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與萊特希澤「唱雙簧」? 澳媒:美國用空頭支票「請臺入甕」

2020-12-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13日報導 澳門《新華澳報》8月11日刊發題為《請君入甕臺灣會否成為美國附庸?》一文,作者為富權。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衛生部長阿扎10日與蔡英文會面,各種訊息充滿矛盾,頗為凌亂。臺灣當局與美國籤署了所謂「醫衛合作備忘錄」。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臺灣當局也曾與美國籤署一個「口罩換防護衣原料」的合作協議,當時臺灣民眾以及媒體幾乎都認知臺美雙方是「交換」防疫物資,而且還是以臺灣口罩換來美國的防護衣。臺當局衛生主管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因而覺得划算,還點出10萬片口罩相較30萬件防護衣的價格,其實相差甚遠。誰料一個月後,臺當局外事機構負責人吳釗燮才吐實說,那是「交易」不是「交換」。換言之,臺灣「捐」口罩給美國,但美國則是「賣」防護衣原料給臺灣。

想來,這次臺灣當局與美國籤署的所謂「醫衛合作備忘錄」,也將是美國對臺灣當局的「不平等協議」。美國充分利用蔡英文當局的心理,一方面在經濟及技術實務上向蔡英文當局予取予奪,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對蔡英文當局實施「請君入甕」的策略,要將臺灣當局收歸為美國的「附庸」,亦即不稱為「州」的可以由美國直接控制的領地。

相關焦點

  • 請君入甕 臺灣會否成為美國附庸?
    作者 富權  美國衛生與公共衛生部長阿扎日前與蔡英文會晤,各種訊息充滿矛盾,頗為凌亂。其二,可能也與阿扎在上述同一場合響應臺灣媒體時,另一句話的意涵有關:阿扎說,目前美國仍是WHO成員,美國退出WHO需要一些時間。也就是說,在美國尚未正式退出WHO之前,雖然美國有另行成立新WHO的「方向圖」,但尚未有「時間表」,要待明年七月美國正式退出WHO之後,才進入相關程序。
  • 澳媒記者在美國白宮外遇襲,澳總理莫裡森要求調查
    央視新聞6月2日消息,當地時間2日,澳大利亞7號新聞臺記者艾米莉亞·布雷斯(Amelia Brace)和攝像蒂姆·麥爾斯 (Tim Myers)在美國華盛頓白宮外做直播節目時,遭到美國防暴警察的襲擊,新聞的直播畫面記錄了當時的情況。
  • 阿扎訪臺行程結束,此行目的「指東打西」,多位媒體人共同發聲
    要知道,那段時間裡的武漢是非常危險的,但是這些醫護人員放棄了兒女情長,選擇用自己的力量支援武漢,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尊敬的,而且正是因為他們的奮不顧身,才讓疫情能夠早早的得到控制。就目前來說,我們國家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但是這場疫情是發生在世界範圍內的,很多國家也是出現了大面積感染的情況。
  • 澳媒:澳不管對錯就追隨美國反華像順從的僕人
    資料圖:澳大利亞兩棲艦原標題:澳媒:追隨美國捲入與中國爭端 不符合澳大利亞利益參考消息網4月20日報導 澳媒稱,不管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對是錯,作為其順從的「僕人」澳大利亞選擇針對北京,要求其在亞太地區保持和平。
  • 美國衛生部長訪臺給蔡英文帶來什麼?不過是民進黨自導自演的大內宣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阿扎12日下午搭機離開臺灣。阿扎此行訪臺究竟有何目的,又給臺灣帶來了什麼,不少臺灣媒體和輿論都看得很清楚。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刊登了幾位臺灣資深媒體人對於阿扎訪臺的觀察文章。
  • ...阿扎說道:「我充滿了自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和衛生與...
    美衛生部長阿扎與福奇公開接種新冠疫苗;據「政客」新聞網等多家美媒報導,美國傳染病學專家安東尼·福奇和美國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扎於當地時間22日公開接種了新冠疫苗。福奇表示,希望鼓勵每一個有機會的人去接種疫苗。「我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有信心,我想鼓勵每一個有機會的人都去接種(疫苗),這樣我們國家就有了一層保護,並結束這次疫情。」福奇說。
  • 當美國哈巴狗!澳對華挑釁付出慘重代價後,俄媒總結真是一針見血
    在文章中,雖然俄媒將目前中美澳三國的關係和現狀說得很直接。但實際上比俄媒所說的中澳關係還要嚴重得多。澳大利亞已經沒有展現出兩面派的表現,而是真真切切的一個親美國家。甘願做美國在貿易上對華的「急先鋒」、「馬前卒」。並且從澳大利亞實際的行動來看,澳政府在遏華的積極程度上還要大於「主人」美國。
  • 迷惑百姓的空頭支票?臺灣和美國籤了5年期合作備忘錄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第一時間通過臉書秀成果,宣稱「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正式建立後,臺灣和美國的全球夥伴關係再次提升,未來會持續努力,「創造臺美合作的雙贏發展。」於是在今天,島內媒體——尤其是綠媒,輪番報導這一「歷史性的一刻」,大篇幅羅列「九大成果」,包括經濟合作、科學與技術、5G及電信安全、基礎建設合作和投資審查等。
  • 澳媒發現不對勁:對中國公開強硬,澳成了下場很慘的雞,暴露無能
    目前澳大利亞的西方盟友們,表面上頻頻作秀「援澳」,實際上卻在謀劃著儘快填補澳大利亞在中國留下的市場空白。這下澳媒發現不對勁了,有人撰文指出,澳政府公開對中國強硬表態,糟蹋了最重要的對華關係,暴露其在戰略上的無能。不僅如此,澳媒援引一句中國的成語「殺雞儆猴」稱,正是澳大利亞的一些公開言論令中國「深感不快」,為北京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機會,提醒該地區其他國家注意。
  • 起底丨美國衛生部長阿扎:不顧疫情,只為政治生涯鋪路
    但諷刺的是,美國作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防控舉措節節潰敗。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5萬例,死亡病例超過16萬例。不在乎疫情,頻繁訪問大選搖擺州遭抨擊歐巴馬時期官員曾這樣評價:阿扎的出行地點似乎優先考慮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疫情嚴重程度。
  • 中國諷刺漫畫再次觸動西方神經,澳媒辯駁:我們是美國最大盟友
    寓意很明顯,澳大利亞正在被美國、被白宮所操控。對此,不少澳媒進行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駁斥。澳大利亞第七新聞認為,《環球時報》是在暗示澳大利亞在中美關係中的立場,中國以前就見過這種「澳洲詭計」;澳大利亞新聞集團則表示,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區域戰略中的典範,並為美國贏得了榮譽,在面對中國時澳大利亞不能聲稱自己是美國第二順位的盟友。
  • 蔡英文與賴清德關係撲朔迷離 「唱雙簧」還是競爭對手?
    尤其,蔡的兩岸、「外交」團隊小心在處理與大陸關係,賴卻大剌剌在「立法院」表示自己是「臺獨」政治工作者,這是唱雙簧?還是賴個人因素?益發讓解不開的兩岸僵局更難解。蔡英文日前完成兩岸、「外交」、防務部門人事改組,除了被美國做為棋子,無法操之在已,其餘的部分倒是很小心。
  • 從美國傳出重要風聲,蔡英文等來了絕望消息
    美國是臺灣地區第四大貿易夥伴,2019年臺美貿易額為810.7億美元。近年來,蔡英文當局迫切希望通過與美國籤訂貿易協定,來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在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訪臺」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沒有經立法機構討論,沒有和相關產業界及社會大眾溝通的情況下,直接宣布開放美豬及美牛進口,明年1月1日起執行。蔡英文聲稱此舉是「基於經濟利益」,「為臺打開活路」。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8月中旬曾抱怨稱,美臺雙方面臨長期的貿易壁壘,並提到臺灣限制美牛美豬進口。
  • 中澳貿易衝突 澳媒:中國現在可匹敵美國 憑什麼被澳說三道四 換作...
    原標題:澳媒:北京憑什麼不生我們的氣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1月22日報導,原題:從澳大利亞對華貿易衝突看北京的力量意味著什麼 中國共產黨創造了經濟奇蹟,30年來,把一個貧窮國家變成經濟強國,數億人脫貧。中國現在可匹敵美國。共產黨問:為什麼要被澳大利亞這樣一個繁榮離不開中國的國家說三道四?中國是澳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對我們資源的需求,支撐了澳大利亞30年不間斷的經濟增長。當坎培拉事先未與中方溝通卻要求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調查時,北京憑什麼不會生氣?中方當然要報復。
  • 中企擁有澳「水權」 澳媒不必歇斯底裡
    香港《南華早報》7月13日文章,原題:「農場主遭劫掠」:澳媒對中國和水的歇斯底裡 對中國的不信任以及對乾旱缺水的擔憂,已助長所謂中國正惡意買下澳大利亞水源的傳言甚囂塵上。上世紀80年代,水首次成為澳一些地區的可交易大宗商品,多年來該市場已增長為每年價值30億澳元的產業。擁有土地的農場主獲得能在水市場進行交易的「水權」,包括外國實體在內的任何人都能對此投資。上月更新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澳「水權」的頭號外國所有者,以微弱優勢領先美國。
  • 臺灣開放美豬 美媒預言:蔡英文送給阿扎的禮物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 美豬美牛明年元旦起將大舉攻臺,國民黨臺北市議員遊淑慧指出,美國衛生部長阿扎才來臺訪問後沒多久就開放,且《外交家雜誌》8月中旬已撰文提到「阿扎訪問後可能達成貿易協議」,其中包括美豬牛開放,諷刺的是,《外交家雜誌》內文還特別備註「瘦肉精遭到160多個國家禁用
  • 澳媒:澳洲政府計劃和臺灣達成貿易協定
    澳媒:澳洲政府計劃和臺灣達成貿易協定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商品輪番受阻,導致損失慘重。為了挽回部分損失,莫裡森政府多次想要和中國通話都遭到了拒絕。失去中國市場的澳大利亞,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替代的市場以及盟友的支持。不過讓莫裡森政府失望的是,全球範圍內的市場已經被其他國家瓜分殆盡,就連剛撤出的中國市場都被美國、法國等國家填補了空子。
  • 澳媒:中國若這樣做我們將束手無策
    澳媒:中國若這樣做我們將束手無策 2020-05-12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