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老味道,友是舊模樣 交通茶館今日開館

2020-12-23 騰訊網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圖

歇業2個月後,交通茶館於今(24)日上午正式開館。

剛裝修好的屋頂,透明的瓦片折射出的陽光,正好照亮了交通茶館。久違的茶客從各地趕來,喝茶、下棋、聽鳥叫……

茶還是過去的味道,朋友歷經兩月未見,見面依然親切,唯一變化的是,防疫的關鍵時期,茶客們都戴著口罩。

▲如舊的桌子、熟悉的窗

測量體溫登記

來訪茶客做到每人登記在冊

據了解,目前要到交通茶館喝茶,首先要過的就是測量體溫登記這一關。

上午10點,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來到交通茶館。

門口擺著一張桌子,店員正在為進入茶館的茶客和到訪者測量體溫。

「36.1度,麻煩你把自己的名字和聯繫方式留下來。」測量完記者的體溫,店員讓記者登記信息,記者注意到,前面20多位到訪者,都逐一留下了到訪信息。

▲進去喝茶要先測量體溫登記

茶館的經營者佘定明阿姨告訴記者,防疫期間,他們會增設一個崗位,在門口為廣大的茶客測量體溫,「這是防疫的需要,也是喝茶必須經過的檢查關。」

通過廊廳後就進入交通茶館了。

從修葺完畢到今天,整個茶館既有變化又沒有變化。沒有變化是指看上去,和過去沒兩樣。而最大的變化,是茶館的採光,在更換新瓦後,顯得更加亮堂了。

▲翻新的瓦塊

美院教授現場畫抽象畫

黃桷坪「明星棒棒」也來茶館捧場

這家茶館的投資者——四川美術學院陳安健教授也在茶館尋了一個特別方便的地方,擺上畫板,現場作畫起來。

一旁的茶桌上,擺了一碗瓜子和一碗花生,眼見熟悉的記者到來,陳教授放下手中的畫筆,招呼起大家來。

▲陳安健教授最喜歡在交通茶館創作

「坐嘛,吃點瓜子花生。」很快,新老朋友陸陸續續到來,記者注意到,逐漸趕來的不僅有來訪的記者、拍照的攝影愛好者,還有茶館的粉絲和棒棒們。

「陳教授,你在畫什麼呢?」記者問他。

「畫的一幅抽象畫,我差不多兩個月沒在茶館畫畫了,心頭欠得很。」說著,又提起手中的畫筆,用顏料在紙上覆蓋、塗抹,輪廓在幾經反覆的修改後,得以逐漸呈現。

▲棒棒是交通茶館的「明星」

茶依舊友依然

外地遊客打電話諮詢茶館開業情況

放在柜子上的茶葉整齊地擺放著,幾十隻杯子的主人,還沒有回來。

「這是吳老師的茶杯,我給他把杯子外邊抹乾淨,等他回來了就能喝茶了。」

「這是杜師傅的紫砂杯,紫砂杯洗得很講究,我給他衝乾淨了放高一點。」

▲柜子上的杯子排放整齊

每個人有什麼樣的愛好和習慣,在佘阿姨看來,都瞭然於心,15年的茶館經營時光,讓她和許許多多的茶客成為了朋友甚至熟知。

「茶還是過去的茶,朋友也是過去那些朋友,唯一變了的,就是交通茶館的採光,更好了。」茶館內,兩隻鸚鵡此起彼伏地學舌、說話,聽上去滿滿的煙火氣息,讓人好不愜意,喝茶,但喝的,更多的還是人情味。

佘定明阿姨告訴記者,歇業兩個月,還有很多外地遊客打電話、發微信關心茶館的開業情況,「感謝他們的關心,才能讓茶館一路走到今天。」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茶是老味道,友是舊模樣 交通茶館今日開館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圖歇業2個月後,交通茶館於今(24)日上午正式開館。剛裝修好的屋頂,透明的瓦片折射出的陽光,正好照亮了交通茶館。久違的茶客從各地趕來,喝茶、下棋、聽鳥叫……茶還是過去的味道,朋友歷經兩月未見,見面依然親切,唯一變化的是,防疫的關鍵時期,茶客們都戴著口罩。▲如舊的桌子、熟悉的窗測量體溫登記來訪茶客做到每人登記在冊據了解,目前要到交通茶館喝茶,首先要過的就是測量體溫登記這一關。
  • 重拾「茶客」時光,重慶交通老茶館裡的慢生活
    位於重慶九龍坡區黃桷坪的交通茶館濃縮著數十年來重慶老百姓的市井生活,灰黑的磚瓦和斑駁的牆體透露出獨特的年代感,屋頂是舊的,地面是舊的,連桌子、凳子、椅子都是舊的,還有頭頂上泛黃的老舊風扇。周末,交通茶館人很多,長條的獨凳,老舊的四方桌,傳統的青花蓋碗茶和青花杯茶,兩尺多長水嘴的水壺在煤氣爐上噗噗地冒著泡,每天幾乎是座無虛席,聊天下棋打牌不亦樂乎。
  • 重慶交通茶館,一個幾十年的老茶館,讓你感受最市井的生活
    交通茶館位於重慶黃桷坪四川美院老校區的旁邊,它不僅僅是一個喝茶的場所,也是重慶的時代縮影。在這裡,每一個茶客都會不自然的放空思想,靜靜的享受不易得到的慢時光。交通茶館,保持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格。它並不是很大,很多東西都是舊的,屋頂是舊的,地面是舊的,連桌子、凳子、椅子都是舊的。長條的獨凳、被抹布抹得光亮的四方桌、傳統的青花蓋碗茶、兩尺多長水嘴的水壺,正在煤氣爐上噗噗地冒著泡;還有頭頂上泛黃的老舊風扇,給人仿佛還在上世紀的感覺。
  • 重慶最有味道的交通茶館 在現實與懷舊中成為網紅
    如此,在重慶這個山水容器裡燻泡的文化,有茶味。1月31日,晴。久違的陽光重返大地。位於黃桷坪4號的交通茶館,時光凝固,陽光透過屋頂打下來,整個喧鬧而熱烈的茶館,好似把時光拉回到過去。鬧市中的茶館穿越30年交通茶館不算太難找,從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老校區,大門往郵電支路方向走300米左右,坎下有一條小道,徑直走進去,就到了交通茶館。這條小道約有七八米長,穿越這條小道仿佛穿越整整30年。
  • 湖南華萊中華茶文化館、科技館、萬隆茶館開館
    華聲在線5月23日訊 傳承千年茶文化,讓世界愛上中國茶。5月22日,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華萊)重資打造的「湖南華萊中華茶文化館、科技館、萬隆茶館」在益陽安化萬隆黑茶產業園正式開館。
  • 重慶交通茶館,一個保持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格的老茶館
    交通茶館在重慶黃角平的四川美院老校區的旁邊,大門出來往左手邊走上300米左右,其間會經過一些小門面和當地出名的「胡蹄花」,來到標註有交通茶館的門匾處,徑直走進去,就到了交通茶館。長條的獨凳,老舊的四方桌,傳統的青花蓋碗茶和青花杯茶,兩尺多長水嘴的水壺,正在煤氣爐上噗噗地冒著泡,倒茶的服務員都是大姐阿姨們,熱情又好客,不管你從哪裡來,來者都是客。這裡的一碗茶不貴,3元到8元不等,別看售價便宜,但每天泡茶的水卻很講究,都是頭一晚澄清過的,這樣會更甜,甚至有些茶客自己帶茶,只需要付2元錢的水錢,也可以坐上一天。
  • 成都這家上了央視的老茶館,有最資格的老成都味道
    ,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老成都的文化中,除了麻將文化,最經典的應該就是茶館文化了。除了喝茶,還衍生了很多茶館的相關行業。比如「茶博士」,斟茶時,水柱凌空而降,翻騰於茶碗,再戛然而止,「酒滿敬人,茶滿欺人」,茶水不能齊平碗口,茶碗外要滴水不漏才是絕妙。還有掏耳朵,也是一門手藝。七長八短的工具,就是要讓顧客舒服,還不能受傷。還有那些唱堂會,唱川戲的,都靠著茶館營生,只是後來都沒得了。
  • 掌柜不如堂倌:老茶館裡的茶博士
    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坐茶館吃閒茶是每個成都人每日必須的生活項目,在老成都大大小小有好幾百個茶館供人們休閒娛樂。這些茶館有規模大,檔次高,專門為上層人士服務的,也有僅僅一間小屋,兩三張桌子,供過往趕腳工人休憩的,成都的茶館成了當地文化的一個象徵。在成都,一些大規模的茶館僱傭工人可能有三四十人,中型的十人左右,而一些小眾的也會請三五個幫忙的。
  • 重慶這家茶館當地人喝茶1元,遊客竟要15元,這是為何?
    比較建議大家午後(但是要儘量16點以前)來交通茶館打卡拍照,因為這個時間算是客流高峰期,雖說一走進來感覺人滿為患,而且甚是擁擠,但我想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早些時期的真實模樣嗎?一塊簡陋的牌匾掛在茶館中心的位置,三三兩兩的客人圍坐在一張方桌前,或是嗑著瓜子、或是下著象棋,輕輕的抿一口剛剛用沸水衝泡的茶葉,用當地話說「巴適滴般」。
  • 重慶掌故 | 蓋碗茶的蓋碗有4種擺法,曉得背後意思的都是老茶客
    今日且做一回古人,拾一些散淡與浪漫,去重慶那些個老茶館,喝一口清茶,品嘗被遺忘的山城味道。說到這老茶館,第一印象裡是這「交通茶館」,重慶唯一還保留著七八十年代風格的一家茶館。畢竟這兩三年裡,描述「交通茶館」的挺多,色彩各有不同。這個幾經周折,因一位川美教授的助力保存下來的老地方,如今的網紅茶館,又是怎的一番模樣。
  • 交通茶館,重慶的江湖
    交通茶館位於黃桶坪正街,是一棟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青磚結構房屋,原屬黃柳坪運輸有限公司員工食堂,於1987年改為茶館,對外經營。因屬公交公司所有,故名「交通茶館」。交通茶館的位置不算太難找,但街面上的入口實在不起眼,若非慕名而去者,極易忽略之。
  • 一個充滿舊上海記憶的上海老茶館,很多人去那裡不是為了喝茶
    朋友小時候住在離城隍廟不遠的地方,她說閉著眼都能找到路,熟的不能再熟了,很多地方都有著從前的記憶,特別是城隍廟上海老茶館,她打的第一份工,就是在那裡。十分不起眼的小門面,老上海美女穿著旗袍的海報。踏上古舊的木梯,啪嗒啪嗒的很響,不由得放慢了腳步,迎面走來一位穿長衫的中年男子,映入眼帘的是舊上海的氣息,仿佛僅僅幾步之遙就轉換了一個時空。店家很熱情的把我們迎進來,並且告訴我們店裡可以隨意拍照,很開心。選了一個古舊的方桌坐下來,要了一份綠茶,一份紅茶。喝茶的桌子,椅子都是老物件。
  • 來安逸又迷人的小城湖州,探訪一家獨特的茶館——「一元茶館」
    在我們中國文化的語境裡,最高的評價莫過於「有味道」三個字。這個「有味道」不單單只是只飲食,它還可以用來描述事物,美好的、難以清晰地描述卻足矣讓人沉醉。如果稱讚某人「有味道」,那ta一定很有魅力很迷人。如果稱讚某地「有味道」,那該地則一定是經歷了歲月的流轉、歷史的變遷,令人好奇又充滿了無限的想像。
  • 成都坐茶館擺龍門陣
    茶吧是成都的一個特色,也是最能體現成都休閒生活節奏的傳統場所。坐茶是成都人的嗜好,在這裡,可以看到濃濃的老成都味道:竹靠椅、三件套(茶託、瓷碗、瓷蓋)、一手託數十副竹茶託,添茶時,茶杯嘴高揚,茶湯清香。
  • 這家重慶最有味道的老茶館 在懷舊與現實中成為網紅
    這樣有厚重城市氣息的茶館,貫穿著老黃桷坪人的日常生活。早上第一壺茶的水要自己燒,幾十年如一日,好像那些好奇的遊客、拍戲的劇組、拍照的攝影師都和他們毫無關係又和諧相處著。茶館的入口很低調不易被發現,穿過狹窄的過道,就是大廳。木樑結構的老屋,陽光從縫隙照進來。木桌凳、蓋碗茶和悠閒的老茶客,幾分大隱隱於市的味道。
  • 重慶交通茶館,大隱隱於市,這裡藏著上個世紀的情懷
    它就是四川美術大學黃桷坪校區邊上的交通茶館,很多電影都來這裡取景,現在就跟隨冰冰的腳步,去老茶館裡面看看它的魅力究竟在哪裡。冰冰注意到,來茶館裡面喝茶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從他們口中熟悉的重慶方言可以斷定是本地人,於是冰冰找了一個大爺開始打聽這個茶館的歷史,李大爺說他已經在這裡喝了幾十年的茶了,每天下午都要和幾個朋友一起來著下棋喝茶,不管颳風下雨都來。聽到這裡,冰冰覺得這些老顧客大概就是交通茶館的魅力吧。
  • 茶館中的翹楚:一生中必須要去一次的18家茶館
    最市井的露天茶園:人民公園露天茶館如果說散漫是成都的特點,那麼隨意和市井,就是成都茶館的特點。人民公園的露天茶館是體驗成都茶文化「市井」所在的一個好去處,茶客在這裡喝蓋碗茶、擺龍門陣、看報紙、打瞌睡、發呆,眾生百態均在小小的茶館中呈現。
  • 雲南首家老昆明雜書館開館
    掌上春城訊能一秒「穿越」到老昆明的雲南首家老昆明雜書館11月29日開業。該書館陳列了大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書籍和生活用具,其中圖書3萬冊,老昆明生活器具2000件,書館還有7個風格迥異的民俗館,這些讓親臨書館的人一下子就穿越到了舊時的昆明。
  • 巴蜀茶館:一碗茶裡的市井與歡愉
    我到重慶的交通茶館和成都彭鎮觀音閣茶館時,感覺這種生活,和當下茶空間之中常見的「和靜清」之文化標準、審美趣味大相逕庭。交通茶館位於重慶九龍坡黃角坪,半地下的門洞,兩側牆體的小廣告都看不清了,地面黑得發亮,走進去那瀰漫的煙氣,就讓人膽怯三分。畫家何多苓說要的就是這個髒勁兒,一塊磚一根梁都不能粉飾。
  • 四川這座待拆老茶館:老人們最後的慢時光
    再到老街,老街更老了,但茶的香味還和過去一樣濃鬱。【攝影:胡東進|來源:去驢行】老街的茶館很簡陋,一張桌子,幾張凳子就可以形成一個關於茶何人的空間。到四川旅遊,如果足夠細心便能見到大街小巷飲茶的人。四川人愛喝茶,無論是成都還是峨眉,只要時間充裕,端著茶壺,一個茶杯就能夠度過一個下午。喝茶的人和賣茶水的人也往往能夠成為無話不談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