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毒舌電影」成功吸引了2000人看小電影,可包場影院的生意並不好做)
摘要:15分鐘10萬+,23點30分第一波粉絲到達現場,一篇推文最終召集了近兩千人。
我曾經的精神導師村上春樹說,沒什麼事的下午,看一部伍迪·艾倫的電影最好不過了。
從1969年開始,伍迪·艾倫差不多每年都會出一部電影,雖然我有過很多個沒什麼事的下午,可看的片子總是多又多,不過我的看片方式一直是從資源網站上下載,對著筆記本一個人欣賞。
像看電影那樣看正版的伍迪·艾倫,還真從來沒有過。
在2016年的聖誕節前夕,我做到了——我參加了一個免費觀影活動。
跟那次效果轟動的「逃離北上廣」的活動策劃有關,如今的公眾號最流行的做法是,搞一次聯合策劃,讓讀者看完就產生一種奪門而出的衝動。比如,毒舌電影聯合網易的活動叫「無法逃離北上廣,幸好可以躲進電影院。」作者毒sir挑了17部電影,包了兩個場,請大家免費看。
也是趕巧了,到的時候是下午,入座,正要放的是伍迪·艾倫的《人人都說我愛你》。
場子不大,有61個座位,影院工作人員說,這在包間裡算是最大的了,跟一般影院不太一樣的地方是,1895電影街這個地方還有30多個像KTV包間那樣的小型放映廳,容納3到5人,當天下午,除了參與活動的這個廳是滿的,其他還都意料之內的冷清。
不看檔期熱映,而是根據個人喜好在包個房間看電影,這個需求也曾催生過創業公司,比如想把你家客廳變成可租賃的私人影院的捉影,然而經過1年多的實踐,經營狀況卻不太理想,因發不出工資而離職的員工對鈦媒體說,「單純約會那裡面享受個幾次就可以了,不會長期去,現在國人的需求沒起來」。
精挑細選的片單,印著臺詞的抱枕,這一切都好像讓你在被一個同樣愛電影的人關愛。
電影自媒體的粉絲效應似乎給這種經營模式帶來些希望。當電影結束,時間臨近下班點,工作人員開始溫柔的提議,「同學們,現在我們外面排隊壓力比較大,已經看過一部的朋友可不可以把機會讓給排隊的朋友呢?作為補償,我們可以把你和毒sir拉群交流。」
可以預想到了周五晚上,人會更多,畢竟8點檔還會有免費新片《擺渡人》看,離開時我掃碼進群,到活動結束,看到管理員發了這樣一條總結:「(從22日晚10:37文章發出後)15分鐘10萬+,23點30分第一波粉絲到達現場,最後,京滬兩地近兩千人到場。」
進群的小夥伴表示意猶未盡,提議今後可以在群裡眾籌包場看好電影,更多時候是有妹子在問,「毒sir在現場嗎?」
作為篇篇10萬+的電影大號,網紅自媒體,毒舌電影融了資,也做了App,類似這樣與電影相關的線下活動預計會更常見,至少粉絲和場地方都表現出了足夠的熱情——1895的影院經理已經開始談起新生意了,當對方介紹說「我是搞網際網路的,可以幫你把場地搞活」時,經理不敢怠慢,揮手對旁邊的人說「快把我的名片拿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