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看到一句話:
人生舍不去的煩惱無非這三樣:為太執著而心累,為放不下而糾結,為得不到所折磨。
深以為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不是放棄了不該放棄的,而是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林清玄說:「人生的憂煩,大多來自過去習氣的牽絆,以及對未來欲望的企圖,如果學會放下雜念,時刻活在現前的一境,憂煩立即得到截斷。」
說到底,人所有的煩惱,大都由自己的心性所致。
不過於執著,就不會心累;放下糾結,就減少遺憾;懂得捨棄,才會有所得。
太執著,就是傷害
看《開心辭典》,總是為參與者進退之間的抉擇捏一把汗。
通常到了最後環節,答題者不甘心放棄,繼續向前衝,往往所有努力化為零,為自己太執著懊悔不已。
有一次,有個人很幸運地答到了第九題,卻不再繼續挑戰,所有人都替他惋惜。
主持人王小丫一連問了三次:「真的放棄嗎?不後悔?」
他說已經很滿足了,人生不一定非要走到最高點,付出該付出的努力就可以了。
所有人為他鼓掌,最終他贏得了自己設定的家庭夢想,滿意而歸。
作家鈴木大拙說:「一有執著,就有了局限,人生的格局也就就被限制住了;沒有執著,人生便有無限多個可能。」
並不是所有的執著,都是適合的、有好結果的,有時候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堅持。
曾經有兩隻倔強的小鳥,把網友們樂翻了。
它們各自咬住肉的一部分不鬆口,僵持到石化,任人擺弄。
給它們蓋上紙巾,它們紋絲不動;再給它們加幾塊肉,依舊一動不動。
看出問題的實質了:哥爭的不是肉,是面子!
生活中,很多人像這兩隻鳥一樣執著,其實不過是懼怕失敗,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到最後竟忘了最初的目的和堅持的意義。
《仁德法語》裡有句話說得透徹:「障礙是執著的別名,執著必然會產生障礙。除去一切的障礙,就要放下自己心中的執著,心空無我無執著,一切障礙頓然消失。」
我們執著什麼,往往被什麼所累;我們執著誰,常常被誰傷害。越執著,越容易失去。
不要過於執著,盡人事安天命問心無愧就好。
太糾結,放下就是前行
有句話說:「很多時候我們糾結於會不會錯過,其實在糾結的時候就已經錯過了。」
兩年前,娟子的前東家要發展新項目,想請她回去幫忙,她覺得人家公司小,前景不明確,一直含糊其辭地拖延著。
但是,自從跟前東家交談過後,她就沒法安心工作了,得過且過,覺得還有退路,大不了再回到前公司。
結果拖到現在,疫情原因導致娟子公司的效益急劇下滑,要大幅度裁員,她也在其中。
然而前公司的經營卻絲毫沒受到影響,項目做得出奇得好,娟子很心動,一打聽早就沒有空餘職位了。
娟子為自己的猶豫不決而後悔自責。
其實,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那麼多所謂的正確選擇,太糾結就容易鑽牛角尖,患得患失,陷入難以選擇的死胡同裡,進退兩難。
把時間都浪費在了糾結上,蹉跎了時光,最終白白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時機。
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在選擇音樂之前,也曾十分糾結。
他畢業於師範院校,本想當一名老師,卻對音樂非常痴迷。
父親告訴他:「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你可能會從兩把椅子中間掉下去,你只能選擇一把坐上去。」
於是,帕瓦羅蒂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唱歌,默默努力了七年,才漸漸為世人認可和驚嘆。
假如他沒有立即做出抉擇,一直糾結下去,說不定哪樣工作也不會做得出色。
放下糾結,才不會為其所累。
很喜歡一句話:別太糾結,果斷一些。因為沒老,所以不會一無所得;因為不年輕,所以不會一無所有。
放下了,就是前行。
「舍」是一種智慧
賈平凹說:「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懂得兩個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捨得捨得,自然是有舍才有得。
泰戈爾說得好:「當鳥翼繫上了黃金,就再也飛不遠了。」
人的想法太多,背著沉重的包袱不放,就像腳上戴上了枷鎖,寸步難行。
殊不知,放棄也是種選擇,終點也是個起點。
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社進行了一項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
「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羅浮宮失火了,只允許救一幅畫,你救哪一幅?」
許多人說出各幅有收藏價值的名作。
結果在成千上萬的回答中,這個答案獲得了金獎:「我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脫離實際,恐怕連該得的也得不到了,與其全盤皆輸,不如平常心對待,反而會有一線希望。
「得」是一種本事,「舍」是一種智慧。
懷有「得不到,就算了吧」的心態,一切釋懷。
敢於「舍」,才能放下焦慮,過好當下,贏得未來,平心靜氣地品味生活。
餘生,好好對自己
有句話說:「若有些東西屬於你,即便你懶散、不重視,它就在那裡,不離不棄;若有些東西不屬於你,即便你握緊、不想放,它還是會走,如夢幻泡影。」
可笑的是,那些讓你牽腸掛肚的人和事,若干年後竟然無從說起。
所以,不如學會放下。
餘生不長,好好對自己
不執著,心情就明朗了; 不糾結,一切都是最好的結果; 算了吧,就是最大的獲得。
放下了,世界就簡單了,喜樂也就隨之而來了。
放下即幸福。
最後,用村上春樹的話與君共勉:
不必留戀於過往,不必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擔憂未來,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所以,我們一直走,天一定會亮。
文章您已閱讀完,勿忘順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