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山東濰坊市坊子區玉棵松數字農業產業園的有機蔬菜智慧工廠,10層立體化盆栽種植讓人眼前一亮。「10層立體化盆栽種植,一年可種植16茬有機蔬菜,畝均產值可達300萬元……」坊子區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總經理、坊子區窪裡村黨支部書記劉向東介紹說。
這些有機菜或者直接進入千家萬戶的廚房中,也可以盆菜的形式走到城市家庭的陽臺上,構建市民家中的「陽臺家庭農場」。
據介紹,玉棵松數字農業產業園是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重點項目之一,由上海賦民、北京東方大農業和濰坊坊子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2.6億元,佔地700畝,規劃建設6個單體佔地20畝的有機蔬菜智慧工廠和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精深加工智慧車間,打造集有機蔬菜立體種植、保鮮倉儲、精深加工、智慧管理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數字農業產業園。
走進有機蔬菜智慧工廠,一層一層的立體化種植架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盆栽葉菜,補光燈、自動噴淋設備等一應俱全。「我們利用立體種植、空氣調配、水循環溫度調節、作物補光、微生物循環、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等技術,打造了智能溫、溼、光自動調配系統,全年連續農作無休,實現了蔬菜工廠化生產。」有機蔬菜智慧工廠項目負責人李明法介紹,單棟智慧工廠投資3000餘萬元,一次可同時放置葉菜20萬盆,日產有機蔬菜10000公斤,可年產16茬,單棟智慧工廠可實現年產值6000萬元,畝均產值300萬元。
北側的二層是育苗區域,記者在現場只看到了幾名操作人員,操控著機器,播種、育苗、移栽全自動化,已經實現蔬菜種植的流水線作業。「以前50人才能完成的種植任務,現在僅需6名操作工、4臺機器人,降低了用工成本,產出效益大幅提升。」李明法介紹說,為了充分利用空間,他們還在一層種植了菌類和芽菜類蔬菜,日產可達1500公斤。
作為玉棵松數字農業產業園的投資方之一,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種植有機蔬菜而遠近聞名。「我們創新有機蔬菜種植模式,集成臺灣、荷蘭、德國、日本等技術,採用德國進口泥炭土,輔以酵素菌肥,為蔬菜提供營養全面的栽培基質,種出來的蔬菜全部達到有機標準。」劉向東告訴記者,有機蔬菜智慧工廠的四層中空玻璃溫室,隔絕外界聲、氣的幹擾,採用粘蟲板等生物防控措施,種出來的蔬菜在國家有機標準認證的基礎上,達到了歐盟、美國、日本有機認證標準。
目前,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已經在上海等地建立蔬菜基地,並且利用京東、阿里巴巴等渠道進行線上銷售,建立了從育苗到餐桌的一整套可追溯體系。除了利用網上銷售模式外,他們對有機蔬菜智慧工廠的銷售模式也進行了創新,未來將打造城市市民的陽臺家庭農場。
李明法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陽臺家庭農場的銷售模式,主要包括葉菜盆菜,未來的定價在一盆菜20元,另外每個盆的押金是20元。為此,他們還專門設計了盆菜架,可以放8盆,也有放10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現採現摘,一盆菜大約可以吃兩個多月,市民只需用澆水就可以,吃完後種植基質裡的營養也消耗盡了,市民一個電話就可更換盆菜。」李明法透露,如果市民不想種菜了,退回盆栽以後,返還押金。這相當於20元吃兩個月的有機菜,與市場上買菜的價格是差不多的。
對於這種銷售模式,劉向東表示前期已在上海、青島、煙臺等地進行了市場調研。他說,未來這些蔬菜就會像桶裝水的配送模式一樣,在小區內設置送菜商,一個電話菜就可以送到市民的陽臺上。
記者了解到,有機蔬菜智慧工廠產品除以盆菜、葉菜等形式進入千家萬戶和各大一線城市外,還將配套建設精深加工智慧車間,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還可以進一步生產製作代餐粉、果蔬粉等產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