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陰影下 2021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玉米產量預測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油粕面

人們對2021年南美玉米和大豆可能的產量有相當大的興趣,目前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影響產量前景的天氣變化上。美國農業部12月份對巴西玉米和大豆產量的預測分別為43.3億蒲式耳和48.87億蒲式耳。阿根廷玉米和大豆產量目前預計分別為19.68億蒲式耳和18.74億蒲式耳。2020年下半年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引發了關於巴西和阿根廷兩種作物產量可能受到影響的大量討論。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析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和大豆在前幾年的拉尼娜事件的產量,以確定趨勢產量預期是否應該因當前的拉尼娜事件而改變。

分析

關於目前的拉尼娜現象對南美作物生長季節天氣的潛在影響以及由此對作物產量的影響,有相當多的討論。問題是:是否應該對潛在的趨勢產量偏差進行調整?我們首先簡要討論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的構成,然後考察這兩個國家玉米和大豆產量的歷史記錄,這些年份的事件與當前類似。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定義,「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橫跨熱帶太平洋的自然氣候模式的相反相位,平均每3-7年來回波動一次。」它們合在一起被稱為ENSO,即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縮寫。熱帶太平洋的ENSO模式可處於三種狀態之一:厄爾尼諾、中性或拉尼娜。厄爾尼諾(暖期)和拉尼娜(冷期)導致熱帶太平洋部分地區與平均海洋溫度、風、氣壓和降雨量的顯著差異。中性表示情況接近其長期平均水平。該定義包括四個天氣因素(溫度、風、雨量和氣壓),對這些因素的地理位置的描述相當模糊。L』heureux(2014)進一步細化了這些定義:

厄爾尼諾: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變暖,或高於平均海面溫度(SST)的現象。在印度尼西亞,降雨趨於減少,而熱帶太平洋的降雨趨於增加。通常沿赤道自東向西吹、的低空地面風(東風)減弱了,在某些情況下,開始向另一個方向(由西向東或「西風」)。

拉尼娜:發生在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一種海洋表面溫度變冷或低於平均海平面溫度(SST)的現象。在印度尼西亞,降雨趨於增加,而熱帶太平洋中部降水減少。赤道附近正常的東風變得更強了。

中性:既不是厄爾尼諾現象也不是拉尼娜現象。熱帶太平洋的海溫通常接近平均水平。

這些定義以東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的海面溫度為中心,是描述ENSO事件的常用方法。出於我們的目的,我們對「強烈」的拉尼娜現象感興趣。我們將強烈的拉尼娜現象定義為:當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地區(尼諾3.4區)的海洋尼諾指數(以三個月為中心的平均值)低於平均值1.0攝氏度時,就會發生強烈的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的強度是用三個月中心平均氣溫偏離平均氣溫的幅度來衡量的,平均氣溫是根據每五年更新一次的30年基期計算的。從1960年1月到2020年10月的官方ONI數據提供了溫度偏差的測量值,並表明在2020年底發生了拉尼娜現象。

由於我們對南美生長季節之前的拉尼娜現象很感興趣,因此我們特別考慮發生在收穫年份前一個日曆年的7月至12月的種植前階段的事件,而不管事件最終是如何發生的以及何時發生的。因此,我們將拉尼娜現象定義為在7月至12月期間,實際三個月的平均氣溫至少低於長期平均氣溫1.0攝氏度。圖1標註了1977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間符合這兩個標準的11次拉尼娜現象。這種類型的拉尼娜現象平均每四年發生一次。讀者應該注意到,對於拉尼娜事件的其他測量方法可能與我們沒有考慮到的相關,而這些其他測量方法可能會提供不同的結果。

圖2提供了ONI的每周觀測值,並顯示了2020年的情況。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的拉尼娜現象自11月初達到峰值以來略有減弱,但仍然接近-1.0攝氏度的臨界點。

表1和表2更詳細地展示了符合我們定義的前9次拉尼娜事件中每一次的情況,以及接下來一年每個國家的平均玉米和大豆產量的趨勢偏差。具體地說,對於每一個事件,我們都給出了峰值異常溫度、峰值異常月份、峰值異常之後的作物年份以及這些作物年的產量偏離趨勢的情況。

在強的季前拉尼娜現象之後,多年來玉米和大豆的平均產量模式為產量預期提供了好壞參半的信息。

巴西:

1、十年來玉米的平均產量比趨勢低0.7蒲式耳/英畝。大豆平均產量比趨勢高0.8蒲式耳/英畝。

2、玉米與趨勢的偏差在-7.5蒲式耳到6.0蒲式耳之間。大豆與趨勢的偏差在-4.6蒲式耳到3.9蒲式耳之間。

3、玉米平均產量在50%的時間內低於趨勢值(5年),在50%的時間內高於趨勢值。大豆的產量在30%以上的時間裡都低於平均水平。

4、自1978年以來,玉米價格低於趨勢值的10年中,有兩年出現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自1978年以來,玉米產量超過趨勢的前10年中,有一年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

5、自1978年以來,大豆產量低於趨勢線的10年中,有一年是在強烈的拉尼娜現象之後出現的。自1978年以來,大豆產量超過趨勢的前10年中,有兩年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

6、表2提供了1989-2020年第一季和第二季作物玉米產量趨勢偏差的分析。在這段時間裡,有7年發生了拉尼娜現象。這7年第一季玉米的平均產量比趨勢水平低0.6蒲式耳。第二季玉米平均產量比趨勢值低3.6蒲式耳。第一季和第二季玉米在七次拉尼娜事件中有五次產量低於趨勢水平。此外,前10位趨勢偏差中有3位和4位分別與第一季和第二季玉米的拉尼娜現象有關。

阿根廷:

1、這10年的玉米平均產量比趨勢低7.7蒲式耳/英畝。大豆平均產量比趨勢低2.2蒲式耳/英畝。

2、玉米與趨勢的偏差在-25.5蒲式耳到4.2蒲式耳之間。大豆與趨勢的偏差在-8.5蒲式耳到4.8蒲式耳之間。

3、玉米平均產量在70%的時間(七年)低於趨勢值,30%的時間高於趨勢值。大豆平均產量在60%的時間(六年)低於趨勢,40%的時間高於趨勢。

4、自1978年以來,玉米價格低於趨勢值的10年中,有5年出現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自1978年以來,玉米產量最高的10年中,沒有一年出現過強烈的拉尼娜現象。

5、自1978年以來,在大豆產量低於趨勢值的倒數10年中,有4年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自1978年以來,大豆產量超過趨勢的前10年中,有一年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

影響

由於目前美國和世界玉米和大豆供應相對緊張,2021年巴西和阿根廷作物的產量將是決定未來一年或更長時間價格走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過與我們之前的分析相比,我們使用擴展的數據集發現,歷史上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和大豆產量的與強拉尼娜現象的相關性,為目前拉尼娜現象與2021年趨勢偏差的方向和大小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或許最重要的發現是,在經歷了強拉尼娜現象之後,兩國玉米和大豆產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此之外,作物和國家也有差異。在巴西,第一季玉米和全國大豆產量似乎很少出現產量大幅低於趨勢的風險。巴西第二季玉米低於趨勢產量的風險增加,平均趨勢偏差為-3.6蒲式耳。歷史上最顯著的產量影響發生在阿根廷,在強拉尼娜現象之後,低於趨勢產量的概率為60%-70%。玉米和大豆的平均趨勢偏差為-7.7蒲式耳和-2.2蒲式耳。讀者應該注意到,我們沒有考慮過的拉尼娜現象的其他測量方法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對巴西和阿根廷2021年玉米和大豆作物預期的分析底線是什麼?在這個分為兩部分的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文章中,我們估計巴西2021年玉米和大豆的趨勢產量分別為94.9蒲式耳和50.4蒲式耳/英畝。鑑於拉尼娜現象仍在持續,我們不會改變對巴西大豆產量的預期,但認為將玉米產量預期降至低於趨勢水平1-2蒲式耳。在同一篇文章中,我們估計2021年阿根廷玉米和大豆的趨勢產量分別為127.4蒲式耳和44.1蒲式耳/英畝。分析表明,玉米產量預期降低7-8蒲式耳,大豆產量低於趨勢2-3蒲式耳。根據美國農業部12月世界農業生產報告中對收穫面積的預測,以趨勢值計算,2021年巴西大豆產量為48.06億蒲式耳,阿根廷為18.19億蒲式耳2021年巴西玉米產量為45.74億蒲式耳,阿根廷作物為19.20億蒲式耳。如果實現如此大規模的減產,巴西和阿根廷2021年的玉米和大豆總產量將分別減少2億和1億蒲式耳。

相關焦點

  • 拉尼娜陰影下 南美大豆產量不確定性仍存
    2020年上半年以來,市場對於年度內拉尼娜預期不斷增強,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預計拉尼娜因素影響的強度將在2021年1月達到極值。但拉尼娜對阿根廷的減產影響並無明確指引作用,需關注它影響的時間點及區域範圍是否覆蓋主要產區。
  • 分析:全球大豆市場供需解讀
    近年來中美出現貿易摩擦,巴西大豆大量佔據對中國市場出口份額,大豆種植規模不斷加大,產量也在持續增長,雖然在下半年種植階段持續遭遇拉尼娜乾旱天氣影響,大豆種植和產量預估不佳,但總體上依舊可觀。而出口方面,近年來巴西大豆出口至中國量持續攀升,而今年在遭遇全球新冠疫情影響下,巴西豆農為了所利潤更是竭盡全力大規模將大豆出口至中國,因此全球都在說是中國掏空了巴西大豆,也正在進一步掏空美豆和全球大豆庫存。《農業頻道》12月1日報導,截止到11月底,巴西2020年大豆出口正逼近創紀錄的2018年。2018年巴西共出口大豆8320萬噸,目前離追平這一紀錄僅差30萬噸。
  • 拉尼娜回來了,油脂油料準備好了嗎?
    4 拉尼娜對南美大豆產區的影響 我們從上圖10、11中可以看出,南美大豆產區的部分區域會在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出現乾旱,從而影響大豆產量,受影響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巴西的南部產區以及阿根廷的北部產區。
  • 全球油籽市場一周:天氣風險升水,需求旺盛,豆價創下六年新高
    12月20日消息:截止到2020年12月18日的一周裡,全球油籽市場大多上漲,其中美國大豆創下六年新高,主要因為南美大豆產量受到拉尼娜天氣的影響,美國大豆的壓榨以及出口需求旺盛,阿根廷大豆壓榨以及出口受到罷工擾亂。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3月大豆期約比一周前上漲58美分,報收1224美分/蒲式耳。
  • 「農業期市數據」AgRural:天氣乾燥,巴西二季玉米產量預測數據再度...
    來源:國際衍生品智庫農業諮詢機構AgRural 稱,由於巴西天氣比正常乾燥,AgRural 自2月份以來第二次下調巴西玉米產量預測數據。2019/20年度巴西玉米總產量預計達到9770萬噸,低於上年的1億噸。
  • 玉米漲41%,大豆漲49%,明年秋糧種啥收益高?專業人士咋說
    近期國家統計局了公布了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13390億斤,比2019年增加了113億斤,不僅實現了「十七連豐」,還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產量。
  • 【國富期貨早間看點】西馬CPO產量下滑28.55% 巴西大豆收割及出口進展緩慢 20210119
    根據NOAA,未來第一周(1月17-23日),巴西中部地區和西南部地區預報有小到中雨,東南部和南部的南裡奧格蘭德州預報沒有降雨,隨著二季玉米種植窗口的接近,增加土壤水分變得至關重要。阿根廷在周末迎來降雨之後,再次進入乾燥的狀態,實際上前一周的降雨對土壤水分的改善作用較為有限。未來第二周(1月24-31日),巴西降雨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地區,除東南部之外的其他各州也預報有小量降雨。
  • 玉米飆漲!豆粕繼續發力!飼料價格又漲了!
    2021年玉米價格從元旦開始便重燃持續上漲行情,較以往相比,這輪上漲和新糧上市後的玉米上漲的不同點在於,上漲更加快速且持續,短短時間內,山東深加工企業,收購玉米價格正式突破1.5元大關,最高漲至1.515元...
  • 巴西諮詢機構Patria Agronegocios:2020/21年度巴西大豆產量調低至...
    原標題:【農業期市數據】巴西諮詢機構Patria Agronegocios:2020/21年度巴西大豆產量調低至1.2757億噸   巴西諮詢機構Patria
  • 繼巴西之後,阿根廷也拒籤大豆出口安全證明,美國農民樂了
    01 我國每年都會從其他國家購買大量的大豆大豆在我國的有很多作用,包括壓榨大豆油,製作豆製品、飼料等產品,在我國的使用需求很大,但是國內的大豆產量並不是很高,所以我國每年都會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的大豆,我國每年的大豆進口量有9000萬噸左右,佔現在全球大豆貿易總量的60%。
  • 巴西、 美國大豆出口難!都在瘋搶美國玉米?
    韓國麵粉加工商舉行國際招標會,尋購500萬蒲式耳美國制粉小麥,船期定在7月和9月。另外一家韓國公司本周初通過私下談判,購進了260萬蒲式耳飼料小麥。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降至歷史最低:本年度美國只剩下一船大豆要運往中國,這在每年這個時候幾乎是聞所未聞。
  • 阿根廷新政府提高大豆、小麥和玉米的出口關稅
    原標題:阿根廷新政府提高大豆、小麥和玉米的出口關稅來源:mealchina 據阿根廷最新法令,阿根廷新政府已經提高了對大豆、小麥和玉米的出口關稅。上周二上任的阿根廷新總統阿爾貝託.費爾南德斯將大豆,豆油和豆粕的稅率從約25%提高至30%,並將對玉米和小麥的稅率從約7%提高至12%。該法令還將牛肉出口稅從7%提高到9%。阿根廷農民已經飽受高昂的融資成本,通貨膨脹和乾旱的打擊,如果出口產品還要加稅,他們僅存不多的利潤將會又被蠶食一部分。
  • 中國買家進口30船巴西大豆!曾漲至全球最貴,如今阿根廷大豆降價
    而在這之中,南美國家阿根廷就是受益者之一,2019年該國大豆和牛肉等產品大量出口至中國市場。但在最近這一關鍵時刻,阿根廷對華出口也迎來了一些阻礙。據外媒2月17日報導稱,受疫情影響,最近阿根廷銷往中國的牛肉和大豆需求和價格大幅下降,中國電子零件也難以出口至阿根廷市場,這給該國進出口貿易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 大宗商品價格分析的邏輯和方法
    目前厄爾尼諾天氣已經消失,拉尼娜天氣正在向我們走來,預計7月份將開始進入拉尼娜天氣周期階段。通常拉尼娜天氣對太平洋(601099,股吧)東岸造成明顯的乾旱天氣。這對大豆、玉米、原糖等會形成較好的價格支持。這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周期內大豆價格的表現。  現在輪到農產品了,就是拉尼娜天氣導致的減產。
  • 農產品期貨價格創多年新高,大豆、玉米等行情還能持續多久?
    如國內玉米期貨價格今年一路大漲,於9月14日創下9年多的階段新高;豆一期貨市場2101合約於9月16日盤中,刷新5年多的高點紀錄;9月14日,連豆粕也創下一年多來階段高點,然而在9月16日下跌1.73%。對於後市行情,業內人士表示,出於需求端恢復等原因,玉米期價預計在升水修復之後仍將重拾升勢;國際和國內大豆、油脂等品種價格未來預計易漲難跌,但是不建議追多。
  • 李小悅:玉米價格走勢還需關注美國播種情況
    那美國進口的預測包括三種,尤其是大豆和棉花,這幾個作物到2026年還有將近8年的時間,他說我們大豆商品會進入到1.14噸,我們2017年是1.17億噸左右,所以說他這個修正了2016年的預測,這個是2017年的預測,預測我們中國修正的需修,就是說我們中國是全球需求的動力,那這是一個。
  • 預計阿根廷經濟明年將出現強勁復甦
    由經濟學家梅賽德斯·馬爾科·德爾·龐特(MercedesMarcódel Pont)領導的這個研究中心,在2020年最新報告中強調指出,中國的積極表現以及巴西出現的復甦跡象將對當地經濟產生有利影響,因此,經濟活動水平收縮將低於2020年的預期,應該在10.1%,低於預算中的水平。龐特現任阿根廷聯邦公共收入管理局局長,曾擔任阿根廷央行行長。
  • 重磅乾貨:當前全球糧食貿易格局分析報告(玉米、小麥、大豆、大米...
    但2014年以來,這個比例大幅下降,其中1-4月來自美國的進口玉米比例下降達9成。中國正在謀求糧食進口國的多元化,以更安全地利用國際糧食市場。今年中巴兩國檢驗檢疫部門籤署了《關於巴西玉米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巴西玉米獲得出口中國的檢驗檢疫資格,自3月31日起允許符合《進口巴西玉米植物檢驗檢疫要求》的巴西玉米進口。而2012年2月份我們與阿根廷也籤署了類似的協議。
  • 東北大豆一漲再漲,創12年新高,後續要漲到3元?風險來襲
    東北大豆一漲再漲,創12年新高,後續要漲到3元?風險來襲19年11月,豆一期貨價為3336元/噸,到了今年7月則是漲到了4933元/噸,不過12月1日就漲到了5668元/噸的最高價,同比大漲70%,目前這個價格也創下了12年新高。
  • 2019年世界十大大豆生產國
    2019年全球大豆產量達到3.42億噸,相比2018年的3.63億噸降低近0.21億噸(5.8%),美國大豆2018年產量為1.20億噸,而2019年大豆產量僅為0.97億噸,產量降低0.23億噸,所以美國大豆產量降低是造成2019年全球大豆產量降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