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呈現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人口的老齡化、管理的空心化、村民利益訴求的日益多元化,針對上述情況,從2010年開始,泖港鎮以公益性崗位整合為契機,以「網格化管理、標準化操作、社會化參與」為目標,探索形成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社區管理新模式,即泖港鎮社區管理108模式。
一、以「三個整合」為契機,構建鄰裡守望結構網絡
(一)整合區域資源,形成鄰裡守望108網格
以尊重傳統、方便管理為原則,以土地面積、人口規模、居住戶數、產業戶數等為劃分標準,按每90-150戶、200-500人以及每300-500畝的農田、綠化、林業等面積規模為一片區,將全鎮58個平方公裡的區域面積(含18個村、居)劃分為108個片區,並在每個片區成立鄰裡守望服務點,建立一支服務團隊,做到95%以上的鄰裡問題都能在片區解決。
(二)整合黨員隊伍,形成鄰裡守望骨幹力量
充分發揮黨員在志願服務中的示範帶頭作用。每個鄰裡守望服務點負責人優先考慮本區域內的黨員,108個服務點的黨員負責人達到50%以上。並梳理了在前期開展的「組團式聯繫服務群眾」、「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黨員服務承諾」等活動中湧現出的優秀在職黨員,建立黨員服務聯繫冊,內容包括聯繫電話、服務項目等,主要結合他們的專業特長及個人意願,提供各類技能服務。同時動員、鼓勵社區退休黨員作為本區域的骨幹力量參與到鄰裡守望志願服務中來,積極帶頭關愛社區困難人員,在鄰裡守望志願服務中做出表率。
(三)整合關愛需求,形成鄰裡守望服務項目
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弱勢群體需求為導向,通過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及時了解獨居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困難家庭的服務需求,並有針對性地為他們設計各類關愛服務項目。如泖港鎮的老齡化程度較高,達到29%,全鎮共有7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 791人,針對這一群體的特殊情況和需求,我們設置了天天嘠訕胡、愛心理髮、健康守護、愛心送醫車隊等供需對接的服務項目,給予獨居老人更全面、更及時、更貼心的服務和關心。
二、以「三個三」模式為手段,夯實鄰裡守望工作基礎
(一)一鎮三建:突出心連心服務
一是建立「三級網絡」,即建立「鎮志願服務中心、村(居)志願者工作站、(片區)鄰裡守望服務點」三級網絡,實現組織架構及志願服務雙延伸。108個網格區域內,以服務點負責人為主導,發揮黨員幹部引領作用,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志願,共同組成鄰裡守望服務團隊,有針對性地為四類人員提供各類無償服務。
二是建立「三類隊伍」,即建立專業類、技能類、綜合類三支服務隊伍。專業類隊伍由鎮志願服務中心組建,由政策諮詢、法律幫助、醫療養生、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等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社區志願者組成,以提供相對專業的志願服務;技能類隊伍由各村(居)為單位進行組建,將理髮、維修、調解、醫療等技能類志願服務根據需要配送至各片區;綜合類隊伍則以各服務點為單位,主要由黨員為骨幹,帶領「有時間、想奉獻」的群眾參與提供日常走訪、送醫配藥、聊天談心等各類關愛服務。
三是建立「三項標準」,即《鄰裡守望服務指南》、《鄰裡守望服務動態跟蹤管理》以及《志願者考核獎勵機制》,確保定期對片區弱勢群體情況、服務開展質量及滿意度等進行動態管理,同時也為鄰裡守望服務團隊提供動態指導。
(二)一片三定:突出緊貼式服務
一是定辦公地點。每個服務點負責人的家就是他們的「辦公地點」,一方面身處片區內,有助於及時了解和掌握區域內群眾的困難和訴求,另一方面也便於群眾在突發事情發生時,能第一時間找到志願者,第一時間得到處理解決,實現從「八小時」工作延伸為「全天候」志願服務。
二是定辦公設施。每個鄰裡守望服務點都進行統一的掛牌,上牆公布鄰裡守望指南和服務項目,設立鄰裡守望服務點臺帳,包括服務點概況、四類服務對象名冊、志願者名冊、志願服務項目表、日常服務記錄表等。進一步規範和豐富了鄰裡守望志願服務內容。
三是定規章制度。為規範服務點日常運作,先後制定了服務點負責人例會制度、服務臺帳記錄製度、服務信息反饋制度、服務工作考核制度等,使鄰裡守望服務走上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的規範化軌道。
(三)一員三抓:突出專業化服務
一是抓職責。針對不同服務人群,有效設計服務項目、制定服務標準。明確不同項目的服務周期、服務頻率、具體要求等,針對不同項目志願者,籤訂服務承諾書,明確責任義務,使「鄰裡守望」更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
二是抓培訓。為更好地為鄰裡服務,對服務點負責人群體每年進行相關政策類培訓,編制了《社區管理實務知識讀本》,在開展集中培訓後統一考試、持證上崗;此外,針對社區志願者,定期開展調解、文體項目、服務禮儀等培訓,切實提升鄰裡守望服務隊伍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抓表彰。以村(居)為單位,建立以服務時間和服務質量為主要內容的志願者考評制度,定期由各志願者工作站評出志願者之星,並在公開欄進行風採展示;鎮層面也將志願者納入道德模範表彰內容,開展全鎮範圍的榜樣評選;同時,參與志願服務也納入優秀黨員考評標準,進一步提高社區黨員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以做好「五個員」為標杆,發揮鄰裡守望互助實效
(一)發揮了「宣傳員」的作用,確保鄰裡相幫顯真情
涉及到民生方面的信息、政策、法規等重要信息,需要短時間內通知或是經常性宣傳的,綜合服務團隊就起到很好的宣傳員作用,在服務點負責人的帶領下,分片包幹,共同完成宣傳任務,確保知曉率達到100%。例如去年金山掘石港河道發生水汙染事件,當日凌晨4點半,停水決定從泖港鎮應急指揮部發出,到受汙染的8100戶居民全部獲悉並做好相應準備,中間不超過30分鐘,正是鄰裡守望服務點負責人帶領的片區服務團隊成就了這驚人的速度,將突發事件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發揮了「巡查員」的作用,確保鄰裡相安穩人心
片區服務團隊的老黨員們是社區平安的保護神,他們每天都戴著紅袖章要在所屬區域巡邏2-3次,在巡邏的過程中不僅觀察片區內有無可疑人員進出,同時也檢查區域內有無安全隱患,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如田黃村的老黨員莊仲榮,當發現村裡由於修橋電路故障導致路燈不亮時,他就和電工一起想辦法搞了一個臨時照明,給晚上下班的人帶來了光明與安全。
(三)發揮了「聯絡員」的作用,確保鄰裡相攜得民心
各服務點志願者在日常走訪、陪護過程中積極聽取村民意見、建議和需求,對於無法解決的訴求及時上報村(居)協調解決,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如去年1.11水汙染事件處理中,全鎮一半區域停水,正值老王家辦喜事,老王急得團團轉,服務點負責人知情後,第一時間將情況反饋,當天傍晚,松江區消防支隊就送來了800升水,解了老王家的燃眉之急。
(四)發揮了「調解員」的作用,確保鄰裡相處暖人心
老黨員在社區情況熟、威信高,遇到村裡有重大矛盾或上訪事件,片區服務團隊的黨員志願者們衝在前,在現場進行解釋和疏導工作,緩解村民的激動情緒,幫助村裡解決矛盾糾紛。如百年渡口米市渡大修停運後,新建村裡20多位村民因為擔心出行問題,集聚到村裡,準備群體上訪。黨員志願者們一部分人員出面進行勸導工作,一部分人員及時向村裡反映情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停運當天,用於接駁的72路公交車就通到了村民家門口。
(五)發揮了「服務員」的作用,確保鄰裡相助促關愛
鄰裡守望服務團隊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鄰裡互助的初衷,也因此吸引著區域內更多群眾參與關愛互助,曾經接受幫扶的村民,也不忘反哺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如新龔村一位殘疾村民因生活困難多年來受村委幫扶,也因此作為社區志願者參與到互助服務,在工作閒暇之餘,義務幫助村民修水修電,有時甚至自掏腰包買點小配件。幾年來幫小區的居民共維修了大大小小家電不下百餘件。
網格化管理模式提升了鄰裡守望志願服務的精細化程度,在泖港地區群眾中贏得了上佳口碑。群眾明顯感覺訴求反應更方便了,鄰裡氛圍更溫馨了。志願者們更是將各項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使每一個遇到困難,渴望幫助的人得到及時的關愛,為政府和群眾之間建立一座「連心橋」,為促進社會的和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