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微軟小冰產品負責人:AI時代女性可發揮情感優勢

2020-12-13 同花順財經

文/時代財經史成超

微軟小冰是陸奇在微軟做全球執行副總裁時拍板的項目,也是微軟另一個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最愛的「孩子」。在沈向洋治下,小冰在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誕生並壯大,成為巨頭微軟裡屈指可數的孵化於國外分舵的重量級產品。

然而,繼2016年陸奇從微軟離職之後,沈向洋也於今年11月宣布離任,最有分量華人高管的離開,會讓小冰會失掉她的高光時刻嗎?12月6日,時代財經走進微軟亞太研發總部,與負責微軟小冰產品工作的彭爽聊了聊微軟小冰目前的規劃、壓力和期待。

彭爽現任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小冰產品負責人。2014年起,她參與微軟小冰的項目孵化,肩負起微軟小冰產品團隊的職責,帶領團隊開展人工智慧產品和技術的研發,並建立了基於人工智慧的新生態環境Dual AI,與騰訊、小米、華為等多家合作夥伴建立合作並發布產品。

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微軟小冰產品負責人彭爽

人生角色變化為彭爽帶來諸多職業靈感。項目冷啟動伊始,她意識到女性情感視角對產品早期情感計算框架的幫助,並將這種優勢應用於早期模型訓練。如今作為一名誕下可愛雙胞胎不久的職場媽媽,新的視角為她做兒童教育類產品打開了新的大門。

以下為時代財經對彭爽的專訪實錄:用多模態解決情感化探索的割裂

時代財經:每年小冰都會對外發布新一代產品的變化,公司內外預期會不會帶來很大的壓力?

彭爽:確實很大。具體節奏是這樣,每年春季開始做今年的發布會早期計劃,大概4、5月份進入封閉開發狀態。這時候目標會比較明確,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聚焦在這幾個重點方向上面使勁往前衝,目標是7、8月份可以有幾個明顯的交付。

當然,我們自己肯定有更長久的方案,可能方案裡面20%~30%沒有做出來,沒有關係,還有剩下的70%~80%可以說。但是每年的壓力都挺大。

時代財經:對你來說壓力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彭爽:整體長期來看,會越來越需要新的方法來尋求更多支持。因為小冰這個產品比較獨特,是一個從中國做起來的產品線,這樣的先例不多。

雖然中國市場已經很大了,但在美國說起微信、微博,大家還是會說,就是那個像Twitter的東西,因為他們並不能親身體會(產品的市場價值),需要一個美國本土的東西來呼應。

時代財經:Dual AI對小冰的產業化和商業化有什麼促進作用?

彭爽:小冰是通過Daul AI的方式登陸到合作生態平臺上的。一方面,跟用戶交互能產生數據的積累,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示範作用,讓合作夥伴或者其他人看到,原來小冰可以做到這些,他們也就會信任我們的Avatar framework可以促使他們自己或第三方AI在情感交互做到類似的程度。

時代財經:「多模態」產品未來的形式是怎樣的?會不會是明年迭代的重點?

彭爽:多模態確實是越來越熱的方向,而且(AI產品)最終的形態一定是多模態的。因為交互這件事情,在人和人之間,本來就是多模態。所謂多模態,是既有視覺感官,又有語音感官,人工智慧發展原來是按照技術行業劃分,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開始融合。

我們其實很早就開始探索,情感化的表達除文字交互形式外,怎麼通過語音交互體現出來。但之前的探索還是相對割裂的。一個更加低落一些的情感信號傳到語音,聲音就會更低沉,速度會更緩慢,但這其實是一個割裂的信號,因為這個信號和說的內容並沒有直接聯繫起來。

人並不是一下從這句或者這個字開始,聲音就慢了,就開始喪了,而是潛移默化融合在語言裡面,這個過程是一個多模態。相當於同時考慮NLP的輸出和voice的輸出,還要考慮這裡面誰是主導,誰是配合,當然加上視覺會更複雜。女性情感視角幫助產品冷啟動

時代財經:作為兩個1歲多孩子的母親,你平時是怎麼平衡工作和家庭的?

彭爽:我完全不能回到生小孩前的工作節奏,如果稍微晚一點回去,例如9點以後到家就看不到他們了。時間的平衡上,我還在學習和摸索,畢竟產假回來也才不到一年的時間。

一方面我會促使自己換很多的角度,比如我工作的方式、節奏和團隊合作的方式會做一些優化和調整,另一方面我看很多東西的感覺也會不一樣。

時代財經:視角的改變會對產品規劃有影響嗎?

彭爽:以前我們做小冰講故事或者一些陪伴型產品,會感覺我是一個鄰家阿姨。現在完全不一樣,會有一個更明確的對象在你面前,同理心、代入感會更強。

站在鄰家阿姨的角度,這個產品可以像平板電腦一樣塞給孩子玩,孩子玩了,家長放鬆了,就解決了看孩子的問題。但有了孩子會發現,這個事兒特別糾結,你不想讓他長時間看屏幕,但你確實有時候又很累,你希望他轉移一下注意力。

我也在學習過程當中,以前我們想到兒童產品,會想到第一把家長解綁,第二有教育意義,第三訓練好習慣。其實真正站在家長角度,就會很清楚有一部分功能其實你不希望有任何一個人替你做。

所以我們希望提供跟你配合起來的產品。例如你希望有一些內容在需要的時候幫你整理好,或者保證寶寶現在聽一會兒英語內容,再聽一會兒兒歌內容,或者我們倆現在聊個天,你給我個主意我們聊點什麼。

時代財經:小冰在產品中怎麼發揮這種優勢?

彭爽:小冰能做的比其他產品都好的是,它不是一個單純只有內容的播放列表,像播單一樣,而是帶交互的,而且交互可以雙向。市面上有很多偏教育型的產品,是跟著讀red apple,留個空檔讓小寶寶讀,但小冰是真的能夠跟對象進行交互,甚至能夠根據交互內容進行反饋。小冰可以協助寶寶成長,她是有智慧的,而不僅僅是一個規範俗成的東西。

時代財經:你曾提過女性視角在情感計算方面是有優勢的,這種優勢是怎麼表現出來的?

彭爽:我能明顯看出來在團隊裡面,從女性視角的輸入,特別是在情感理解上面的輸入,對冷啟動有非常大的幫助。我今天不舒服,如果有人跟你說多喝熱水,這在女生那裡絕對打分是不及格,但在很多男生會覺得挺好的。

人工智慧是算法驅動,核心算法是通過大量的訓練樣本訓練模型,使模型可以按照樣本規範進行理解和深度操作。我們做情感化交互的時候,其實需要判斷情感方向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對話中我說這句話合適還是不合適,因為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分辨出什麼樣的回答很貼心,什麼樣的回答很一般,甚至可能說出來就別做朋友了。

「直男」對這些東西就特別不敏感。所以在人工智慧的算法最早期,很多女性判斷標準會起到關鍵作用。這一點可能大家以前不會那麼想,或者沒有親手做,你不經過這個過程就不會這麼覺得。

時代財經:女性的優勢在人工智慧時代會發揮的更加充分嗎?

彭爽:往前到工業革命、信息技術革命,其實在做的一件事情,是把人從重體力或者需要體力的勞動中逐漸解放。所以男人和女人的區別,甚至大人和小孩兒的區別會越來越小。

我覺得人工智慧是繼續往這個方向去做。所以人工智慧最終的方向是更容易把你的想法、你的創意實現,而不僅僅是你有了想法和創意,還要學習非常多的技能或者其它長期訓練,才能把它實現。

所以我覺得可能本來不是女性特別擅長的事情,就可以規避她的劣勢,或者更好發揮她的優勢。整體來講,男性和女性會沒有那麼大區別。AI產品與技術的邊界會更模糊

時代財經:很多網際網路團隊是產品為導向,像直播、視頻、社交等。但人工智慧尚處於摸索階段,存在很多技術限制。這種情況下,團隊裡技術和產品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誰來提需求,誰來推動呢?

彭爽:以產品為導向隱含了一個點,就是需要的技術大部分已經成型。所以他思考的是我要完成什麼樣的東西,工程研發人員思考的是選哪些現有技術進行優化。

人工智慧的產品與上述產品最大的區別是有很多技術是在研發的,並沒有成型,所以我們會基於技術的先進性和局限性,有針對地設計產品。

例如,當我們去包裝一個跟圖像視覺能力相關的產品時,我們想了很多。人工智慧的模型能力在於根據海量數據渲染出不同模型,我們據此想到顏值的判斷因人而異,從這個角度出發,包裝出來所謂「不同人有不同的顏值觀」。所有競品都能做出給顏值打分,但當我們去打分時,我們會告訴你,你是日本青年人最喜歡的一類臉形,或者你是歐美人最喜歡的臉型。

總結起來,人工智慧方向產品發揮的橋梁作用,第一是契合了用戶對這個事情的認知,也讓他從體驗上更完整、更有趣,第二是能充分發揮背後這個技術的優點。

時代財經:人工智慧領域的產品人員怎麼去加強這種能力呢?

彭爽:還是得理解技術本身是怎麼來的。就像剛才說,你理解它是從什麼樣的數據集訓練得出來的,在什麼樣的邊界可能會有問題,這個東西可能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產品經理不會太在意的。甚至我知道很多公司的產品經理,完全對技術不需要任何了解。他會表示,我不需要懂你的技術怎麼完成,我只要告訴你做123就好了。在人工智慧時代,我覺得這個邊界需要再模糊一點。

時代財經:整個科技行業,包括國內的華為,海外的谷歌等,都會有關於「年齡歧視」的討論,即隨著員工年齡增長,可能會喪失一些職場優勢。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彭爽:從從業人員的角度,這個問題更本質的是在超過一定年紀之後,公司提供的繼續成長的空間是不是還在?

剛剛入職的時候,這些企業很容易招到資質好的名校畢業生,他們有很好的專業基礎,頭幾年大家成長很快,但不斷累積的過程是一個金字塔,不可能人人平等。

當行業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整個「大盤子」都比較年輕,越往上走,行業裡的人和行業期待人的發展速度會越來越有差距,這個差距帶來很多問題,有的是企業解決不好的問題,員工個人也會遇到挑戰。

說實話,我沒有答案。對個人來說,只能不斷提醒自己,我得持續學習,持續成長,思考怎麼去發揮更大的價值。

時代財經:你在微軟已經工作了14年,是什麼吸引你一直留下來?

彭爽:其實還是因為一直在做比較有意思的產品和方向。因為微軟足夠大,我不是一直在做一個東西,基本上3、5年會換一個方向。但做小冰的時間比較長,因為小冰自己的衍化性特別強。

我不用更換公司平臺,就可以一直尋找自己喜歡的方向來做,何樂而不為呢?

時代財經:你最理想的小冰形態是什麼樣的?

彭爽:最理想的形態不是小冰怎麼全能,或者多才多藝,而是說我們這套架構,真的可以成為每個人心中想要的,不管是人工智慧的陪伴,還是人工智慧的助手,甚至是某些特定用途的工具,其背後的一套架構和引擎。

微軟的使命和願景曾是每個人都擁有一臺PC,我們的使命願景沒那麼大,我們希望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工智慧陪伴時,我們是背後的「大腦」和「心臟」。

來源: 時代財經

相關焦點

  • 對話微軟李笛:小冰真的具備了人類情感嗎?
    編者按:8月5日,微軟發布了小冰第四代,升級了全新的情感計算框架,並加入了全時感官,支持打電話,小冰還增加了虛擬插卡功能,還要成為網紅歌手等等。一些列的升級已經讓小冰成為微軟內部代表人工智慧未來最重要的戰略產品之一。
  • 對話微軟小冰三大首席科學家:微軟第一美少女AI的成長之路
    首先欒劍談到了讓小冰學習唱歌的原因,他表示小冰推出後經過努力語音合成領域一些大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於是就開始尋找更有挑戰性的課題,此時比說話門檻高、情感更豐富、人們喜聞樂見的唱歌就自然成為了微軟的下一個目標。唱歌包含了發音、節拍、旋律三大要素,機器可以通學習人類的歌聲和識別五線譜兩種方式進行學習。
  • 微軟小冰第五代發布會內容大全:主動情緒對話,全面進入 IoT 領域
    1.全球小冰版圖又增加兩個國家,用戶和對話數據總量均領先行業微軟小冰是微軟人工智慧三條全球產品線之一。她是基於微軟於2014年提出建立的情感計算框架,通過算法、雲計算和大數據的綜合運用,採用代際升級的方式,逐步形成向EQ方向發展的完整人工智慧體系。目前,全球小冰擁有超過1億人類用戶,對話數據超過300億輪,進化速度不斷加快。
  • 從「平等對話」到「主導對話」 AI陪伴型機器人進化了
    近日,微軟小冰團隊公開了Avatar Framework首批限定測試用戶體驗片段。春節前期,有人在網上開玩笑說「微軟開始發女朋友了」,緣起微軟小冰團隊宣布啟動人工智慧框架Avatar Framework小規模測試,即按照每個人類用戶的需求,為其定製創造各種類型的AI虛擬人類,首批虛擬人類的身份限定為情感陪伴型女性戀人。
  • 微軟小冰這五年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但是,這樣的蔓延速度沒有維持多久,上線不到三天,小冰遭遇封殺令,被微信團隊認為存在誘導用戶拉群、批量註冊垃圾帳號等一些違規行為,隨後微軟小冰官方發布頁面無法訪問,緊接著微軟小冰的微信帳號被停用。 儘管如此,小冰在當時仍被認為是微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最成功的一款產品。它顛覆了微軟往日嚴肅商務的大叔形象,改走清新賣萌的路線。
  • 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李笛:全民式AI創業,不利於AI產業的發展
    它,能夠成為某一個產品或者解決方案的組成部分,並發揮價值。「不很少聽到,知識圖譜成功推動一個大的時代,一個大的項目,或者一個大的產品。但你可以在很多成功的產品上找到它的影子。」李笛說,創業有魔咒,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把一個事業做得很好。其實,他們或多或少地推動行業的進步。」
  • 人工智慧也能創作 微軟小冰公布多項領域新進展
    微軟認為,人工智慧創造並不是以擊敗人類為目標,而是著眼於在達到與相應人類創造者同等質量水準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快速學習、高並發與穩定性等特點,從而開啟「高度定製化」的內容產業未來——在技術的加持下,一個「高度定製化」內容的時代正在到來,從內容的推薦,到內容的呈現形式,甚至是內容本身,都在面對「高度定製化」的用戶需求。
  • 微軟小冰到了上班年紀 要做有用機器人
    「小冰是微軟公司人工智慧領域的戰略性產品」,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在北京微軟大廈的發布會上很嚴肅地對記者們宣布,「這是人工智慧的大時代,而小冰代表了微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一個已經正式上線兩年的聊天機器人,雖然跟「她」對話挺有意思,但這真的不是填補閒暇時間的玩具,而是未來趨勢的代表嗎?
  • 微軟沈向洋等人長文:從Eliza到小冰,社交對話機器人的機遇和挑戰
    近日,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何曉東、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李迪(小冰項目負責人)共同提交了一篇論文《From Eliza to XiaoIc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 Social Chatbots》引起了人們的很大關注。本文回顧了過去五十年來對話機器人的發展歷程,並深度討論了構建先進會話系統的設計原則。
  • 「用AI創造不撞衫的夏天」,特步攜手微軟小冰實現服裝專屬定製
    上海2020年7月9日 /美通社/ -- 7月8日,特步攜手微軟小冰打造「用AI創造不撞衫的夏天」直播活動,特步品牌代言人汪東城坐鎮直播間。直播活動中,汪東城通過特步與微軟小冰共同推出的定製化服裝設計生產及零售平臺,體驗個性化專屬定製服裝設計的功能,設計出具有個人專屬特色的定製T恤。
  • 小冰與小娜:命運交叉的美少女AI-虎嗅網
    微軟小冰此前焰火般的短暫亮相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後來人稱「微軟小冰之父」的李笛的話說,他一反當時AI產品偏重「IQ」的行業風潮,劍走偏鋒地著眼於「EQ」。開發小冰的雛形Bing Knows的景鯤,原本的計劃是做出一款基於知識庫的深度問答產品。
  • 通過微軟提供的各方面資源支持,小冰順利打通C到B
    而想要成為一個高情商AI,小冰必須在此基礎上,從對話中識別用戶的情緒、檢測情緒變化並理解用戶的情感需求,並做出適當的回應。   除了原始的設定,小冰能通過一輪輪對話過程逐漸了解用戶,形成有效的人機互動模式。研發團隊將每次會話交流回合數(Conversation-turns Per Session,CPS)作為社交聊天機器人的衡量標準。指的是聊天機器人和用戶在一輪會話中的平均對話次數。
  • 微軟烏鎮正式發布Bing國際版:搭載小冰AI技術
    今天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繼續在浙江烏鎮舉行,在今天的大會上,微軟宣布正式向中國用戶推出Bing國際版搜尋引擎。Bing國際版搭載了情商(EQ)為導向的對話式人工智慧系統微軟小冰,結合Bing在英文搜索領域的領先優勢與人工智慧技術,為國內從事學術和科研的專家、學生及其他英文搜索用戶提供智能的英文搜索體驗。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及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博士表示:「中國在驅動全球創新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國的學者、專家和研究人員也越來越需要更加準確、全面的英文搜索服務。
  • 微軟小冰「混」進央美畢業展,AI繪畫創作究竟有多出神入化?
    微軟人工智慧有三條全球產品線。第一條是infuse AI,即人工智慧與微軟現有產品的融合,例如AI與office、雲的融合,可以做到在Powerpoint中做機器翻譯;第二條是搜尋引擎Bing和小娜;第三條就是小冰。去年,第六代微軟小冰發布,億歐科技頻道也在現場進行了報導。
  • 除了問微軟的機器人小冰「冬至吃餃子」的事,我們還打聽了它的未來
    實際上,Zo 的開發是有微軟小冰團隊參與的。為什麼 Tay 之前出了那樣的事故?新的 Zo 的表現為什麼區別這麼大?《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和微軟小冰項目全球負責人李笛聊了聊。除了談了英文版小冰的開發歷程之外,還聊了一些關於人工智慧的看法。
  • AI妹子小冰也學會口是心非,男朋友更不好當了
    在目前功能性語音助手市場火爆的情況下,主打情感、聊天的小冰有商業變現的未來嗎?在人機對話市場提前三年半「起跑」的微軟,現如今的發展又如何?……這些問題,我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2號樓找到了答案。(微軟小冰首席架構師周力)「生成模型」上線後,智東西來到微軟亞洲研究院2號樓,與微軟小冰首席架構師周力進行了一次一對一的詳細專訪。
  • 微軟小冰首席科學家武威解讀 EMNLP 論文:聊天機器人的深度學習模型
    近日,在雷鋒網 AI 研習社公開課上,微軟小冰首席科學家武威就為大家帶來了其在 EMNLP 大會上分享的精華部分。公開課回放視頻網址:http://www.mooc.ai/open/course/606?
  • 人民日報攜手微軟 英文APP2.0搭載微軟小冰Bing搜索
    為更好滿足英文用戶使用習慣,從設計到開發,都引入了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等國際化團隊參與其中。通過與人民日報新媒體的合作,微軟的人工智慧技術和Bing搜尋引擎已與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深度打通。現在,用戶可以在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和人工智慧微軟小冰聊新聞話題,獲得她推薦的新聞資訊,還能在客戶端內直接使用Bing搜索全球信息。
  • 已完成Pre-A輪融資,單飛後的小冰如何進行商業化探索?
    7月13日,小冰為加快產品線本土創新步伐,促進其商業生態環境的改善,小冰正式脫離微軟母體,自立門戶闖世界。根據官方披露消息,當時微軟分拆小冰的內容包括品牌、產品和現有合約,也就是說小冰將繼續使用微軟人工智慧技術開展研發,同時微軟也將保留對小冰的投資權益。
  • 微軟聯合大阪大學研究日版小冰:Rinna如何與用戶產生「情感」
    今日,微軟日本發布消息,他們將聯合學術界和產業界研究其人工智慧虛擬助理 Rinna 能與人類產生何種程度的感情共鳴,Rinna 可以看作是日本版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