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出門溜達10分鐘就能看電影
上周日,位於通州萬達廣場的萬達影城,不光現場買票需要排隊,網購取票區也一刻沒閒著。觀眾司先生說,自從兩年前影城開業後,他和兒子就成了這裡的常客,出門10分鐘就能看到電影,比以前方便多了。
在城市建設中,電影院雖小,卻是豐富市民娛樂休閒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事實上,從2011年僅有1家影院、4塊銀幕增加到2016年年底共有12家影院、71塊銀幕,短短5年間,通州區銀幕數增長了將近17倍。
博納國際影城通州北苑店經理柏家文回憶,2011年初,當他們對通州電影院市場做調研時,全區僅有一家國營影院通州區電影院,還有一家常年停業的汽車影院,影院數量完全達不到全區需求。「當時通州區常住人口已超過百萬,被稱為『睡城』,很多人早上去城裡上班,晚上再回通州,周末一大半時間都在通州,觀影需求肯定是有的。」
儘管調研結果充滿潛力,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還得冒一定風險。經過再三考量,博納將影院地址定在華聯天時名苑購物中心裡,既有商場的客流量,又靠近地鐵通州北苑站。2012年2月20日,5個影廳、612個座位的影城正式開業,生意令所有人驚喜:開業第二個月票房就達到169萬元,第一年總票房高達1760萬元。2015年,影院的單座產出票房在全國影院中排名前三。「當時大家發現,看電影不用再往城裡跑,在通州就能看到新上映的電影,而且離家近、效果好,就全湧來看。排隊都排到電梯口了,早上影院門一開,客人都是搶著往裡跑的!」回憶起當年的盛況,柏家文的語氣也興奮起來。
開影院雖是一個純粹的市場行為,但也需要政府的鼓勵和支持。通州區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來通州開影院的企業,他們都熱烈歡迎,並儘可能在各方面提供幫助。「新建影院需要一系列的行政審批,我們會按照規定時限,爭取以最少工作日辦完;政府有相關補貼,我們就積極為企業申請,減輕他們的負擔;我們還協調影院對顧客群體做調研報告,供影院決策參考;影院選址時,我們也會給他們一些建議……」
博納國際影城通州北苑店想搶在史匹柏的大片《戰馬》首映時開業,可當時還沒拿到放映許可證,區文委加班加點,愣是在20天內幫他們把許可證辦了下來。東融國際影城月亮河店剛開始選址時,有點拿不準要不要開在那兒,區文委建議,該地址雖然周邊沒有居民區,但位於度假村裡,有一定遊客,且可截住運河文化廣場周邊的客源。東融影城方面聽了建議,又恢復了信心。影院開業後的生意果然不錯。
作為全區規模最大、配置最高的影院,萬達國際影城通州萬達店目前擁有12個影廳、2000個座位。家住楊莊小區的小曾與妻子來影城看《愛樂之城》,他笑言:「現在想看電影,溜達著就到影院,小區附近就有博納和萬達兩家影院,想看哪家就看哪家。而且現在都能先在網上買票,到了影院直接取就行。」
據統計,2012年,通州區新建2家影院;2014年,新建3家;2015年,新建3家;2016年,新建3家……越來越密的影院網絡不僅覆蓋了全區居民的生活圈子,也讓他們的娛樂生活更加豐富便利。
按照目前通州區109萬人的常住人口,71塊的銀幕數意味著平均1.5萬餘人共享一塊銀幕,這一數字要超過北京地區的平均水平。不過,司先生也坦言,儘管自己全家現在看電影很方便,但就整個通州區的居民而言則不一定了,「再偏遠地區可能稍微麻煩一點,影院還需要向農村輻射。」
(責編:鮑聰穎、高星)
什剎海起波瀾 胡同遊變味兒 什剎海是老北京的象徵,其特色胡同文化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但記者走訪發現,現在的什剎海景區問題凸顯,三輪車經營不規範、景區內缺乏統一的遊覽標識,人車混行給遊覽增加了不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