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發燒,尤其是高熱的時候,每位家長都特別緊張。作為一個臨床兒科大夫,我幾乎每天都在處理孩子發燒的問題。 但是,第一個判斷和處理孩子發燒的,不是醫生,而是家長!所以家長能否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尤為重要。
孩子一旦發燒,尤其是高燒的時候,家長就擔心孩子會燒壞腦、燒壞內臟。家長首先要對發燒有正確的理解。發燒也分不同的級別,分別有低度、中度、高度和超高度發燒的區別。
正常體溫:36℃—37.5℃
小寶寶的體溫會比成人略高一些,在這個範圍內的都是正常體溫。如果體溫是低於36℃,甚至低於35℃,這種情況雖然少見,但是很危險,家長要知道一旦遇到了要怎麼處理。
低度發燒:37.5℃—38℃
這是比較常見的,很多不太嚴重的感冒也會伴隨著低度發燒。
中度發燒:38.1℃—39℃
這是孩子最常見的發燒。高於38.5℃就可以服用退燒藥,更好的是使用一些輔助退燒的方法。
高度發燒:39.1℃—41℃
孩子一旦超過39℃,家長就會很不淡定,各種緊張,手忙腳亂,甚至給孩子亂用藥。心理緊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藥就要特別謹慎,尤其是高熱時用藥。這個時候要給孩子吃兒童退燒藥,防止超高度發燒。
超高度發燒: 高於41℃
高於41℃的發燒也不多見,但是同樣很危險,是真正有可能「燒壞腦」的發燒。
對孩子身體直接引起損傷的發燒是:低體溫和超高度發燒。即孩子體溫低於36℃,尤其是低於35℃,或者高於41℃的時候,家長不要猶豫,要馬上送醫院急診就醫。
發燒對人體來講是一種好事,是正氣和邪氣相鬥爭的一種反應。中醫講:正邪相爭才會發燒。如果一個孩子感受外邪之後表現出來不發燒,反而說明他的體質是弱的。
孩子發燒,最常用的就是西藥退燒藥美林和泰諾林,這個臨床上我也是配合使用的。大家也都很熟悉,需要反覆提醒的是:
1、同類退燒藥使用間隔時間不能低於6個小時。不同退燒藥交替使用間隔時間不能低於2個小時;
2、超過38.5℃可以使用退燒藥。有高燒驚厥史的孩子,發燒38℃就要使用。有些孩子是在下半夜熟睡狀態中高熱,如超過39℃,這個時候要叫醒孩子吃退燒藥,配合餵水退燒;
3、使用退燒藥,要注意水分的攝入。
這一點很多家長做得不好。孩子病了,飲食一定要控制,這時候他的胃腸功能是非常疲弱的,直接表現為孩子沒胃口、吃不下,那就不能按他平時的飯量來要求他,還是吃得那麼多。有些西醫的說法是這個時候反而要注意營養的攝入,不用忌口,可以給孩子吃魚、肉、水果等等。我的看法是相反的,孩子這個時候根本吃不下,就算吃了也消化吸收不了,反而增加胃腸負擔,只會加重對脾胃的損傷。
小寶寶奶要稀釋,稀釋是水不變,奶粉減少。很多家長還是用一樣分量的奶粉,衝多一些水,這是不對的。
添加輔食的寶寶,這個時候輔食就要減少或者不添加。
大一點的孩子,發燒的時候就不能讓他喝湯、吃肉、吃魚、吃蛋等等。很多家長著急煲湯,給孩子吃各種補品,那反而是害了孩子。
這也是家長經常忽略的地方。發燒的時候,或者發燒剛剛好的時候,不能讓孩子玩得很瘋、看很令人激動的電視節目。興奮起來出汗多,更加容易感受六淫之邪,而且很容易產生熱量,更加助長了發燒的程度。
孩子發燒的時候,家長可以配合以下的飲食,幫助孩子退燒和恢復:
發燒時宜飲食清淡,白粥和青菜是最簡單和合適的,粥水的食療功效,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也介紹過。
孩子喉嚨發炎引起高燒的話,可以配合這些飲品輔助退燒,效果很好。(注意:1歲以內的小寶寶不能吃蜂蜜)
如果是受涼引起的發燒,可以用溫性的食療來幫助退燒,但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給孩子「治未病」,讓孩子少生病,最關鍵的就是要想養好孩子的脾胃,家長在日常調護的過程中,要怎麼做呢?許教授將超過30年的臨床經驗,總結成了一套全面系統的脾胃課《如何有效改善孩子抵抗力》本課程已超過136萬次家長收聽。
1、有的家長通過學習課程,學會日常如何正確餵養孩子,觀察孩子日常快生病的「小信號」,防患未然,把我們一直提倡的「治未病」的理念實施得非常好,讓孩子的體質有明顯的提升:
2、有的家長通過學習,意識到了自己之前育兒的誤區,及時調整:
3、有的「學霸」家長,每次課程更新,就優先安排時間收聽學習,做筆記:
許尤佳教授的看診一號難求
本課程共103節課,現僅需365元
不到給孩子買一瓶營養素、一個玩具的價格
早些訂閱,孩子少些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