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文獻綜述撰寫

2021-03-01 金融讀書會

編者語:

文獻綜述在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論文寫作、課題申請和發現新論題等方面具有廣闊地應用空間。文獻綜述具有清晰釐定學術問題,驅散研究迷霧的作用。設定研究論題、進行文獻搜集和分析整理,並按照一定的學術規範實施是撰寫文獻綜述的基本步驟。合格的文獻綜述要求做到遵守一定寫作規範和學術倫理。

文/支運波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全球化已然成為當今的時代現實,而信息技術在讓全球化成為日常化的同時更加尖銳地顯現了自身。將媒介是人的延伸這樣的麥克盧漢式的斷言表述為人是信息網絡中技術的人,或許更貼切。轉瞬間,人類就從對技術的歡欣鼓舞轉變為對技術的愁眉不展了。可是,爆炸性的信息冗餘並非就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它往往比因缺乏信息更容易使人處於世界的邊緣。人需要在成為一個具有批判眼光、自主觀點以及檢視素養的人才不至於受限於自己經驗,或像傻瓜一樣被丟棄為宅居者。所以,韋恩等人在《研究是一門藝術》中指出:各個階層的人都在做研究,政府、機關、行業與企業投入大量經費開展研究,從實驗室到大海深處,從洞穴到外層空間都在進行著研究,研究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而且,只有「能確實地做研究或評價他人研究的人」,才能分享到可信賴的信息。

世界一體化對於中國高校(研究機構)而言,意味著被納入全球機制,並以國際標準衡量高校的人才培養、學術生產與思想貢獻。也正因為如此,國內許多高校紛紛制定發展戰略,實施研究型計劃,思考中國對世界的學術貢獻。從研究生到專家學者,從政府機關到行業單位以及各級大大小小的研討會議都在鼓勵研究,倡導學術。這一潮流直接帶來的後果是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現和研究方法的空前強調。中國的論文產量已躍居第二,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學術貢獻率遠遠匹配不了生產量。即是說,中國學術遭遇到了嚴重的問題困境。如何用西方學術規範表達中國問題成為制約中國人文社科國際化的一個關鍵因素,這種學術合法性也被學者認為是「中國社會科學家最根本的困境」。突破這種困境的出路,在我們看來關鍵在於「做出文獻綜述的『譜系圖』,才能進一步發現、聚焦自己擬研究的『問題』。」因為,文獻綜述是「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資料)的系統過程」,包括分析與收集信息的方法,蘇聯心理學家巴普洛夫認為它是研究中「頭等重要的任務」。

在這種背景下,學者們越來越重視綜述文獻的重要性,每年文獻綜述、研究綜述、會議綜述等綜述類文章都數以萬計。例如,我們以綜述作為篇名在中國期刊網進行檢索,就發現從上世紀90年代起,每年均以超過一千篇的數量遞增。不僅如此,綜述類文章還常常是高引用率和高下載量的文章。可當我們檢索有關指導或闡述文獻綜述的寫作方法時,卻不無驚詫地發現這方面的論文寥寥無幾。雖然有很多關於學術論文寫作的文章,但卻極少有涉及文獻綜述寫法的。同時,指導人們怎樣做研究綜述性研究的著作也極少見。基於此,本文將探討學術論文,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論文的文獻綜述及如何進行寫作的問題,以期對這方面的不足有所彌補。

二.文獻綜述及其在論文寫作中的意義

 

文獻綜述在科學研究和學術論文寫作中處於基礎性和關鍵性的地位,它既是進入學術門徑的基本技能與素養,同時也能反映出研究者的學術影響與學術地位。相反,一位不會寫作文獻綜述的學者,或者一篇沒有文獻綜述的論文通常都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沒有文獻綜述的學位論文,更會引發人們的質疑。文獻綜述是一種規範的、系統性的研究訓練,也是推動創新的關鍵方法。就像萊布尼茲總結的學術原則所說的那樣,「研究旁人的創造發明方法是成為成功的創造者的前提」。人們總是在前人思考過的地方,才會發現重新思考的空間。

「文獻綜述」,英文稱為survey、synthesis、overview、review。文獻綜述(literatu rereview)與研究綜述(research synthesis)、研究述評(research review)、及元分析(meta-analysis)這些稱呼儘管互有指涉與交叉,但通常被認為是以往研究結果、方法、理論等所做的獨立研究、點評並以此構建相關主題的嚴格的研究活動。是在對某個事先設定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領域研究成果的分析、綜合和思考。麥可認為文獻綜述是「列出與你的研究計劃相關的歷史研究,並解釋你的論文是如何建構並超越過往研究的。」勞倫斯和布倫達對文獻綜述的定義是:「文獻綜述是一種書面論爭。它依據對研究課題現有知識的全面理解,建立一個合理的邏輯論證;通過論證,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回答研究問題。」可見,選擇研究論題,在搜集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組織與考量,在分析、綜合、思考的思維活動中揭示發展趨勢以及做出科學評價的不斷循環過程就是文獻綜述的過程。文獻綜述基於不同的對象和重點具有不同的劃分,比如說基本文獻綜述和高級文獻綜述之分,定量與定性研究文獻綜述之別以及理論文獻綜述與研究報告之歸類等,但其基本旨趣並無根本不同。

文獻綜述首先是對主要學術觀點和富有影響的理論方法的整理,而不是單純地進行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其次是研究者就設定的研究論題與目標依自己的眼光、學識和興趣對現有的文獻進行評價和分析;再次是對該研究的未來提出建議或展望,以凸顯出將要進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文獻綜述相當於研究論題的歷史地圖,撰寫綜述就是勾畫出研究論題相關性的代表性成果,並對此作出評述以給予其相對客觀公正的坐標,藉此建立自己的問題框架體系進而顯明解決的關鍵問題與所帶來的意義。

文獻綜述的目的與作用何在呢?首先,對課題涉及的相關成果,包括思路、方法、觀點等具體問題作總結,繪製研究問題的路線圖以突顯實施的研究計劃在問題域中的位置與價值或給讀者呈現較為清晰的研究歷程,提供啟發其進行新的研究可能;其次,在關聯問題上作了分析和評價,拓展了對研究的深刻認識顯示對研究問題的熟悉和計劃實施的可能性;最後,文獻綜述建立了某一問題的研究框架,使人獲得研究計劃的原創性所在以及發掘新的研究方法、思路的必要。總之,文獻綜述是在學術問題與學術傳統中發現出新的研究可能,並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去證實如何從可能變為現實以及由此帶來的貢獻。另外,文獻綜述在申請學位論文、申請基金項目、撰寫研究計劃或資助申請、描述或闡釋研究現狀、尋找研究方法和新課題、尋求科研夥伴以及滿足個人的研究興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實用價值。

芬克認為文獻綜述涵蓋七項任務:選擇研究論題、選擇文獻來源、選擇檢索詞、擬定篩選標準與方法、進行綜述、綜合結果。庫珀概括為五個階段:問題形成—數據收集或文獻檢索—數據評估—分析和解釋—表述研究結果。勞倫斯描述必經的六步驟:選擇主題,文獻搜索,展開論證,文獻研究,文獻批評,綜述撰寫。對於主題選擇之後,需要藉助一定的理論方法把問題具體化,並聚焦中心問題;文獻搜索包括發現、查詢、瀏覽、分析文獻從而凝練主題;展開論證包括建立論證方案、論證過程、形成論斷;文獻研究包括歸類、綜合、分析收集的資料;文獻批評是一個充滿隱含推理、論證與反駁的過程;綜述撰寫則是通過寫作使問題明晰以便自己和他人理解的過程。這些論述都啟發了文獻綜述的寫作思路。文獻綜述開始於研究問題實施之初,並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隨著材料的豐富和思維的改進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因此,文獻綜述既不是初期行為,更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貫穿研究始終不斷生成的研究活動,這是必須樹立的對文獻綜述的意識。

三.文獻綜述的撰寫

 

(一)問題的形成階段

從現實問題的興趣出發,將之與相關學術領域或具體問題域相勾連然後細化該興趣點,通過將日常生活圖式藉助特定的學科話語模式轉化為學術科研形態,這是建立研究課題的一般途徑。興趣是從事學術科研工作很好的動力,如果在生活中短時間內未能形成比較具體的興趣,被動進入某個論題的話,這時也可通過其他方式幫助我們獲得對某些問題的興趣。比如說,請教領域內專家學者、博學之人,閱讀專業學術刊物,參加相關學術會議與學術組織等等。這裡說的「現實問題」並非單純指社會現實問題,它也涵蓋個人經歷(比如說研究女性主義理論的多為女性)、學術積累和關注的內容(比如說優秀的歷史學家總是那些愛好歷史之人)等。而且,務必謹記,越具體的問題越是有可能成為研究對象和進行深入研究的價值。「具體」是說有具體的對象所指和明確的論題邊界、明確地問題聚焦、鮮明地研究視角。

當然,問題的形成過程比較複雜,但也存在一些偶然因素和外在目的考量的現象。學術前沿與熱點的激發、交叉學科的影響、特殊資料的佔有以及獎學金、項目申報和職業前景的考量等,也時常是一種促發與誘因。問題形成過程中,綜述者的決策和思想變化也會影響綜述的效度,其中最關鍵的兩個問題是:「變量定義裡概念的廣度和在研究中搜索基本關係調節量使用的操作細節。」但從根本上講,學術問題的形成離不開大量文獻資料的閱讀、思考和分析論證,它是從學術史和問題域中誕生出來的,而不是靈光閃現。好的研究論題往往被認為是那些可讓學者得以安身立命、長期耕耘的極具延展性的研究論題。

(二)文獻獲取與閱讀

文獻綜述撰寫之前,需要獲取與研究論題相關且對研究起到參考作用的目標文獻,即那些有價值的文獻,所以對研究對象做嚴格限定和目標文獻的仔細確定,是在海量信息中高效率工作的前提條件。這就涉及到文獻檢索的渠道範圍和方法。人文社會科學獲取文獻資料的渠道分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正式渠道包括圖書館、博物館、資料庫與期刊網、專業會議論文庫等,非正式渠道包括個人聯繫(田野作業和民族志考察)、懇請郵件(外國很多期刊論文提供了寫作者郵箱)、網際網路搜索(谷歌圖書與學術搜索)等。特別是一些著名資料庫,像Web of Science、EBSCO、JSTOR、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為論題提供了可靠的文獻來源。教科書、以往學者的相關綜述能為初次進行文獻綜述工作的人提供捷徑。可更為重要的,還是要給自己樹立一手資料(primary sources)的文獻搜索目標。像原典著作、經典論文與書籍(即通常所說的初級原始資料、二級原始資料和三級原始資料)都屬於一手資料。窮盡所有研究成果是綜述者的追求,但遺漏卻在所難免的,這個時候藉助高水平論文後面的參考文獻則可以化解部分難點。這裡,應該告誡研究者須「非常注意那些不可獲取的研究所涉及的內容,同時還要注意這些研究與已經檢索到的研究的區別」。

「如果你埋首於毫無計劃的數據搜索,可能會讓自己陷於一堆書籍及論文中而失去方向。各式各樣的原始資料可以把你帶向任何地方」,這需要設定篩選原始資料的方法和合理的檢索方法。任何一位想成為有經驗的文獻綜述者都必須熟悉如何選定資料庫,熟悉如何使用正確的語言和語法確定關鍵詞、主題、標題,進而成功找出相關研究。依靠那些信譽良好的出版社、有名望的學者、權威期刊和資料庫等更容易讓我們得到有價值的文獻而免於被大量無用的低質量文獻弄的焦頭爛額。熟悉相關資料庫的檢索語法(比如布爾邏輯運算法則),採用關鍵詞搜索還是主題搜索,具備相關的圖書管理學知識,或上相關課程以及與管理員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等則會讓研究者在檢索時受益匪淺。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也必須了解如何在個人工作電腦上進行信息分類和存儲。缺乏管理的文獻資料,會讓人不知所措。因此,對檢索的文獻進行條目存檔是很有必要的。條目包括作者、題名、時間、刊號以及參考頁碼等。下載一些像EndNote,Citation之類的軟體便可輕鬆解決。

接著就是閱讀文獻,儘量對每一篇文獻進行編碼、做一個讀書筆記,記錄其中的重要結論、研究方法和啟示,還包括批判性或建設性的評價為後來進行綜合和文獻撰寫奠定基礎。具體說來,「在閱讀每一篇文獻時,需要考慮哪些是該文獻所沒有回答的問題,研究可能存在哪些方法上的問題,所提出的對未來研究的建議是什麼」。思考不同文獻之間如何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特別是它們與個人正在進行的研究主題之間的聯繫,用連貫性思維和邏輯順序表述文獻綜述。閱讀文獻就是要在閱讀中找出難題、提出論證和尋找出論點的證據。

(三)文獻論證與評估

閱讀文獻之後,接下來的工作不是立刻投入到文獻綜述的撰寫,而是開展文獻的評估和論證。文獻綜述的作用是尋求研究成立的合法性依據,從以往研究中發現學術傳統與有用的方法論,通過批判以往權威研究——這個假想敵而凸顯出本研究的意義。該目的的達成建基於紮實地文獻評估和論證過程。通過設定一定的標準衡量文獻的價值和關聯性、研究的合理性、閱讀收穫和方法的恰切性,並力求把綜述者主觀因素的幹擾成分降到最低。分析研究進展、文獻對正在進行的研究課題的有用性,並制定論證方案是必須的。論證方案是文獻—論題—邏輯—方法—理論組成的路線圖,也是要解決一堆亂七八糟的材料如何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這個棘手的問題。論證是邏輯地呈現論據並推導出意圖結論的思維過程。對此,文獻綜述中,常用「兩類論證建立論證方案。第一類論證是發現式論證,討論並解釋有關研究對象的已有知識。發現式論證就是呈現於你的研究興趣相關的現有知識。論證的第二種類型是支持式論證。支持式論證以發現式論證為基礎,對發現式論證中通過資料整合而獲得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評論,並解決研究問題。這一論證的結果就是你論文的主題陳述」。方案的實施完全依據紮實的文獻作為事實根據,通過令人信服的推理得出結論或前瞻性意見。不管論證的過程提供了多少文獻,或多麼高質量的文獻,也不管使用了什麼高明的論證方法,其論證過程必須在邏輯上能證實研究的結論。文獻綜述的價值不只在於文獻本身的價值,更在於綜述者對文獻的加工處理是否準確客觀、自我闡釋論證、告知以及發現問題與規律上。論證解決的是以什麼線索來安排文獻的,這個關鍵問題。這也是避免蜻蜓點水式的姿態性綜述和堆砌材料的慣常毛病的有用方式。

文獻評估是對搜集的文獻加以闡釋、解讀,並探求這些文獻中的結論是如何成功解答問題的。文獻評估包括作者論點與闡釋是什麼,該研究的重要性何在,作者要得出什麼,解決的方法是什麼,問題詳細度是否與重要性匹配,有沒有對論點和論據做核實,是否客觀對待觀點的不一致性,參考文獻是否密切相關,你從中獲取了什麼,你如何評價該研究,它與你的研究有何相關聯性,是否揭示了論題的最新進展、最新態勢,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等方面。「綜」是對文獻資料進行的綜合分析、歸納分類、加工整理,使材料圍繞某個論題的邏輯化、精確化;「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學術的、深入地、系統性理論闡述。文獻評估就是「述」,它是上升到發現新研究和只有通過新研究才能解答的問題的高度的必然要求。文獻評估要遵循從前提到命題的合理性原則,不能斷裂邏輯規則的鏈條以保障結論的有效性。有效地批判性評估可以窺視文獻與正在進行的研究見解的粘合點,準確定位文獻價值,釐定概念範疇,揭示研究的問題所在,層次清晰地論證出研究目標和研究價值。

(四)文獻綜述的撰寫

在完成文獻搜集、分類管理、閱讀分析、方案制定以及論證性思考之後,便自然進入到撰寫環節。綜述撰寫從設想最終模式起步,通過不斷地寫作和修改才能完成。在撰寫中,綜述者要意識到該過程是「先通過寫作弄清自己想要說什麼,然後再通過寫作弄清應該如何說」,才能「促進他人理解自己」和自己的研究結論。寫作的開始階段,首先建構一個綱要,然後寫一部分初步的草稿。綜述者一是切忌「把研究中的每篇文獻或每個概念、數據都視為同等重要」,否則,那樣寫出來的論文「甚至變成四不像,那絕對不是一篇好的論文」;二是切忌「使用作者原話」,除非不這樣就無法表述。否則,就必須「使用自己的語言(研究課題的語言),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將原文的思想表述出來」,舍此無他。

文獻綜述是基於某一論題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的評述性論文,其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稍有差異。通常說來,文獻綜述包含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四部分。前言主要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相關概念和綜述範圍,扼要說明研究現狀或爭論焦點,給人以基本輪廓。主題是綜述的主體,無固定模式、格式。可按問題史綜述,可按問題橫向關係綜述,也可進行比較綜述或以理論帶動。但不管哪種方式都是科學性、客觀性、系統性和個人獨創性的研究呈現。總結是研究結論,包括發現、前瞻與建議。參考文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其他研究者提供深入探討有關問題的指向。因此,內容務必準確無誤且有典範性又不宜過多。

文獻綜述是規範的研究論文。它講求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論據充分合理、結論令人信服又能給人以教益。綜述者須研究遵循學術規範,操用特定的學術話語,從學術問題生成學術問題。既不要把文獻綜述寫出報告文件,也不要把文獻綜述寫成了演講稿或材料彙編。

四.文獻綜述的規範

 

(一)堆砌材料而不批評評述

文獻綜述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文獻觀點和自己觀點就需格外小心區分,明確其他研究者的文獻在文獻綜述中只是作為論據和評述的對象出現的。也就是說,綜述者的研究論題、理論思路和論證邏輯完全是屬於自己的思考、發現。如果認識不到這個問題,就會想當然地認為文獻綜述就是把相關研究成果綜合一下,讓閱讀者去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那麼,就很容易把文獻綜述寫成材料單或其他研究者的眾聲喧譁。放棄評判的權力,模糊了綜述者與其他研究者之間的界限,就會被材料帶到被動境地。這樣帶來的後果要麼是直接轉譯、摘抄他人文字,要麼是通篇充斥「有學者指出」、「某某人認為」、「某某論文或著作寫到」,諸如此類的文字。綜述者應該明白文獻綜述「重點是利用文獻的一些觀點和研究成果為所討論的問題服務,而不是強調到底是哪些人幹了什麼事情,得出什麼結論」。止步於文獻而沒有建設性觀點,不對文獻的未來可能研究做探討,是只有「綜」而沒有「述」的文獻彙編,不屬於文獻綜述範疇。

(二)對他人文獻的隨意化處理

文獻綜述是對人耐心、細心、判斷力、思維以及寫作的全面考驗,是一件苦差事,也是衡量學術能力很好的試金石。有些投機取巧,自以為聰明之徒很容易犯了隨意挪用他人文獻內容而不做標註,任意下斷言而不給出論據支撐或不進行論證闡釋的毛病。更有甚至,完全利用他人的文獻綜述內容,以為這種方法很討巧。其實,這樣做的危險在於會把述者帶入一個遠離已經設定的研究論題的方向之外,或者嚴重傷害文獻綜述的邏輯順利,最終會讓個人研究論題流產,由此引發版權與學術道德的討伐也是可能的。

(三)文獻資料的主觀化處理

文獻綜述是基於事實之上的科研學術活動,對其他研究者成果的評判必須是基於學術的公正、客觀認識,要避免不負責任地主觀化斷言。儘量避免個人利益考量,不要因為與研究者有師承、學統關係或學術爭論就奉承或棒殺;不能不指向論點而情緒化地指向作者本人,也不要因為學者個人問題就一概否定其學術成就;不能因為地域、時間問題而選擇性批評研究者;也不能為了綜述結論的需要而人為性地取捨文獻,甚至過分誇大自己研究的意義,陳述一些莫須有的價值。對他人研究成果保持一種尊重,以平等開放、謙卑有禮的態度進行學術定格是作為一個研究人員的基本道德素養,謀篇行文猶如為人處世,要遵守學術倫理還要不斷體悟修德。倘若如此,述者便超越了利害得失,並最終發現尊重他人及其研究,也是最有益於自身的。

文獻綜述開始於研究之處,貫穿與研究始終,講究研究論題與文獻之間的無數次打磨,歷經深思熟慮之後的反覆修改而最終成型的研究論文。它富有邏輯而不是文獻的串聯,它富有理論而不是不同對象和話語的任意夾雜,它研究結論的得出是建基於事實基礎之上的科研推理,而不是想當然地主觀評述。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文獻綜述對於研究開展的意義不可小覷,需要嚴格的學術訓練方能達成。而能否寫出高質量研究綜述的根本,在我們看來在於是否把研究作為研究來對待。(完)

文章來源:《理論月刊》2015年3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郭冉冉

溫馨提示:現微信最新版本「訂閱號」已實現公眾號置頂功能,廣大讀者可點開「金融讀書會」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即可將「金融讀書會」置頂,方便閱讀。

相關焦點

  • 研究方法 | 如何撰寫一篇優秀的文獻綜述?
    02 文獻綜述撰寫的前期準備▷ 文獻來源和查找方式如何查找和選擇文獻?如何有效地進行文獻閱讀?這些都是撰寫文獻綜述的前期準備工作,對於寫作文獻綜述十分重要。撰寫文獻綜述前期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對文獻資料進行查找和選擇。社會科學研究最主要的文獻來源通常包括以下部分:(1)相關的著作。
  • 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1確定撰寫綜述的主題(方向)確定選題是關鍵環節之一,因為如果選到在本專業領域中已經被做到「爛」的方向,那這個綜述幾乎是毫無價值的,只有選題新、所選的文獻資料也是新的才會有所價值,而且大多數時候,選擇的都是領域內近期比較熱門的課題。
  • 文獻研究法與文獻綜述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這門功課或許教過我們很多研究的方法,也是研究中的工具和手段,文獻研究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一不而足。學的時候不覺,用的時候卻不知從何下手。 幸好教學點推薦了楊副教授,給我們額外帶了一場《信息檢索》講座。 「內事不決問婆娘,外事不決問度娘。」
  • 研究方法丨如何撰寫一篇優秀的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對學科中某個研究方向進行總結和展望的論文,一般是由對該領域有深刻理解的學者撰寫。撰寫綜述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需要作者檢索文獻,篩選文獻,從文獻中提取重要的信息以及進行批判性的思考。這時候可以這樣應對:在你的綜述中討論之前綜述的研究方法,不足和結論;努力找出一個之前綜述沒有涉及或者討論不夠深入的方向;整合該綜述之後出現的新的研究成果。讀文獻時,最好能將重要的內容和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要想一下,這篇文獻應該放在綜述裡面的什麼位置。有了這些筆記,寫作時再進一步組織正文就容易得多。最好避免在沒有閱讀筆記時寫綜述,因為那樣難度極高。
  • 談談撰寫文獻綜述的步驟
    概括地講,文獻綜述是對文獻資料的綜合評述,是作者在收集大量有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分析與評價,整理概括而成的專題性學術論文。以醫刊彙編譯的工作體會來看,文獻綜述的撰寫,遵循著「定向選題、搜集文獻、分析文獻、撰寫綜述」的生成路徑。
  • 研究生新生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不管是期刊論文,還是學位論文,文獻綜述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一定意義上,文獻綜述的質量影響著論文的總體質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生新生如何獲取文獻資料?撰寫文獻綜述有哪些常見的誤區?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如何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引出自己的研究問題?本文就上述問題提供一些見解,供研究生新生參考。
  • 文獻綜述撰寫的基本要求與內容
    文獻綜述是一類既不同於讀書筆記,也不同於科研論文的特殊文體。文獻綜述在具有特殊性的同時,也具有與其他文體一樣的要求,即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基本內容。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包括前言、正文、總結和參考文獻。下面,賽恩斯編譯文獻綜述撰寫的基本要求與內容做簡要闡述。
  • 如何撰寫文獻綜述類科技論文?
    此類文章通常對寫作功底要求較高,今天就來說一說,如何撰寫綜述類科技論文。所需文獻一般包括幾大類:近3-5年的相關研究內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相關研究;高引用量引文文獻。這3類文獻幾乎構成了熱點研究,歷史研究和近期研究進展等綜述類文章所必須的內容。
  • 研語新知 | 研究生新生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研究生新生如何獲取文獻資料?撰寫文獻綜述有哪些常見的誤區?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如何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引出自己的研究問題?本文就上述問題提供一些見解,供研究生新生參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進行文獻綜述的第一步是獲取材料,即現有的相關研究文獻。如何獲取研究文獻,這裡提供幾種通用的方式。中文文獻一般使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
  • 研究生如何撰寫文獻綜述?博士後精煉總結這5種研究方法
    02、文獻綜述的4個基本內容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而言,文獻綜述主要用於2個環節。一是在選題之前,需完成一篇文獻綜述,以便確定該選題的可行性;二是在學位論文中的「國內外研究現狀」中需要涉及,說明論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文獻綜述:步驟與問題!
    一.撰寫文獻綜述的一般步驟文獻綜述的撰寫步驟一般可分為文獻的搜集,文獻的閱讀和分類,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述,預測趨勢或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等。對於選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獻要「批判地精讀」。很多觀點的分歧,特別是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是因為對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因此,首先要按照作者的研究思路及對相關概念的界定,全面分析文獻的觀點,理解作者是在什麼層面和意義上使用概念的,避免不必要的爭論。閱讀時要做好筆記,如做摘要、批註、札記、卡片等,詳細、系統地記錄各個文獻中研究的問題、目標、方法、結果和結論。
  • 淺談文獻綜述撰寫需要遵循的基本規則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領域,某一專業或某一方面的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搜集大量相關資料,然後通過分析、閱讀、整理、提煉當前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或建議,對其做出綜合性介紹和闡述的一種學術論文。
  • 研究生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二、撰寫文獻綜述的一般步驟文獻綜述的撰寫步驟一般可分為文獻的搜集,文獻的閱讀和分類,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述,預測趨勢或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等。1)文獻的搜集梁啓超曾說:「資料,從量的方面看,要求豐備;從質的方面看,要求確實。
  • 科研方法 | 文獻綜述入門:步驟與問題!
    文獻綜述一般要對研究現狀進行客觀的敘述和評論,以便預測發展、研究的趨勢或尋求新的研究突破點。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重要章節。一個資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綜述不僅可以幫助研究生確立學位論文的選題,還可以為論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撐。文獻綜述的撰寫步驟一般可分為文獻的搜集,文獻的閱讀和分類,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述,預測趨勢或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等。
  • 「科研訓練營」第一期回顧 | 黃晨熹:文獻綜述撰寫與規範
    第一期的主題是《文獻綜述撰寫與規範》,由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黃晨熹教授主講。課程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共吸引了校內外近兩百名本碩博同學的參與。首先,黃老師介紹了文獻綜述的定義,並提出「研究方法是練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的觀點,由此引出了本期課程的主題。黃老師提到作為文獻綜述的寫作者,要避免「高談闊論」、「文獻堆積」這兩種傾向。
  • 知網查重撰寫文獻綜述的技巧分享
    很多學生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對畢業論文的綜述查重也很關注嗎?有些學校有明確的要求,畢業論文需要文獻綜述,文件綜述需要數千字左右。如果這幾千字也要進行知網查重(https://www.it54.cn),真的會讓同學心碎,文獻綜述也作為畢業論文的一部分啊。畢業論文的綜述查重嗎?
  • 重視文獻綜述的意義與價值
    不同的文獻綜述方法有其各自的優勢與劣勢,學者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科發展特點進行選擇。例如,系統性文獻綜述研究方法對文本的搜索和選擇具有嚴格要求,可以針對特定的、專一的研究問題有效整合不同理論方法並進行分析,但這種方法並不適用綜合性和跨學科研究領域。半系統性文獻綜述研究方法可以從理論方面對研究成果進行綜合性梳理,通過更為靈活的文本搜索方式,解決綜述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 ...國際本科班-人文科技一百講·國商英才火炬項目——文獻收集與...
    為了激發廣大學子們的學術研究潛能,提高學術研究能力,2019年12月5日下午,由國際商學院舉辦的「人文科技一百講」第三場「國商英才講座——文獻收集與綜述」在南海校區綜合樓119成功舉行。特聘研究員許紅梅老師擔任此次講座的主講人,與國商學子分享她的經驗與心得。
  • 系統性文獻綜述法:案例、步驟與價值
    研究發現:(1)系統性文獻綜述法因受研究問題的驅動,採用標準化的文獻選取和分析技術,具有鮮明的知識創新功能;(2)在具體操作上,系統性文獻綜述法必須在傳統文獻綜述提煉研究問題的基礎上,執行六個關鍵步驟:計劃、檢索文獻、評估文獻、抽取數據資料、整合數據和撰寫綜述;(3)系統性文獻綜述法具有標準化、創新性和親和性,對於研究主題、研究主體和研究方法體系本身均具有發展性價值。
  • 對不起老師,我的論文用了「文獻研究法」
    即便只要被提醒就可能反應過來「文獻研究法」不是研究方法,卻還是按捺不住,一不小心便寫上了。「文獻研究法」本身是不是研究方法且存在爭議,而相當於文獻綜述的文獻研究法從來不是。這是因為任何一篇研究歷史文獻的文章,都在研究文獻,倘若叫「文獻研究法」,則無異於什麼方法也沒用。如果說這尚且存在爭議,有人認同,有人不認同,那麼開題報告或畢業論文中的「文獻綜述」連「文獻研究法」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