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店售賣韓國堅果韓文標籤顯示過期中文卻沒有

2020-12-12 環球網

在電商平臺1號店上,消費者陳真(化名)買了一萬多元的韓國進口食品,根據韓文標籤,其中一款全部過期,另一個款部分過期,中文標籤則顯示都沒過期。

中韓標籤「打架」以哪個為準?

12月15日,澎湃新聞記者聯繫到了上述進口食品的國內經銷商上海巢尚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否認了「過期」一說,據他解釋,這批進口食品是專門向韓國廠家定製的,要求生產時即按生產日期標註,因此應以中文標籤為準,並沒有過期。

12月20日,1號店方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們向韓國廠商核實了情況。該廠商證實了國內經銷商說法屬實,並出具了說明函。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類似糾紛此前也出現過。例如,2016年4月,一款韓國進口的棒棒糖中韓標籤不一致,引發消費糾紛,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最終判處商家退回貨款,並作10倍賠償。

消費者:中韓標籤「打架」

根據陳真的提示,12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在1號店官網上下單購買了這款名為「湯姆農場蜂蜜黃油混合堅果(220g)」的進口食品。

12月15日,該進口食品送達。其包裝背面列印有一日期為「2016.06.03」,貼於背面的中文標籤則標註有生產日期「見包裝背面(年、月、日)」和保質期「1年」。

按照這一說明,該進口食品生產於2016年6月3日,2017年6月2日過期。不過,撕開中文標籤後,露出的韓文標籤則有不同說法。

用紅線標示的韓文意為「流通期限:單獨標出日期為止」,包裝上列印的日期為「2016.06.03」。澎湃新聞記者 周航 圖

一名韓國留學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包裝上的韓文標籤字面意思是「流通期限:單獨標出日期為止」。也就是說,按照韓文標籤,該進口食品標有的「2016.06.03」是到期時間,記者下單時已過期。

不過,在澎湃新聞記者購買的組合包裝內,同一品牌的另一款 「湯姆農場蜂蜜黃油扁桃仁(250g)」的中文標籤則與韓文標籤一致。其包裝背面列印的日期為「2017.11.02」,中文標籤顯示其為「保質期(至):見包裝」,與韓文標籤內容一致。中文標籤還額外標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分別是「2016年11月03日」和「保質期:12個月」。

在陳真看來,這表明商家蓄意將部分過期產品標註為合格產品。他提供的發票顯示,12月7日,他從1號店購買了總價達10154元的「湯姆農場蜂蜜黃油扁桃仁」和「湯姆農場蜂蜜黃油混合堅果」兩款產品。他稱,其中混合堅果中韓標籤都不一致,「都過期了」,扁桃仁產品則是「部分過期」。

商家:以中文標籤為準

兩份進口食品的包裝顯示,其國內經銷商均為上海巢尚食品有限公司。

12月15日,通過包裝上的聯繫方式,澎湃新聞記者聯繫到了這家公司。在接受採訪時,該公司一名自稱姓韓的負責人否認其經銷的這款進口食品過期。

他解釋,中韓標籤不一致的商品,是他們專門向韓國產商定製的,「要求他們生產的時候,按照生產日期來標」,其實沒有過期。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很多國外進口的商品,不符合中國的食品標籤要求。」他稱,和韓國當地要求標註「到期時間」不同,中文標籤要求標註「生產日期」。

「(單獨)再標生產日期也可以,兩個方法都是可以的。」 他表示,要求韓國產商直接按生產日期列印是為了批量化操作,「比如我們這個產品備案以後,標籤一下子做出20萬張,每次進貨拿這個標籤去做就好了。」

他表示,這批商品入境時都已提交了生產日期等證明文件,系檢驗合格進口。

韓國廠家說明函

12月20日,1號店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說明,韓國廠家確認了國內經銷商的說法,出口巢尚食品的湯姆農場產品外包裝所標日期為生產日期,並出具了說明函。

「目前來看兩種標註方式都是符合規定的,但確實有可能給消費者造成一定的困擾。」1號店相關負責人說,為了讓顧客更放心,之後會考慮在商品購買前端就日期情況做一個說明。

類似案例:商家被判十倍賠償

那麼,商家這樣的作法是否合理?

澎湃新聞注意到,國家衛計委官網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對食品標籤有詳細規定,其中,「(預包裝食品標籤)可以同時使用外文,但應與中文有對應關係」。

刊登於國家衛計委官網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問答(修訂版)」進一步解釋了該條款。

問答第56條明確,預包裝食品同時使用中文與外文時,其外文應與中文強制標識內容和選擇標示的內容有對應關係,即中文與外文含義應基本一致。

問答第57條在回答「進口預包裝食品如僅有保質期和最佳食用日期,如何標示生產日期?」時明確,應根據保質期和最佳食用日期,以加貼、補印等方式如實標示生產日期。

澎湃新聞還注意到,類似的標籤「打架」事件此前也有發生。

中國裁判文書網一份發布於2016年6月14日的民事判決書顯示,有消費者購買了125支韓國進口的「帕克大叔氣旋棒棒糖」,該產品中韓標籤在生產日期上存在矛盾之處,遂將商家告上法庭。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法院審理了此案。

審理中,商家辯稱,涉案商品系經海關檢驗合格進口,根據進口商提供的衛生證書,標明的商品生產日期與中文標籤內容一致,「商品包裝上的韓文說明被進口商以中文標籤粘貼覆蓋」,「故被告不存在銷售過期商品的故意。」

法院認為,該商品中文標籤和韓文標籤存在明顯矛盾,「被告提供的衛生證書複印件亦無法證明系針對原告購買的涉案商品而做出」,最終判決商家返還消費者1600元,並賠償16000元。

相關焦點

  • 1號店售賣韓國堅果 韓文標籤顯示"過期"中文卻說"沒有"
    原標題: 1號店售賣韓國堅果,韓文標籤顯示「過期」中文卻說「沒有」  在電商平臺1號店上,消費者陳真(化名)買了一萬多元的韓國進口食品,根據韓文標籤,其中一款全部過期,另一個款部分過期,中文標籤則顯示都沒過期。  中韓標籤「打架」以哪個為準?
  • 1號店售賣韓國堅果 韓文標籤顯示過期中文卻說沒有
    在電商平臺1號店上,消費者陳真(化名)買了一萬多元的韓國進口食品,根據韓文標籤,其中一款全部過期,另一個款部分過期,中文標籤則顯示都沒過期。中韓標籤「打架」以哪個為準?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否認了「過期」一說,據他解釋,這批進口食品是專門向韓國廠家定製的,要求生產時即按生產日期標註,因此應以中文標籤為準,並沒有過期。12月20日,1號店方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們向韓國廠商核實了情況。該廠商證實了國內經銷商說法屬實,並出具了說明函。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類似糾紛此前也出現過。
  • 1號店售賣韓國堅果,韓文標籤顯示「過期」中文卻說「沒有」
    在電商平臺1號店上,消費者陳真(化名)買了一萬多元的韓國進口食品,根據韓文標籤,其中一款全部過期,另一個款部分過期,中文標籤則顯示都沒過期。中韓標籤「打架」以哪個為準?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否認了「過期」一說,據他解釋,這批進口食品是專門向韓國廠家定製的,要求生產時即按生產日期標註,因此應以中文標籤為準,並沒有過期。12月20日,1號店方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們向韓國廠商核實了情況。該廠商證實了國內經銷商說法屬實,並出具了說明函。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類似糾紛此前也出現過。
  • 過期?未過期? 1號店售韓國堅果中韓文標籤日期顯示「打架」
    在電商平臺1號店上,消費者陳真(化名)買了一萬多元的韓國進口食品,根據韓文標籤,其中一款全部過期,另一個款部分過期,中文標籤則顯示都沒過期。   中韓標籤「打架」以哪個為準?
  • 沃爾瑪賣過期海苔被訴 包裝上韓文翻譯錯誤坑人
    超市銷售的韓國海苔中文標籤註明的生產日期實為保質期,職業打假人閻先生以超市賣過期食品構成欺詐為由,將北京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建國路分店告上法庭,要求對方退一賠十。昨天上午,朝陽法院審理了此案。
  • 沃爾瑪賣過期韓國海苔:過期日當生產日期
    【沃爾瑪賣過期韓國海苔】沃爾瑪超市銷售的韓國海苔,中文標籤註明生產日期為2012年12月5日,但韓文標示顯示,2012年12月5日是海苔的過期日。為此,消費者認為沃爾瑪超市構成欺詐,起訴要求十倍賠償。今天上午,朝陽法院審理了此案。開庭前,記者對此類問題作出調查。
  • 標籤隨意寫上韓文 就變「韓國服裝」
    一時間,線上線下東大門代購、純韓國服裝的小店盛行。  不過,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昨天了解到,一些打著「韓國服裝」旗號的小店銷售的服裝竟然是南方加工廠代加工的,因為成本低,所以,利潤比韓國產品高几倍。  懂韓語也難翻譯標籤上韓文  「買件韓國衣服,結果總感覺有哪裡不對勁。」
  • 沃爾瑪賣過期韓國海苔遭訴 被指欺負國人不懂韓語
    英文標識顯示產地為中國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衡 王曉飛) 沃爾瑪超市銷售的韓國海苔,中文標籤註明生產日期為2012年12月5日,但韓文標識顯示,這天是海苔的過期日。  起訴維權「欺負」人不懂韓語 到期日當生產日  閻先生訴稱,2013年8月,他在沃爾瑪建國路店以每包19.8元的價格購買了16包產地韓國的海苔,海苔中文標籤上均註明生產日期為2012年12月5日,保質期1年。  但他食用後發現口味不對,感覺有些變質。
  • 沃爾瑪賣過期海苔被訴 生產日期實為保質日期
    原標題:沃爾瑪賣過期海苔被訴 生產日期實為保質日期  超市銷售的韓國海苔中文標籤註明的生產日期實為保質期,職業打假人閻先生以超市賣過期食品構成欺詐為由,將北京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建國路分店告上法庭,要求對方退一賠十。昨天上午,朝陽法院審理了此案。
  • 高價進口棒棒糖保質期有「貓膩」 售賣公司被判退一賠十
    閻某發現,這批棒棒糖商品外包裝上的中文標籤標註原產國為韓國,生產日期見外包裝,部分包裝袋上端印製的日期為2014年9月1日,其餘包裝袋上端印製的日期為2015年3月23日。  閻某撕開中文標籤後,原先被中文標籤覆蓋的塑料包裝袋上印製著韓文標籤,記載「保質期至上面所示日期」。其認為包裝袋上端印製的2014年9月1日、2015年3月23日系保質截止日期,並非生產日期。
  • 進口食品缺中文標籤 專家呼籲不可迷信"全英文"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  而北青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中文標籤「缺席」現象仍舊普遍,甚至還有過期的進口食品仍在銷售。北青報記者拿起收銀臺旁邊的巧克力,發現全是外文說明,並沒有中文標籤,臨窗貨架上擺放的各種小瓶洋酒,其外包裝上也未見中文標籤。  同樣的情況在五道口附近更為普遍。五道口地鐵站附近的「Green Tree」,主營韓國進口食品,大量膨化食品、飲料、拉麵、泡菜等各種各樣的食品布滿貨架,然而只有極少數的食品包裝上有中文標籤。
  • 進口食品中文標籤為何缺位 專家呼籲市民不可迷信「全英文」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  而北青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中文標籤「缺席」現象仍舊普遍,甚至還有過期的進口食品仍在銷售。北青報記者拿起收銀臺旁邊的巧克力,發現全是外文說明,並沒有中文標籤,臨窗貨架上擺放的各種小瓶洋酒,其外包裝上也未見中文標籤。  同樣的情況在五道口附近更為普遍。五道口地鐵站附近的「Green Tree」,主營韓國進口食品,大量膨化食品、飲料、拉麵、泡菜等各種各樣的食品布滿貨架,然而只有極少數的食品包裝上有中文標籤。
  • 花樣的宣傳,中文標籤缺失,這家網紅零食店真那麼好嗎?
    工作日臨近6點下班的時段,顧客沒有幾個,零食種類看起來也沒有小紅書上的網紅博主所說的那麼豐富。大眾點評上的網友也有類似的感受,有網友提及自己「從小紅書上慕名而來,但實地感覺像被騙了一樣,零食店比較小,冷冷清清的」。
  • 賽百味偷換標籤使用過期食材
    但記者在賽百味北京西海國際店暗訪4個月發現,該店違反賽百味的承諾和店內規定,部分食材在過期或即將過期時就會更換新的「報廢標籤」,標籤上的生產日期甚至出現「早產」情況。同時麵包的銷售時間也超過了24小時。
  • 石獅一化妝品無中文標籤美容店被舉報
    日前,湖濱市場監督管理所接到群眾舉報,石獅某美容店使用沒有中文標籤的化妝品。執法人員接到舉報後,第一時間到當事人處進行調查,現場查獲思她紅參養膚霜4盒、思她精華水3盒及思她藍色水分噴霧水5盒。上述化妝品的包裝盒只用中文註明中文名稱,其餘內容均為韓文及英文,且沒有我國的批准文號。
  • 10城21店中招!全家售賣過期食品 號稱「管理最嚴便利店」如今口碑...
    全家售賣過期食品 號稱「管理最嚴便利店」如今口碑難保  Evelyn Zhang • 2019-01-08 14:30:35 來源:前瞻網
  • 進口食品 沒「中文標籤」有貓膩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具備「中文標籤」! 具備「中文標籤」 !具備「中文標籤」!重要的話說3遍。而媒體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商場和超市裡中文標籤「缺席」現象仍舊普遍,甚至還有過期的進口食品仍在銷售。
  • 超市售賣過期飲料,記者暗訪抓原形,工作人員的話讓記者愣了
    首先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進入超市,在超市的冷藏櫃內發現了王先生所購買的飲料仍在售賣,保質期上顯示:保質期至2020年4月30日。這就說明這瓶飲料已經過期了三天,隨後記者在結帳的時候詢問收銀員:這個原價是多少?收銀員表示這個原價是16.8,現在搞促銷5塊錢一瓶。記者順利買出特價飲料後立馬將這一問題反映給了所屬轄區的市場監管部門。
  • 中文菜單的價格比韓文菜單高,韓國濟州島就是這麼歡迎中國遊客的
    特別是韓國,這兩年雖然和中國的關係不太好,但是每年去韓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卻並沒有減少,距離我國最近的韓國濟州島一直都是中國遊客最愛去的旅遊地點。但是,中國遊客這麼喜愛濟州島,可濟州島對於中國遊客的態度恐怕就不是那麼的真心了。據網友反應到,濟州島上面因為中國遊客很多,所以當地的餐館裡面一般都會準備兩本菜單,一本是韓文的,一本是中文的。
  • 藍莓評測稱全家便利售賣過期食品!
    8日晚,微博號藍莓評測宣稱全家便利店售賣過期食品。微博內容中附有視頻,稱在一個月內,藍莓評測發現全部10座城市的21家全家便利店在售賣過期食品,還發現臨期食品不下架,篡改小票日期等問題…… 那些評測人員疑似在店員整理過期食品時提前拿走了麵包,然後在零點左右重新放回貨架取走去結帳。視頻中的時間也顯示,評測人員到全家的時間基本是在24點或者凌晨。這些時間段也恰是門店整理過期食品前後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