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從髒亂差「問題生」到鄰裡和諧「模範生」,這些小區經歷了什麼?

2021-01-09 新華社新媒體

把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最後一米」,引領開創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近鄰黨建」實現了小區從單一管理向多元治理、從「陌生人」向「熟人」鄰居角色轉變,破解了小區的治理困境

福建全省12736個小區中已有7534個建立了小區黨支部,黨組織覆蓋率達59.2%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梅永存 彭張青

不到兩年時間,福州市晉安區茶園街道東南花園小區就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昔日鄰裡之間矛盾糾紛頻發、存在髒亂差現象的問題小區,通過展開「近鄰黨建」實踐活動,變成了「自治有公約、鄰裡無紛爭、治安無隱患、幫扶無遺漏、和諧無雜音」的模範小區。疫情期間,居民們主動當好小區疫情防控「守門員」,做到了自治管理。

福建先後有7534個小區實施了「近鄰黨建」新模式治理,東南花園小區僅是其中之一。

針對基層社區治理難題,特別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城市基層治理不足問題,福建省積極探索實施「近鄰黨建」新模式,把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最後一米」,引領開創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福建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鄰黨建」新模式推行以來,全省12736個小區中已有7534個建立了小區黨支部,黨組織覆蓋率達59.2%,群眾鄰裡感情有效增進,生活和辦事更加便捷,訴求渠道更加暢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近鄰黨建」磨鍊出模範小區

東南花園小區毗鄰福州火車北站,居民樓棟10幢共963戶,居住人口2321人。其中,出租戶有278家,佔28.8%;流動人口有448人,佔19.3%。出租戶數量多、居住人員結構複雜、管理難度大是小區治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2019年初,在當地黨組織引領下,東南花園以「近鄰黨建」為抓手,打造樓棟協同、居民參與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有效破解了小區治理難題,其治理模式體現於三個方面:

一是延伸構建基層黨組織體系,打造近鄰樓棟治理「共同體」。將在職、退休、流動等不同類型黨員等納入管理;小區黨支部黨員與業主委員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業主委員會章程。

二是打造「家門口」服務平臺,築牢近鄰服務主陣地。設立「民情會客廳」,定期傾聽小區居民訴求和評價;建設智能化系統,提升小區智能管理水平。

三是健全完善自治德治法治體系,建立健全由黨支部主導、多元主體參與的小區自治機制;通過開展各類先進典型推薦、評選、宣傳等活動,大力倡導近鄰文化;制定小區裝修管理、停車管理、財務管理等制度。規範小區黨務、事務公開,自覺接受輿論和居民監督。組織發動業主委員會、自治管理處、社區網格員和志願者隊伍,就地化解鄰裡矛盾等問題,打好近鄰共治「組合拳」。

東南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黃元棋說,「近鄰黨建」有效整合了組織、人力、信息等資源,實現了小區從單一管理向多元治理、從「陌生人」向「熟人」鄰居角色轉變,破解了小區的治理困境。

黨的組織優勢下沉「家門口」

福建省委組織部調研時發現,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基層社區黨組織暴露出在社會組織和群眾中力量、資源及手段有限等諸多問題。

例如,有的地方小區、樓棟、街巷和新領域、新業態的黨組織覆蓋還有盲區;有的地方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街道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和服務能力還不夠強;有的地方條塊協同不夠有力,行業系統參與度不高,群眾參與意願不強,共建共治共享尚未形成常態。

在實踐中,福建省從三個層面抓好「近鄰黨建」工作,實現「三個轉變」,有效破解上述問題。

——以街道社區、小區黨組織為核心,建立開放性的互聯互動紐帶,推進各領域黨建融合發展,變「各自為戰」為「相鄰共融」。

——以優化社區服務為重點,整合各共建單位力量資源,變「單一主體」為「多元供給」,滿足轄區群眾各種需求。

——以拉近鄰裡感情為出發點,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打造家門口黨建,變「陌生人社會」為「新型熟人社會」,建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廈門黨建e家官網截圖

四種途徑探索踐行「近鄰黨建」

福建從實際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從四個方面探索「近鄰黨建」新模式:

一是「賦能」街道社區黨組織,實現從「單兵作戰」到「協同共治」轉變。全省成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共1725個,健全完善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探索「輪值主席」制,由黨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輪流擔任社區輪值主席,推進形成工作合力。

福州市鼓樓區金湯社區城市之光小區輪值主席定期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召開三方聯席會議,商議小區停車收費、外牆瓷磚脫落維修等事項,各部門加強工作協調,並將會議決議、執行情況及時向居民公開並接受監督。

二是建強小區黨組織,實現從「無人理事」到「領導有力」轉變。福建省要求,按照應建盡建原則,凡在冊正式黨員達3名的居住小區,均成立建制性黨支部;在冊正式黨員不足3名的,建立「兼合式」黨支部;對無物業小區、樓宇等,依託網格化管理,聯合成立黨組織,使一些原先「群龍無首」的社區有了堅強組織領導,推動把「堅持黨的領導」寫入小區居民公約。

廈門市第一時間採取行動,在全市成立小區黨支部1400多個,其中,湖裡區率先在全省實現小區黨組織建設全覆蓋。

泉州市委組織部部長孔繁軍說,隨著冬季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作為毛細血管的各小區黨支部實施黨員街巷長、樓棟長、網格員「兩長一員」制度,成立小區聯防聯控隊伍,不漏一個重點人員,築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牆」。

三是充分組織動員群眾廣泛參與管理,實現從「近而不識」到「鄰裡相親」轉變。由「兩長一員」帶頭參加小區黨組織活動、糾紛調解、志願服務和自治管理,帶動黨員群眾共塑和諧鄰裡關係,制定「近鄰公約」,促進小區居民從「陌鄰」到「近鄰」。

「基層黨員幹部跑小區多了,與居民打交道多了,距離每減一寸、感情會增十分。」莆田市闊口社區黨委書記蔡向陽說,「幹部群眾關係現在更加融洽,民生糾紛第一時間會先找社區幹部解決,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四是打造線下線上平臺,實現從「群眾跑腿」到「家門服務」轉變。在全省全覆蓋建設2900多個社區「近鄰」黨群服務中心,推動民生類高頻「跑腿」事項下放,群眾可就近辦理;建設「智慧鄰裡」服務管理平臺,推動職能部門之間數據共享、信息互聯,實現便民服務「一網統管」,提供居民辦事「一站式」服務。

廈門市打造「黨建e家」線上平臺,推動全市1萬多個基層黨組織、20多萬名黨員融入社區,認領群眾需求項目。□

相關焦點

  • 四川洪雅:幸福鄰裡和諧 金色陽光燦爛
    洪雅縣城隍步行街小區女孩陽陽說完這一句話,轉身又加入遊戲當中……洪雅縣的城隍步行街小區,是遠近聞名的髒亂差小區,被譽為「農貿市場」:「我們的小區屬於全縣的第二個商住小區,2014年開始入住,因為物業和業主的關係越搞越糟糕,兩年後物業一走了之,小區便成為無人管理的死角。」該小區黨支部書記張芮山說。
  • 「問題小區」變成「明星小區」
    本報記者 洪懷峰 文/圖鄰裡糾紛多、治安狀況堪憂、垃圾遍地沒人掃、物業費收繳率只有30%……5年前,南昌市紅谷灘區陽光楓情小區,屢屢因這些問題上了紅谷灘區「黑榜」,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問題小區」。如今,陽光楓情小區通過業主自治,實現了物業費收繳率超95%,環境乾淨整潔,鄰裡關係和諧,被南昌市公安局紅谷灘分局評為「治安防範五星級小區」,還成為紅谷灘區首批30個智慧小區之一,變成了「明星小區」。一群熱心人,勇挑「千斤擔」陽光楓情小區已有15年歷史,有居民890戶3000餘人。
  • 新田:居民小區舉辦書畫攝影展 提高文化品質促進鄰裡和諧
    此次活動得到了新田縣委組織部和老幹部服務中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激發了小區老黨員、老幹部和資深美術工藝創作者參與創建文化小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書畫攝影展共徵集到了書法、字畫、根雕、剪紙、炭畫、攝影作品約360餘件,這些作品將在小區長期展出並不定期更新,滿足小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盛世龍岸北區現有住戶近900戶、3000多居民,其中黨員約200名。
  • 和諧鄰裡關係,從日常小事做起,從你我做起!
    居民樓裡各家過各家的生活,很擁擠,但是鄰裡之間更多的是陌生、是漠然、是戒備,儼然是城市陌生居住的時代。鄰裡間的關係也不全是良性的,人總免不了摩擦與衝突,作為比鄰而居的人們更不例外,接觸的機會多了,就會產生各類矛盾,除了上下樓的吵鬧聲問題,甚至常會有些奇葩事件的發生。
  • 這個學校的模範生有毒哈哈
    相比大家在上學時期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一件事,那就是每次班級模擬考試以後,老師都會把這次考試中排名前幾的同學叫起來表揚一番,甚至於有的學校為了激勵學生,還會在各個班級裡面找一些優秀學生評為模範生,每個人拍張照片就貼在學校的布告欄裡面,供大家參觀激勵,而且基本上每一位模範生照片下面都會有一句他們自己的口頭名言,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家學校的模範生,絕對是有毒
  • 江西分宜:「小區值日生」推進小區自治
    「小區值日生」中黨員帶頭認領管護樹木(央廣網發 黃傳庚攝)今年4月份以來,鈐西街道以推進小區自治為目標,在7個社區108個小區近4萬居民中陸續推行「小區值日生」活動,這是一大創舉。「小區值日生」除了日常排班值日,維護小區治安和環境衛生,還認領管護樹木,這是居民履責的延伸。
  • 「和睦鄰裡節」推動城市和諧鄰裡關係
    「和睦鄰裡節」推動城市和諧鄰裡關係 發表時間:2014-11-27   來源:(11月11日中國文明網)    可以說,一年一度的「和睦鄰裡節」已經成為了寧波的文化品牌,不僅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也推動了和諧城市鄰裡關係的建設。鄰裡之間相互守望、互幫互助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 光明日報:讓鄰裡之間互相熟絡起來
    這種鄰裡之間的矛盾衝突在過去往往出現在我國農村,可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甚至在一些高檔小區中所出現的鄰裡矛盾卻在越來越頻繁的發生:一袋垃圾擺放位置的不當、一輛自行車沒有按規定區域停放、深夜看球電視聲音過大等一些小事,因為無法正常溝通,成為鄰裡之間「罵戰」的導火索。「在如今的小區裡,鄰裡如果打上了照面,那很可能是發生糾紛了」這句網上的玩笑話說得雖然片面,但是也從中反映出了鄰裡關係的一種無奈。
  • 成都市城市社區和諧鄰裡關係營造三年行動啟動
    鄰居」成都市城市社區和諧鄰裡關係營造三年行動正式啟動。當天,發布了成都市《城市社區和諧鄰裡關係營造三年行動計劃》,將每年12月22日定為「成都社區鄰裡節」。現場通過「文藝展演+項目認領」的形式,展示城市社區和諧鄰裡關係營造行動理念,動員廣大市民與鄰為善、以鄰為伴,著力營造友善包容、互信互助的和諧鄰裡關係。
  • 這個老公房小區自從有了個「寶藏花園」,國際社區的人都來玩,連...
    花園南側的圍牆邊人造了一片小池塘,吸引周邊鳥類、傳粉昆蟲光顧,四周不僅有花、有樹、有草、有果,還聽得到鳥鳴、看得到花朵,蝴蝶在其間自由飛舞。打掃花園環境的用水,可以從雨水回收箱裡取,這些水還能用來給花草澆水;種花草的肥料,很多來自於小區居民日常溼垃圾產生的堆肥。
  • 分宜縣鈐西街道推行「小區值日生」做法
    中國江西網/新餘頭條客戶端訊 袁思娟報導:分宜縣鈐西街道在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過程中,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試點推行「小區值日生」做法,讓黨員帶頭到所居住的小區當值日生,引領小區內全體業主自發參與小區治理,趟出了一套群眾自我管理
  • 分宜縣鈐西辦推廣「小區值日生」社區治理新模式(圖)
    平常日,「值日生」上午10:00-11:00在「居民之家」坐班,接待居民群眾反映的問題或意見;下午和晚上在小區內巡邏,巡邏時間要求在1小時以上,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或臨時處置。  「小區值日生」的試點做法,進一步提升了居民「主人翁」意識和業主責任感,激發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鄰裡守望】松江泖港鎮網格管理優服務,鄰裡守望促和諧
    (含18個村、居)劃分為108個片區,並在每個片區成立鄰裡守望服務點,建立一支服務團隊,做到95%以上的鄰裡問題都能在片區解決。同時動員、鼓勵社區退休黨員作為本區域的骨幹力量參與到鄰裡守望志願服務中來,積極帶頭關愛社區困難人員,在鄰裡守望志願服務中做出表率。
  • 裡院老鄰居們歡聚一堂 重現鄰裡和諧文明風貌
    半島記者 王濱 通訊員 由健 王恩全 報導「窗外是你我走過千百次的小巷,夜晚照在窗前是一樣的月光……」一首青島鄰居節主題歌《鄰裡一家親》9月18日上午響徹在海泊路63號廣興裡上空。當天,「崇德尚禮·幸福社區」鄰居節市北區即墨路街道特色活動在裡院廣興裡舉辦,設置有街坊鄰居看大戲、耄耋老人口述歷史、詩墨鄰裡情書畫活動、老青島·老路·老裡院圖片展、「老物件物語」鄰裡交流活動等板塊。活動共邀請道德模範代表、搬遷居民、社區群眾、區域化共建單位代表等共100多人參加,號召鄰裡歡聚一堂,重現「廣興裡」鄰裡和諧、其樂融融的文明風貌。
  • 《瞭望》新聞周刊發文介紹廈門在職黨員亮身份、進社區的好做法 點...
    在此基礎上,社區引導小區支部設立樓道黨小組,並延伸設立黨員樓長、黨員中心戶,形成「小區黨支部——樓道黨小組——黨員樓長」的小區「樓道黨建」格局。  針對小區在冊黨員稀缺、在職黨員「隱身」的問題,廈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泛開展「深化雙報到、為民解難題」活動,要求在職黨員必須回常住地所在小區黨支部報到,參與小區治理。
  • 融洽鄰裡親情 共建和諧小區 金瑞社區開展元旦主題活動
    望城融媒12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琳 通訊員 陳小年)近日,望城區月亮島街道金瑞社區攜手潤和之悅小區開展喜迎新春「融洽鄰裡親情共建和諧小區」慶元旦活動,吸引了轄區500多居民參與。
  • 杭州又成「模範生」!
    杭州又成「模範生」!杭州市在2019年全省「五水共治」考核中,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在11個設區市一舉奪魁,無愧於「全省治水模範生」的美譽。「五水共治」杭州做了什麼努力西溪溼地自2014年全省開展「五水共治」以來,杭州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杭州百姓對治水工作滿意度由2014年的60%,上升到2019年的92.5%。
  • 生或不生?這是一個問題
    媽媽頭也不抬的盯著手機屏幕,對著她大喊到,把書包放回去。而這個她們口中的「她」,正是她們家不滿3歲的小女兒。還有一個讓媽媽們望而卻步的原因,就是生孩子的過程,痛苦而艱難,媽媽群裡的寶媽們,在生完後連續6年的時間裡,都會不斷重複回憶自己生孩子的過程如何如何痛苦,這段難忘的經歷,是媽媽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 小區裡的幸福照相館 免費拍全家福溫情暖鄰裡
    ◀定格居民們的幸福笑顏。  「春節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儀式,生活就是因為這些儀式感才充滿意義,我們希望『幸福照相館』為鄰裡送去溫暖,讓幸福和愛在社區蔓延!」蘇懷川介紹,照相館免費為居民提供攝影服務,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 「1136治理新模式」讓「鄰裡事鄰裡議鄰裡定」
    「1136治理新模式」讓「鄰裡事鄰裡議鄰裡定」新華區鐵路三角線社區紅色引擎激發治理新活力本報訊(通訊員趙明 記者楊繼超)新華區鐵路三角線社區黨員張淑梅退休在家,社區邀請她擔任小區「紅色業委會」成員,從「被服務者」轉變為「服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