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砣磯島上,以石頭建房子最為有名。島上的人們最擅長就地取材,所以當時的房子全都是一塊塊石頭建成的,至今仍保存完好。
19日,「媒眼看煙臺•聚焦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全國媒體行走進砣磯島磨石嘴村的小巷子,村子裡的石頭房成了媒體團一行拍照留念的最好去處。
石疃、石頭巷位於砣磯島磨石嘴村,該村因盛產磨刀石而得名,村內有古老的石頭巷,這些石頭牆民居冬暖夏涼,闖海為生的砣磯人曾世代居住於此。整個小巷使用砣磯本地的五彩砣磯巖鋪成,色彩斑斕,巷子兩旁均為石頭牆,牆面做工獨特,比如一個金錢接著一個金錢,俗稱「錢碰錢」。以展示石疃、石頭巷特色海洋文化來發展漁俗休閒旅遊,已成為砣磯鎮實施鄉村振興的新標誌新亮點。
近兩年,砣磯鎮利用漁村閒置資源,通過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遊客提供體驗海島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砣磯鎮積極招商引資,充分利用現有的街道、房屋、庭院、漁具及老家具等資源,按照「修舊如舊」、體現「鄉村記憶」,打造區塊化高端民宿區,目前已投資500餘萬元,運營高端民宿10餘戶。
在文化保護上,砣磯鎮採取各種舉措保護珍稀的漁俗文化資源,實現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休閒宜居的旅遊文化載體和生活居住環境。「海會寺」是一座古老的廟宇,也稱「井口天妃廟」,初步考證為唐朝貞觀年間始建,後經擴建,興旺於明清時代。它座落在砣磯島井口村南部近海處,北依霸王山,東西各有山丘相拱圍,南面是大海。「海會寺」屬佛、道合一建制。在其後殿北部、前殿院中各有一棵千年銀杏古樹,這兩棵樹被島上漁家人視為祈福納祥保平安的「神樹」,經過專家鑑定已有1200年歷史。長期以來,「海會寺」因在砣磯島優越的地理位置,一直深受島民和各地往來船隻的崇敬和信奉,「井口天妃廟及套裡古港」於2013年10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除此之外,長島的百年海島特色——長島漁號就是起源砣磯島的,至今已有380多年歷史。在風帆時代「長島漁號」作為海上生產的一種「漁令」,遍及整個渤海和北黃海沿岸。建國前,島中常從萊州僱用「魚眼」(能根據時節、海水潮汐、顏色,察看判斷魚群大小、魚量多少和走勢的人),使漁號之間有了交流,得到豐富發展。「長島漁號」鼎盛是在民國期間,漁號從渤海叫到黃海,直至朝鮮和日本,現在膠東和遼東沿海地區流傳下的部分漁號子仍有「長島漁號」的內容和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