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教師」破解藝體老師短缺「瓶頸」

2020-12-22 央視網

  10月16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表示,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到2022年,要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將體育納入中考,將美育納入高考,對於中國的基礎教育無疑是兩大「重磅消息」。然而,對於眾多農村和城郊學校,如何破解藝體老師短缺的「瓶頸」,保證體育美育課程開齊開好,是繞不開的一個「門檻」。

  安徽合肥金葡萄小學校長竇海山經常和別人說起他2015年的經歷。那年10月,他所在的金葡萄小學校鼓管樂隊僅用3天時間,為即將來學校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排練出了一首德國鄉村民謠。那天,孩子們的表演驚豔了在場所有人。

  「也許,有的孩子一輩子也不會成為舞臺上的職業藝體工作者,但這段經歷能讓他們變得陽光、自信,這便是藝體教育的價值。」通過合肥市包河區藝體中心教師們的「接力」走教,這個由3所村小合併而成的中心校探索出了用「共享教師」的方式補齊鄉村藝體教師數量不足的短板。在鄉村學校裡種出了藝體教育的「金葡萄」。

  從「聚變」到「裂變」

  「長期以來,藝體教師人數不足是困擾『金葡萄』這類鄉村及城市偏遠地區學校開展藝體教育的共性問題,這也是我們設置『共享教師』的初衷。」合肥市包河區藝體中心主任徐莉對記者說。

  2011年9月,合肥市包河區教體局探索成立藝體中心,來自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15位名優、骨幹教師被率先選拔出來,定期前往偏遠、薄弱學校和鄉村少年宮,開齊藝體課程,組建特色興趣社團,用「共享教師」的路徑破解師資不足問題。

  從最初滿足開齊、開足音體美課程的基本需求到聚合優質教師資源進行藝體課程研發,再到負責區域藝體教師培訓、藝體社團孵化、藝體課程推廣……如今,合肥市包河區以區藝體中心為依託,試水「共享教師」的實踐已經跨過9年時光。

  9年間,藝體中心常設教師人數由最初的15人增加到如今的79名,全區累計近500位藝體教師先後在藝體中心服務,中心開設的藝體課程由20多門增加到60多門。

  合肥市包河區教體局局長蔣永認為,究其根本前提,主要是教師人事管理權限的改革,使得區教育主管機關有能力統籌配置全區所有中小學藝體師資力量,平衡區域內藝體教學需求。

  據了解,2020年,合肥市全面實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將原先分布在各個中小學校的教師管理權限收歸縣(區)教育主管機關集中統籌,從而能夠著力推動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貧困地區學校、薄弱學校流動,盤活了教師資源。

  據統計,今年以來,僅合肥市包河區招聘的600個教師編制指標中,有127個專門留給了藝體教師。目前,包河區57所中小學中,執教的藝體教師人數近800人,是2011年的3倍。

  從公平均衡到五育並舉

  「以前,我們學校的美術是語文老師教的,音樂是數學老師教的,數學老師不會唱,就在音樂課上拎個錄音機放……」在沈音擔任校長的包河區淝河小學,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佔到了學生總數的85%。

  「校園裡不能沒有歌聲,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也需要高質量的藝體教育。」沈音堅信。2015年9月,淝河小學加入包河區第四批學校少年宮建設,每天下午3點半放學後,來自包河區藝體中心的「共享教師」會同本校教師對淝河小學的孩子們進行免費藝術指導。

  11月20日下午,在淝河小學一層教學樓的藝體教室裡,記者見到正在「課後3點半」繪畫社團認真伏案畫畫的三年級學生呂景騰:紙面上,一棟青磚黛瓦馬頭牆的徽派民居已然呼之欲出。呂景騰告訴記者,每周他都要報名參加畫畫和輪滑社團,「老師是外面學校來的,很耐心。」

  據了解,為幫助藝體教師在課堂上「站穩腳跟」,包河區教體局劃撥專項經費,組織專家對音體美、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等學科教師全員培訓,破解教師技能弱化問題,帶動學校辦學品質提升。

  為了讓更多專業人才充實到藝體教師隊伍,2012年到2017年,包河區打破編制教師招聘藩籬,通過「綠色通道」引進高水平運動員、歌舞演員等緊缺專業技能人才,免去筆試環節,通過面試招考「入編」。

  「2014年,我通過『綠色通道』成了華山路小學的一名專職舞蹈老師。」在淝河小學藝體教室,記者遇到了前來「支教」的錢曉婷,如今,錢曉婷除了在華山路小學正常執教外,還加入了包河區藝體中心,承擔著每周五六節藝體課程的支教任務。

  「對通過『綠色通道』招聘的專業人才,我們設置了專門的培養計劃,他們在合肥學院等專門院校培訓一年,取得教師資格才能上崗執教。」徐莉介紹,經過需求設置、專業選拔、雙向選擇等程序,包河區已通過「綠色通道」引進擊劍、舞蹈、跆拳道、足球等專項人才充實到藝體教師隊伍中。目前,在包河區藝體教師隊伍中,高水平專業人才佔比接近20%。

  從短期小範圍到長效全覆蓋

  未來,藝體教育「共享教師」這一創新實驗又該如何轉化為長效機制呢?徐莉認為,問題的答案在於「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只有讓學生、教師、學校都能從藝體教育的過程中受益,『共享教師』模式才能實現可持續。」徐莉說。

  據介紹,9年前,包河區藝體中心剛剛成立,被抽調的15名「共享教師」其實是為了實現本區域內藝體教育資源均衡而進行的「志願支教」;與此同時,由於擔心優秀教師資源流失,輸出教師的學校壓力也很大。

  2015年,包河區藝體中心進一步完善「共享教師」的模式,教師一周中有兩天在本校工作,兩天走教,周三回藝體中心進行分享,即「2+1+2」模式。區教體局通過制定詳細的績效工作考核方案和規章制度,對於參與藝體中心「共享教師」計劃的老師在收入分配、職稱評審等方面予以激勵。

  「走教過程中,很多教師將自身專業和幫扶學校特色結合,不斷提升教學技能。」徐莉說。

  在淝河小學,記者在操場上遇到了正在為學生示範操作無人機的體育教師許鑫,2015年,許鑫通過足球專項「綠色通道」招聘進入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擔任體育老師,之後成為一名「共享教師」。

  「專業的體育教師還要教無人機?」面對記者的疑惑,許鑫莞爾一笑,「學生的素質教育是全方位的,作為藝體老師應該什麼都懂一些。」

  據了解,包河區藝體中心通過成立藝體聯合教研組,讓不同學校、教育集團的同學科教師「集中連片」開展教研,在活動、技術、教學等方面促進經驗共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藝體中心的80位教師「跨學科」合作,推出「在線彩虹課程」,內容包括心理輔導、生活體驗、傳統藝術、科技創新、閱讀分享等模塊,並向社會開放。

  隨著藝體中心隊伍持續壯大,從2017年開始,很多教師開始承擔幫扶學校的日常藝體課程教學任務。這意味著,「共享教師」模式進一步豐富,由「支教」向「支教+執教」拓展。與此同時,輸出「共享教師」的中小學校觀念也逐漸轉變:從一開始的「捨不得放人」「怕影響本校教學質量」,到接受、支持「共享」模式。

  「通過師資力量的集中優化,經過9年不懈努力,目前藝體中心可提供的專業課程就有60多門,這使得藝體中心能夠與區域內任何一所中小學在藝體教育的課程推廣、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優勢互補。」徐莉自豪地說。

   (本報記者 常 河 馬榮瑞)

相關焦點

  • 安徽合肥探索「共享教師」破解師資不足難題
    藝體教師人數不足,有的學校甚至用語數英等科老師兼音體美老師,曾是包河區農村學校以及城市偏遠、薄弱學校面臨的共性問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2011年9月,包河區教育體育局探索成立藝體中心,來自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15位骨幹教師定期前往偏遠、薄弱學校和鄉村少年宮,開齊藝術、體育類課程,組建特色興趣社團,用「共享教師」的路徑破解師資不足問題。
  • 藝體師資困局突圍 一場跨越九年的「共享」教師試驗
    在包河區藝體中心,和戴老師有相同經歷的教師還有很多。  2002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包河區由「郊」變「城」,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來該區安家,加之大量務工人員子女進城求學,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給教育資源分配帶來挑戰。2011年,包河區常住人口約81萬人,有51所中小學,在校學生約7萬人,教師3400餘人,但藝體教師不足200人,主課教師兼職藝體課情況很普遍。
  • 一場跨越9年的「共享教師」探索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於2011年9月開始探索,讓區藝體教師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區藝體中心)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15位骨幹教師定期前往偏遠、薄弱學校和鄉村少年宮,開齊藝術、體育類課程,組建特色興趣社團,用「共享教師」破解師資不足問題。如今,合肥市包河區有「共享教師」近500人,分布在全區超半數中小學裡。
  • 一場跨越九年的「共享」教師試驗
    在包河區藝體中心,和戴老師有相同經歷的教師還有很多。 2002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包河區由「郊」變「城」,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來該區安家,加之大量務工人員子女進城求學,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給教育資源分配帶來挑戰。2011年,包河區常住人口約81萬人,有51所中小學,在校學生約7萬人,教師3400餘人,但藝體教師不足200人,主課教師兼職藝體課情況很普遍。
  • 淄博臨淄區:破解教師發展瓶頸 激活教師隊伍活力
    近年來,臨淄區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工作的「牛鼻子工程」,聚力破解突出瓶頸問題,出實招、定實策,激活了教師隊伍「一池春水」。一、聚力破解教師職稱評聘瓶頸,激發教師隊伍活力。三是上述兩項政策都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一線、年度考核成績優異,且實行崗位動態管理、一年一聘,建立了「職級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職稱激勵機制,吸引教師紮根一線、主動發展。特別是在破解大班額過程中,隨著兩項政策實施,教師資源得到極大釋放,在未大規模招聘教師的情況下,基本滿足了班級擴增的需求,有力助推了大班額化解工作。
  • 通過人工智慧等與教育融合 破解教師編制不足等瓶頸
    原標題:教育部:通過人工智慧等與教育融合 破解教師編制不足等瓶頸據教育部網站消息,11月20日至21日,教育部在寧夏石嘴山市召開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暨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現場推進會。會議指出,要面向未來,自覺抓住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機遇,通過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破解教師編制不足、師資質量不高不均衡等瓶頸問題,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扶貧實效。
  • 自貢市大安區教育和體育局著力五項改革破解發展瓶頸
    大安區教育和體育局堅持以教育發展規劃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為引領,開明政策,多點推進,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新高考、教育人事制度等改革中著力破解發展瓶頸。一是實施省級學前教育試點項目改革。健全學前教育責任管理機制,實施學前教育監督管理和業務指導改革。
  • 傳授藝體教學經驗,共享特色辦學成果
    ——清澗中學赴榆林二中開展藝體特色辦學考察交流活動 2020年9月3日下午,清澗中學領導、專業教師一行9人由白曉校長帶隊,赴榆林市第二中開展了為期半天的藝體特色辦學考察交流活動。、藝體各專業教師代表一同參加了座談會。
  • 美國中文教學面臨師資短缺的瓶頸
    「中文師資短缺已經成了制約美國中文教學開展的瓶頸。美國許多學區對開設中文課有興趣,但不知道如何做。或者許多學校想開課,但找不到老師,」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負責教育項目的副總裁薇薇安·斯圖爾特(Vivien Stewart)告訴《華盛頓觀察》周刊說。
  • 載歌載舞手拉手 藝體教研心連心
    載歌載舞手拉手 藝體教研心連心為了促進兩校友誼,增進教師交流學習,打造有效藝體課堂,實現教學資源優勢共享。順慶區漁溪小學與石油南路小學開展「手拉手」藝體聯合教研活動。2020年11月26日上午9:00,石油南路小學藝體組一行15人在副校長鮮果的帶領下來到漁溪小學。石油南路小學音樂老師鄧雯帶來了一堂二年級音樂課《小雞的家》;體育老師文彥鑫帶來了四年級體育課的《站立式起跑》,兩位老師新穎獨特的課堂呈現,讓大家眼前一亮;尤其是音樂課上孩子們更是載歌載舞,如痴如醉。
  • 迪慶:破解高中教育發展瓶頸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齊建新要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破解制約我州高中教育發展瓶頸,努力辦好全州人民滿意的教育。對全校教師的辛勤耕耘,他代表州委、州政府表示衷心感謝。 齊建新指出,對教育工作州委、州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通過多年來不斷加大投入,全州教育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各階段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 商超、物流等行業人手極其短缺,「共享員工」來救場
    這個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行業措手不及,歇業不停薪的現實情況讓不少餐飲企業面臨困境;與此同時,為保障疫情期間百姓的正常生活,堅持開店的零售商超、訂單呈現爆發式增長,人手頗為短缺。為了解決這種用工不平衡,「共享員工」來「救場」了。
  • 布局新工科新醫科 破解「瓶頸」問題
    深圳校區一期西園生活區建設有學生宿舍7棟,包括4人間的本科生宿舍、2人間的碩士生宿舍、單人間的博士生宿舍及臨時教師公寓和招待所,宿舍均配有獨立衛生間,生活配套設施設備一應俱全。記者在現場看到,本科生宿舍家具為包廂式,配置了組合床、書桌椅、衣櫃、儲物櫃等。
  • 廣州天河區同仁藝體實驗中學招聘物理、歷史老師公告(2名)
    廣東教師考試網提供以下廣州教師招聘信息:廣州天河區同仁藝體實驗中學招聘物理、歷史老師公告(2名),報名時間:即日起,更多關於物理教師招聘,歷史教師招聘,廣州教師招聘,廣州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 載歌載舞手拉手 藝體教研心連心——南充市順慶區漁溪小學與石油南...
    為了促進兩校友誼,增進教師交流學習,打造有效藝體課堂,實現教學資源優勢共享,南充市順慶區漁溪小學與石油南路小學開展"手拉手"藝體聯合教研活動。2020年11月26日上午9點,石油南路小學藝體組一行15人在副校長鮮果的帶領下來到漁溪小學。
  • 共享,收穫累累碩果——福州市鼓樓區推進教研員出任「共享教師」
    2018年4月27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教育局印發的《鼓樓區教師進修學校「共享教師」實施方案(試行)》嘗試破解疑難,方案明確「要求教研員教研工作重心下移,面向學校,實行跟進式教學指導制度,教研員除在進修學校負責開展區域教科研等工作,還應到區屬學校兼任相關學科的教學任務,加強對相關學科的教學引領和指導」的實施目標。
  • 山南市國稅局以"三個轉變"破解土地稅源徵管瓶頸
    本報澤當電(記者 馬靜)為進一步提高土地稅源管理水平,促進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近日,山南市國稅局提升站位、主動作為,以「三個轉變」為工作思路,進一步深化稅務機關與第三方涉稅部門信息共享,全面、準確掌握了全市應稅土地,有效破解了土地稅源徵管瓶頸,實現了稅收徵管與土地管理工作的有益結合。
  • 山南市國稅局以「三個轉變」破解土地稅源徵管瓶頸
    本報澤當電(記者馬靜)為進一步提高土地稅源管理水平,促進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近日,山南市國稅局提升站位、主動作為,以「三個轉變」為工作思路,進一步深化稅務機關與第三方涉稅部門信息共享,全面、準確掌握了全市應稅土地,有效破解了土地稅源徵管瓶頸,實現了稅收徵管與土地管理工作的有益結合。
  • 藝體教師當班主任正時髦 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踐行全面化素質...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明確表示,要「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不再是一個問題,希望將來成為一個時髦」。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不止體育教師,音樂教師、美術教師都在踐行著這種時髦。
  • 猜一猜,未來中小學哪科教師最缺人?
    近期小編收到很多小夥伴們的諮詢,大家都想知道到底該考哪個學科的教師資格證?未來到底缺哪個學科的老師?近期,小編近期查閱資料,發現未來中小學可能缺這幾科的老師,一起看看吧!和現在教師的短缺是不同的。包括北京在內的教師短缺,大多是結構性短缺,而不是數量上的。未來五年,全國中小學校教師隊伍缺乏分為絕對短缺和相對短缺。絕對短缺,是數量上的,不可否認的,全國中小學校缺教師,和各地相關教師編制政策相關,導致中小學校教師絕對的短缺。這個矛盾不是集中在大中型城市,教育發達的地區的師資相對飽和,尤其是第一梯隊的優質教育校,是不會遇到教師數量嚴重短缺現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