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數學家再取得素數研究突破 陶哲軒等人證明愛多士關於素數間隔...

2020-12-25 觀察者網

素數可以說是數論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是任何數的倍數。就在去年,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孿生素數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據新浪科技24日報導,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內的研究小組目前正取得素數間隔問題的研究突破,這將最終影響加密算法的研究,對信息安全領域有巨大貢獻。《探索》雜誌曾評選出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陶哲軒位居榜首,這位神童在10歲的時候就和素數間隔猜想的提出者保羅·愛多士討論數學,如今,他終於有能力解決愛多士提供獎勵的問題。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陶哲軒說,這是他有能力解決的第一個愛多士的有獎問題。

1985年,保羅·愛多士(左)正與陶哲軒在討論數學。2014年8月,陶哲軒和另外四位數學家證明了愛多士的猜想,成為76年來有關素數間隔問題的最重大突破。

張益唐,華人數學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年本科畢業;1982—1985年,師從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目前,在美國新罕布夏大學任教。

2013年5月,新罕布夏大學的數學家張益唐發表了一篇關於素數研究的標誌性論文,第一次提出了有無窮對素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間隔。他還證明了這個間隔是在7000萬以內。論文發表之後,短短時間內就有許多數學家掌握了他的新方法,開始嘗試改進這個常數。從7000萬到6000萬,再到4200萬、1300萬、500萬、40萬,到目前為止,這個常數已經降到了246,越來越接近孿生素數猜想的範圍。如果這一常數改進到2,就相當於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觀察者網註:孿生素數猜想即希爾伯特第8問題,猜想存在無窮多個素數p,使得p + 2是素數)。

到此為止,數學家們在反過來的一個問題——連續素數的間隔可以有多遠?——上已經取得了76年來第一個重要進展。隨著數字增長,相鄰素數之間的平均間隔會趨於無窮,但在任一有限的數字列中,最大的素數間隔可以比平均間隔大很多。沒有人能計算出這些間隔到底有多大。

「這是一個很顯而易見的問題。在談論到素數的時候,這是首先要問的問題之一,」蒙特婁大學的數論學家安德魯·格蘭維爾(Andrew Granville)說,「但對問題答案的探索停滯了幾乎80年時間。」

2014年8月,兩個數學研究小組發表了文章,論述了如何證明保羅·愛多士關於素數間隔的猜想。兩個團隊已經聯合起來,進一步深化素數間隔問題的研究結果,並預計於12月再發表一篇新的論文。

保羅·愛多士(Paul Erdős)是20世紀成果最為豐碩的數學家之一,終其一生解決了數百個數學問題,並熱衷於為數學問題的解決提供現金獎勵。儘管大部分的獎勵只有25美金,但愛多士「有點兒魯莽地」(他自己後來寫道)提供了一份1萬美金的獎勵,用於解決他提出的素數間隔猜想的證明問題。

愛多士的猜想基於蘇格蘭數學家羅伯特·亞歷山大·蘭金(Robert Alexander Rankin)在1938年提出的一個看似奇怪的邊界。蘭金稱,對於足夠大的數X,小於X的最大素數間隔至少為: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陶哲軒說,在數論公式中會出現許多的「log」(自然對數的簡寫)。他與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凱文·福特(Kevin Ford)、牛津大學的本·格林(Ben Green)以及莫斯科斯捷洛夫數學研究所的謝爾蓋(Sergei Konyagin)合作撰寫了兩篇新論文中的一篇。

不過,蘭金的結果是「一個不可理喻的公式,你永遠不可能自然地展示出來,」陶哲軒說,「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公式很快就會得到改進,因為它太奇怪了。」然而,在超過七十年的時間裡,依然沒有人能對蘭金的公式進行哪怕最微不足道的改進。

許多數學家認為,最大素數間隔很可能大得多——大於(log X)2的數量級。這一理論是由瑞典數學家哈拉爾德·克拉梅爾(Harald Cramér)在1936年首先提出來的。(log X)2數量級的素數間隔是在素數表現得像隨機數的集合——在很多方面它們看起來的確如此——時會出現的。但是,沒有人能接近證明克拉梅爾的猜想。陶哲軒說:「我們對素數的了解還不是很多。」

愛多士提出了一個更為溫和的猜想:可以隨意用一個大的數字取代蘭金公式中的1/3,只要你在數字列表上取的數字足夠大。這意味著素數間隔可以比蘭金公式所呈現的大很多,但仍小於克拉梅爾的猜想。

新的兩種證明愛多士猜想的方法都基於一個建立大素數間隔的簡單方法。一個大的素數間隔相當於兩個素數之間的一長列非素數(或稱複合數)。這裡介紹一個建立100個複合數列表的簡單方法。先從數字2,3,4,…,101,開始,然後每個數加上101的階乘(101!)。這列數字就變成101! + 2, 101! + 3, 101! + 4, … , 101! + 101。因為101!可以被從2到101的數字整除,因此這列數字的每個數都是複合數,即101! + 2可以被2整除,101! + 3可以被3整除,以此類推。「所有關於大的素數間隔的證明採用的方法,都只是這一高中代數方法的細微變形。」牛津大學的詹姆斯·梅納德(James Maynard)說道。他撰寫了兩篇新論文中的第二篇。

上面所列的複合數是非常大的,因為101!具有160位。為了改進蘭金的公式,數學家們需要建立更小一點的複合數列表——在類似2,3,4,…,101這樣的列表上加上一個更小的數字,獲得複合數列表是可能的。兩個團隊對有關素數間隔的最新研究結果(各自不同)進行了分析。梅納德的論文採用了他自己去年開發的工具,研究了素數之間的較小間隔。

現在,上述的五位研究者已經聯合起來,重新設定新的邊界,並計劃在一周或兩周內發布一篇預印稿。陶哲軒認為,這篇論文利用現有的方法,將蘭金的基礎方法儘可能地進行了延伸。

這項新工作並不能立即投入應用,但了解大的素數間隔將最終影響加密算法的研究。梅納德稱,如果存在比克拉梅爾猜想所預測的更長的複合數列表,那將會給依賴於尋找大素數的加密算法帶來麻煩。「如果他們很不走運,在一個巨大間隔的開端開始尋找,那這個算法就會耗費很長的運行時間。」

對於素數間隔,陶哲軒有著更加個人化的研究動機。「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感到這些東西在嘲笑你,」他說,「你被認為是研究素數的專家,但你回答不了這些基礎的問題,即使人們已經對此思考了好幾個世紀。」

保羅·愛多士於1996年逝世,但另一位與他廣泛合作的數學家,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羅納德·格雷厄姆(Ronald Graham)決定好好處理這1萬美金的獎項。

1985年,10歲的神童陶哲軒在一次數學活動中遇到了愛多士。「他平等地對待我,」這位2006年贏得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的數學家回憶道,「和我談論了非常嚴肅的數學問題。」現在,陶哲軒已經第一次有能力解決愛多士提供獎勵的問題。「所以這其實挺酷的,」他說道。

格蘭維爾說,近期有關素數間隔的研究進展已經催生出新一代的數論學家,他們認為一切都是可能的。「在我學習數學的成長時期,我們以為這些問題將是永恆的,不會看到有人能夠回答,直到另一個時代的到來,」他說,「但我覺得,過去一兩年中,人們的態度已經改變。有許多年輕人比過去的人更有野心,因為他們已經看到了實現重大突破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北大畢業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取得重大成就 孿生素數猜想或有突破
    《自然》雜誌網站5月14日報導,任教於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的張益唐最新證明,存在無窮多個之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在解決孿生素數猜想方面,張益唐的這一研究被認為在終極數論這個古老的數學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兩天,張益唐的名字在國內數學圈一下子熱了起來。北京大學官方網站前天發布消息介紹張益唐,說他1978年進入該校數學科學學院攻讀本科,1982年讀碩。
  •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率先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此事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轟動,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數論研究中的一項重大突破。世界主流媒體都對這項重要成果作了報導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印度媒體甚至稱讚張益唐為「中國的拉馬努金」。
  • 孿生素數猜想要證明什麼?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成功解決,名揚數學界
    只有針對一個數學分支,才有可能取得成就。孿生素數猜想就是要求我們證明存在無限對孿生素數,數學家們都知道這個猜想是成立的,但就是沒辦法把它證明出來。數學家就這樣,總是喜歡證明那些成立的定理和猜想。如此有挑戰性的工作,可以幫助他們提高數學思維。在沒有電子計算機的年代,數學家們都是用筆和草稿紙計算的。他們發現了一個簡單的規律,在0到999這個區間裡,有135個素數。之後再以1000個數字為區間,可以看出素數的個數是遞減的。
  • 數學家們操碎了心的孿生素數猜想,有了新突破
    1849年,法國數學家波林那克(Alphonse de Polignac)提出孿生素數猜想。在接下來的160年裡,數學家在這一方面幾乎沒能取得任何進展。但在過去十年間,數學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比如既然證明有無窮多個差值為2的素數如此困難,那麼是否可以證明差值為7000萬的素數有無窮多個?2013年,數學家張益唐完美地證明了這一點。
  • 孿生素數猜想的新突破
    這樣一來就意味著這個數不是素數(除了 3 本身之外)。這也就是為何有三分之一的奇數都不是素數。1849 年,法國數學家波林那克(Alphonse de Polignac)提出孿生素數猜想。在接下來的 160 年裡,數學家在這一方面幾乎沒能取得任何進展。但在過去十年間,數學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
  • 數學家張益唐破譯「孿生素數猜想」
    因為,從那時起,他再沒收到過張的生日祝福,「給他發郵件也沒再回過」。  5月16日,張益唐的郵件突然來了,只有一個單詞:「謝謝」。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沈捷回憶說,此前一天,他和夫人就張益唐在孿生素數方面取得的突破向他發去郵件道賀。
  • 張益唐:通過素數證明升起的另類明星
    事實上,當時根本沒人能證明素數間隔是有界的,即相鄰素數之間的距離不會無限大。2013 年,當時已經 58 歲的張益唐在《數學年刊》上發表了他對於有界素數間隔的證明。論文審稿人證實,張益唐證明了「素數分布領域中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定理」。在那之後的幾年裡,張益唐受邀前往世界各地做報告。
  • 傳奇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華羅庚講座講述孿生素數猜想
    思源樓大報告廳內早已坐無空席,人頭攢動,200多人悄然等待著那個貼滿美好標籤(『成就堪比陳景潤』」、「要麼沉寂,要麼讓學術界驚豔」、「任教美國無名大學還是個「臨時工』」)具有傳奇色彩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的到來。這群等待的人群中,不乏著名的院士,也不乏現任的數學院領導,科研人員及研究生更是慕名而來,聽他講解題為「 Prime Gaps and Related Problems」的報告。
  •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
    他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不同領域裡有越來越多的華人數學家正在崛起,但中國學生還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 張益唐認為,儘管中國數學研究的整體水平跟歐美、日本等國仍有差距,但年輕一代數學家將來大有希望,只是「他們需要更多挑戰性的思考」。
  • 「宇宙中最耀眼的腦袋」——天才數學家陶哲軒--中國數字科技館
    「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他的文章將以《哥德巴赫的質數》為題發表。陶哲軒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什麼是素數呢?早在公元前3 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德就已經證明素數有無窮多個。2004年,陶哲軒和格林證明了「素數構成的等差數列可以任意長」。
  • 當代華人數學界未被翻越的三座高峰,除了丘成桐和陶哲軒,還有他
    陶哲軒的數學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其中包括了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 而在應用數學研究領域陶哲軒也有很大的成就,比如他所提出的信息獲取指導理論,也就是數字壓縮成像技術。
  • 素數並不孤獨
    在古希臘,人們已經有了素數的概念,對素數的研究也略有所得。在歐幾裡德的《原本》中,第七、八、九篇講述的是「關於整數及其比值的性質」,實際上也就是數論。在這幾卷中,歐幾裡德指出了今天所說的「算術基本定理」:將自然數分解成素數乘積的方法是唯一的。也就是說,如果用乘法的眼光來看自然數,那麼素數就是自然數的最小組成單元。
  • 素數大概有多少個?15歲的高斯翻過素數表之後給出了答案
    高斯大神幾乎所有的數學家多多少少都研究過素數,從遙遠的歐幾裡得,阿基米德,再到中世紀的斐波那契,然後再到文藝復興時代的數學大師們。當然,高斯這位大神也對素數極度痴迷,從他十幾歲開始就研究,並且得出了重大的成果。然而,素數這個問題卻不是你研究時間長,研究人員多,就一定可以出成績的,這個跟現在的科研有著顯著不同。數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氣勢磅礴的素數研究史,但是深究下去,你更加會發現,很多素數的簡單到孩童都理解的問題都一直沒有突破。
  • 美妙絕倫的素數
    1)素數無限定理用反證法容易證明,素數有無窮多個。關於這一點,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中已有記載。 2)貝特朗定理對任一實數x≥1,在x及2x之間必有一素數。這一假設是由貝特朗提出的,並於1848年被切比雪夫所證明。
  • 《紐約客》專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這個牛人取得了什麼成就?
    2月2日,美國《紐約客》將刊發特約撰稿人亞歷克·威爾金森(Alec Wilkinson)對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的專訪。這個只於2001年低調地發表過一篇論文的男人,在2010投入研究「素數間隔」時,已經55歲了。
  • 數學家發現「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據,但可能在另外一個宇宙中!
    數學家們為數學中最著名,但未被證明的猜想之一發現了一個新證據,這個猜想被稱為「孿生素數」猜想;但這個證據的路線可能不會幫助證明孿生素數猜想本身。孿生素數猜想是關於素數(只能被自身整除且為1的數字)如何以及何時出現在數線上的猜想。
  • 數學家研究的素數對人類生活有什麼用?
    素數也叫質數,大家在小學時就學過,就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例如2,3,5,7,11,13,17,19,23等。這原本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但許多數學家卻對素數情有獨鍾,廢寢忘食地研究這些素數之間的規律和最大素數。
  • 孿生素數猜想之後的故事
    2012年6月,張益唐到朋友家做客時靈光一閃,找到了思考了三年之久的開啟素數間隔問題的關鍵性的突破。用新的方法,他證明了有無窮對素數,它們相差不過7000萬。他將他的新方法與新結論,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寫成了一篇論文,投稿到數學界的頂級期刊《數學年刊》。這篇論文名為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素數間的有界間隔》)。
  • 科學網—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對弱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取得突破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5月14日報導說,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 1742年,哥德巴赫在寫給另一位數學家歐拉的信中提出一個數學猜想,這個猜想可用現代數學語言陳述為: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3個質數之和。歐拉在回信中提出另一個等價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如8=5+3。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其中,數學家陶哲軒位居榜首。是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裡的大師級數學家,被譽為「數學界莫扎特」。2015年9月17日,陶哲軒宣布證明了保羅·埃爾德什(Erd s Pál)在1932年提出的埃爾德什差異問題(the Erdós discrepancy problem)存在,這是個困擾學術界80多年的問題。三、張益唐(1955~現在)國際著名華人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的學生,目前,在美國新罕布夏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