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歐洲
在西方,教育的起源受到宗教組織的巨大影響:神父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學校體系。在歐洲,許多最初的大學都有天主教背景。蘇格蘭宗教改革之後建立了新的國立蘇格蘭教會。
中國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
19世紀末,何子淵、丘逢甲等先賢開風氣之先,成功創辦雨南洞小學、同仁學校、興民中學、石馬兩等小學等新式學校,為後來風起雲湧的辛亥革命和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寶貴人才。隨後中國現代教育體系不斷得到完善和加強。
1990年代,中國的教育體系又有了較大變化,私人資本重新進入教育領域。
日本
日本教育的起源與宗教密切相關。學校是培養想要研究佛教成為僧侶的年輕人的廟宇。後來,想要學習的孩子就要去"Tera-koya" (意為廟宇小屋),學習如何讀寫日文。
印度
印度的制度化教育已有很長的歷史,據考證在佛教興起之前印度已經有了完善的教育制度。其教育的現代化可以分為殖民地時期和獨立後兩個大的發展階段。殖民地時期是印度教育現代化的啟動階段,包括: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過渡時期(1498~19世紀初);殖民地印度教育體系的形成時期,即印度教育的西方化時期(19初~20世紀初)、民族教育的興起和發展時期(20世紀初~1947年獨立)三個時期。1947年獨立以後,印度教育進入它的全面發展階段。
21世紀世界教育趨勢
在過去幾十年中,未受任何學校教育的文盲人口的百分比下降了。從1960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25%。
在發展中國家,2000年文盲百分比只有1970年的一半。在已發展國家,文盲也從 6%下降到1%,未受學校教育者從5%下降到2%。
2018年12月3日,第73屆聯合國大會第44次全體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會議通過決議,將每年1月24日定為國際教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