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微信回復「嗯」的人:社交表達,最快看清一個人

2021-02-07 暖瀆


-01-

近日,有網友發貼稱:微信回復了老闆一個「嗯」,結果被老闆教育:「和領導、客戶都不要回復『嗯』,這是微信的基本禮儀。」

網友表示很委屈,準備辭職。

目前大眾的點評分兩派,一派說,老闆沒毛病,與上級說話本就該注意禮貌用語。

另一派反駁,用「嗯」也不算沒禮貌,只是真實表達,是老闆太苛刻。

在微信用「嗯」、「哦」的人,不是禮貌的問題,是給人感覺冷漠、輕視、不夠周到的問題。

老闆考慮到的是客戶的感受,有哪個客戶會喜歡冷若冰霜的服務者?

有位網友的評論很真實,他說:「如果對方給我回『嗯』,我基本不會再回下一句,話不投機半句多。」

相信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反正我自己也是這樣,每次與人聊天,如果聊到最後,對方用「嗯」、「哦」敷衍,我會很自覺地結束對話。

內心會有點小沮喪且疑神疑鬼:是不是聊天讓對方不愉快了。

如果當日網友回復老闆不只是用「嗯」,而是再加驚嘆號變成「嗯!」效果會截然不同,老闆會覺得你工作態度好,做事有熱情。

也許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我們可以放肆表達,這是解放天性,釋放自我,但除此之外,很多人的關係並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尤其在網絡社交裡,魚龍混雜,在表達上,我們還是要知分寸,掌火候。

周到的表達,是網絡社交的基本禮儀,表達到位了,別人會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你的善意、人品及情商。

-02-


在網絡社交裡,很多人不了解你,只能通過你發的文字感受你的性格和內心。

在別人眼裡,你的文字就是你的情緒和為人。

親戚一表人才,可30歲還沒女朋友,經過相親,他約會了一位女士。

吃飯各種都相談甚歡,可是後來不了了之,他自己也摸不著頭腦。

後來介紹人了解了那位女士的想法後回來反饋說,親戚不解風情。

在微信聊天,跟他說晚安,他說「哦」。問他今天吃了什麼,他直接列出吃的食物然後就沒話說了。

更過分的是,有時在微信上聊著聊著,男方沒交代就消失了。

女方對他的人品深存疑慮,連微信都對你冷漠的人,現實會對你好嗎。

親戚說自己很冤枉,因為他本身就是不善表達的人。

親戚的伸冤無效,我覺得他不是不善表達的問題,而是沒有用心表達。

用表情包都比說「哦」強一萬倍,直接說有事先忙都比無端失蹤有禮節。

也許你就是宇宙最善良的人,但在網絡社交裡表達不周到,就會被誤解,被冷落,因為你的表達方式也曾無意中冷落了別人。

Twins阿嬌經常被人說黑臉、冷漠。高情商的阿Sa對她說,以後你說話、發微博要記得用語氣助詞,要不別人會以為你不開心。

阿嬌以前在網絡上與粉絲互動是這樣的,大家感受下:

網友:你什麼時候來崑山吃大閘蟹啊~

阿嬌:我不吃蟹。

網友:……

其實她加個哦,變成「我不吃蟹哦」會親善得多,讓粉絲更有歸屬感。

其實阿嬌是很單純的女子,只是表達不會轉彎而已。

她在微博上為自己解釋,讓大家不要誤會她生氣,她只是心平氣和地表達,以後會注意加語氣詞。

近兩年,她發的微博很多都有語氣詞,表達更溫暖,路人緣更佳。

千萬別低估在表達上忽略的細枝末節而產生的副作用,尤其是能被截圖、被收藏的網絡時代。

有時候,一些不恰當的表達,敷衍的文字,分分鐘讓你躺在別人的黑名單裡而不自知。

魯迅先生說,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在網絡社交裡,不周到的表達才是最高的藐視。

-03-

很多人說,會撒嬌的女人最好命。在我看來,會撒嬌的人好不好命不知道,但在網絡社交上周到表達的人,運氣會不錯。

A女雖然性格直率可愛,但每次跟她微信聊天總是如刺在背,她讓你幫忙買午飯,發來微信:我要叉燒飯、排骨燉湯。

我:好的。

然後她沒下文,我們同事一場,門面點說句謝謝,下次會更賣力為她效勞。

B女的表達就如沐春風得多,有事讓你幫忙時,她會說,親愛的,可以幫忙做xxx事嗎?完事她會說謝謝+可愛表情包,還會發個紅包表達謝意。

很多同事,都願意跟她溝通做事,她在工作上辦事也更順風順水,升職潛力更大。

有位前輩說,他在微信對接工作,最討厭那些不回應確認的人,一句「好的,收到」,雖舉手之勞,但非人人做到。

如果一時忘了回復,記起時也要解釋下原因,杜絕對方的負面猜測。

聽蔡康永的情商課,他有句總結很喜歡:

你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些人說自己很好相處,事實上卻非常難聊天。

你跟他看完了電影,在微信上聊,今晚的電影真好看。他只會說:對呀。你跟他品嘗完美食說,真好吃,他只會說:是的。

如果加多一句,如果你喜歡,我下次再陪你去,好感會好很多。

只會說「是的,好的」的朋友無聊到爆,又拒人於千裡之外,把對方的表達欲扼殺在喉嚨裡。

禮貌點說是惜字如金,苛刻點說就是不尊重人。

在網絡社交上對答周到貼心的人,會讓人心裡暖洋洋,隔著屏幕也想跟你做朋友,反之,你很有可能成為別人眼裡沒有教養的人。

-04-

在先生看來,在網絡社交上有素養的表達,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工作上的信息,有問有回,有頭有尾,重要的事情不要發語音,發文字;

2. 說話要儘快進入主題,開門見山說話比一直問「在嗎」有好感得多;

3. 說語音要儘量一次性說完,分幾次短語音讓人崩潰;

4. 除非超親密的家人朋友,否則彼此表達還是要相敬如賓比較讓人舒服;

5. 不隨便群發清理朋友的消息,「清清吧」這樣的消息,令人惡感爆增;

6. 不隨意diss別人自拍,默默屏蔽就行;

7. 沒經同意,不隨意打語音電話,這跟沒預約就衝進別人家沒區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謹記,微信社交的文明規則也不能忘。

先生見過許多有素養有品行的人,他們的網絡社交禮儀也都極之令人舒適。

你注意什麼,就是什麼樣的人。

注意穿搭的人,外表賞心悅目;注意飲食的人,身體素質好;注意社交表達的人,人緣好情商高,有靠譜光環加身,職場更順利,情場更順暢,家庭更和諧。

在網絡社交上,做到得體周到,有分寸感,就是最可愛的人。

在屏幕裡說著謝謝的人,現實裡也多半知禮節會感恩,在屏幕裡漠視你的人,和在現實裡對你翻白眼的很可能是同一個人。

所以,認清一個人從網絡社交入手,會露出很多蛛絲馬跡,甚至比面相更精準。

你是怎麼樣的人,就會怎麼樣發微信,網絡社交禮儀是每個人的照妖鏡。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最討厭的回覆是「嗯」,美國人最討厭的回覆是……
    話說有位剛入職不久的女員工,用微信回復了老闆一個「嗯」,結果被老闆批評:「和領導和客戶都不要回復『嗯』,這是微信的基本禮儀」。姑娘表示不能理解,打算走人。在沒有表情、語氣的加持下,一個「嗯」字所傳遞的情感等同於:勉強、敷衍、無語、冷冰冰、生無可戀。
  • 回復個「嗯」就是不禮貌?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微信禮儀?
    員工的「嗯」字,就是一個表示肯定的語氣詞。反而是老闆接下來的說法,讓人有點莫名其妙。「你要麼回復『好的』,要麼回復『嗯嗯』,和領導或客戶都不要回復『嗯』,這個是基本的微信禮儀……」從對話來看,回復「好的」是不合適的,甚至是語法錯誤,「都準備好了嗎?」「好的。」——中國人沒這麼說話的。
  • 女孩微信回復「嗯」被老闆批評,微信聊天哪些話讓人不舒服?
    一個女孩和老闆微信聊天,老闆問她「你都安排好了吧?」她回復了「嗯」。結果被老闆一頓批評。老闆告訴她微信聊不回復「嗯」是基本禮儀。女孩覺得自己很委屈,打算辭職。網友們為此展開了討論,有的人認為老闆小題大做,更多的人還是認為女孩的回覆的確不禮貌。
  • 員工回復「嗯」被老闆批,到底是誰玻璃心?
    ▲網傳聊天截圖近日,有姑娘發帖稱,自己因微信上回老闆問題時,回一個「嗯」,結果被老闆批評——「你要麼回復『好的』,要麼回復『嗯嗯』,和領導或客戶都不要回復『嗯』,這個是最基本的微信禮儀。」從本質上講,聊天軟體是個社交工具,而社交的本質自然在於溝通交流。我們整日面對的,看似是冷冰冰的屏幕,可這張屏幕連接的是兩個或多個有血有肉的人。表達中會否將真情實感融入字裡行間,會影響信息傳遞和對方情緒感知。既是溝通交流,那就該有一套需被遵循的規則和禮儀。
  • 女人微信回「哦」「嗯」,高情商男人的回覆,讓人「刮目相看」
    聊天就像是打羽毛球,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兩個人都要把心思投入在這件事情上,而不是只有一個人在用心。想要快速的拉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聊天是最好的方式。但看上去是件很簡單的事情,要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難度的。
  • 微信回復「嗯,哦,啊」的人,謝謝你的敷衍,走好不送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調查問:「微信聊天時,最能終結話題的是什麼?」點讚最高的回答是「嗯,哦,啊」會讓一個人的熱情瞬間冷卻,會讓一個人不知道該怎麼繼續聊下去。排除個人說話習慣問題,看上去總會讓人感覺到敷衍,尤其是面對你在乎的人,若是換成「嗯嗯」「哦哦」「好的」將會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 回復「嗯」還是「嗯嗯」真是個問題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自己在微信中回復了老闆一個「嗯」字,結果被老闆批評:「和領導和客戶都不要回復『嗯』,這是微信的基本禮儀」。當事人表示不能理解,準備走人。不過,不少網友覺得老闆說得沒毛病。(見6月4日《中國青年報》)微信聊天包括回復並沒有規範的禮儀,但網友集思廣益,不斷總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 對方回復:「嗯」,高情商的人都這樣回復
    對方回覆:「恩」,高情商的人都這樣回復對方回覆:「恩」,高情商的人都這樣回復1、開始新話題我們要知道的是當對方回覆你嗯的時候,那說明他對你現在的這個話題不感興趣,想要結束和你談話,所以這個時候你最好找一個兩個人都感興趣的話題,這樣你們聊天的氣氛就不會尷尬了,對方回覆:「恩」
  • 如何回復領導微信?新人與老手的區別太大了,這樣回復領導最滿意
    疫情以後,大家都在家上班,本來偶爾在微信上溝通,成為一種主要的溝通方式,領導發布了一條指令以後,有的人不回復,有的人回復收到, 有的人回復好,當然還有人回復一串, 當然,不同的回覆,會有不同的結果。據悉,王小姐在寧波某飲品店擔任店長職務,7月初的一個深夜,公司負責人在工作微信群裡發言說,要求10分鐘內上報當月營業額,不發就辭退。由於當時快23點,王小姐已入睡未及時回復。於是,10分鐘過後,負責人在微信工作群通知王小姐,「你已被辭退了」。
  • 微信社交有雷區 留心別當"話題終結者"
    無獨有偶,不久前也發生過類似事件:一名網友因為微信回復了老闆一個「嗯」字,被老闆批評教育。該網友發帖本意是想吐槽一下老闆,還提出要辭職走人。不過,發帖的網友不僅沒得到大家的聲援,反而不少人都站在老闆一邊,甚至稱讚老闆肯耐心教職員最基本的職場禮儀。  這兩件事情在網絡上不僅上了熱搜,還引發了一場關於「工作群如何回復才算得體」的討論。
  • 微信回復「嗯」遭老闆痛批後要辭職:姑娘,因這事兒辭職你就是換上...
    一位初入職場的姑娘發帖子稱自己因為在微信上回復了老闆一個「嗯」字,結果被批評了,老闆告訴她,和領導或者客戶回復消息時不要回復「嗯」,這是最基本的微信禮儀,回復不當,有可能會損失一個訂單或者是直接丟失一個客戶。姑娘覺得老闆有點小題大做,就一個「嗯」字,有那麼嚴重嗎?她感覺自己很委屈,沒有得到領導的尊重,準備月底就辭職。
  • 兩個人在一起,對方這樣回應你,比回復「嗯哦」還要讓人難過
    畢竟愛是發自內心真實的感受,從一個人回覆你的態度和文字,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心。若是一個人真心愛你,那麼他一定會把最好的熱情和態度給你。看到你的消息的時候,會很在意,不會敷衍了事。細節就決定愛情,愛不愛從一個人回覆你的狀態上就知道了。兩個人在一起聊天,如果對方這樣回應你,那麼比回復嗯哦,還要讓人心痛,這完全就是不愛你。
  • 致微信回復「嗯」的人,真正高情商的人都不會這樣說話!
    前段時間,網上看到一個消息說,因為給老闆回了一個「嗯」,結果被老闆說了一番,小姑涼十分委屈,覺得要辭職。但這也說明了,一個人如何說話體現了他的情商,雖然情商高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是情商低必定總能犯錯。● 情商低的人 很難有真心朋友我們一生會遇到很多的人,或許在工作上,或許在生活中,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和有的人交往總是很聊得來,聊天很愉悅,而有的人說不了幾句話就不想再繼續聊下去了。我有一個朋友,傑斯他就是吃了不會說話的虧。
  • 為什麼你發的微信領導從不回復?人在職場,要懂得微信禮儀
    我們去添加領導的聊天軟體可以說基本上都是迫於工作的無奈,沒有幾個是為了攀附交情聊閒天用的互動工具,所以工作同事之間的添加,微信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接受上級信息,但如何回復這些信息,如何在群裡溝通,尤其如何回復自己的領導則需要避開一些雷點才行。
  • 你的微信回復,暴露了你的修養
    前段時間,一個普通上班族的吐槽,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網友說自己僅僅是在微信上給老闆回了一個「嗯」,卻被老闆嚴厲批評:不要在微信上回復別人「嗯」,這是最基本的社交禮儀。 因此他覺得非常委屈,為什麼自己一直使用的「微信語言」,成了沒有禮貌的表現?
  • 心理學:本能上逃避社交的人,能發微信絕不打電話
    一個陌生人向你問東問西,你可能本能上會逃避。可是連認識的人都要害怕被問東問西,這就是一種對於社交的逃避了。打電話的節奏要遠遠比發微信要快,所以個體幾乎沒有太多應變的機會,就好像是一桶水突然潑在你的臉上,你不得不去承受它。如果是發微信,你會有更多思考的時間,想一想要不要回復,該回復什麼。但是打電話就沒有這個思考時間了,你不得不將潛意識想說的話說出來,或者是為了避免暴露太多內心想法,變得沉默不語。
  • 回別人微信,回個「嗯」是什麼意思?
    雖然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拿著手機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聊天兒。
  • 如何回復領導微信?新人與老手的區別太大了
    你曾經用微信給老闆、老師、朋友等其他人回復一個「嗯」字嗎?前段時間,一個普通上班族的吐槽,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網友說自己僅僅是在微信上給老闆回了一個「嗯」,卻被老闆嚴厲批評:不要在微信上回復別人「嗯」,這是最基本的社交禮儀。因此他覺得非常委屈,為什麼自己一直使用的「微信語言」,成了沒有禮貌的表現?那是因為在網絡社交裡,很多人不了解你,只能通過你發的文字感受你的性格和內心。在別人眼裡,你的文字就是你的情緒和為人。
  • 一聊天就回「嗯」「啊」「哦」!盤點那些讓你看了氣暈的回覆!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網絡社交現在變得越來越發達,微信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每天最常使用的軟體之一。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使用微信去跟別人交流聊天。但是隨著微信好友越來越多,我們在日常聊天過程中總是會收到一些很讓人反感的回覆,看完之後讓我們覺得十分難受。
  • 微信裡最討厭的六種人,你最討厭哪種?
    如今的微信讓人又愛又恨。我愛它的方便快捷,恨的是它又太便利了。雖然它大幅度拉近彼此的距離,可沒有留白的親密無間就意味著,人會因為一點點的疏忽而變得敏感焦躁。彼此之間默契不統一的社交規則,讓我在交流的時候產生過一些不必要的負擔,多少有點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