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成立近十載,九合創投迎來「外傅」之年。
從2011年正式創立,再到投資200餘家早期初創公司,這些年,九合創投在一級市場投資圈影響力與日俱增,其品牌也獲得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縱覽九合創投的投資案例會發現,其不僅有相當多的移動網際網路項目,也不乏諸如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Momenta、主動降噪靜音方案提供商安聲科技、AI輔助醫療診斷 Airdoc、無人機物流技術公司迅蟻科技、人工智慧客服公司曉多科技、深度學習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一流科技、企業員工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美餐、智能銷售SaaS服務提供商探跡科技、二手奢侈品電商平臺紅布林等眾多項目。
如今,九合創投已在新經濟投資中找到方向,而就收益來說,也屹立於早期投資機構之林。
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
投技術首先要「理解技術本身」
技術出身的王嘯為九合創投植入了獨特的技術基因。
在百度期間的職業生涯讓他獲得了技術行業大拿的身份,而進入投資圈後,技術情結再次得到升華。「技術並不是冷冰冰的,技術也有自己的演化路線。」 王嘯對鈦媒體App說。
在王嘯的世界觀中,基於網際網路的代碼也只不過是技術歷史上的一葉扁舟。他認為,技術遵從著某種演化規律,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釋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商業規律證明,當一種技術風靡開來,最終影響和落地到普通用戶的生活之中,這往往也是宣告同一技術領域的競爭者們「誰最終勝出了」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不同技術在相互競賽時的不確定性。
創投圈的效應之下,某一技術熱潮來臨時,必然會吸引相關領域眾多創業者的湧入。一時間,少則幾百,多則上千的項目如雨後春筍突然展現。在行業看來,一個個項目讓人目不暇接,喧囂之下的一級市場似乎湧現了很多機遇;但對於早期投資人而言,卻是風險的預示。
九合創投也是其中之一。要想在喧囂之中發掘出真正可以在未來「脫穎而出」的項目,並非易事。
以增材製造行業為例,鈦媒體App通過梳理3D列印行業歷史發現,光是主流科研方向就有八個,而算得上有商業落地前景的諸如光固化、粉塵固化等技術路線也是多種並存。在國內特殊的商業環境下,這個行業 Copy to China 的思路也並非奏效,具體投資思路必須和特殊的製造業國情相結合......上述這些背景就無形中為早期投資增加了難度,因此多數機構看到這個領域後,要麼看不懂,要麼選擇繞道而行。
但王嘯和九合創投依然堅定技術投資路線。在風險投資行業,新物種通常包裹著「創新外衣」,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到真正內核。
在王嘯看來,早期項目的確存在「信息不對稱」,甚至不同背景的創業項目對同樣一個熱點行業都有不同的理解,但總的來說,「即便創業者們能以近乎窮舉的方式在創業賽道中試錯,技術演化的路線也一定是主宰其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王嘯認為,技術的核心驅動力在於需求和解決問題之間路徑上的匹配關係。行業千萬種,技術路徑也更多,但至少,在一個歷史維度中,總會有一種路徑能夠在需求和解決方案之間達成最優,而這種項目所體現的經濟最優、效率最優、技術最優才是九合創投所真正關心的創新,也是王嘯所認為的創新的精神內核。
對於技術投資的深刻理解,目前已經成為九合創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王嘯時至今日的一種投資哲學。
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機會
「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放在早期投資領域是一樣的道路。那麼,早期投資如何從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確定性?
早期行業難以總結投資方法論,這是公認的;而造成這個結果的一個原因是,早期投資的變量較後期投資或是上市公司而言更多,也較難量化。對這一點,王嘯對鈦媒體App表示,「我們一年看1000個項目也不過是基本功。」
對於九合創投來說,能夠對衝不確定風險的方式就是勤奮的看項目。十年下來,王嘯本人也對早期項目的量化標準有了新的認識。撕開行業內各種數字統計和研究報告的面紗,對於九合創投來說,其在不同賽道的市場容量、盈利模式、競爭力體現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深厚積累。雖然王嘯本人很少談及此類話題,但每一個細分領域的真實狀況已經牢牢地烙印在他腦海之中。
基於此,王嘯和九合創投更善於在投資機會出現之際扣動扳機。王嘯對鈦媒體表示,九合會沿著技術路徑進行判斷,選擇技術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有潛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規模化發展的解決方案,一方面,經歷幾年的行業變遷後,技術會在落地的過程中不斷去偽存真;另一方面,一級投資市場的重新洗牌也讓更多項目的價值趨近於其本來的價值區間。
九合重點關注的兩大領域是數字智能底層技術基礎設施和數字智能平臺。「數字智能的底層技術基礎設施」主要指雲計算、5G、IoT、終端的晶片(雲管邊端)以及AI等技術,給上層提供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方法。
「數字智能平臺」則是應用到某個具體場景,給行業中的絕大部分角色進行賦能,提供類似水煤電的基礎服務,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率,比如以貝殼為代表的產業平臺。
就目前的一級市場創投行業而言,一切都向著有利於九合創投的方向發展之中。無論是晶片半導體、生物醫藥、產業網際網路項目,其創業項目質量都較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三五個小年輕寫一個App」的時代正在被科研專家們的優秀項目替代。
王嘯覺得,這是整個創投領域向價值曲線的回歸,尊重技術、尊重產業變遷已經成為如今早期市場的主流聲音。以目前九合創投所接觸的項目中,已有相當多的創業者懷揣真正具有技術前景、有足夠商業變現空間和落地場景的項目出現。對於九合創投來說,一系列對於技術的認知和對行業規律的總結再次派上用場,而技術的突飛猛進也改變著九合創投已投的項目本身。
從底層到應用層的卡位布局
「以九合在AI領域從底層到應用層的布局為例。九合在底層投資了深度學習解決方案提供商『一流科技』,這個項目研發了人工智慧領域作業系統級的基礎框架,已經在今年7月底開源。王嘯認為,「中國需要一套完全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度學習框架和模型,這是人工智慧產業非常重要的基礎。對於底層或者基礎層的公司而言,技術是最堅固的護城河。」
「在底層之上,我們投資了人工智慧數據服務提供商龍貓數據、智能銷售SaaS服務提供商探跡科技、智能客服機器人曉多科技和影像輔助診斷AI醫療平臺Airdoc等。應用層的AI創業公司需要在界定的商業場景下解決問題,AI 技術指標已經不是最核心的差別。」
「例如在企業服務等領域,邁過技術門檻之後,算法能否持續優化,取決於場景應用和獲取數據的能力。只有對場景進行清晰的界定,從客戶反饋中獲得豐富優質的數據,才能實現算法的優化和快速迭代,解決實際問題。構建護城河的關鍵在於針對行業的解決方案、銷售能力,以及在行業中的品牌。」
九合投資的曉多智能客服機器人,運用 AI + NLP 技術,深耕電商的客服場景,2020年實現日均千萬級對話量,超萬家付費企業。今年雙11期間,曉多服務的客戶中,機器人助力下單金額佔商家總成交額的62%,同比2019年增長254%。機器人代替人工回複數超百億次,同比增長超100%,節約了近50萬名客服。
AI在醫療場景的運用更是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九合投資的Airdoc基於數千萬視網膜影像和 AI 技術,研發了人工智慧視網膜健康風險評估產品,建立了全球領先的檢測模型,可通過視網膜識別 50 餘種病變和 8 大重疾風險。今年8月,Airdoc的創新產品獲得了中國首批眼底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軟體三類證,將為更多用戶提供健康風險篩查服務,通過 AI 與醫療的結合普惠大眾。
在如今,AI等技術的發展,已不再是一兩個賽道的機會,AI 創業走入深水區,不斷下沉。在各行業被技術惠及之時,九合創投卻已「一眼望到底」,可以發現技術更深層次的投資機會。
王嘯舉例:「其實我們早就看到企業雲化這個趨勢了,也布局了很多項目,我們很早就投資了青雲QingCloud,並在其後布局了雲原生技術服務商時速雲、開源物聯網消息中間件領先者EMQ等雲原生領域的項目。」在與鈦媒體的對話時,王嘯覺得如今各行各業在提倡數位化,也是九合創投在幾年前內部形成的共識,「早期投資者,你只有看到機會投進去才能盈利,這個領域我們看的算是很早的。」王嘯補充道。
日以繼夜的反覆在技術投資領域強化認知,使得九合創投在行業變遷尤其是技術進步之時可以展現更快的反應速度,如果把九合創投也看作一個創業項目,那麼其在技術領域認識就是該投資機構可以漫步於投資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九合九年,二次生長
作為一家本土投資機構,九合創投的發展歷程也可以說是整個創投行業的一個縮影。
在植入技術基因後,九合創投在行業內找到了一席之地,也形成了該基金對於其他機構而言的明顯區別。現如今,讓王嘯感到欣慰的是,隨著九合創投的不斷壯大,其在資金體量、品牌影響力、投資專業度方面有了長足進步。
投資團隊的不斷壯大也讓九合創投有了更多閃轉騰挪空間。目前,以九合創投的新生代投資人來說,因為投資團隊的專業背景更加匹配創投行業的發展,也讓九合創投在以科學家為代表的創業群體中間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換一個角度來說,九合創投與如今創投行業的主流創業者之間的距離更短,在專業問題上更有發言權和共鳴。
追溯歷史,王嘯評價九合創投:「我認為在過去五六年中,我們抓住了企業服務的發展機遇,包括在SaaS化的客服、銷售、人力、社保甚至文檔協同等等領域,而現在我們要抓後一個五年產業網際網路的機會。」
王嘯認為,九合關注的底層技術基礎設施和數字智能平臺,本質上都是圍繞數據,通過加速數據獲取、傳輸、處理等,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智能性。數據是新一代的生產資料,能夠重構數字智能時代的生產關係,釋放巨大的能量。 隨著品牌感和投資能力的雙提升,王嘯對投資團隊有了更多要求。其一直呼籲的「創業者思維」也進一步在九合創投內部落地。王嘯希望,九合創投多年來在創業項目的積累可以在輔助早期項目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價值。以至於,如今在投資經理級別,九合創投也要求其具備創業者思維。
這對於投資人而言是否是一個過高的要求?面對鈦媒體的問題,王嘯回答:「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過高要求,我們要求投資人要思考這家公司要如何一步步走,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個公司,才能更好地服務項目。」對於九合創投來說,王嘯將其比作硬幣的正反兩面,也就是說,一個在早期投資機構供職的投資人既需要對投資有深刻了解,也同時要在創業的過程中發揮能量。
倒退十年,在九合創投的創立伊始之際,與其說,王嘯是該機構的靈魂,而十年之後,九合創投已經成功地將創始人個人特色轉化成企業文化。在各行各業都在風起雲湧的今天,對於創業項目而言,也許一些公司會在兩三年之間實現跨越增長,甚至問鼎IPO,但和其形成強烈反差的反而是投資機構本身。
十年樹木,對於投資機構而言,十年得以將品牌樹立,在王嘯和九合創投的賽道上,其已經過「外傅」之年,而在未來,甚至在二十、三十年的維度上,九合創投還會變得更加成熟。
現在,王嘯更加自信,和其他已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機構一樣,王嘯也更看好本土投資機構的未來。有朝一日,中國的VC機構也會成長為國家品牌的一部分,因為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苑晶,編輯/蔡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