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抑鬱症嗎?誰偷走了我的快樂?

2020-08-29 深圳青年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今天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的物質財富,更多的政治和經濟自由,更多的健康保障,可是焦慮、壓力、痛苦和抑鬱卻前所未有的普遍,甚至直接導致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自殺 。所以,為什麼?

我們的快樂究竟到哪裡去了?

給無數人帶來歡樂的「憨豆先生」羅溫·阿特金森,卻曾一度患上抑鬱症

如果這是一篇心靈雞湯,就會在這裡列出一個能讓人點頭稱是的原因;很遺憾,現實要複雜太多。抑鬱症的發生,小到基因分子變化,大到家庭社會環境,都有其影響;就連每位具體抑鬱症患者的發病原因和症狀發展也各不相同。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必須努力去理解抑鬱症,因為只有知道了它的機理,才能找到應對方案,才能不讓類似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而對於你我普通讀者而言,了解這些不光是為了自己面臨抑鬱風險時知道如何尋求醫療援助,也為的是在身邊人出現問題時,能夠以正確的方式去幫助他們

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它是一種疾病;患病並不是丟人的事情,但是病需要治療。

很多人常常把抑鬱和抑鬱症相混淆——這導致當人們想到抑鬱症時,腦中浮現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難過悲傷情緒,卻不理解抑鬱症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精神類綜合症,是眾多情緒感受失常的並發狀態;它包含的不僅僅是絕望沮喪悲傷,還有喪失興趣、疲倦、焦慮、厭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等因素。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2006年)有關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主要有以下9條: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慾減退。

只要同時滿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種症狀,並且抑鬱症發作持續兩周以上,即可能被診斷為抑鬱症。

難過和悲傷的情緒,是不能簡單地和抑鬱症劃等號的

事實上,我們通常所說的「抑鬱症」在臨床上也並不是指一種單一疾病。日常語境裡的抑鬱症往往對應的是過去的「心境障礙」,但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已經將其中「雙相障礙」和「抑鬱障礙」分開,臨床上的抑鬱症只指後者。抑鬱症有時還伴隨著很多其他類的精神疾病,例如焦慮症(Anxiety)、精神分裂症狀(Schizophrenia)、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等;抑鬱症輕重各不相同,同一位病人也並不是隨時都會抑鬱發作,每次發作程度也有不同,這些眾多原因導致了抑鬱症病人的症狀極其複雜多變,具有強烈的個體差異性,為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難以根據經驗來做出最佳治療方案——很可能每個病人都是一個新病例。在這篇文章裡為了描述方便,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所說的抑鬱症都是指重症抑鬱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什麼導致了抑鬱症?

抑鬱症往往不是單一因素所致,不要靠想當然自己給自己「診斷」、「對症」下藥,請尋求專業的幫助。

醫學界關於抑鬱症的成因的普遍看法是,「抑鬱症有很多可能的起因,包括大腦對於心境的錯誤調節、基因易損性、生活中的壓力事件、藥物以及藥物濫用問題。通常我們認為是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導致了抑鬱症。」

首先,抑鬱症的發生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親屬同病率遠高於一般人群,並且血緣關係越近發病一致率越高:在抑鬱症患者的調查中發現大約有超過40%的患者有遺傳傾向,如果一個人的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重症抑鬱症患者,他會比沒有患抑鬱症親屬的人群提高1.5-3%的患病率。另外擁有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神經生長因子基因等這些與抑鬱相關基因突變體的人也更容易患抑鬱症。

其次,體內生化系統(例如激素、神經遞質等)的不平衡——即生化分子的過量或過少分泌也會引發抑鬱症。導致這種不平衡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編碼這些分子或者分子受體的基因異常引起的,也可能是外界原因(例如藥物,極度紊亂的作息,強烈長久的壓力反應等)所引發。人體內的化學分子含量變化都有一定的閾值,並且很多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了一個平衡網絡,叫做內穩態(homeostasis)。抑鬱症的很多症狀更多是因為這種內穩態被破壞所引發,而內穩態一旦被破壞,很難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通過服用抗抑鬱藥物能夠有效的提高或者降低相應化學分子的水平,但若是內穩態無法得到恢復,停藥之後會很快陷入混亂狀態。內穩態被破壞常常還伴有內分泌系統的失衡。

與抑鬱症發病相關的腦區。

第三,抑鬱症的發生也和大腦的器質性和功能性變化有關。例如和記憶相關的海馬體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減少,負責控制高級認知的前額葉區域神經元體積減小,腦區之間的功能性連結減弱等,都有關聯。

靜息態fMRI顯示抑鬱症病人腦中膝下溝回(左圖左),丘腦(左圖中)和前葉楔(左圖右)的功能性連接顯著增加。

第四,抑鬱症作為一種精神類疾病,同樣和社會環境、人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關。重大的生活事件,如親人死亡或失戀等情況,可以作為導致抑鬱障礙的直接因素。人的性格也部分決定了對於壓力的不同適應策略——是否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對於環境壓力的耐受程度等等,因而對體內內分泌平衡和內穩態也有較大的影響。兒童期的不良經歷,往往會構成成年期發生抑鬱障礙的重要危險因素。成長關鍵期的經歷也對成年後的抑鬱障礙或者抑鬱症發作有著重要影響。

第五,其他的軀體疾病也有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發生,尤其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慢性病,例如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和內分泌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例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風溼性心臟病等),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帕金森病、癲癇等)。

第六,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和依賴都可成為抑鬱障礙的危險因素,這些物質包括鴉片類物質(海洛因、嗎啡)、中樞興奮劑(咖啡因、古柯鹼)、致幻劑(仙人掌毒素)、酒精、鎮靜催眠藥物等。尤其是酗酒:調查發現,長期飲酒者有50%或以上的個體有抑鬱障礙。

酗酒危害多 圖片來源:wordpress.com

第七,藥物也會引發抑鬱障礙:某些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等)、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某些降壓藥(如可樂定、利血平等)、抗帕金森病藥物(如左旋多巴)、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這些藥物在使用常規治療量時就可造成部分患者出現抑鬱障礙,或使原有的抑鬱加重。」

由此不難看出,抑鬱症有著相當多的危險因素,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危險因素在許多情況下是共同發揮作用的。尤其是每增加一個危險因素,患病概率就會有顯著增高。不過,這些原因並不會直接就變成抑鬱症狀。抑鬱症患者最主要的自我感受是異常的消極想法,而這種狀態,是一種「認知偏見」——也是治療抑鬱症最大的難點。

「心境低落」和「認知偏見」

長期心境低落是大腦功能異常所致。這是一種異常,是可以並且應該去糾正的;低落並非你「應得」的「懲罰」。

大腦的不同區域之間並不是孤立的,雖然它們行使著不同功能,它們之間卻由神經元通路彼此相連,構成一個複雜的大腦聯繫網絡。一旦這個網絡中的某些節點之間的聯繫被破壞,大腦的功能就會異常,會產生異常的認知和情緒偏見。在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這種異常就表現在偏向於負性情緒和消極想法的網絡活躍,而偏向於快樂情緒和積極想法的網絡功能降低。種大腦功能異常而導致的認知偏見正是抑鬱症長期心境低落的主要原因。

貝克(Beck)的抑鬱症認知模型。生物(基因),心理(性格)和環境因素激活了認知偏見加工機制,內源或外源的情緒刺激加重了這種偏見的產生,偏見的情緒、注意力和記憶系統導致了抑鬱症狀的出現,而這些症狀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認知偏見。

注意力偏見和情緒加工偏見。箭頭代表各腦區的功能性連接(以及方向),粗線代表連接增強,虛線代表連接減弱。兩種偏見的結果導致抑鬱症患者的注意力更偏向負性刺激,而對於負性刺激的注意力增強又導致腦中過度對於負性情緒的加工,降低了高級認知腦區對於負性情緒加工的抑制,導致嚴重的認知偏見。

這種認知偏見同樣引起了記憶力偏見,致使只有負性刺激進入記憶系統進行編碼和提取,這就是抑鬱症患者無法進行積極思考,只能消極面對生活的最根本原因。可以說,正是這種異常的大腦功能和認知模式,奪走了抑鬱症患者的快樂。

我算是抑鬱症嗎?

抑鬱症的診斷主要依靠量表,但即便是使用自評量表也請儘可能尋求專業人士指導。不要信任來源不明的各種抑鬱自測。

現階段的抑鬱症診斷主要還是通過大量的臨床量表來完成,通過填寫一系列問捲來確定填寫者的精神和心境狀態,通過量化這些問卷的結果來判斷填寫者的抑鬱症程度,接下來才能進行進一步的諮詢和治療。

精神類疾病和其他疾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目前還沒有一個或一些系統的生理指標來達到確診的目的,雖然抑鬱症有神經生物學機制在內,但這些基因或分子變化都只是現象,並不是抑鬱症的決定因素,因此目前也只能通過心理學手段來診斷。

有一些抑鬱評定量表是可以自己閱讀並完成填寫的,比如抑鬱自評量表(SDS);另一些則需要經過培訓的評定者和患者觀察交談過後來填寫,比如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雖然這些量表很容易搜到,不過如上所述,具體的評定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完成,以免耽誤病情。

抑鬱症要怎麼治?

藥物治療是很有效的方式,不要害怕吃藥,疾病不是恥辱,治療更不是。

治療抑鬱症最方便快速的手段依然是藥物治療。抗抑鬱藥物的種類很多,大多是針對體內化學系統的。傳統的抗抑鬱藥物基本都是針對大腦內單胺類遞質,比如5-羥色胺或者去甲腎上腺素。注意,這些藥物都是處方藥,請務必嚴格遵循醫囑、在確診的前提下服用,不要自己覺得「心情不好」就去吃!

其次,心理治療也是獨立於藥物治療以外或者和藥物治療配合使用的方法,其原理就是直接向患者的認知偏見出擊。對於抑鬱障礙患者可採用的心理治療種類較多,常用的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療、動力學心理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等。

在臨床實踐中,雖然並不推薦對大部分病人使用藥物和心理治療聯合的方案,但是對有些病人來說聯合的手段更有效果

得了抑鬱症,一定要按照醫囑進行治療 圖片來源:upstatepainclinic.com

第三,對於很多嚴重抑鬱症患者,藥物無法改善症狀,心理治療也無法消除消極思維,這時就只能採取一種較為激烈但卻非常有效果的治療方法——電痙攣療法(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ECT)。電痙攣療法又稱電休克治療,是以一定量的電流通過大腦,引起意識喪失和痙攣發作,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大量的臨床研究和觀察證實電痙攣治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症治療方法,它能使病情迅速得到緩解,有效率可高達70%~90%。然而電痙攣療法的禁忌也比較多,例如不能對老人和小孩使用,患者不能有腦器質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或呼吸性疾病等,並且伴隨有頭痛、噁心、嘔吐、焦慮、可逆性的記憶減退、全身肌肉酸痛等併發症。自20世紀50年代起,改良電痙攣治療(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得到了發展並且已廣泛應用於臨床,這種治療方式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肌肉痙攣,因而適用範圍更加廣泛。

近些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一類非侵入性治療儀器已經被證實對於抑鬱症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療效,有望在臨床上得到大量應用。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簡稱TMS)就是其中的一種,它通過在頭皮部位施加磁脈衝刺激腦部相應功能腦區的神經來治療抑鬱症,對於部分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有不錯的療效。不過目前這種儀器用於抗抑鬱療效仍在研究和反覆確認中,尚未正式進入臨床治療使用。

如何對待抑鬱症?

電影《守望者》裡提到了這樣一段故事:

「一個人去看醫生。他說他感到很抑鬱,說生命太嚴苛太殘酷,說他覺得自己在危機四伏的世界裡感覺孤身一人。醫生說,『處方很簡單。今天晚上最偉大的小丑帕格裡亞齊在城裡有演出,去看看吧,應該會讓你心情好起來』。這個人突然痛哭失聲。他說,『可是醫生……我就是帕格裡亞齊。』

畫家Toby Allen筆下的抑鬱症擬人。「抑鬱怪獸永無止境地飄來蕩去,總是遮住自己的眼睛躲開外部世界,但結果是它會不停地撞在別人身上,每一次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

抑鬱症在旁人看來常常是無法理解的。一個看起來事事遂心生活美滿的人,為什麼突然就抑鬱了?請記住,抑鬱是一種病。美國作家伊莉莎白•伍策爾說:「關於抑鬱我最需要說清楚的一點就是,它和生活沒有半點關係。生活的軌跡上有傷心、痛苦和悲哀,這些總會在適當的時節出現,它們是正常的——不讓人愉快,但的確是正常的。然而抑鬱卻處在完全不同的領域裡,它意味著缺失——沒有效果,沒有感受,沒有回應,沒有興趣。」

這就是我們將它定為異常、定為疾病的原因。抑鬱症並不僅僅是某一天心情不好,不會因為睡了一覺就簡簡單單地過去。「振作起來就好了」,「事情總會變好的」,或者「夫天降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旁人簡單的安慰,並不總會成真。

更殘酷的是,抑鬱症患者並不同於其他病人,得到家人朋友的關懷之後會心存感激之情來回報——被偷走了感受歡樂情緒的能力之後,他們無法感受這種關懷或者表達感激。這種消極的態度對於其他人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也很容易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有的時候,單純只有理解是不夠的,更需要無私的奉獻和包容心。

也許今天抑鬱症的廣泛流傳,的確是社會出了什麼問題。然而抑鬱症歸根結底是一種個人化的疾病,患者最需要的是針對他自己的專業治療,這一點上任何文章和書籍、任何自測和自療都不能代替。這篇文章更大的意義,可能是給健康的人們: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出現了早期的苗頭,知道如何尋求幫助;如果我們身邊的人出現了抑鬱症狀,知道如何幫助他們。

困難的路本不該獨自前行,抑鬱,尤其如此。

前不久,團團發布了一篇《抑鬱症對我們的大腦做了什麼?》,後臺留言中有很多朋友對抑鬱症缺乏了解,想得到更多幫助。團團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能夠對抑鬱症有更多的認識,對自己有更好的了解。

希望你們每天都快快樂樂

編輯:鄭朋苗

核校:郭小花

來源:果殼(ID:Guokr42)

推薦閱

  • 我們被小學課本欺騙了多少年?

  • 「那些從來不在朋友圈秀恩愛的女生」

  • 498元一支!微商對新冠疫苗下手了,張文宏有話說...

相關焦點

  • 我算是抑鬱症嗎?誰偷走了我的快樂?
    我們的快樂究竟到哪裡去了?給無數人帶來歡樂的「憨豆先生」羅溫·阿特金森,卻曾一度患上抑鬱症如果這是一篇心靈雞湯,就會在這裡列出一個能讓人點頭稱是的原因;很遺憾,現實要複雜太多。抑鬱症的發生,小到基因分子變化,大到家庭社會環境,都有其影響;就連每位具體抑鬱症患者的發病原因和症狀發展也各不相同。
  • 抑鬱症是個賊,偷走了我的身份
    有人說:我失去了快樂的感受; 有人說:我失去了學習和工作的動力; 但,我會說:抑鬱症偷走了我的身份。 更可怕的是,我在自己眼裡,也漸漸變成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差勁的人,沒有未來沒有希望的人…… 抑鬱症不但偷走了我的快樂感受,偷走了我照顧自己和正常學習工作的能力,它還偷走了我的身份:一個熱情開朗、努力上進的陽光女孩。
  • 被偷走的快樂~(寄語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天使!)
    夜半,無眠忽然醒來,卻無法再入眠人到中年的焦慮,誰能體會?忽然理解了為啥那麼多的抑鬱症人群,他們沒有生病,只是想生活在自己曾經的單純中…遠離喧囂,遠離爾虞我詐,遠離焦慮不安,遠離是世間的繁雜……有個朋友是個特殊學校的老師,教患有孤獨症自閉症的孩子們,說是以前根本不知道還有這麼多這樣的娃娃,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封閉著自己的靈魂,生活不能自理…在看到那樣的小娃娃和早已不能稱之為娃娃的大娃娃的時候她說
  • 「我重度抑鬱症女兒的貓,被偷了……」
    民警沿途走訪排查,終於在一家寵物店內,確認早上撿到的一隻無主英短正是手機店內被偷走的貓咪。店主說,當警察告訴他們貓咪找到了,女兒真的好開心。科學家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可行性解釋,他們認為寵物有能力抵消抑鬱症的一種主要症狀,即快感缺乏症,表現為無法從通常被認為有趣的活動中體驗到快樂,而寵物明顯讓他們感知到了久違的快樂。
  • 「我重度抑鬱症女兒的貓,被偷了……「
    民警沿途走訪排查,終於在一家寵物店內,確認早上撿到的一隻無主英短正是手機店內被偷走的貓咪。店主說,當警察告訴他們貓咪找到了,女兒真的好開心。貓對抑鬱症患者有多重要2018年,葡萄牙的科學家Orge Mota Pereira和Daniela Fonte做了一個關於抑鬱症患者和貓/狗的實驗。
  • 抑鬱症:我假裝快樂,人們就以為我真的快樂
    ,生前曾患抑鬱症。這些患抑鬱症的藝人,由於本身的曝光度和大眾的關注,得以被世界憐惜、記住、悼念。那你知道沒被曝光出來的抑鬱症患者有多少嗎?在羅列數據之前,我想先請大家看一封信,一封來自抑鬱症患者的信。曾幾何時,在煙霧繚繞中默默低頭,在夜晚看著窗外萬家燈火,我獨自抱膝嘆息,在路燈熄滅的路上徘徊。抑鬱症,一個看起來很遠卻又時刻縈繞在身邊的詞。名字中便透露出一種掙扎、無奈、彷徨。那種別人無法介入、自己又束手無策的痛苦。那種躲在被子裡,一直睡覺,一直哭,一直想死的痛苦。它像一個小丑,在千般戲法中,我唯有以苦笑應對。
  • 教的困惑,學的痛苦:誰偷走了學習的快樂
    這裡,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視為人生的一大快樂。可見,古人的學和教是快樂的,但是我們的學和教確實充滿了被迫和痛苦,我們的快樂都去哪兒了?誰偷走了我們學習的快樂?把一個快樂成長過程功利化成光宗耀祖的工具,這是學習的第一境界;學習是為了掌握知識,自我突破和成長,這是第二種境界;學習是為了造福社會,天下為公,這是學習的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敬愛的周恩來先生從小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鴻鵠之志,正是這種人生的高度,才讓周恩來從小我走向了大我,從大我走向了無我,終成一代偉人。
  • 抑鬱症?想死又不敢!算是抑鬱症嗎?
    抑鬱症?想死又不敢!算是抑鬱症嗎?經常有人這樣說,焦慮症怕死,抑鬱症想死,實際是不對的,無論是焦慮症,還是抑鬱症,都不想死,都想活著,想活著,是最原始的本能。但抑鬱症患者確實有自殺死亡的情況,這也不代表他們願意死,而是太焦慮,太痛苦,覺得沒有希望,活著就是生不如死,死了就解脫了。
  • 抑鬱症患者自述:「人人羨慕我,可誰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大概是十幾天半個月會陷入到極深的虛無主義裡,質疑自己人生,甚至整個世界的意義,並且發現身邊一切能喘氣的活物都無法理解,於是只好在深夜裡喝酒,用這種方式強迫自己睡著,在睡醒之後假裝是一個正常人——那種有自己喜歡的食物,喜歡的愛好,能感受到快樂的正常人。我媽今天特別驕傲地和我說:「有好多同事朋友都誇我,怎麼這麼優秀。」
  • 抖音我不知道算是誰的錯是什麼歌誰唱的?徐真真冷戰完整歌詞
    抖音我不知道算是誰的錯是什麼歌據悉,這首歌曲叫做《冷戰》,由徐真真演唱。冷戰歌詞不知道算是誰的錯兩個人變得話不多氣氛尷尬但不戳破都得過且過當發現互相都在躲傷人的話都不想說氣氛尷尬但不戳破都得過且過你不找我我不找你都不主動像陌生人但這關係又不普通你有人陪我有人陪都不寂寞
  • 我不是不想快樂,可是我的快樂好像被榨乾了,我真的很累
    曾飽受抑鬱症折磨的歌手楊坤說過的一句話:因為抑鬱症,我受了整整6年的苦,其中最痛苦的兩年,是我還不道抑鬱症是什麼的時候。還好,張茜她知道。張茜比很多人幸運,因為她有張衛健在她身邊理解她,陪伴她,直到她康復。
  • 《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我也不想這樣啊|不應該是這樣的
    翻了一會,發現這不是以前看過的《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電影原著嘛!通過書和電影,也算是對抑鬱症形成原因、日常注意事項都進行的簡單的講解。》算是兩人工作的作品,在出版後大受好評。最後,借用書的腰封上的一句話,問一句:如果我決定不努力了,你也要對我說「加油」嗎?
  • 「我得抑鬱症了!」
    看到這一幕的我早已經泣不成聲了。電視劇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結局,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但是,只有她因為可怕的抑鬱症獨自走向了虛無。02 「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當時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的感觸很深。反覆思考了這段話背後的真實含義。
  • 總是情緒低落算是抑鬱症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全球有大約3.5億人與抑鬱症為伴。隨著社會發展,生活工作節奏加快,各種壓力的不斷增大,抑鬱症的發病率不斷增加。WHO預計在2030年抑鬱症將位列全球疾病負擔之首。  總是情緒低落算是抑鬱症嗎?
  • 一個抑鬱症女孩的自救:我還有希望嗎?
    「有一次開家長會,我爸走進來,同學們都笑話,那會兒就讓我感覺心裡特不是滋味。」在那個不知抑鬱症為何物的年紀,他已經深陷其中。成年之後,他常常失眠。有時從傍晚6點下班後就戴上眼罩、躺在床上,直到凌晨3點也無法入眠,痛哭到天亮。——「在想小時候的經歷嗎?」
  • 今天我知道了『微笑抑鬱症』
    我一直覺得『抑鬱症』這三個字離我很遙遠,之前長這麼大,關於它的信息一直來源於網絡,直到今天,我的室友衝到我面前說她有抑鬱症,說真的,我驚呆了!你可能想像不到她的樣子,一個精明幹練、雷厲風行的姑娘,嗓門大,笑聲爽朗,人也特別熱心,非常愛乾淨,總之你看到她只會想到那些陽光向上的詞彙來形容,抑鬱症這三個字跟她完全搭不上邊……直到今天她衝到我面前告訴我:親愛的室友,你知道嗎,我有抑鬱症,哈哈哈哈是不是很震驚,是不是覺得我怎麼可能有抑鬱症呢,是不是感覺我每天特別有活力,特別陽光……我說:對啊,感覺你渾身充滿力量,滿眼都是陽光
  • 我的抑鬱症朋友
    對他吃不消的人,我就見過至少3個:其中一個就在自殺幹預熱線的工作室裡,一個志願者臉色陰沉沉地叫他滾蛋,原因是他把我們帶過去參觀,還咋咋呼呼的,影響了人家的工作。下完逐客令,那個志願者還沒解氣,又追究起他不專業的幹預工作:「有見過你這樣不負責任的嗎?你為求助者做危機等級分類了嗎?你幫人家做精神狀態評估了嗎?
  • 抑鬱症患者:當我不記得我是誰時,請多點耐心告訴我
    抑鬱症後會導致性格改變嗎?抑鬱症患者可能再也回不到從前!從上面的調查,我們是否可以大致得出這樣的結論:1、抑鬱症不會對智力造成過多的損傷。有部分人因為抑鬱,反而增強內省能力和學習能力,增強了智力。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是一個告別大學10來年的大齡青年,能考上研究生,並且在班級上排名前8名,說明抑鬱症對智力影響是有限的。
  • 我是如何陪伴閨蜜走出抑鬱症的?
    電話話筒那邊傳來了哭聲,「你別哭啊,有什麼不開心的你跟我說,哭能解決問題嗎?大家壓力都很大……」我焦急的等著電話那頭閨蜜的回應。所以他經常看跟閨蜜聊了快兩個小時,我也精疲力竭,本以為她就是心情不好,我也沒太在意,都說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誰又不是煩惱纏身?
  • 我有這些症狀,是抑鬱症嗎?
    收到一個姑娘後臺留言,她說「醫生你好,我是一個面臨畢業的大四學生,本來應該是xxx後浪,但是我卻一點也不開心,覺得自己啥都不好,甚至想去死;我特別孤獨,雖然有朋友和家人的陪伴,但是我不想和她們聊天,找不到理解我的人;沒有任何行動力,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致,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的,覺得很累,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