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撈上來的漁獲裡,有一塊奇怪的石頭。
你有好的故事請跟我們分享
前天,是溫嶺漁老大小陳和船員們出海的第15天。
這是他們春節前最後一趟出海了。
意外的是,他們打撈上來一個稀罕物,極有可能是「海上浮金」!見習記者 徐慧興
漁老大:撈上這樣的東西還是頭一回
當天,他們在漁場下了網,中午起網時,打上來一網青鯰魚,漁獲不算多。
不過,魚袋解開時,裡面滾出一大塊白色石頭一樣的東西。
「這是什麼?」 漁老大脫口而出。
他讓距離「石頭」最近的船員,從漁獲中把那塊東西揀出來。
「我很好奇,就讓船員別扔掉,拿過來看一下。」他說,拿到手上之後,感覺有些眼熟。
「白色中夾雜著一些米黃色的成分,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十多斤重,但捏上去略微有些軟。我以前在網上看到過龍涎香的圖片,感覺這塊東西從外觀上看很像。」
漁老大說,自己從小在海邊長大,在漁船上當船長也有5年多了,撈上這樣的東西還是頭一回,「我老爸捕魚30年了,他說以前有撈到過類似東西的經歷,但因為不知道是什麼,就隨手扔回海裡去了。」
不過,龍涎香是一種香料,應該有香味才對,漁老大聞了聞這塊怪異「石頭」,聞到的卻是一股魚腥味。
帶著疑惑,他對著這塊東西拍了照片和小視頻發給朋友們,請他們一起忙幫辨認其真正身份。
朋友們幫著四處打聽,還發到網上,請網友們一起辨認。
這些圖片和小視頻在網上引起一波圍觀熱潮,許多網友認為這是一塊龍涎香。
有網友說,這麼大一塊,如果真是龍涎香的話,可以賣到六位數。
也有網友說,聽說雪白色的最貴,這個灰白色,差一點。
專家:看上去像龍涎香,需要進一步鑑定
昨天下午,我找到台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羅華明,給他看了圖片和視頻資料。
他說,龍涎香實際上是抹香鯨吃了章魚一類的食物後,其中不能消化的部分和抹香鯨本身的分泌物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累積達到一定體積之後,會被抹香鯨吐出體外。
「是抹香鯨不能消化而產生的嘔吐物。」他說,剛吐出來的時候是有臭味的,但時間久了,會出現特有的香味。
資料顯示,龍涎香,在西方又稱為灰琥珀,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蠟狀可燃物,鯨消化系統的腸梗阻所產生。龍涎香有其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主要用來當作香水的定香劑。
他說,在東海海域不排除有抹香鯨活動的痕跡,但即便有也是不多的,因此,若真是龍涎香,確是一件稀奇事兒了。
他建議,將這塊疑似龍涎香的東西拿到有關單位鑑定或檢測。
我又找了浙江海洋大學多年來從事海洋生物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的趙盛龍教授,他認為確實有可能是龍涎香,但需要進行稱重等進一步試驗才能夠確定。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可能就是一塊海綿。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實驗師陳健,通過對視頻和圖片上的物體觀察之後認為,這是一塊海綿。
「海綿是一種最簡單的多細胞動物,主要特徵是有一個中央大孔,體側也是多孔隙。」他說,在視頻中能夠明顯看到海綿的特徵,比如表面的孔隙。
「海綿沒什麼價值,也不是保護動物。」他說,也可以等到幹了之後再聞一下,是龍涎香的話能聞出味道。
拍賣行:龍涎香曾多次拍出高價
關於龍涎香的價格,一位從事拍賣行業的朋友給我發來一段文字資料。
資料稱,龍涎香是一種固態蠟狀可燃物質,重量在幾千克到幾十千克不等,有一股強烈的腥臭味;乾燥後,卻能發出持久香氣,點燃後更是香氣四溢。龍涎香稀罕且留香持久,比黃金更難得,被譽為「海上浮金」。
1955年,一位紐西蘭人在海灘撿到重約7公斤的灰色龍涎香,賣了2.6萬美元。若是撿到白色龍涎香,更是無價之寶。
2008年,兩位流離者在英國海灘找到一塊約50千克的龍涎香,總價達5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500萬元。
2012年,英國8歲男孩查理在伯恩茅斯周圍海灘,撿到一塊重600克的龍涎香。經加工後,價格可達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0萬元。
近幾年龍涎香同類藏品拍賣記錄有10多條,最高拍賣價是2017年6月30日拍出的一塊(沒寫明重量),達到2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