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已進入秋分節氣,秋意漸深。這段時間坐月子的寶媽可以不用忍受酷熱天氣的折磨,可是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
春捂秋凍
此時正值秋天,此時暑熱並未完全消散,晝夜溫差增大,晚間天氣涼爽,媽媽們應謹慎使用空調,以防出現身熱頭痛、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症狀。
寶媽雖然身體尚處恢復階段,但穿衣仍可遵循「春捂秋凍」的養生原則,儘量別太早添加衣服,以每個人自我感覺為宜。這樣既可提高人體的肌肉關節活動能力,促進血液循環,又可提高人體的禦寒能力。
預防秋燥
秋季氣候,寶媽會感到口唇乾燥,鼻子和咽喉也會很不舒服,甚至會有些心煩氣躁。這時候要注意在室內安置加溼器來調節室內溼度,而且最好選用有淨化功能的,保證新媽媽和寶寶的舒適和健康。
適當滋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要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
新媽媽們也不需要顧忌夏季進補的諸多禁忌,但也並不是補得越多越好。特別是產後不能立即進食大量補湯,不然反而會影響母乳和產後恢復。適當進食驅寒暖身、清火潤肺的食材,對月子裡的寶媽至關重要。
秋季月子餐該吃些什麼呢?
秋季月子餐建議食材:
洋蔥、姜、無花果、桂圓、鴨、烏雞、桂花、小米、蓮子、銀耳、山藥、花生、西洋菜、蓮藕、乾貝、黑芝麻等。
秋季月子餐禁忌食材:
肥膩辛辣食材、苦瓜、金銀花、秋葵、魚腥草等苦味食物。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道Hibaby專業營養師推薦的應季月子餐食譜。
鮮滑魚片粥
原料:優質粳米、草魚淨肉各100g,豬肉200g,腐竹40g,薑絲、蔥、太白粉各5g,胡椒粉0.5g,麻油20g。
食材養生功效:
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還富有鋁、磷、鐵,因而有良好的生血、壯骨作用,並能有效地促進乳汁的分泌。
製法:
1.豬骨洗淨敲碎,腐竹用溫水泡軟,粳米淘洗乾淨,將豬骨、粳米、腐竹放入砂鍋,加水(約1500g);
2.先用大火燒開,改用小火慢熬1個半小時左右,放入鹽(3g)調好味,揀出豬骨;
3.草魚斜刀切成大片,厚以0.3cm為宜,用鹽、太白粉、薑絲、麻油拌勻;
4.倒入滾開的粥內輕輕撥散,待粥再滾起,端離火位,用碗盛起,撒上胡椒粉、麻油即可食用。
荷蘭豆炒蝦仁
原料:荷蘭豆、蝦仁、鹽、料酒。
食材養生功效:
蝦營養豐富, 含蛋白質是魚、蛋、奶 的幾倍到幾十倍。 還含有豐富的鉀、碘、 鎂、磷及維生素A、氨茶鹼等成分。 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需要調養的寶媽是極好的食物。
製法:
1.荷蘭豆摘洗乾淨,蝦仁用刀在蝦背上劃一刀取出蝦線;
2.蝦仁放入碗中,加入料酒醃製5分鐘去腥,加入水澱粉上漿;
3.鍋中注入油,燒至七成熱,下入蝦仁過油後撈出,瀝乾油;鍋中留底油;
4.用底油爆香薑絲,再下入過油的蝦仁;翻炒幾下後再倒入荷蘭豆,翻炒均勻後加入鹽調味即可。
紅棗蓮藕湯
原料:藕、花生、紅棗、生薑3~4片、鹽。
食材養生功效:
熟藕性溫,有養胃滋陰功效,紅棗蓮藕湯對於寶媽有補血益氣功效,平時可以多煲這種湯喝。而且藕片燉煮軟糯,紅棗香甜,花生爽脆,營養又美味!
製法:
1. 藕洗乾淨切片,姜切片,花生和紅棗提前清水浸泡半小時(用生花生即可);
2. 把所有材料下鍋燉煮,沸騰後轉小火煨一個小時左右,撈去浮沫,放鹽調味後就可以出鍋了。
因為這些食材煲出來比較清淡,想要香一點的話可以自己加點香油哦。
茶樹菇老鴨湯
原料:鴨肉500克 茶樹菇100克 姜適量。
食材養生功效:
鴨肉味甘,可補內虛,消毒熱,且富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其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易於消化。所以,秋季多吃點鴨肉取代其他的肉類,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有失眠問題的媽媽,可以適當多吃。
製法:
1.鴨子清理乾淨並切小塊,茶樹菇清洗乾淨;
2.將鴨子涼水下鍋,汆水撈起;
3.燒開一鍋水,放入鴨肉及薑片,大火燒開轉小火,燉煮3小時;
4.加入茶樹菇,等再次燒開後,轉小火再煮30分鐘,調入少許鹽即可。
黃魚參羹
原料:大黃魚肉、水發海參各125g,火腿末10g,雞蛋40g。
食材養生功效:
能為寶媽身體康復提供必需的營養成分,且含維生素較為豐富,對於嬰兒維生素缺乏症有預防作用。
製法:
1.將火腿末蒸熟,大黃魚肉及水發海參切成小方厚片;將雞蛋打入碗中,攪拌均勻;
2.鍋內放油,燒至5-6分熱時,放入蔥末爆香,隨即加入料酒、肉湯、海參片及黃魚片、胡椒粉,煮開後放入精鹽、味精略煮,緩慢倒入雞蛋;
3.待全熟時倒入水團粉勾成薄芡離火,倒入碗中,淋上熟豬油,撒上火腿末即可食用。
紫薯山藥卷
原料:吐司、紫薯、山藥。
食材養生功效:
紫薯富含纖維素和花青素,山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腎益肺,降血糖。
製法:
1.紫薯、山藥洗淨蒸熟去皮,紫薯搗成泥,山藥切小段;
2.切掉吐司的四邊,用擀麵杖把吐司擀成薄片;
3.均勻的鋪上紫薯泥,放上山藥,捲起來;
4.切成厚片或小段,裝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