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歷史悠久, 在中醫古籍《金匱要略》中就有記載,它起源於漢唐,興盛於明清,又稱「煎膏」、「膏滋」是一種具有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成藥。是中醫傳統的丸、散、丹、酒、露、湯和錠八種劑型之一。膏方以中醫辨證論治為主體,強身祛病為目的,補益身體與治療疾病有機結合,進行個體化治療,效果明顯,它是用數十種中藥飲片,通過反覆煎熬,濃縮蒸發,加入糖類或動物膠類收膏,形成半流質樣或凍狀樣的製劑。它凝聚了中藥精髓,外形凝而不固,口感滑腴,藥物濃度高、體積小、藥性穩定、服用時無需煎煮、口味好、便於攜帶等特點,自古以來一直受到群眾的歡迎。
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脾、腎常較弱不足,十分容易臟腑功能失調、免疫能力降低而患病,所以兒童容易患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生長發育異常等疾病,故這些小兒非常適合用小兒膏方治療。
1. 精心選材更輕靈:小兒膏方與成人有異,選用材料的藥性一般較為平和,以調理為主,做到治中寓補、補中寓治,補虛糾偏,慎選用蟲草、燕窩、海馬、鹿角等溫腎壯陽類的中藥。多選用扁豆、麥芽、山楂、山藥、核桃、芝麻、紅棗、蓮子等藥食同用的食材,藥性平和。
2. 用藥針對性更強:小兒膏方體現中醫整體調理的用藥特色,優勢在於一人一方,根據小兒不同體質,不同疾病,經過辨證施治後處方用藥,用藥針對性強。
3. 扶正祛邪相結合:小兒膏方強調合理用藥、合理組方,補虛、治病、祛邪兼而有之,達到既能療疾又能補虛防病,增強體質的目的。
4. 調整體質不傷胃:小兒膏方在處方用藥上與成人不同,以清補為主,避免大苦大寒,太過滋膩的中藥,以免妨礙脾胃的消化功能。兒童膏方十分注重調理脾胃,促進營養物質吸收,提高機體自身的抗病力。
5. 口感好易帶與存 :長膏方加入了一定量的輔料(如冰糖、蜂蜜、飴糖等),故口感較好。另外,由於特殊的熬製濃縮,使每次的服藥量降至25-30毫升,因此,更適合孩子們使用,藥物濃度高、體積小、藥性穩定、服用時無需煎煮、口味好、便於儲存與攜帶。
6. 作用持久療效好:膏方用於調補的藥物雖多,但折算到每天的劑量並不大。開一次膏方,大約可以服用2個月左右,持續作用時間可較長,與傳統中藥相比,其療效更好。
「藥補不如食補」,正常兒童無需服用膏方。小兒五臟之中,肺、脾、腎系統的虧虛最為常見。膏方主要適用於小兒以下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哮喘、反覆上、下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慢性咳嗽、腺樣體肥大、鼻炎等。
2. 消化系統疾病:經常腹瀉、厭食、貧血、奶癆、形瘦面黃等
3. 神經心理行為發育問題:抽動症、多動症、兒童癲癇體弱者、遺尿、身材矮小、生長發育遲緩、盜汗等
4. 急性病後體弱、慢性病調理:慢性腎炎腎病,病毒性心肌炎後的心悸、胸悶、心肌缺血;血液腫瘤放、化療後的乏力、脫髮、白血球下降、易感染等。
1.在服用膏方期間,應該要注意忌口,忌食生蘿蔔、濃茶、咖啡、可樂等。
2.如陰虛體質者,要忌食辛熱的食品,如牛肉等。
3.陽虛體質者,忌用寒性食品,如柿子、蟹等。
4.過敏體質忌食海鮮一類食物等。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忌服過多厚味膩滯之品。
5.不能與牛奶同服。服藥期間,若遇感冒、急性腹痛、便秘、腹瀉等,暫停服用,以免「閉門留寇」,待愈後續服。
6.食欲不振、舌苔厚膩者,膏方應慎用,並與醫生溝通調整後再用。
7.兒童在半飢半飽時服用膏方,不要空腹服用,每次10-20ml,用溫開水化服。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