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不點
孩子的學習是家長們最擔心的事情,每一位父母都會監督孩子,讓他們能夠好好完成課堂作業,有時候還要給孩子多找一些額外的練習題,讓孩子對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和加深。
現在孩子的作業難度越來越大,而且隨著報名補習班數量增加,孩子的家庭作業也成了沉重的負擔,就算父母在一邊監督輔導,也完成得很吃力。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親子節目,內容主要是針對小學生的談話,讓孩子與父母更好地溝通,也讓他們相互理解彼此,其中一個6歲女孩兒的一句話讓人心疼得想哭。
這位小女孩兒剛剛6歲,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但是她卻表現出了高於自己年齡的成熟,在談到自己寫作業和玩耍這件事的時候,小女孩兒說的話讓父母內疚不已。
主持人問她「你為什麼不出去玩」,小女孩兒的答案是「我怕媽媽不高興」,她把媽媽的感受放到了第一位,只要媽媽不高興的事情,她就不去做,即便自己不高興也沒問題,所以她還專門補充了一句「只要媽媽高興就行」。
自己每次玩的時候,媽媽總是會過來說她,因為在媽媽的眼裡,別的小朋友都一直在學習,只有自己的女兒在玩,所以如果不抓緊寫作業學習,很可能就會導致孩子跟不上,所以她總會勸自己的女兒去學習。
出去玩耍是每個孩子最開心的事情,但是這位小女孩兒每次都會克制自己,逼著自己去寫作業,因為「我高興媽媽就不高興了」,所以為了能讓媽媽高興,我就很自覺地學習,不停地學習。
說著說著,這位小女孩兒的眼眶已經溼了,為了不讓眼淚落下來,她努力地昂著頭,然後對主持人說:「有時候其實也沒事」,這句話說完,大家都心疼得想要落淚了,而同樣在現場的媽媽早已經哭得淚流滿面,因為她覺得自己實在太虧欠孩子,讓她承受了太多的委屈。
通過這件事情之後,女孩兒的父母對她的學習和玩耍時間進行了重新分配,在女兒完成學習任務以後,就能夠有自己的自由時間,讓她也感受到童年的快樂。
其實不止這位女孩兒的父母如此,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抓得更緊,所以現在的孩子壓力越來越大,童年也變得更加枯燥無味。
1、講究學習效率
學習一定要講究方法和效率,對於同類的習題,要分類學習,儘量做到融會貫通,教育孩子多思考,對孩子的思維模式進行引導和培養,讓孩子學會融會貫通,避免成為刷題機器,枯燥地重複同樣的習題只會限制孩子的思考,也會讓孩子感到無趣。
2、避免填鴨教育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都是填鴨式教育,不管孩子能不能掌握,先混個臉熟再說,其實這種填鴨式教育,只是讓孩子死記硬背,他們可能根本無法理解透徹,所以很容易遺忘,也容易讓孩子的學習陷入僵局。
3、學會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天賦不同,他們的興趣點也不同,家長在給孩子報名課外興趣班的時候,一定要講究因材施教,不要為了擴充知識面而不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增加孩子負擔的同時,也會讓孩子越學越呆。
孩子的學習雖然重要,但是他們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父母可以勸導孩子學習,但是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緊,避免孩子承受太大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習事倍功半,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