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有網友發貼稱:微信回復了老闆一個「嗯」,結果被老闆教育:「和領導、客戶都不要回復『嗯』,這是微信的基本禮儀。」
網友表示很委屈,準備辭職。
目前大眾的點評分兩派,一派說,老闆沒毛病,與上級說話本就該注意禮貌用語。
另一派反駁,用「嗯」也不算沒禮貌,只是真實表達,是老闆太苛刻。
在微信用「嗯」、「哦」的人,不是禮貌的問題,是給人感覺冷漠、輕視、不夠周到的問題。
老闆考慮到的是客戶的感受,有哪個客戶會喜歡冷若冰霜的服務者?
有位網友的評論很真實,他說:「如果對方給我回『嗯』,我基本不會再回下一句,話不投機半句多。」
相信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反正我自己也是這樣,每次與人聊天,如果聊到最後,對方用「嗯」、「哦」敷衍,我會很自覺地結束對話。
內心會有點小沮喪且疑神疑鬼:是不是聊天讓對方不愉快了。
如果當日網友回復老闆不只是用「嗯」,而是再加驚嘆號變成「嗯!」效果會截然不同,老闆會覺得你工作態度好,做事有熱情。
也許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我們可以放肆表達,這是解放天性,釋放自我,但除此之外,很多人的關係並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尤其在網絡社交裡,魚龍混雜,在表達上,我們還是要知分寸,掌火候。
周到的表達,是網絡社交的基本禮儀,表達到位了,別人會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你的善意、人品及情商。
-02-
在網絡社交裡,很多人不了解你,只能通過你發的文字感受你的性格和內心。
在別人眼裡,你的文字就是你的情緒和為人。
親戚一表人才,可30歲還沒女朋友,經過相親,他約會了一位女士。
吃飯各種都相談甚歡,可是後來不了了之,他自己也摸不著頭腦。
後來介紹人了解了那位女士的想法後回來反饋說,親戚不解風情。
在微信聊天,跟他說晚安,他說「哦」。問他今天吃了什麼,他直接列出吃的食物然後就沒話說了。
更過分的是,有時在微信上聊著聊著,男方沒交代就消失了。
女方對他的人品深存疑慮,連微信都對你冷漠的人,現實會對你好嗎。
親戚說自己很冤枉,因為他本身就是不善表達的人。
親戚的伸冤無效,我覺得他不是不善表達的問題,而是沒有用心表達。
用表情包都比說「哦」強一萬倍,直接說有事先忙都比無端失蹤有禮節。
也許你就是宇宙最善良的人,但在網絡社交裡表達不周到,就會被誤解,被冷落,因為你的表達方式也曾無意中冷落了別人。
Twins阿嬌經常被人說黑臉、冷漠。高情商的阿Sa對她說,以後你說話、發微博要記得用語氣助詞,要不別人會以為你不開心。
阿嬌以前在網絡上與粉絲互動是這樣的,大家感受下:
網友:你什麼時候來崑山吃大閘蟹啊~
阿嬌:我不吃蟹。
網友:……
其實她加個哦,變成「我不吃蟹哦」會親善得多,讓粉絲更有歸屬感。
其實阿嬌是很單純的女子,只是表達不會轉彎而已。
她在微博上為自己解釋,讓大家不要誤會她生氣,她只是心平氣和地表達,以後會注意加語氣詞。
近兩年,她發的微博很多都有語氣詞,表達更溫暖,路人緣更佳。
千萬別低估在表達上忽略的細枝末節而產生的副作用,尤其是能被截圖、被收藏的網絡時代。
有時候,一些不恰當的表達,敷衍的文字,分分鐘讓你躺在別人的黑名單裡而不自知。
魯迅先生說,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在網絡社交裡,不周到的表達才是最高的藐視。
-03-
很多人說,會撒嬌的女人最好命。在我看來,會撒嬌的人好不好命不知道,但在網絡社交上周到表達的人,運氣會不錯。
A女雖然性格直率可愛,但每次跟她微信聊天總是如刺在背,她讓你幫忙買午飯,發來微信:我要叉燒飯、排骨燉湯。
我:好的。
然後她沒下文,我們同事一場,門面點說句謝謝,下次會更賣力為她效勞。
B女的表達就如沐春風得多,有事讓你幫忙時,她會說,親愛的,可以幫忙做xxx事嗎?完事她會說謝謝+可愛表情包,還會發個紅包表達謝意。
很多同事,都願意跟她溝通做事,她在工作上辦事也更順風順水,升職潛力更大。
有位前輩說,他在微信對接工作,最討厭那些不回應確認的人,一句「好的,收到」,雖舉手之勞,但非人人做到。
如果一時忘了回復,記起時也要解釋下原因,杜絕對方的負面猜測。
聽蔡康永的情商課,他有句總結很喜歡:
你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些人說自己很好相處,事實上卻非常難聊天。
你跟他看完了電影,在微信上聊,今晚的電影真好看。他只會說:對呀。你跟他品嘗完美食說,真好吃,他只會說:是的。
如果加多一句,如果你喜歡,我下次再陪你去,好感會好很多。
只會說「是的,好的」的朋友無聊到爆,又拒人於千裡之外,把對方的表達欲扼殺在喉嚨裡。
禮貌點說是惜字如金,苛刻點說就是不尊重人。
在網絡社交上對答周到貼心的人,會讓人心裡暖洋洋,隔著屏幕也想跟你做朋友,反之,你很有可能成為別人眼裡沒有教養的人。
-04-
在先生看來,在網絡社交上有素養的表達,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工作上的信息,有問有回,有頭有尾,重要的事情不要發語音,發文字;
2. 說話要儘快進入主題,開門見山說話比一直問「在嗎」有好感得多;
3. 說語音要儘量一次性說完,分幾次短語音讓人崩潰;
4. 除非超親密的家人朋友,否則彼此表達還是要相敬如賓比較讓人舒服;
5. 不隨便群發清理朋友的消息,「清清吧」這樣的消息,令人惡感爆增;
6. 不隨意diss別人自拍,默默屏蔽就行;
7. 沒經同意,不隨意打語音電話,這跟沒預約就衝進別人家沒區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謹記,微信社交的文明規則也不能忘。
先生見過許多有素養有品行的人,他們的網絡社交禮儀也都極之令人舒適。
你注意什麼,就是什麼樣的人。
注意穿搭的人,外表賞心悅目;注意飲食的人,身體素質好;注意社交表達的人,人緣好情商高,有靠譜光環加身,職場更順利,情場更順暢,家庭更和諧。
在網絡社交上,做到得體周到,有分寸感,就是最可愛的人。
在屏幕裡說著謝謝的人,現實裡也多半知禮節會感恩,在屏幕裡漠視你的人,和在現實裡對你翻白眼的很可能是同一個人。
所以,認清一個人從網絡社交入手,會露出很多蛛絲馬跡,甚至比面相更精準。
你是怎麼樣的人,就會怎麼樣發微信,網絡社交禮儀是每個人的照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