購印度藥企,是打開西方市場、印度市場的一個突破口,它很可能會使復星醫藥的整個未來產生質變。

在當前金融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銀行排查企業海外投資情況與債務風險,實乃正常行為,本質是為了防範金融風險,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董事長郭廣昌浮沉商界幾十載,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四個月前的這場風波過後,復星的海外併購依然在進行,近期順利完成對印度藥企Gland Pharma高達10多億美元的收購,除了讓復星的實力更為強大,還有一層深意,那就是告訴投資者:四個月前的風波對復星的影響已經完全消失。

Rhodium集團的數據顯示,2016年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最重要的一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從2015年的1180億美元增長到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44%。

但在這1700億美元當中,與科學技術相關的直接投資卻佔比很小。儘管從2015年的13億美元增長到了2016年的33億美元,在總投資額中佔比從1.1%增長到了1.94%,但無論從絕對金額還是絕對比例來看,仍然還是太少太少。

在民營企業的海外投資當中,大量資金沒有流向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方向,而是去搞足球、電影,這些項目不僅利潤低(甚至買完就虧本)、科技含量低,而且對國計民生沒有幫助,對中國提升經濟增長質量沒有幫助,同時又消耗了大量外匯儲備,這怎能不成為管理層嚴格監管的對象?

但復星收購的不是足球、也不是電影,而是國外基因測序、創新醫藥、精準醫療和人工智慧醫療服務這種高精尖的、對提升國內醫療水平乃至科技水平有巨大幫助作用的公司。

05

正因為高科技行業的海外收購對中國提升科技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外國往往層層阻撓,頻頻打壓。

半導體行業就是典型例子。

全球半導體行業作為整個電子產業的心臟,產值為3000億美元,由此撬動的電子產業產值更是高達1.5萬億美元。

美國科技發達的一個標誌性行業就是半導體,靠著英特爾、德州儀器、高通等一眾半導體公司,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的霸主地位無可撼動。

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消費的半導體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佔到全球出貨總量的近1/3,但中國半導體產值僅佔全球的6%-7%。中國每年進口半導體的支出超過了石油進口的支出,對海外市場依賴極為嚴重。

當中國企業試圖通過收購海外半導體公司來解決這一問題的時候,美國出手幹預了。

9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了一樁有中資背景的私募基金對美國半導體公司的收購案。

在由美國總統執行辦公室和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聯合提交的一份《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長期領導地位》的報告中,針對美國半導體創新、競爭和整合面臨重大挑戰的現狀提出了三條應對之策,其中之一就是「對新興經濟體晶片業產業政策進行反擊」。而新興經濟體,毫無疑問就是指中國。

國家對海外投資監管趨嚴,這讓有些人極端地認為海外投資就是「逃跑」、「轉移」、「騙局」,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

對於國家有戰略卡位價值的海外收購,國家不僅不會禁止,還會積極鼓勵,反而那些發達國家會以國家安全為由頻頻阻撓。

基因測序、精準醫療這類公司,由於不像半導體那樣,涉及軍事和國家安全,因此很少被國外政府干預,這恰恰也是中國提升科技水平的一個突破口。

中國要想誕生強生、輝瑞、拜耳這種世界頂級醫療行業巨頭,那麼海外併購是一條必不可缺少之路。

相關焦點

  • 復星醫藥回應限制離境傳聞:郭廣昌出國考察
    核心提示:因市場傳言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被限制離境,11月22日復星系股票一度市值蒸發超過69億元,在經歷了一個周末的負面消息之後,11月25日,復星集團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復星醫藥和復星國際股價都有所回升,而A股市場上,復星醫藥股價仍再繼續下挫。
  • 復星醫藥虛胖 _ 東方財富網
    因此,復星醫藥持有的國藥控股資產空間想像力有限,很難受到資本市場追捧。按照5月25日收盤價18.88港元/股計算,國藥控股總市值為589億港元,復星醫藥間接持有國藥控股的24.68%股權市值144.38億港元。   2019年,復星醫藥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17.41億元,主要來自出售和睦家所得。
  • 復星醫藥股票為什麼暴跌?
    最近有很多投資者對復星醫藥產生了興趣,主要原因並不是在復星醫藥上賺了多少錢,而是被割了韭菜深深套牢,投資者向市場發出深深的怒吼,質問資本市場為何什麼復星醫藥會出現暴跌? 為什麼復星醫藥暴跌?
  • 復星醫藥子公司獲mRNA疫苗臨床試驗批准 公司市值952.27億元
    7月16日消息,上交所發布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復星醫藥」)關於控股子公司獲藥品臨床試驗批准的公告。公告稱,上海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復星醫藥產業」)收到國家藥監局關於其獲許可的mRNA疫苗(BNT162b1)的臨床試驗批准。
  • 復星醫藥是餡餅還是陷阱?
    國藥看多了,復星醫藥(SH:600196)的名字就在眼前出現得越多原本只是對醫藥流通行業的關注慢慢地變得不務正業起來,視線慢慢轉移到復星醫藥身上,更準確的是轉移到郭廣昌身上。其實對復星醫藥的印象就和市場大部分分析一樣,是一家醫藥醫療的投資公司,郭廣昌看來看去都更像一個投資人而不是企業家。
  • 【熵周刊】華潤鳳凰更換秘書 復星醫藥分拆子公司在港上市
    復星醫藥旗下醫療器械公司Sisram赴港上市一事落定。按照2013年5月復星醫藥通過Sisram收購以色列醫療美容器械公司Alma Lasers時的預設,Sisram將於2018年底前完成獨立上市。與彼時業內猜測極有可能登陸美股不一致,此番復星醫藥選擇落戶港股,則更多基於資產整合考量。未來,復星醫藥是否會陸續將成熟業務獨立拆分上市,進而資本運作提升集團市值,打法值得期待。
  • 上海灘首富郭廣昌和他的復星醫藥!
    雖然復星醫藥在收購醫藥企業方面走在醫藥企業的前列,但由於併購激進的做法,一直被外界詬病為一家具有獨到的投資併購眼光的醫藥界PE。在北大縱橫醫藥合伙人史立臣看來,復星醫藥更像是一個投資公司,不像一個醫藥經營公司。
  • 10.9億美元!復星醫藥(02196)「買」下這家印度藥企做什麼?
    公司 10.9億美元!復星醫藥(02196)「買」下這家印度藥企做什麼?以復星醫藥和Gland Pharma為代表的中印藥企的資源嫁接將有利於推動中國藥企在研發創新及仿製藥出口等方面的國際化步伐。」一波三折 印度注射劑仿製大咖併入復星醫藥復星醫藥對Gland Pharma的收購,始於2016年7月28日。彼時,復星醫藥和Gland Pharma現有股東等機構籤署協議,擬以不超過12.6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Gland 公司86.08%的股權。
  • 復星醫藥(02196):復星醫藥產業與Kite Pharma擬對復星凱特進行增資...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復星醫藥(02196)發布公告,2020年3月30日,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與KP EU C.V.(以下簡稱「KitePharma」)籤訂《中外合作經營合同之修正案(三)」》,復星醫藥產業與Kite Pharma擬根據各自所持復星凱特股權比例對復星凱特進行增資。其中,復星醫藥產業擬以等值於500萬美元的人民幣現金認繳復星凱特新增註冊資本500萬美元、Kite Pharma擬以500萬美元現金認繳復星凱特新增註冊資本500萬美元。
  • 觀察丨解構13支千億市值醫藥股
    2015年以前醫藥市值超過千億的個股較少。2018年上半年,醫藥股走勢強勁。當年5月下旬,A股醫藥股市值超千億的共有5家,分別是恆瑞醫藥、康美藥業、雲南白藥、復星醫藥、藥明康德,而上海萊士、愛爾眼科、智飛生物、美年健康等也緊隨其後。
  • 復星醫藥:擬與Kite Pharma現金增資復星凱特 為其後續研發和生產...
    發布易7月6日 - 復星醫藥(600196)晚間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與Kite Pharma擬根據各自所持復星凱特股權比例對復星凱特進行增資,其中復星醫藥產業擬以等值於1000萬美元的人民幣(匯率按實際出資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中間價折算)現金認繳復星凱特新增註冊資本
  • 分拆上市重點布局 復星醫藥醫療器械的「野心」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復星醫藥未來將在肺癌、腫瘤、心腦血管等醫療器械領域布局,以期與公司核心疾病領域藥品研發關聯,達到協同效應。不過,復星醫藥醫療器械板塊自主研發能力一直被外界詬病,儘管通過控股型併購加大研發投入,但在外界看來沒有自己的核心研發技術,僅僅依託併購很難在醫療器械領域長期佔據優勢地位。
  • 「中藥股一哥」易主,市值暴漲近1000億!商業統方、違規遴選……中...
    此外,339家藥企曬上半年成績單:超40%業績雙跌,43家虧損,5家淨利潤超20億;目前,A股市場上有11隻醫藥股市值超千億規模,恆瑞醫藥以4962億元市值位居首位,邁瑞醫療緊跟其後;「中藥股一哥」易主,片仔癀今年以來市值暴漲近1000億,超越雲南白藥……醫藥行業一周大事件,精彩不容錯過!
  • 復星醫藥旗下抗抑鬱藥通過一致性評價
    5月21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湖南洞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收到了國家食藥監總局頒發的關於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的《藥品補充申請批件》,該藥品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劑型是片劑,規格為10mg(以艾司西酞普蘭計)。
  • 復星醫藥聯合Intuitive Surgical成立合資企業
    中證網訊(記者 黃淑慧)9月29日,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宣布與Intuitive Surgical, Inc.
  • 醫藥股千億市值俱樂部新增8家 創新藥和疫苗成「黑馬集中營」
    恆瑞醫藥衝破5000億大關後,坐穩頭把交椅,總市值高達5113.05億元。緊隨其後的邁瑞醫療,總市值4020.29億元,兩家企業遙遙領先同行。  最明顯的例子,去年底A股市值千億醫藥股為5家,但伴隨今年疫情爆發帶動的板塊飆升,4家生物製藥跑步入局。康泰生物,去年底市值僅566.44億元,但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上半年達到1090.52億元。
  • 復宏漢霖敲鐘 復星醫藥開啟生物製藥新一輪資本運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復宏漢霖港交所敲鐘 復星醫藥開啟生物製藥新一輪資本運作從2017年、2018年到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的三個月,復宏漢霖的整體研發開支分別為6.37億元、9.72億元和2.25億元。
  • 復星醫藥轉讓化合物專利 神秘的SELLAS註冊資本僅130萬
    受此消息影響,復星醫藥周一開盤即獲漲停。有觀察人士稱,復星醫藥此次技術轉讓,不僅向市場展示了復星強大的研發實力,更重要的是,「創新的合作形式,讓市場對中國原創技術的走出去提供了借鑑」。但與此同時,交易對手SELLAS公司如此大手筆的運作與公開資料中展示的形象大相逕庭,也頗受市場質疑。
  • 復星醫藥:與Intuitive成立合資公司 深度綁定
    復星醫藥與Intuitive擬共同投資設立境內合資公司直觀復星醫療器械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其中復星醫藥擬以等值於4,000萬美元的人民幣現金出資,佔新公司註冊資本的40%;Intuitive擬以6,000萬美元現匯出資,佔新公司註冊資本的60%。
  • 市值5000億醫藥巨頭:四位高管辭職,創始人是中國醫藥界首富
    7月27日,市值5000億的大牛股,恆瑞醫藥超過4位副總經理集體辭職,其中有三人還繼續留在公司工作。消息一出,市場一片譁然。畢竟,高管辭職後,減持就不再受到限制。這讓醫藥公司如此高的估值,再次遭受了廣泛熱議。恆瑞醫藥高管辭職,推測只是為了套現,高管辭職後半年內不能減持,後邊就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