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定撰寫綜述的主題(方向)
確定選題是關鍵環節之一,因為如果選到在本專業領域中已經被做到「爛」的方向,那這個綜述幾乎是毫無價值的,只有選題新、所選的文獻資料也是新的才會有所價值,而且大多數時候,選擇的都是領域內近期比較熱門的課題。
確定文獻綜述的選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導師共同商討來決定,畢竟很多時候做綜述都能夠為之後的研究做一定的鋪墊,跟導師一起決定可以讓鋪墊的效果最大化,所以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也不是所有時候都是為了論文寫作而選的,一般來說選題會有兩個目標:
a) 第一個自然是為論文寫作而鋪墊。這時候我們所選的題目會與自己要做的課題方向一致,這種寫作一般開始只確定一個初步的題目,再大量查閱資料之後才會進一步確定最後的題目。
b) 第二個則是為了展現當前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這種一般都是專家學者為了讓各位學者及時了解最新的消息和知識從而收集最新的文獻來研究歸納進行撰寫文獻綜述,
另外,一定注意文獻綜述所選的題目不要過於龐大、過於空泛,題目太大的話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文獻,這對於後期閱讀、整理文獻的工作量上升了很多的壓力,同時由於太廣也會更容易偏題、也容易流於表面。所以不管是剛入坑的小白還是已經有所基礎的研究人員,都建議選擇比較小又精準的題目。
2收集文獻
在選題確定之後,就需要大量檢索自己需要總結的文獻資料了。檢索的方法有很多,對於專業的研究者來說,文獻可以從專業出版物比如學術期刊、圖書或者是理論版的報紙中尋找。不過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顯然網絡檢索更為方便快速,更適合做文獻綜述這種需要大量的文獻資料的事情。其中大學和各種研究院的圖書館都會提供非常豐富的數字文獻資源,相信在這些機構在研究的朋友自己也非常了解。
除此之外,國內外的學術期刊資料庫也是很好的檢索方式,這裡列舉一些比較常見的中文資料庫:中國期刊論文網、萬方資料庫、中國知網、超星數字圖書館、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龍源期刊網、維普網、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還有讀秀學術搜索;
比較常見的外文資料庫有:SpringerLink Journals、ScienceDirect、Web of knowledge平臺、Reaxys、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庫、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和Cambridge Journals。
上述的資料庫每一個都具有不小的權威性和影響力,還富有屬於它們自身的專屬特色。如果能夠善於利用這些資料庫來檢索自己想要的文獻資料,相信相比於紙質的文獻資料檢索省下的時間也不只是一點半點。
3管理收集來的文獻資料
在檢索到並下載了上百篇文獻資料後,如果不對這些大量的文獻進行整理,那之後的閱讀就會顯得比較雜亂無章。可能有朋友會覺得整理起來太過於麻煩了,畢竟文獻數量過多,但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數位化時代,一切都變得非常方便。文獻整理領域中有一個非常出名的軟體——EndNote。
我們可以通過EndNote建立屬於自己的期刊資料庫,其能管理的資料庫基本沒有上限,至少能夠管理數十萬條的參考文獻。EndNote還用極其科學的三級分類系統,分類中最上層的是library,我身邊做文獻管理的基本都習慣於將所有文獻放在一個library裡面統一管理,所有的文獻插入編輯都可以使用到這個一個資料庫,還可以建立子文件夾,更方便於深層次的管理。
EndNote軟體提供了非常精確、便捷的檢索功能,我們只需要通過作者、年代、題目等等的信息快速找到我們想要的文獻,在後續的閱讀和再次查閱的過程中,EndNote都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4閱讀文獻綜述的技巧
整理完文獻資料之後,自然就到了閱讀的部分了,不過要閱讀收集所得的成百篇文獻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要做綜述的話,要求不僅僅是閱讀過一遍大概留個印象就算了,還需要我們提煉出文獻中關鍵的部分,比如研究的思路、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所得的結論等等。這些重要的部分如果只是瀏覽一遍,是沒辦法總結出來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用一點小技巧了。
這裡我建議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帶著辯證的思維,邊讀邊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久遠的記憶。俗話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的時候做筆記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大量文獻資料使得我們的記憶壓力很大,如果不做筆記的話,隨著閱讀數量的逐漸增加,可能前腳剛讀過,後腳就忘記了。
文獻的綜述創作都是基於文獻的知識的,如果對文獻知識只有模糊的印象,是無法在創作的時候順利構建好綜述的結構。而如果後期再去從大量的文獻中查找,顯然是非常浪費時間的一件事情。所以邊讀邊做筆記是一件收益非常高的手段。
作為數字網際網路化時代的今天,做筆記的方式也不僅限於在筆記本上手寫了,無論是微軟旗下非常有名的OneNote還是愛琴海軟體公司開發的noteexpress都非常適合做綜述閱讀筆記,結合前文所提到的各種各樣的學術論文資料庫檢索到的數位化論文,二者結合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5擬寫題綱
由於文獻綜述設計到的內容又多又雜,直接動筆就寫顯然會容易讓整個文章也雜亂無章,那樣整個文章的價值也就會大打折扣了。所以我建議在寫作開始之前先自行擬定一個寫作題綱,將整篇文章的主題與涉及到的材料加以安排和組織,促使整篇文章的結構完整,論證的層次也更為地清晰。
這裡建議題綱的編寫格式順序為:
1.題目—2.作者—3.單位—4.摘要—5.關鍵詞—6.概述研究內容及意義—7.全面闡述國內外學者研究現狀—8.分析與討論—9.參考文獻—10.文獻檢索途徑(來源、作者、題目、摘要等等信息)
6確定文獻綜述的結構
這裡所值得結構自然是這篇綜述的本文結構,也可以叫做段落結構,一般來說,常見的文本結構會有以下三種:
a) 年代序列式結構顧名思義,這類結構就是將某個研究方向按年代的順序由舊到新逐漸推演敘述。作者在這種結構的敘述當中一般都會總結不同歷史時期研究思路的特徵,並將其與所在的時代結合分析具體的情況。對於社科領域的研究來說,經常採用這種敘述結構方式,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教育領域如教育理念、政策隨著年代的更替而變化,採用年代序列式結構就再適合不過了。
b) 學派發展式結構這類文本敘述結構多是將研究成果按某些學派為代表的學者的觀點來分開敘述,敘述有可能採用並列式的也有可能採用並列式的論述結構也有可能採用分叉式的論述結構。兩種論述結構最終產生的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大家如果想按學派發展式結構來編寫的話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論述結構。
c) 貨架問題式結構這個結構名稱可能讓大家會有點感覺到莫名其妙,但其實意思就是將本領域中的所要撰寫的研究成果歸納總結為某幾個問題或者是議題,然後詳細敘述即可。在這類結構中,幾個問題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邏輯相關性,但是聯繫卻並不會很大,比較微弱。
這三個文本結構其實並沒有什麼優劣之分,想要採取哪種結構來撰寫文獻綜述,應該與你所選擇的課題所在的領域、研究問題和文獻閱讀等等有關。文本結構是整篇綜述的邏輯推演的關鍵,在開始撰寫之前一定要思考好哪個結構更適合你所研究的問題。
7寫作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a) 確定綜述的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一般來說包括:引言——正文——結論——附錄(參考文獻);
引言一般包括撰寫綜述的原因、意義、所引用文獻的範圍和正文的基本內容提要;
正文部分一般又分為主體論證——歷史發展——現狀分析——趨向預測——總結。這部分是綜述的主要內容,是整篇文章的重點,一定要按照格式一步步推進;
結論則是總結的文獻研究的結論,這部分需要我們概括性地指出對於這個課題研究的一些想法,有能力的話也可以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學術見解和意見;
附錄部分就是列出我們所參考的文獻,這部分對於綜述來說其實也挺重要的,畢竟綜述就是在對現有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與分析,所列的文獻資料可靠程度越高,你的綜述可信度也越高,讀者也更願意去相信你;
b) 注意寫作時文字的連貫性無論是論文還是綜述,文章整體的連貫性非常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寫作時最好的狀態就是一氣呵成,最好不要斷斷續續,更忌諱寫著寫著就去幹別的事特別是玩手機,也不要邊寫邊想別的問題。一心二用對於寫作影響太大了,其也是最為影響文章連貫性。
不過或許會發生寫著寫著發現前面有的問題出現了紕漏的情況,這種時候我建議先繼續寫下去,但是要在你覺得有紕漏或者有錯誤的地方做個批註,無論是做在專門的筆記本上還是直接在word文檔上做批註都可以,只要寫完的時候能夠快速找到這個地方即可。做完批註後一路繼續寫下去,直到目前所撰寫的部分結束了再回去修改。相信這個做法會讓你大大減少文章不連貫的情況。
c) 儘量文字簡潔,勿大量引用原文文獻綜述的目的是分析你所研究的領域內的某一課題的過去與現在的研究成果,表明當前的研究狀況和預測未來將要發展的方向。所以,我們在做綜述的時候儘管免不了要使用到文獻的原文,但是一定要避免大量引用原文,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要用自己的話把作者的觀點給表述清楚,再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一些你自己的觀點、意見或者是建議。
所以綜述也不是簡單地羅列文獻資料的內容就可以了,同時在陳述別人的研究成果、思路和你自己的觀點的時候,語言儘量要簡潔,最好不要長篇大論。篇幅佔比比較多的一般都是研究問題的論證、解決過程。
d) 緊緊圍繞課題研究的問題不少朋友在第一次寫綜述的時候都容易遇到一個問題——寫偏了。偏離研究問題的核心其實是一個比較常見,但是對文章的影響很大的事情。偏離核心會嚴重影響整篇文獻綜述的價值。所以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文章所描述的各種研究成果與你所研究的課題直接相關,是與研究的問題僅僅圍繞在一起的,能夠順利反映出這個問題的歷史情況、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也能充分展現出這個研究內容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將綜述的價值最大化。
e) 勿將自己的研究作為綜述主體前文已經將我們撰寫綜述的目的說的比較清楚了,但是由於見過不少同學在寫綜述的時候帶入了太多自己的觀點和研究狀況,反而將本應是重點的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動態放到一邊的情況,所以在這裡我也要給大家強調以下,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研究作為綜述的主體,不要讓自己的觀點成為綜述的主體部分。
綜述是為了看清當今研究的進展和困境,為之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切實可靠的參考,如果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成為了主體,那這篇綜述可以說是意義不大了。畢竟綜述綜述,「綜」才是重點啊,對大量有用的課題研究文章的客觀闡述和分析才是一篇好的綜述應該做的事情。
【來源:新角度學術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30073149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