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真的有基因,你還會跟「殺人犯」的孩子做朋友嗎?

2020-08-27 昭德培訓


8月4日,張玉環被宣告無罪釋放。

張玉環無罪返鄉後接受媒體專訪 圖/人民視覺

持續了20多年的懸案,靠著牆內牆外孜孜不倦地申訴,張玉環一家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可伴隨這個結果,張玉環回到村裡,得到的不是愧疚和包容,而依然是孤立與質疑。

真兇沒有落網,很多人依然認為張玉環有罪。因為村民這種「衛道士」的心理,張玉環現在在村裡步履維艱,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現在一無所有了。

白巖松談及張玉環冤案時表示:張玉環蒙冤27年,起點是在1993年,我想想自己,那一年25歲,走進東方時空當主持,今年已經52歲,想想這27年人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更能明白對於張玉環來說,這27年在人生當中失去多少?

對他來講,這27年的確痛苦難熬;

但這27年,最委屈,最無助,最手足無措的人,是他的兩個孩子。

二兒子在一次採訪中說,在他的童年裡,周邊都是「他爸爸是殺人犯」「這孩子家裡殺人了」這樣的聲音;甚至哥哥還被人打斷過腿,他們還被人往嘴裡塞過牛糞。

這些經歷只是九牛一毛,對於他們來講,旁人異樣的眼光,同齡人刻意躲避,這些經歷都是埋藏在心裡難以抹去的傷痕。

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可聯繫刪除

由於被證實是冤案,網上主流輿論都是在鼓勵,在支持,在講當年應該如何如何;

但是當你身邊有一個真的可能是「殺人犯」的孩子,

換位思考一下,你究竟會如何對待他,或者他們呢?

沒有人,或者說很少有人會拍著胸脯說,我會跟他成為朋友,我要幫著他成長。

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可聯繫刪除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熱播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的就是「殺人犯」這個詞給社會帶來風聲鶴唳的恐慌感,以及人們面對家屬的惡意,甚至有人想要為他們辯解辯護都會被潑糞恐嚇。特別是對於孩子,現在身邊的人還有鍵盤俠們似乎特別喜歡把自己的「憤怒」發洩到他們身上,似乎這樣就代表了正義。

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可聯繫刪除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在身邊的群體裡做了一個小的調查:「如果你的身邊真的有殺人犯的孩子,什麼原因會讓你攻擊他?」下面三個理由是被調者回答頻率最高的點。

擔心他成為下一個殺人犯;

父債子償,天經地義;

殺人是會遺傳的。


犯罪有基因嗎?


有的。

美國的一位神經學家法隆一次研究中發現自己的腦部結構和心理變態者一模一樣,得知此事的母親塞給他一本書,書開頭就講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統康奈爾家族的第一樁弒母案,隨後幾百年裡,其父系陸續曝出過殺妻弒母等數個殺親案件。

2011年後,另兩支父系血脈,一支被曝出全是兇殺犯,一支全是拋棄妻子的流氓惡棍。

為此他還做了一項調查,他追溯了兩個姓氏幾百年的族譜,一個家庭盛產醫生、律師等精英職業,而另一個家族盛產小偷、強盜與惡棍。

事實上,是他自己審視自己的成長過程,發現自己經常會出現輕躁狂的狀態,會喜歡那種刺激的感覺,會喜歡看暴力電影等。自己卻從來沒有犯過罪,但是對罪犯有天然的敏感度,甚至還擔任了《犯罪心理》的顧問。

為此,他還寫了一本書,《天生變態狂》,用近乎自黑的方式,揭露自身成長過程,希望大家可以認識到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同時也是在告訴那些可能真的是罪犯的孩子,沒有誰可以有理由放棄自己的人生。

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可聯繫刪除


我們如何給這些孩子塑造良好的環境?


1、明確犯罪對象


我們需要去區分,犯罪的是誰。明確了是誰,所有憤怒只指向這個個體,而不是家人。

如果有條件,可以去了解一下他作惡的原因。

嘗試去了解加害者,是為了從中尋找「惡」的形成機制與發展脈絡,從而最大程度地預防「惡」的發生,教化潛在的「危險之人」,從而在根本上保護我們的共同生活。

對於這些孩子來講,我們也要告訴他我們的態度,並不是說要隱藏自己的憤怒,而是要告訴他,我們不需要你背負父親的罪責,但你要清楚,你是你,他是他,如果你願意擔負什麼,那一定是你自己的意願。

不要隨便去貼標籤,我們的確可以隨意給別人貼標籤,但是無形之中,這種行為也是在抹殺一個人。這是一種潛在的心理暗示,俗話說三人成虎,當身邊的人說多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防禦性認同,覺得我就是這樣的人。久而久之,他反而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用愛發電


這一句並不是口號。

就像法隆教授那本書裡強調的一樣,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對他性格、價值觀等有很大的影響力。

當時做調查的時候有一個家長的反饋最奇葩:

我擔心他的孩子會傷害我家孩子,所以我讓孩子帶人先欺負他,這樣他就不敢欺負我家孩子了。

這個家長並不知道,如果這個孩子真的有害人的心,這種行為反而更容易把孩子置於危險之地。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們學習到的只有攻擊與傷害,而不是愛。

像張玉環一案裡面,幾個孩子最終沒有走向犯罪的道路,母親,外祖父給到的愛是功不可沒的。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沒有愛在裡面,這二十多年村民給他們的白眼與非議,將會對他們的性格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退一萬步講,為了對抗怪物,我們必須變成怪物嗎?

對犯罪原因的追索,經常會落到個性特點、家庭教養、學校教育、社會暴力與不平等機制上。

事實上,在淨化社會土壤這件事情上,是需要家庭和社會各方的力量,去努力尋找躲在雲後的希望。愛並不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產物,他是我們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創造美與善的一種希望。

所以朋友們,如果我們身邊真有這樣的孩子,請你們務必提醒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

阿倫特曾經提醒我們,喪失思維能力之時,惡便會真的降臨。而當我們的思維能力延展一分,惡便會被逼退一寸。

請帶著這份孤勇,努力前行。


-END-


相關焦點

  • 孩子,真的不能和「差生」做朋友嗎?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強調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古有「孟母三遷」,如今也有很多家長私下找老師,看看能不能給孩子安排一個「優等生」做同桌,或是私下告誡孩子多和成績好的同學做朋友,少和成績差的同學接觸。可這樣的行為真的好嗎?
  • 黃磊大女兒願意跟媽媽做朋友:父母跟孩子能成為朋友嗎?
    孩子是經由父母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是孩子的守護神,但是更應該尊重孩子,能夠跟孩子做朋友的父母,才會是孩子心中的好父母。 多少父母冠冕堂皇地搖著為孩子規劃人生的大旗,做的卻是操控孩子人生的事情,還不允許孩子反抗,一旦反抗就會更加苛待孩子。 有句話說,人與人之間,只有真誠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誰要是算計朋友,等於自己欺騙自己。
  • 分手就分手了,還做什麼朋友,分手後兩人真的還可以做朋友嗎
    ,在戀愛的路上,總有一些人會堅持不下去而選擇先離開,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戀愛甜如糖蜜,分手後如飲苦酒。那麼分手後,兩人真的還可以做朋友嗎?我覺得做不了朋友了。戀人本來就是從交普通朋友開始的,那既然兩人都分手了,就意味著不喜歡對方,那麼不喜歡對方,就沒有必要跟對方做朋友了,如果讓你跟一個不喜歡的人交朋友,你會願意嗎?我相信你會非常的牴觸吧。
  • 看哭了無數人的《以家之名》:這次依舊是原生家庭的「鍋」嗎?
    什麼叫制約,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你給他正面的反饋,你跟他說做得真棒,那麼孩子就會更想去做這件事。但是不管這件事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只要你給他正面的反饋,他就會想要多做。在荷蘭有一個家族,這個家族裡面所有的男性都有犯罪的前科。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很系統的研究,就發現,在這個家族當中,他們有一個基因的突變,造成他們的單胺氧化酶 (Monoamine oxidase)這樣一個化合物質活性缺乏,這個物質的活性缺乏是導致他們有犯罪行為的一個可能性。但是,如果沒有後天的環境影響、行為上的模仿學習,其實也不一定會發生的。
  • 這個世上真的有異性只想跟你做普通朋友嗎?
    你有這樣的藍顏嗎?和這個事業有成的男人戀愛後, Lisa 像變了一個人,生活的所有重心都是阿張,連跟哲睿的關係都疏遠了很多。站在一旁的哲睿看出了 Lisa 的為難和尷尬,便主動說,「你先回去吧,正好有幾個朋友要過來,我和他們一起唱。」
  • 教育「熊孩子」,真的就得這樣做嗎?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種;可當孩子做出不正確或不安全的舉動時,讓孩子親身感受到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不利後果,無疑是最有效的一種。有時候教育孩子,真的得「硬核」一點。畢竟,父母給的巴掌,總好過社會給的巴掌。4歲,本應是天真無邪的年紀,卻差點成了殺人犯。
  • 父母如何跟孩子做朋友呢?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小孩平時跟父母處的都挺好的,就是一到讀書寫字上面就會鬧矛盾了。孩子本身的天性就是玩,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這個是對他的一種滿足,誰都喜歡的,每個孩子都喜歡一些遊戲一起玩。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為什麼會有牴觸。是不是在他寫錯字或者答錯題的時候你沒有給予足夠的耐心呢?甚至還會發火,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其實也就是考驗我們耐心的時候。
  • TA是「壞」孩子,你別跟TA玩!孩子交朋友,家長要幹涉嗎?
    我發現,這個孩子來到家裡喜歡隨便翻東西,有時會說髒話,還會跟自家娃說:一會我們偷偷溜出去玩吧!震驚之餘,難免擔心:這位孩子把不好的習慣傳染給我的孩子怎麼辦?我要不要跟孩子說別跟他玩了?這位媽媽的擔憂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跟孩子做朋友,大可不必
    但是,「跟孩子做朋友」好像是爸媽這邊才有的需求。孩子那邊是從來不煩「怎麼跟爸媽做朋友」的。很諷刺,其實大人並沒更重視朋友。大人生活重心是事業與家庭,朋友親疏只求隨緣。但是對孩子來說,跟誰好、不跟誰好卻是天大的事,常常要敲鑼打鼓昭告天下。缺朋友、朋友反目,經常深深困擾孩子。但絕不會有老師跟孩子建議:「那你就跟爸媽做朋友啊!」老師沒這麼瞎的。
  • 跟誰姓,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談談冠姓權
    到了女性地位逐步提升的現代,與爭奪冠姓權有關的新聞也越來越多,例如前幾個月微博上有一個女博主就發表了自己的經歷「因為冠姓權要跟老公離婚」;網紅papi醬由於孩子隨父姓而引發的熱烈討論當然,能接受孩子隨母姓的人也越來越多,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3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7%的受訪者能接受孩子隨母親姓,僅有 23.2% 的受訪者對此不能接受。
  • 致所有家長朋友: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考壹佰導讀】近些年來,考壹佰注意到家庭教育中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父母要給孩子愛和自由、給孩子空間和權利;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和孩子做朋友。但是,父母真的適合和孩子做朋友嗎?與孩子做朋友要建立在規則之上老師首先要做好教育,有餘力,再做朋友。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
  • 致父母: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導讀:熊孩子滿街有,今年特別多。都說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大,我們不能喪偶式育兒、不能蘇大強式育兒,還不能太早和孩子「做朋友」?今天我們只揪實際的說,說說如何做好3點,跟孩子立好規矩,別做熊娃。預計閱讀:3分鐘小飛老師說: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孩子都像在挑戰大人的底線。
  • 分手後還能做朋友嗎?男人會跟前任做朋友嗎?
    兩個人剛談戀愛時,說好決不做放開相互牽的手,可現實說過有有還不夠,走到分岔的路口,你向左我向右,我們都倔強地不曾回頭,那兩個人分手後還能做朋友嗎?對於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的,分手以後是可以做朋友的,但這樣的過程 是很艱難的,即使是朋友也只是最最普通的朋友了,分手後,你有你自己的生活,他有他自己的生活,過多的接觸難免會影響現在的生活,所以,做朋友是完全可以的,普通朋友之間相互的幫忙,聚聚會都是可以的,一定要學會享受現在的生活,地付出的已經過去了,所以要坦然的去面對。
  • 內蒙殺人案始末:與窮兇惡極的殺人犯做交易,結果一家5口被殺
    2006年5月,為了逃避法律制裁,李煥文與逃犯李建民在朋友幫助下偽造了身份,為了躲避追捕,李煥文還做了雙眼皮以及隆鼻的手術,不得不說他的手術真的很成功,李煥文曾經偷偷逃回家鄉,但他的親戚朋友都沒能認出他來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導語:閨蜜小曼今天跟我打電話時告訴我,覺得生了孩子真的很沒有快樂。我很疑惑,閨蜜是個很喜歡孩子的人,從剛認識她的時候就聽她一直提著以後生了孩子會怎麼怎麼樣,現在怎麼會這麼說呢?後來閨蜜解釋說,孩子長大了,就變得不聽話了。他事情沒做好,或是犯了錯說說他,他卻特別不愛聽,甚至還回嘴。
  • 光明良知才能去惡----探析江西樂安殺人犯走向犯罪的根源
    本人通過查詢網上有限的資料,抽絲剝繭,試著找尋曾春亮走上犯罪之路的原因。家境貧困卻好逸惡勞你們習慣把人群分成罪犯和非罪犯,就是所謂的好人和壞人,並且由此延伸出一些高尚啊、卑微之類的概念,但是我要告訴你,其實一切都是機會而已,窮鄉僻壤的犯罪率低,不意味著那兒的人就高尚,因為他們沒有選擇,沒有選擇就不會有痛苦。
  • 想做基因檢測領域的「百度」,你靠譜嗎?
    名字取得像也就算了,連解釋理由都雷同...那嘿嘿君真的沒辦法為你辯護了...今天介紹的這位主角正是上述這個中國版的 23andMe,它同樣利用唾(kou)液(shui)來檢測你的基因。可能之前嘿嘿君並沒有介紹得足夠詳細,你們一定很好奇為什麼看似跟 DNA 瓜葛不大的口水能夠檢測基因呢?
  • 杭州女子被丈夫分屍案告破,世上真的存在「完美犯罪」嗎?
    杭州女子被丈夫分屍案告破,世上真的存在「完美犯罪」嗎?劉晶 律師 公眾號:劉律聊法7月25日,杭州警方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杭州市的來某某失蹤案案情。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但是有人可能會想,如果殺人犯或者其他的刑事案件犯罪分子足夠小心,心理素質更好一些,作案時候考慮更周全一些,那真的會出現「完美犯罪」嗎?「完美犯罪」到底是可以做到的,還是僅僅只是小說或者電影裡的虛構東西呢,「完美犯罪」真的存在嗎?
  • 致父母: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這是一種極大的進步,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就真的是正確的嗎,父母真的適合和孩子做朋友嗎?沒想到被另一個女孩站起來直嗆,說佟大為話說重了,只把自己當老師,沒把學生當朋友,他這種人就沒資格做老師!這把佟大為氣得夠嗆說:「在學校裡,你們就得守學校的規矩,我們首先是師生,其次才是朋友!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麼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
  • 八字看犯罪的基因
    【外在因素】1.交友不慎2.不良嗜好3.外在壓力4.圈子混亂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從6歲開始性格思想逐漸養成,所以小時候的教育環境非常的重要,如果走的運很背的話,認知會受限,犯罪基因率很高。從八字上來說,惡星和動星發揮忌神作用的人,往往具有容易誘發犯罪的基因,他們就是傷官,七殺,劫財,梟神和偏財四大兇神,身旺能擔起。八字傷官很旺,並且這個傷官發揮的作用不好,沒有印星來制,財星來洩氣。傷官官旺的人不喜歡受到約束和管制,他們專門克制官殺,無視法律,這就容易形成逆反心理,抗官,壓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