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圖
歇業2個月後,交通茶館於今(24)日上午正式開館。
剛裝修好的屋頂,透明的瓦片折射出的陽光,正好照亮了交通茶館。久違的茶客從各地趕來,喝茶、下棋、聽鳥叫……
茶還是過去的味道,朋友歷經兩月未見,見面依然親切,唯一變化的是,防疫的關鍵時期,茶客們都戴著口罩。
▲如舊的桌子、熟悉的窗
測量體溫登記
來訪茶客做到每人登記在冊
據了解,目前要到交通茶館喝茶,首先要過的就是測量體溫登記這一關。
上午10點,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來到交通茶館。
門口擺著一張桌子,店員正在為進入茶館的茶客和到訪者測量體溫。
「36.1度,麻煩你把自己的名字和聯繫方式留下來。」測量完記者的體溫,店員讓記者登記信息,記者注意到,前面20多位到訪者,都逐一留下了到訪信息。
▲進去喝茶要先測量體溫登記
茶館的經營者佘定明阿姨告訴記者,防疫期間,他們會增設一個崗位,在門口為廣大的茶客測量體溫,「這是防疫的需要,也是喝茶必須經過的檢查關。」
通過廊廳後就進入交通茶館了。
從修葺完畢到今天,整個茶館既有變化又沒有變化。沒有變化是指看上去,和過去沒兩樣。而最大的變化,是茶館的採光,在更換新瓦後,顯得更加亮堂了。
▲翻新的瓦塊
美院教授現場畫抽象畫
黃桷坪「明星棒棒」也來茶館捧場
這家茶館的投資者——四川美術學院陳安健教授也在茶館尋了一個特別方便的地方,擺上畫板,現場作畫起來。
一旁的茶桌上,擺了一碗瓜子和一碗花生,眼見熟悉的記者到來,陳教授放下手中的畫筆,招呼起大家來。
▲陳安健教授最喜歡在交通茶館創作
「坐嘛,吃點瓜子花生。」很快,新老朋友陸陸續續到來,記者注意到,逐漸趕來的不僅有來訪的記者、拍照的攝影愛好者,還有茶館的粉絲和棒棒們。
「陳教授,你在畫什麼呢?」記者問他。
「畫的一幅抽象畫,我差不多兩個月沒在茶館畫畫了,心頭欠得很。」說著,又提起手中的畫筆,用顏料在紙上覆蓋、塗抹,輪廓在幾經反覆的修改後,得以逐漸呈現。
▲棒棒是交通茶館的「明星」
茶依舊友依然
外地遊客打電話諮詢茶館開業情況
放在柜子上的茶葉整齊地擺放著,幾十隻杯子的主人,還沒有回來。
「這是吳老師的茶杯,我給他把杯子外邊抹乾淨,等他回來了就能喝茶了。」
「這是杜師傅的紫砂杯,紫砂杯洗得很講究,我給他衝乾淨了放高一點。」
▲柜子上的杯子排放整齊
每個人有什麼樣的愛好和習慣,在佘阿姨看來,都瞭然於心,15年的茶館經營時光,讓她和許許多多的茶客成為了朋友甚至熟知。
「茶還是過去的茶,朋友也是過去那些朋友,唯一變了的,就是交通茶館的採光,更好了。」茶館內,兩隻鸚鵡此起彼伏地學舌、說話,聽上去滿滿的煙火氣息,讓人好不愜意,喝茶,但喝的,更多的還是人情味。
佘定明阿姨告訴記者,歇業兩個月,還有很多外地遊客打電話、發微信關心茶館的開業情況,「感謝他們的關心,才能讓茶館一路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