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生態區雅亮村脫貧戶周光平:
辛勤勞作不怕苦 病痛難阻致富路
周光平在果園勞作。記者李學仕攝
「現在的日子像這個菠蘿蜜一樣甜,多虧了扶貧好政策。」12月,三亞正是農忙時節,走在育才生態區雅亮村的田間地頭,處處繁忙景象,處處歡聲笑語……在一片菠蘿蜜園裡,碩大的菠蘿蜜掛在枝頭。46歲的建檔立卡戶周光平正忙著打理這片果園。再過不久,這些「甜蜜果」將變成「黃金果」,鼓起周光平一家的錢袋子。
產業幫扶拔「窮根」
曾經,由於沒有技術、資金,周光平一家四口人就算幹得再苦再累,生活也是捉襟見肘。
正當周光平在貧窮中掙扎時,脫貧攻堅號角吹響。2014年,周光平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隨後,幫扶幹部根據周光平家庭實際情況開出「藥方」——產業扶貧。根據扶貧政策,幫扶幹部以種植產業為抓手,為周光平謀劃脫貧的「藍圖」。
有了目標,擼起袖子說幹就幹。
周光平帶領一家,利用自家田地先後栽種了檳榔和芒果,積極發展種植產業。同時,幫扶責任人先後幫其申請生態補償金、地力補貼、瓜菜補貼等,並通過扶貧夜校等方式教授其種植技術。解決了資金和技術兩大難題後,政府還解決了周光平一家人的住房問題,確切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在幫扶責任人的鼓勵和引導下,周光平的3個小孩外出打工,他和妻子黎秀妹在家發展種植產業……一家人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並在第二年實現了脫貧。
病痛纏身不屈服
不料,2017年周光平不幸患上了脂肪瘤,看病做手術需要一筆費用。所幸的是,有了扶貧政策的醫療報銷,減輕了周光平一家的壓力。「政府為我報銷了大部分的醫療費,我基本不用花什麼錢。」病痛在身的周光平並沒停下辛勤的腳步,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仍堅持勞作。
去年,他在原先種植檳榔和芒果的基礎上,擴大種植種類,種植了菠蘿蜜。今年年初,利用政府幫扶的肥料,他又開始種植冬季瓜菜,豆角收穫了6000斤,賣出了1.2萬元,實現多項增收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努力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兒子周輝工地打零工200元一天、女兒周小珍會所打工3000元一個月、黎秀妹公益崗位1800元一個月……有了政策的扶持,周光平一家四口3人實現就業,黎秀妹在上班之餘還可以發展自家的產業。
周光平給自己算了一筆帳:去年10月以來,種植菠蘿蜜收穫8000斤收入8000元,種植冬季瓜菜收入1萬餘元,包括生態補貼、產業發展獎勵、瓜菜補貼等,收入共13萬餘元。
周光平不懶惰,沒有「等、靠、要」的思想,靠他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今年還獲評海南省級脫貧光榮戶,獲得1萬元的生產發展資金獎勵。「雖然病痛在身,但是他十分勤勞,不怕苦不喊累。」說起周光平,其幫扶責任人胡鵬忍不住誇讚。
「脫貧光榮戶的榮譽給了我更多的致富動力,我要加油幹,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說起獲獎的事情,周光平開懷地笑了。
(記者 張慧臏 實習生 邢凌凌)
【來源:三亞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