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理閱讀過的文獻,這個問題斷斷續續縈繞在我心頭很久了,陸續翻過一些資料,但始終沒有找到一個相對好用的方式。這不,最近又不得不開始寫論文了,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的任務又火燒眉毛了,終於認真調研了一番。終於選定了一個簡便明了、適合我需求的整理文獻的辦法。
不需要安裝額外的app,主要用Excel進行整理和索引,輔之以文件夾對論文文件分類;學習成本極低、自由度極高。這一方法由多倫多大學高等教育學的博士生Kathleen Clarke發布在網絡上,本文末尾點擊原文即可打開原文連結。以下正文對Clarke的Excel文獻整理法做簡單介紹。
這裡我就以自己的文獻整理舉例了,其本質是一個Excel表,表頭包含的內容有(每一列)如下。年份、作者、標題這些基本信息就不說了,簡單說一下比較特別的幾個。
id
year
author
title
citation
type
abstract
KeyWords
Method/Design
location
sample
MainFinding
Notes/Quotation
ID:論文編號。這個主要是為了返回去尋找PDF原文比較方便。編號無所謂順序,只是一個標記,只需要 PDF原文件的命名中也包括和它相應的id, 以後查閱原文時就很方便了。我目前的積累比較少,都是期刊文章,Clarke的原文中指出,如果自己的資料庫比較龐大,比如還包括書籍、學位論文等,可以在編號上進行區分,比如學位論文從10000開始編號,書籍從20000開始編號。
Type: 文章類型,empirical/case analysis/model analysis等,我的方向empirical的佔絕大多數,所以空格的是empirical的,如果是其他類型的就標註一下方法論類型。可能分類不是標準的方法論分類,自己能明白就好。
KeyWords: 以前看論文很容易忽略關鍵詞,覺得大部分可能就是題目中的抓的幾個詞而已。但是這次在構建這個文獻整理體系時,發現關鍵詞其實可以很便捷的幫助管理文章主題分類。如果是自己給論文主題分類,我經常會陷入選擇困難症的境地,總覺得自己分得不夠完美,現在可以直接用關鍵詞,就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了,當然如果你覺得作者的關鍵詞不合理,你也可以自己再增刪。記錄了關鍵詞,文獻多了以後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條件篩選」功能選出類似主題的文獻了。
Method/Design: 是更為細化的方法,比如文章中關鍵變量的衡量,運用的關鍵理論、獨特模型等等。
Location: 文章是基於哪個國家或地區的研究。
Sample: 樣本範圍、樣本期間等信息。
MainFinding: 文章的主要結論,基本上提煉一下conclusions部分就可以了。
Notes/Quotation: 這個為我們串聯文獻寫論文綜述做準備的頂梁柱,記錄自己在看這篇文獻時的想法,或者論文重要觀點、語句的摘錄。這裡記錄的想法就比較自由了,可以是對論文的簡要評述,跟其他論文關聯和對比的記錄等等。這裡截圖了我的sheet,僅做參考。
工作簿的管理(sheet)
Excel可以添加很多個sheet,上面說的是MajorSheet,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項目,可以添加很多個不同的minor sheet。MajorSheet裡匯總自己讀過的所有資料,根據自己不同的子需求(比如寫論文、對某一話題著重感興趣),可以將這一類的文獻挑出來再放到一個sheet裡。注意的是編號仍舊保留每篇論文在MajorSheet裡的編號即可,也就是在minor sheet裡編號可以不連續,因為編號最重要的作用只是為了與PDF文件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