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2月15日,新京報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獲悉,罹患狂犬病的初中女生薑某某已處於腦死亡狀態。家屬沒有放棄治療,姜某某仍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12月15日 《新京報》)
事件發酵初期,媒體著重於姜家姐弟先後在流浪狗爪下受傷,卻只有弟弟接種疫苗此未經詳細調查之事實進行渲染。模糊了普及狂犬相關知識的重要性,將大眾的視線集中在「重男輕女」的關鍵詞並進行發散,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事件就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引起民眾熱烈討論。
在網際網路創建的溝通媒介時代,可以說每個人就是獨立的一個信息發送臺,而媒體正是作為一個發送臺的篩選器,將虛假的帶有誤導性的新聞刪除,給受眾呈現真實的新聞,這才是如今的媒體人所應該做到的。這一事件在傳播初期就走錯了道,事件朝著男女議題去,不但狂犬議題沒受到重視,還對姜某某的家庭帶了二次傷害。未經查證就發布的新聞底下,充斥著對姜某某父母以及弟弟的辱罵,甚至在事情真相,也就是兩人受傷其實前後相差了兩個月的事實被報導出來後,原先模糊焦點的媒體也沒有刪去報導。
該事件本不應該發展到對當事人父母的全民網暴狂歡,更不應該上升到對重男輕女敏感話題的爭吵,一切的一切,追根究底,還是媒體人無視輕慢的調查態度可能引起的後果,無視真相對於當事人的傷害,一味地追求便利,追求點閱率,從而引起的網際網路悲歌。
再說狂犬問題,政府對於流浪動物的處理以及對狂犬病知識的傳播,在這個事件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各地對於流浪動物的不同政策產生偏差,民眾對於狂犬病的認識也不夠完善,該事件真正應該引起探討的是,政府應針對民眾科普狂犬病的知識,而不是上升到重男輕女的議題,媒體對於此事的推動,反而弱化了真正應該收到重視的問題。
縱觀整個事件,真正應該引起人們重視,並且付諸行動的是在各個年齡層普及狂犬病相關知識,認識到狂犬病的危害性,初步理解對於狂犬病的處理措施,而不是在網上對姜某某得家庭肆無忌憚的指責。
文/黃梓桐(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