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初冬,「國培計劃(2020)」——陝西省市縣級教學能手能力提升培訓(小學數學)在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渭南舉辦,延安實驗小學選派青年教師艾彥伶參加研修研學。
世間最美好的事
莫過於最恰當的遇見,
遇見初雪、
遇見國培、
遇見名師、
遇見精英,
一切美好就這樣開始了。
一
遇見「名師傳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為師之道,在傳道、授業、解惑。11月19日上午,渭南師範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史天勝、副院長周德鋒出席陝西省市縣級小學數學教學能手能力提升培訓項目開班典禮,為期十天的培訓拉開了帷幕。
省教育廳組織省內頂尖名師授課,各位名師的理論學識、教學教研、師德師風讓所有受訓人員都感悟良多。「國培計劃」項目首席專家陳斌博士《小學數學課堂中課堂思政與課堂創新的思考》一課從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和支撐這一論點引出,升華到教師使命和解決教育問題的首要方法,讓人將這一問題的思考貫穿了整個研修活動。耿江林老師的《關於課堂教學的建議和思考》,王豔老師的《以課為例,談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何軍華老師的《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融合的實踐與探索》,馬俊華老師的《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創新力提升策略》,王紅豔老師《聚焦問題的思維型教學研究》等等... ...讓人在聽課中引發思考,在思考中提出方法,在方法中研究對策,這可能就是名師給予教師在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上帶來的最大魅力吧。
二
遇見「名校風採」
名校訪學深入尋,他山之石亦可為。培訓期間,主辦方先後安排赴渭南小學、南塘小學進行訪學,作為渭南名校,確實有諸多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渭南小學以「適性辦學」為理念,注重德育為先,以「六課四微四平臺」微抓手,建立了校本研修、教師培養工作體系,尤其是該校「微微笑笑成長記」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讓人耳目一新。
南塘小學的「生本課堂教學研究」,採用小組合作形式,構建4人小組、8人大組的異質成員,探究質疑、交流展示,研磨出了適應兒童發展且特色鮮明的課堂教學思路。
三
遇見「各路高手」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全省各市縣區的100位市縣級教學能手匯聚一堂,他們都是各個學校的精英骨幹,部分學員在培訓期間試講了一些課程,通過聽評課,能夠感受到我校教師在全省市縣級教學能手中的優點長處和短板不足。
四
遇見「思想碰撞」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培訓中多次安排了交流研討和互動分享,大家在激烈的討論中,探尋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讓人眼界大開、思如泉湧。
五
遇見「更好自己」
取長補短靜思過,滿眼歡情識新友。「國培計劃」開課第一天,一場饒有興趣的「破冰之旅」,讓來自全省各地起初陌生的教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瞬間熟絡了起來。在學術氛圍濃厚的渭南師範學院裡組成了「國培八組」,進行了團建、分組、設計logo,各小組學員們發揮各自團隊的力量,集思廣益,互相合作,交流探討,快速的完成了任務。通過團建活動讓學員們彼此之間認識到個體的差異性,同時也促進了學員互相學習的積極性。
短短的十天時間,就遇見初雪、遇見國培、遇見名校、遇見名師、遇見精英,也讓人由衷的感受到了延安實驗小學為教師發展,尤其是為年輕教師的成長付出的努力,因為延小人在十天的培訓期間裡展示了良好的風採,特別在分享我校辦學理念、師資力量、教學成果時,無不讓來自全省各地的老師刮目相看、交口稱讚。是延小的平臺讓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是延小的光環讓延小在何時何地都驕傲著自豪著。
「獨行快,眾行遠。」一個人之所以能遇見美好的自己,是因為身後有著強大的支撐。遇見、感恩、感恩遇見,感謝延小提供外出培訓的機會,國培的路上,我們且行且思,不遺餘力的去尋找教育路上的詩和遠方。
12月2日,延安實驗小學五年級數學組聽取了艾彥伶老師題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培訓學習報告,詳細對本次赴渭南培訓學習的所見、所聞、所感做了心得分享,教學處副主任景強出席了匯報會。
景強主任對艾彥伶老師的匯報分享進行了充分肯定。他從教師職業規劃和任務驅動成長兩個方面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他指出,作為延小人我們擁有教師成長的最優平臺,我們一定要做好職業規劃,充分利用平臺優勢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積極參加各類教科研活動,通過任務驅動促進教師有效學習,通過培訓分享讓培訓效益最大化,從而達到「一人濡染,眾人受益」的活動目的。
最後五年級數學教研組長高曉豔老師就艾彥伶老師的學習分享,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進行了總結講話。她鼓勵老師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多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加強研修研討,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力爭為延小骨幹教師隊伍的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艾彥伶
攝影/劉佳燕 艾彥伶
審核/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