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區抱古村脫貧戶蘭玉光:
不怕苦不喊累 日子才能過得更好
■ 編者按
11月13日,在2020年海南省脫貧攻堅大比武總結表彰暨成效考核調度大會上,三亞21名脫貧戶獲評「省級脫貧光榮戶」。他們是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優秀典型和代表,所展現出來的優良作風和奮鬥精神,展示了三亞攻堅克難的信心和決心,彰顯了全市廣大幹部群眾面對「三個大考」時所表現出來的新擔當新作為。即日起,本報推出「三亞『省級脫貧光榮戶』風採」專欄,深入報導21名三亞「省級脫貧光榮戶」在脫貧致富道路上的奮鬥故事,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整地、購苗、下種……眼下,進入了冬季瓜菜的種植時間,崖州區抱古村脫貧戶蘭玉光和妻子周秀美忙得不可開交,經過一段時間的忙活,他們今年預備的5.5畝冬季瓜菜地已整理好,等著好天氣就將豆角下種。被評為「省級脫貧光榮戶」的消息傳來時,蘭玉光在去年剛建成的兩層半小洋樓前準備外出忙活。不怕艱苦,勤勞致富,是蘭玉光脫貧路上的生動寫照,他因此成為村裡脫貧致富的榜樣。
幫扶帶來新希望
「當時很絕望,不知道該怎麼辦。」說起以前的日子,蘭玉光用「絕望」來形容。今年38歲的蘭玉光是大隆水庫移民,有3個兒子,一直以來由於沒有技術、缺乏資金,加上妻子體弱及大兒子自小患有碎骨症,看病就醫費用高昂,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日子過得很艱難。2014年,蘭玉光一家的生活迎來了曙光,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如一縷春風,給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帶來了希望。
被納入建檔立卡戶後,脫貧政策的大禮包惠及蘭玉光一家,駐村幹部不僅帶來了「兩不愁三保障」的好政策,還帶來了產業致富的路子。起初,駐村幹部和幫扶責任人經常到他家裡與他交談,幫他理清脫貧致富思路,制訂幫扶計劃,鼓勵他用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帽。
有了政策加持和工作人員幫扶,蘭玉光大兒子的治療費用通過醫保等政策得以報銷,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3個孩子在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幫扶。看病上學不用愁,一家人也從狹小的瓦房搬入寬敞的平房。居住的環境變好,蘭玉光的心也變得寬敞,增強了勤勞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在政策的扶持下,蘭玉光除了發展種植養殖產業,還發展光伏產業,加入睡蓮合作社,每年都能分紅。空閒時間,他還去打零工,闖出了一條脫貧路子。2018年,蘭玉光全家人均年純收入達13854元,成功摘掉了貧困帽,成為抱古村最後一戶脫貧的建檔立卡戶。
努力幹蓋起小樓
「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讓日子過得更好。」儘管有了扶貧政策的支持,但蘭玉光夫妻倆不等不靠,積極發展產業,每年主動承包耕地種植冬季瓜菜。2019年底,種植豇豆5.5畝、茄子1.8畝,並僱傭同村的貧困勞動力幫助自己採摘,增加他們的收入。
收穫後又種植了水稻、花生和香蕉,水稻和花生已豐收,香蕉目前長勢良好。今年受疫情影響,冬季瓜菜銷售情況不樂觀,但蘭玉光把握市場規律,賣出合適的價格,不但沒有虧損,還提高了收入。此外,蘭玉光主動應聘村聯防隊員並通過,每月有穩定工資收入2300元,一年近3萬元。周秀美除了發展種植業,還積極去打零工,今年2月至4月做芒果包裝工,收入達19643元。
「去年年底搬進了新樓房,也添置了新的家具,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蘭玉光也蓋起了兩層半的小洋樓。現在,每天除了上班,蘭玉光還要抽空管理檳榔、芒果產業,還忙著種植冬季瓜菜。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只有不怕苦不喊累,才能賺到錢,日子才能過得更好。」
勤勞肯幹成為「標兵」
「蘭玉光是個懂得感恩的人,每次脫貧攻堅中隊和幫扶責任人入戶,他總是熱情接待,配合開展各項扶貧工作。」說起蘭玉光,抱古村駐村幹部總是如此評價,蘭玉光在任聯防隊員期間,總是主動為村民協調糾紛,耐心幫助村民排憂解難。
「要是村裡每個人都像蘭玉光一樣勤勞肯幹,脫貧致富的目標就達到了。」抱古村扶貧專幹洪敏傑說。
「我能有現在的好生活,是黨和政府及幫扶幹部幫助的結果,我要通過努力實現脫貧致富,同時儘自己最大能力幫助別人,以實際行動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蘭玉光說。
如今,通過勤勞的雙手,蘭玉光實現了脫貧致富,家庭收入逐年提升,在小康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談及生活上的變化,蘭玉光扳著手指向記者算了一筆帳:當聯防隊員每月工資2300元,種植的豇豆、茄子等冬季瓜菜及平時出去打零工,去年10月至今年9月期間,家庭收入達119605元。未來,他打算繼續努力增加收入,爭取買輛小汽車,過上更好的生活。(三亞日報記者張慧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