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總冠軍陳更,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她是北大「學霸」博士,狂攬「國家獎學金」、「菲尼克斯獎學金」,北京大學「忠孝振興獎學金」、「光華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
著有詩詞鑑賞隨筆集《幾生修得到梅花》,作品曾發表於《光明日報》等媒體。
01 奪冠之後,不忘初心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最後一場對決是兩個工科博士的「神仙打架」,最終,陳更以5比2的比分毫無爭議地戰勝了來自中科院的在讀博士生孫曉婧。
她與《中國詩詞大會》相守四季,最終奪得了屬於她的王冠。在總冠軍的舞臺上,陳更說:
「很多小朋友、青少年說因為看到我念詩的樣子,發現中國詩詞的美好,如果我能在傳播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多做了那麼一點點事,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我覺得都是值得的。」
2 學詩無關「文理」,而關乎一生修養。
奪冠之後,很多人讚美她是學霸和「天才「,陳更卻覺得自己智商並不是很高,只是個從小刻苦學習的孩子。文科理科她都很努力,在本科前,她從來沒有出現過偏科。
理工背景的學生為什麼會喜歡詩詞?是陳更走紅後經常被人問到的問題,她回答說:「詩歌與其他學問不同的一點是,它與技能無關,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動,讓人覺得心不死。一字一詞裡見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現大千世界」。
陳更說,她喜歡詩詞裡的纖細入微,極敏感的感官,就像「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她喜歡詩詞裡特別執著,特別倔強的堅持,就像「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很熱血,很悽美;她喜歡詩詞裡一種夢囈般的迷幻感,就像「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而這些都是其他文學形式沒法表現的。
「詩詞雖短小,但其中有日月山河」,她認為學習詩詞無關「文理」,而關乎一生修養。
03 讓詩詞積累內化為文學修養
「既聊得了天文地理,又造得了智慧機器人」的她,有怎樣的詩詞學習方法呢?
專業做語文的心田花開在線,邀請到陳更老師進行直分享,將結合她的詩詞經歷,講述——如何讓詩詞積累內化為文學修養。
陳更將學習方法優化、文學修養提升相結合,與情商語文理念相融合,給孩子們帶來受益一生的詩詞課、人生課。
走進學霸博士的詩詞世界,了解陳更把詩詞學「活」的秘訣,用詩詞提升語文能力,以詩詞浸潤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