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創新模式,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華池縣教育局
華池是革命老區縣,歷史文化悠久,紅色積澱深厚,也屬國扶貧困縣,經濟文化滯後,教育基礎薄弱。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47所,其中,獨立高中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保留建制的完中1所,獨立初中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完全小學54所,教學點53所,獨立幼兒園26所(含民辦3所)。另有山村幼兒園71所,志願者82名。在校學生22087人,其中普高2439人,中職722人,初中3871人,小學9855人,在園(班)幼兒5200人。教職工2022人,專任教師1798人,幼兒園、小學、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均為100%,高中為95.16%,職專為84.54%。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在省市教育部門的指導下,我縣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教師培訓文件精神,按照「國培做示範、省培抓重點、市縣重農村、學校保全員」的原則,以提高校長特色辦學和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水平為重點,堅持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從實際出發,統籌安排、專業引領、按需培訓,創造性地開展了「美麗園丁」教師培訓項目,有效促進了校長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了全縣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推動了我縣教育全面、持續、均衡的發展。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初步形成了我縣教師培訓工作的特色。
現將我縣「國培計劃」改革實施以來取得的經驗總結
如下:
1.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一是建立三級管理機構。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教師培訓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培訓項目的規劃協調、督查考核。教育局有效整合人秘、教研及電教等部門資源,成立華池縣教師發展中心,全面統籌管理、組織實施各級各類培訓項目。根據學校地域分布及辦學規模,按學段建立縣城研修中心(兼教師實踐基地)3個、鄉鎮片區研修中心11個,負責組織實施片區內學校的各項培訓活動。二是打造三級團隊建設。按照行政職責遴選教育局相關股室負責人、校園長、學區主任等22名成員組成培訓管理團隊;根據專業能力及教研水平遴選19名一線優秀教研員組成縣級教師培訓專家團隊;按照培訓者與鄉村教師比不低於1:30共選拔140名中小學幼兒園骨幹教師組建縣級教師培訓團隊,我縣組建的培訓團隊(140人)與鄉村教師隊伍總數(1277)比達到1:9。
2.完善制度建設,擴大經費投入。為推進全縣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縣上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教育發展的決定》《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華池縣「美麗園丁」教師培訓項目實施方案》《華池縣教師培訓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積極加大經費支持力度,每年籌資450萬元,保障各類培訓項目順利實施。
3.搶抓發展機遇,實施項目推動。為有效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我縣搶抓機遇,積極探索,結對幫扶、精準施策。一是高校引領。2015年開始我縣與蘭州城市學院、中國教育電視臺實施「捆綁式」的全科教師培訓,採取頂崗置換、送教下鄉、網絡研修、短期集中、專家指導、校本研修、跟崗實踐等方式,以國培計劃為統領,全面實施省市縣各類培訓項目。二是多方聯動。2015年10月我縣與北京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隴東學院、北師大實驗小學及瀋陽五中等名校籤訂合作協議,開展「美麗園丁」教師培訓項目,全面實施「一個行動、兩對幫扶、六大工程」,通過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教育行政領航計劃、第三方評價--啟明燈督導提升計劃、「立德樹人」育英工程、手拉手對口支援計劃、「學校發展一體化」工程、智慧校園工程、「自主識字、同步讀寫」、中學語文模塊教學項目、「中國好老師」行動計劃、「金種子校長打造工程」、校園足球圓夢項目等十二個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協調創新計劃子項目,提升教育行政幹部、校長、骨幹教師三支隊伍素質,促進我縣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三是項目帶動。2014年起,我們轉變思路,拓展渠道,積極爭取實施北京樂平基金會「千千樹」項目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山村幼兒園計劃」項目,通過開展專家指導問診、長線集中培訓,短期跟崗實踐、名師送教下鄉等活動,大力推動了山村幼兒園的辦園水準,有效提升了志願者素養。2016年我們成功舉辦了「華池縣山村幼兒園現場觀摩推進會」和「第五屆
反貧困與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甘肅華池現場觀摩」,受到與會專家學者和項目縣同仁的高度評價以及多家媒體的關注和精彩報導。
4.加強統籌規劃,轉變研修方式。一是完善「四級互補」的培訓體系,按照「國培做示範、省培抓重點、市縣重農村、學校保全員」的原則構建四級培訓體系,國培計劃充分發揮項目規劃、培訓模式、課程設置及優質資源等方面的引領作用,省級培訓主要抓骨幹教師、培訓團隊和管理幹部能力提升,市縣培訓重在針對農村教師教育教學問題、提升課堂教學能力,校本培訓主要是覆蓋每一位教師,確保5年周期內能夠接受360學時的全員培訓。二是轉變培訓模式,為準確把握教師需求,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按照「把握需求、準確定位、分層分類、遞進培訓」的要求,積極推進「集中培訓+跟崗觀摩+返崗實踐+網絡研修」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將「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進一步深化,實現參訓教師學用結合、學思結合。
5.加強過程監管,注重培訓成效。一是外出培訓重安排,每期培訓,認真遴選參訓學員,召開動員部署會,圍繞「為什麼學、學些什麼、用什麼方式學、學訪要做什麼」四個方面強調安排,確保學員明確目標,完成任務,遵紀守規,學有所獲。二是擴散培訓抓成效,學員返崗後,縣局和學校及時安排參訓教師將培訓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開展「四個一」(寫一篇心得體會、上一節示範課、做一次專題講座、對應學科兩人立一項研究課題)活動,發揮典型示範和帶動效應。三是督查評估講成果,教師發展中心及時驗印學習筆記,下發教育簡訊,總結培訓成效與特色,引領參訓教師對培訓實踐進行反思、總結,提煉優秀案例和成果,在全縣範圍推廣分享。四是規範管理建檔案,為全縣50歲以下教師建立發展檔案共1098份,收存培訓過程性資料,提煉培訓經驗,總結培訓成果。
1.教師隊伍專業發展,教學水平明顯提升。一是參訓教師數量大,兩年來專任教師參加國培3954人次、省級培訓280人次、「美麗園丁」項目培訓1301人次,培訓次數和人均參訓大幅增長。二是送教活動效果好,邀請北京、蘭州、陝西30多名專家名師組織開展送教下鄉活動10多次,覆蓋面廣、受益人多。三是獲獎教師數量多,兩年來先後29名教師獲市級以上黨政綜合獎、369名教師在縣級以上各類技能比賽中獲獎,720名教師青藍結對幫扶,194篇論文獲省市級獎勵,44項課題省市立項,420節優質課在「網上曬課」中獲國家省市縣級獎勵。四是教學成績提升快,兩年來全縣初中畢業會考綜合排名穩居全市前列,普通高考二本上線率均達到35%,高考總進線率達到95%。
2.教學研討形式多樣,教研活動成效顯著。兩年來,我們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教材研究與課標解讀、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研發、學生素質評價
等五個關鍵環節,穩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過開展觀課議課、集體研課備課、送教下鄉、對口交流、「3322名師培養」、讀書富腦、讀書沙龍、主題徵文、聯片教研、教學觀摩、課題研究、技能競賽、各類論壇等系列教科研活動,教師教研水平顯著提升。列寧學校的「135」高效課堂模式、華池一中的「三環六步」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日趨成熟;柔遠初中、白馬九年制等學校積極探索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積極打造有效課堂,湧現出了一大批縣級骨幹教師;《紅星照耀陝甘》《南梁腰鼓》《華池民歌》等一系列校本課程已經成型。華池.合水友好合作論壇成功舉辦3次,有效促進了兩縣學校管理幹部及班主任的合作交流。
3.辦學特色日益凸顯,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通過國培及省市縣各類培訓項目的實施,我縣借力新教育,著力打造特色品牌,新教育實驗與「八園同創」高位嫁接,「七個一百工程」有效推進,按照「一校一特色」的總體思路,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創建活動,確保生生有興趣,班班有項目,校校有特色。柔遠小學的「五小教育」、列寧學校的紅色教育、南梁腰鼓,柔遠初中的「繩彩飛揚」、社團活動,華池二中的「悅」「樂」教育、翰墨書香,白馬和紫坊九年制的陽光體育、喬川初中的興趣小組、城壕初中的完美教室締造等辦學特色不斷凸顯。柔遠初中、列寧學校代表慶陽市赴重慶、蘭州參加比賽,為全省陽光體育推進會提供了觀摩點,很好的發揮了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先後有30多個兄弟學校千餘人次來觀摩學習,辦學影響力不斷擴大。
1.骨幹為主,輻射帶動。從全縣中小學幼兒園中選拔責任心強、可塑性高的骨幹校長、班主任、教師赴名校參加培訓。培訓結束後,以縣教師發展中心、學校為依託,開展二次培訓,擴散培訓成果,輻射帶動全縣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
2.兼顧管理,提升水平。培訓以校長教師為主體,兼顧業務副校長、教務主任、政教主任、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縣委政府分管領導及教育局長、副局長、股室負責人等教育管理幹部的培訓,促進全縣教育管理整體水平提升。
3.跟崗為主,注重實踐。培訓堅持以赴名校跟崗實踐、名師名家帶動為主,適當滲透先進理念,啟迪智慧,拓寬思路,通過手把手教、一對一學、逐環節感悟、全過程體驗,切實提升骨幹教師教學能力及學校管理水平。
4.滿足需求,補齊短板。培訓內容聚焦校長、教師的現實問題,立足全縣教育實際,以農村師資培訓為重點,從課堂教學入手,使農村教師「會上課」「上好課」,補齊短板,滿足不同層面的個性化需求,促進教師、校長專業化成長。
5.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培訓堅持以革新辦學理念、提升辦學層次、增強辦學實力為著力點,以推動全縣基礎教育提質創新發展為目標,積極與「美麗園丁」基金會、
高校溝通銜接,科學實施培訓項目,確保培訓工作切合實際,更接地氣,富有成效,從根本上提升教育水平。
對培訓院校、培訓機構而言:科學編制培訓規劃是根本。優化培訓模式與內容是關鍵。精心選派名師專家紮實開展送教下鄉是基礎。強化研修支持體系建設是保障。促進鄉村教師學用結合、學思結合是目的。
對教育行政部門而言:嚴格參訓學員的遴選與管理是根本。著力打造縣級本土培訓團隊是關鍵。紮實開展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是基礎。強力助推鄉村學校教師成功成名、學生成長成才是目的。
教師培訓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更是長期的。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需要教師的自我勤奮,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合作共贏。每次培訓都能給教師帶來思想上的洗禮,心靈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培訓可以激勵和帶動更多的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站得更高,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