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水滸中的朋友這個話題,很奇怪,武松魯智深對惡人是天生的嫉惡如仇,如武松痛打過強奪快活林的蔣門神,魯智深更是三拳把強騙金翠蓮的鎮關西給打死了。如果說蔣門神是仗勢欺人,巧取豪奪,鎮關西是狡猾狠毒、貪得無厭,他們的惡主要是欺負人、貪財方面,還沒有直接剝奪人命,貪財不害命,可能算不上最惡的惡人。孫二娘夫婦則是直接剝奪客戶的生命和錢財,既貪財又害命,手段讓人髮指,犯罪過程讓人膽寒,論惡,還真是比蔣鄭二人更惡。對此,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無法接受張青孫二娘,要是用法律手段來懲處他們的話,蔣和鄭可能要判有期徒刑,而張孫二人可能要直接判死刑,立即執行。可是武松和魯智深卻對更加明顯的惡人張青孫二娘很好,還成了真正的朋友。這是為什麼呢?
武松醉打蔣門神
問題來了,孫張二人屬於罪大惡極,無法原諒,但武松和魯智深怎麼都原諒了他們?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交往故事。魯智深先認識了張青孫二娘,當時魯智深因救林衝得罪了高俅,被迫浪跡江湖,在孫二娘的店裡吃飯,被麻翻,正要下手分解他時,張青趕過來,按照他的三不殺原則(不殺僧道、罪犯、娼妓),把魯智深救了過來。於是他們成了好朋友,張青孫二娘還給魯智深指了一條明路,去二龍山。
魯智深
武松的情況差不多,但武松更機警,早就發現了這個店有問題,假裝醉倒,成功降伏了孫二娘,張青來是救孫二娘的,夫婦二人下跪求饒,武松和他們也成了朋友。武松現場觀摩了他們的人體分解作坊,對此,沒有提出一個字的批評性的話。張青孫二娘同樣也建議武松去二龍山。之後他們互相來往非常密切,張青孫二娘後來戰死時,武松還大哭一場。
武松和孫二娘
武松和魯智深之所以能原諒張孫二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武松和魯智深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是非分明。他們整體上是好人,但他們的好與我們想像中的好,並非一樣。他們屬於亦正亦邪的人物,他們的正,不用說大家也知道,說他們邪,可能有人不高興,但事實勝於雄辯,武松的邪體現在:他替施恩打蔣門神,蔣門神確實是壞人,該打,但是施恩也不是好人,甚至比蔣門神更壞,原著中說得清楚,他重奪快活林後,加倍地壓榨當地的經商者,武松對此是知情的,但從未勸說過;當張都監要重用武松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從未考慮這個狗官是什麼東西;後面他收受別人的錢財;報仇時把一些對他毫無仇怨的人也一併殺死,包括小丫環、馬夫等;在蜈蚣嶺,把一個無辜的小道童一刀殺死來試刀快不快,在酒家為瑣事暴打好人孔亮,險些出人命。
武松和施恩
而魯智深這種情況也有,好人好事做得比武松多,但壞事做得也不少,其中在五臺山,打過寺裡的和尚,打過燒香的香客,隨地大小便,在桃花山,偷過李忠和周通的東西,遇到楊志、史進時,往往不由分說要打架,虧得他們武功與他不相上下,要是弱點,就不明不白地被他打死,最終他上了二龍山,靠打家劫捨生活,應該說做的邪事也不少。
魯智深大戰楊志
二是武松和魯智深打強不打弱。他們二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打強的,不打弱的。蔣門神吹牛說自己武功如何高,武松偏要打服了他,鄭屠敢號稱鎮關西,魯智深偏偏要教他如何低調做人,而張青孫二娘則不然,從未亂吹牛,也沒有什麼太強勢的綽號,被武松打敗後,主動下跪求饒,坦誠相待。
蔣門神
三他們屬於良知喪於困地。孫二娘和張青與蔣門神鄭屠不同,蔣鄭是有錢人,他們有錢還欺壓別人,而孫張是窮人,他們在極其窮困的情況下,算是良知喪於困地,同樣武松和魯智深所做的出格的事,大多也有這種良知喪於困地的因素,因此他們基本上是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