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請點擊上方藍色「摩登陳設心理諮詢工作室」
有話對我說請直接回複本條微信
預約諮詢電話:0431—86817057,15843076130
首席諮詢師陳曉冬老師QQ號:56371615;微信號:jilincxd
諮詢助理代老師QQ號:315274526;微信號:dai315274526
「臺灣訪學」第三站:臺南大學
文/ 陳曉冬
上午在高雄師範大學的交流討論結束後,下午我們便來到了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大學心理輔導中心主任蔡麗芳與她的諮詢師們一起接待了我們。
蔡主任發言介紹了臺南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的主要工作,其中包括了個別諮商、團體諮商、心理測驗、班級輔導、主題講座、電影欣賞等系列心理輔導工作。蔡主任還詳細講解了他們為學生心理活動設計的闖關遊戲 、生涯指導,褪減焦慮壓力、親密關係工作坊、生命故事分享等等具有特色的生命、情感系列活動。她說中心通過請小人物、平凡的人來講大道理 ,樹立中心在學生中間的友善形象,從而更好地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做輔導。
蔡麗芳主任對於如何當一名諮商督導的建議是,多接案,要讓接案經驗越來越多。並且要試著了解心理師,試著看見案主,看見心理師眼中的案主,琢磨其中細緻的部分。
(蔡麗芳主任)
當談到諮詢師如何成長時,蔡主任說她們中心的諮詢師,每個禮拜都要面對和接受督導,這其實是很痛苦的。因為諮詢師面見督導時需要謄寫逐字稿,要有錄音,在督導中會看見自己的所長所短。不過督導也會慢慢幫助諮詢師看見自己的風格,鼓勵諮商師。對於諮詢師來說督導就像是一位澆水者,同時也是諮詢者,在督導的過程中會與諮詢師切磋。中心的任務就是為這些實習諮詢師提供督導,並讓諮詢師們一起成長。
之後廖鳳池教授發言,介紹為本次培訓課程策劃的教科書和100本參考書。廖教授說:目前在大陸這方面的書不多,現在他已經準備出50多本了,國際上每個諮商學派的書都要介紹幾本,團體、青少年諮詢的書籍也要介紹。
關於課程內容,廖教授說會非常的豐富多彩,其中包括:
1、規劃諮詢概論,介紹各個學派;
2、倫理守則,宣傳、籤約、收費及怎樣尊重當事人;
3、團體督導小組每組不超過15人,通過團體督導幫助諮詢師成長,整理諮詢師的成長經驗。
4、學習諮商技術。廖教授說,光讀書和聽人家講課是不可能成為心理諮詢師的。所以在第二年的課程裡要有進階課程,了解個案概念化,未來目標在哪裡並進行案例督導。
廖教授簡單舉例來說明諮詢中的一個環節:面對一個要自殺的來訪者他是這樣說的:你如選擇自殺,你就沒有機會後悔了;但你如選擇後悔,你還會有機會自殺。先讓來訪者不自殺,再想辦法讓他不再自殺。我覺得這挺像焦點解決技術中的目標、例外、一小步。
廖鳳池教授還說:心理諮詢的過程其實是人感動人、人影響人、人改變人的人生故事,所以特別有意義,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在諮詢室裡必不可少的是面巾紙,那是因為案主會發洩情緒。諮詢師要不斷接收案主的情緒,諮詢師要以一種接納和包容的態度來做諮詢。
作為諮詢師,先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其次要有多元的價值觀念,不能用自己的觀點來批判案主。合格的諮詢師是要收費的。在技術演練時,要理論跟實踐相結合,在實戰中把你的想法做出來。臺灣的諮詢師,一般會去參觀三種機構—精神病院,自殺防禦中心、兒童家庭諮詢機構。在參觀後要進行交流討論。
臺灣的諮詢師一定要跟有經驗的諮詢師學習,看他怎麼做。全職實習生一般一周會接6—8人次的諮詢(臺南大學),要實習400小時才有可能畢業,畢業後才可以考心理諮詢師。
專業督導要有這三個階段:歷程化、概念化、個人化。
諮詢倫理非常重要,諮詢師要特別尊重對方的意願和隱私,處理好與案主的金錢關係和親密關係。
諮詢師不是誰都能做的,有些諮詢師就像地攤貨,看起來很像,實際上不是。所以案主會說,談幾句就要這麼多錢哪。因此諮詢師要經常覺察自己的動態,整合好自己,不要滿身抗滿了別人的傷痛來做諮詢。
中國心理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梅建教授發言:目前大陸對成年人心理問題的幹預主要是用藥物幹預的,大陸13—19%的人有心理問題,按這個比列就是大約2億人,但完整的幹預(訓練)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雖然有66.7萬人拿到了心理諮詢師的證書,但真正有多少人可以做諮詢並不清楚。這次來到臺灣,看到了課程培訓的臺灣團隊,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總團隊都是資深的教授,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好的經驗共同分享,並給政府提一些建議,相信通過培訓的諮詢師會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臺南大學的副校長(名字未記)在百忙之中來到會場並作了簡短發言。
(臺南大學副校長)
臺南大學心理輔導中心副主任連廷嘉博士發言特別強調諮詢師專業職能,專業素養的培養與提升。他還強調了一個態度,態度大於技巧。技能是外功,個人素養是內功。他建議要在專業的機構學習,名師出高徒。他說在臺灣會有種子教師,這樣的教師都有督導的執照,專業的督導會影響到未來心理師的評量。
每一個諮詢師的成長都會有這樣幾個發展階段:外行、學生、新手諮詢師、有經驗的諮詢師。大家都要知道,成功是要由失敗堆起來的。
督導的核心能力是研究的能力跟品鑑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督導過程中教學相長。
諮詢師要學習諮商理論,在學習過程,挑一個適合你的理論來發展。一般來說,男生問題以認知問題居多,女生問題以情感問題居多。
一個諮詢師的成長要多主動、常看書、有對話錄,多看多跟、多參與,就會少挫折。同時還要多想,多做,諮商過程是一種創意,很多時候無招勝有招。所以諮詢師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專長。當然了解個案族群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針對如何錄音,個案資料如何保存的提問時,廖老師回答:開始就要籤同意書 ,告知案主可能會錄音用作督導,要讓案主知道督導後的諮詢對案主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不過案主即使同意了錄音,如要求中途停止,就要停止。在學校裡一般資料保存十年,重點是為了評管。
臺灣的諮詢師一定要實習,實習的的條件是:在修完全部課程後,選擇合格的機構,合格的督導開始實習。每個禮拜都要督導,要有學分證明,考試時會有演練。
對於教練技術與心理諮詢的關係如何看待,廖教授回答:教練技術重點在技術,諮商的重點是人。在臺灣諮商師的社會公信力足夠,證照取得很困難,大眾很信任。在臺灣信宗教的人很多,其實諮商師每天都要跟神明競爭,我會選擇順其自然。大陸因為現在心理諮詢還是弱勢,所以在競爭中會遇到困難。臺灣是多元價值觀的社會,宗教、西方的佔卜,我們開業都要跟他們有競爭,但不是要打敗他們,而是共存。我不批評他們,但是我要堅持我的正確。我會了解他們的內容而不是給他們建議。
最後廖教授總結說:心理諮詢是科學,也是藝術。
張侃教授接著說:心理諮詢是有科學依據的高超的藝術,在對人的幫助上是最靠譜的。科學不是提供支持的唯一工具,但是最靠譜的工具。
大家在熱烈交流的氣氛中轉入對臺南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的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