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光的故事(深度好文)

2021-02-18 兗州煤業

什麼樹枝繁葉茂,綻放千古不敗?這是智慧之樹;

什麼燈光華煜煜,點燃千載不滅?這是心燈;

什麼光璀璨絢麗,照耀千年不黯?這是知識之光。

這是一個流傳千載的故事。

這是一個有關孜孜學習、快樂學習的故事。

這是一個浸染了華夏2000多年,感動過無數人,激勵過無數人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光」的故事。是一個中國古代少年匡衡「鑿壁偷光」的真實故事。

光是什麼?

光是人眼(眼睛)可以看見(接受)的一系列電磁波,也稱可見光譜。在科學上的定義,光是指特定波段的的電磁波譜。光是由光子為基本粒子組成,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稱為波粒二象性。光可以在真空、空氣、水等透明的物質中傳播。這是光的定義。而不是光的延伸。

光,早已穿越了它本身的定義,涉及到每一個領域。從物質領域到精神領域。到人文領域,文學領域,天文領域,思想領域。就像它的光芒一樣,無所不照。

光是地球生命的來源之一。光是人類生活的依據。光是人類認識外部世界的工具。光是信息的理想載體或傳播媒質。

據統計,人類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總信息中,至少90%以上通過眼睛。

當一束光投射到物體上時,會發生反射、折射、幹涉以及衍射等現象。

光是史前燧人氏取火的那一個亮點。正是火的運用,使我們的先人告別了生吞活剝,從蠻荒邁向了文明。如同恩格斯所言:「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

光是太陽普照萬物,是一切事物的濫觴,萬物之母。

自從太陽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乳育生命,普照萬物,孕育文明,催化思想。

陽光,星光,日光,月光,火光,燈光,螢光,雷射,眼光;光年,光華,光芒,光輝,光明。有關光的詞語不知凡幾,有關光的典故比比皆是。

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甘冒風險,竊取天火,給人類光明;

煤礦工人冒著危險,從地層深處開採煤炭,給世人帶來溫暖。

光和知識是相通的。就像農作物中的光合作用。光不僅是物質的映照,同時知識也可以變成光,成為精神,化作思想,從而熠熠發光,照射心靈。

思想是可以放飛的,猶如鳥兒;思想是可以綻放的,猶如大樹;思想更是可以閃光的。它可以像太陽,也可以像燈光,也可以像燭光。

如果說,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是竊取天火,把溫暖和光明帶給人間,那麼,人間的匡衡是「偷」光,也是竊取光明,只是,他竊取的是知識之光,智慧之光。

《六祖壇經》「定會品第四」中說,「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這段文字把燈與光明,燈與黑暗的辯證關係進行了明晰的說明。

鑿壁偷光是一個成語。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最終成為大學問家的故事。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郡人,就是今天的鄒城。匡衡幼時好學,家貧夜晚沒有燈燭,他就鑿穿牆壁借鄰居家的燭光苦讀。匡衡刻苦學習的佳話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衡乃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我在想,匡衡鑿壁偷光,肯定是煤油燈光,或者是燭光。這說明他的生活的艱辛,勞頓。一是白天沒有時間,苦於生計。二是家庭貧窮,買不起油燈。正是因為他用心「偷」來的微小的光亮,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小光成了大光,知識之樹日益繁茂,成為參天大樹綻放。他的心靈被知識開光。它化作了祥光,霞光。有的記載也叫「鑿壁借光」。無論偷也罷,借也好,都是相通的。有時想起,今天人們通常說的「借光」一詞,是否就是借代的這一典故?因為,借光,也是含有借方便的意思。

知識之光和智慧之光碰撞出來火花。燭光成了他們的紅線。匡衡用心靈之光,把知識的嫩芽培育成了鬱鬱蔥蔥的大樹,綻放出燦爛的知識霞光。他自己也是憑著一點點的積累,在知識的海洋裡積聚成浩茫的森林,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成為燦爛的星光,照耀後人。

感謝古人的記載,不僅留下了文字記載,而且還極其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形象感人的「偷光學習」畫卷。其實,不僅匡衡,幾千年來,在中國古代流傳著許多古人勤奮學習、善於學習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囊螢映雪、焚膏繼晷等等。

我從小喜愛連環畫,幾十年來,一直有收藏連環畫的愛好。我至今珍藏著一套1979年版的,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古人勤學故事》《上、下冊》。在我收藏的1000多本各種版本的連環畫中,它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在我的學習和工作中,這本連環畫對我的成長有著很大的鞭策,淨化著我的心靈。裡面共選載了30多篇古人勤學的故事。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勤奮好學,在少年時期即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在選載的故事中,有《懸梁刺股 》的孫敬、蘇秦;有《囊螢映雪》的車胤;有《董仲舒三年不窺園》;有《少年包拯學斷案》;有《範仲淹斷齏劃粥》;有《賈逵隔籬偷學》。當然,還有匡衡的《鑿壁偷光》。

記得那時看這些故事時,除了感動,還有好奇。

從介紹中了解到,匡衡是東海郡人,即今天的鄒城。而他讀書的地方就是鄒城的匡莊。我的心思馬上定位在了山東南部的那座小城。鄒城在我的心中心儀起來。名人志士為什麼那麼令我們崇敬,以至於每每提及,都會使我們心生敬意,心蕩神馳。我想還是人類崇尚真善美的天性的原因,是人類有著追求正氣,崇尚理想的使命。

而他們這些人的行為,他們高古,偉大的人格魅力,他們的卓越的精神,恰好契合了大眾的心理,在心靈的深處尋找到了燃點。以後,由於工作的關係,我來到了鄒城,在這裡,工作生活,娶妻生子,一直到今天。我想,這真是天作之美意。而且匡衡讀書的地方就在城的東南,20華裡左右。記得剛到鄒城,我就心馳神往地來到了這個村子,迫不及待地去尋找在我的心中,在千千萬萬兒童的心中閃爍了一千多年的那盞「燈火」。

我漫步在匡衡的故裡,感受到了2000多年的薰風書香。我極力撲捉曾經的歷史氣息,深思今天的教育現狀。

在這些故事中,我發現了隱蘊在其中的內涵,他們的心中都有了光的布施,都有了心靈的開光,而且已經幻化為一種人文精神。它早已超越了典故的範疇,這種光,照耀了2000多年,這種精神已經穿越了歷史,超越了時空,成為我們民族的一種烙印,一種坐標。

「鑿壁偷光」的故事雖然已逾越千載,然而那團光亦然在我心中縈繞,燃燒,猶如彩霞般在我心靈綻放。那是一幅多麼美妙的、愜意的「讀書圖」啊!我在遐想:黑夜裡,萬物俱寂,從鄰居家過來的光線一定是暗淡的,少年匡衡的雙目緊緊盯著微光照亮的那一頁頁書,一行行字。天地外的一切和他無關,心無旁騖,內心充滿寧靜。只有一行行的字像磁石般吸引著他的目光。

燈光雖然暗淡,但是他的心靈一定充滿了光芒;吸納知識,對於他,就像咀嚼甜甜的甘怡,此刻,他的心中充滿了靈光,變得神聖莊嚴,而那些微的燈光變成了佛光。燈火在他的周圍劃出了一層光圈。天氣雖然寒冷,他的心中一定被知識的熱度溫暖著,炙烤著。眉宇中透著一種英氣。那一刻,在知識的燈影裡,兒童的胸懷思接千載,視通萬裡。

這裡,沒有強迫,沒有任何幹擾。沒有沉重,沒有拔苗助長。那一刻,他的心中是輕鬆愉悅的,是愜意的。這是他追求知識的心路歷程。這也是我們今天仍然在探討的快樂學習法,主動學習法。

我們一直強調,寓教於樂,快樂學習,這也是我們的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縱觀世界教育史和中國教育史,好學勤學的例子可謂汗牛充棟。他們大部分都成為有用之才,國家的肱骨,有很多青史留名,成為後世楷模。

他們還有一個共同之處,都不是被強迫的,都是在快樂、愉悅中學習。雖然有很多家庭經濟條件窘迫,但是在汲取知識上,他們有著主觀能動性,在學習態度上,是積極的,在學習過程中,是快樂的,在心靈上,是自在的,是沒有焦慮的。

在幾千年的人類教育史上,自從人類文明的曙光初綻,教育也便開始了它的漫長而曲折的歷程。翻開世界教育史,可以看到人類在教育領域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湧現出來諸多的教育家。

他們寫出了無數的教育專著,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思想體系,凸顯出他們在人類教育思想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的輝煌貢獻。中國:孔子 、孟子 、墨子、 陸九淵、蔡元培、黃炎培、吳玉章、魯迅、陶行知、劉仙洲等等;國外:蘇格拉底、德謨克裡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西塞羅、 託馬斯·莫爾、誇美紐斯、盧梭、克魯普斯卡娃、蘇霍姆林斯基等等。可謂洋洋灑灑,噴珠濺玉。

他們在德智體美育方面,在心理素質和非心理素質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從人類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理論書、中國古代的《學記》,到孔子的《論語》,從《大學》到老子《道德經》;從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的《母育學校》,到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盧梭提出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愛彌兒》一書是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從英國哲學家和教育家斯賓塞《教育論:智育、德育和體育》到諾丁斯的《教育哲學》,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到《杜威教育名篇》、《蒙臺梭利教育法》。

他們的教育思想經久不衰,滋養和引領著人類的教育不斷向前發展,孕育著薪火相傳的希望。

我們百度一下,僅僅有關教育的典故、成語就蔚為大觀:「比屋可封」  、「不教之教」 、「不可教訓」、「不言之教」 、「曾子殺彘」 、「春風化雨」 、「斷杼擇鄰」 、「畫荻教子」 、「時雨春風」 、「弦歌之聲」 、「循循誘人」 、「沂水春風」 、「有風有化」 、「有教無類」 、「玉琢成器」。

從中,我們可以辨析出中國教育的博大精深,探微出它的脈系和發展歷程。

 

修路,架橋,辦教育被譽為人世間的三大善舉。

在齊魯大地,自古就不乏名垂千古,世界級的教育家。教育思想澤被齊魯,浸潤著這片神奇之邦,在它的天空,處處漂移著教育的祥瑞之雲。且不言孔子,被譽為「千古奇丐」的武訓先生(1838——1896年),就是齊魯這塊祥瑞之地培育出的風雲人物。他行七,原無名,名「訓」是清廷嘉獎他行乞興學時所賜,字蒙正,自號義學症,諡號義學正。山東省堂邑縣(今冠縣柳林鎮)武莊人。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享譽中外的貧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處義學,教育了無數窮家子弟,是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

雖然人類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那麼多的先驅者做了探索,但是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的遺憾和不幸,全世界有多少兒童失學,每年有多少兒童被拐賣、尋短見。這是多麼深的創痛。

在我們國家,也是觸目驚心。雖然我們的教育傳統源遠流長,有著那麼多的前事可鑑,但是這也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教育始終是社會的產物,是時代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背景密切相關,息息相映。

儘管我們有著悠久的教育傳統,有著深厚的教育積澱,但是今天的教育體制還是有所缺憾,有著制約發展的瓶頸。儘管我們在不斷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創新,強調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還是主導,還是主流。

這樣,勢必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高分低能也就自然而然。特別是在今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的教育理念也在迎接著巨大的挑戰。一切向錢看,一切為了經濟效益。使得人們的價值觀發生嚴重偏頗。人們像發了瘋一樣,朝著金錢、效益的路上奔跑。在這個怪圈裡沉浮,在這個魔圈中不能自拔。

寧靜的校園不再平靜,應該是最為安全的校園危機四伏。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罪惡已經蔓延進去,黑手已經伸了進去。弱小的身軀被無情摧殘。在學校被砍,上學的路上被砍,就連最為安全的校車也是危機重重,充滿兇險。這可是孩子們的「諾亞方舟」啊!就在今天,我無意中打開電腦,又一條驚心動魄的消息撲入眼帘。山東蓬萊的一輛校車發生車禍,導致8個幼兒死亡。這是生命之殤,是生命悲憫。更為可悲的是,這樣的悲劇既不是先例,也不是結束。

校園不安全,小學生在家的境遇呢,因為一次考試,一個排名,一次作業,學生被虐待,自殺,不絕於耳。教師的心理負載大,學生脆弱的心靈更是弱不禁風。焦慮,抑鬱,跳樓,尋短見,屢屢發生。他們以極端的方式,成為殉難者,成為教育失敗的祭奠。

在西方教育體系中,是沒有差生的,只有差異。而差別和差異在我們這裡,在這個有著千年的教育傳統的國度裡,卻依然是糾纏不清,剪不斷理還亂。快樂學習,某種程度還是在理念上徘徊,寓教於樂,還是臣服於應試教育。教育體制的頑疾,制約了發展,使得寓教於樂還是戴著鐐銬跳舞。「鑿壁偷光」的主動性,愉悅性,漸行漸遠。

應試教育也給學校、老師們帶來沉重的壓力,一切看成績,看排名,看高考上線率。一切唯成績是從,一切唯升學率是瞻。這樣,造成老師們的互相攀比,直接的後果就是把壓力轉嫁給學生。教的辛苦,學的沉重。

每當我看到幼小的孩子背著沉重的書包,我心中就會升起一種憐憫。現在的孩子沒有了快樂,輕鬆的童年,在應試教育的軸心主導下,孩子們的書包越來越鼓,補習越來越多,再加上各種素質教育的認識誤區,誤導,本來就很侷促的假期,周末又被各種補習充滿。小提琴,古箏,鋼琴,方興未艾。多掌握一門技能,增加孩子們的修養,是情理之中。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要跟風,要看孩子們的興趣。完全不顧孩子們的興趣,只是一味的走形式,勢必適得其反,甚至,導致悲劇。

興趣盎然的學習,快樂的學習才是教育的「上品」。與之出現的是,現在,孩子們的心靈空間越來越小了,快樂越來越少了。每當看到孩子們的童年這麼辛苦,勞頓,我就會產生深深的同情,也會想起我的童年,那時候,沒有這麼多的補習,每到假期,周末,就是我們心靈放飛的時刻,捉蟬,逮螞蚱,鬥蛐蛐,何其快樂。

所以「鑿壁偷光」不僅是一種學習精神,更是一種教育的境界。

 

 

現在,教育設施越來越好了,人們的思想越來越禁錮了;校園越來越大了,人們的心理越來越侷促了;教室的燈光越來越明亮了,學生的心靈越來越黯然了。這確實需要我們認真反思,深刻認識。

今天,無論是物質財富的積累,還是經濟的發展,古代社會的條件今非昔比。鑿壁偷光的故事所處的環境已經時過境遷,不再有誰去仿效。但是其意義,內涵依然有著現實意義,其精神是永恆的,是永遠不會事過境遷的。它已經深深地刻畫在了我們民族的文化脈繫上。他不僅是一個勤奮學習的個例,已經成為熱愛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成才的一種精神。

2000年來,這種精神已經深深的羽化進了中華民族的血脈,根植於歷史的深處。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一種寓意,一種象徵。它已經成為照耀千千萬萬兒童勤學上進的一盞心燈,燭照著他們的心靈。  如果說,孩子是明天的太陽,那麼,教育就是點燃太陽的火種。如果一個社會兒童被虐待,拐賣,這個社會還可愛嗎,如果兒童失去教育的機會,或者因為教育的失誤,教師的失德,學業的沉重,而尋短見。這個國家、民族希望何在?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共識,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更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繁衍發展,繁榮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決不能再使我們的教育行走在素質教育的邊緣,不再被應試教育壓垮我們民族的未來,那些切膚之痛,夭亡之殤,絕不應當成為我們下一代的宿命。

怎樣理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與市場經濟的關聯,尋找到教育的支點,牧放孩子們的心靈,不再使事關千秋大業的教育成為「迷途的羔羊」。這需要我們做深刻的思考。

鑿壁偷光已不僅僅是一個成語,而是成為一束永遠閃耀的燈火,成為我們心中永恆的雕像。

相關焦點

  • 三季人的故事(深度好文)
    - 01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學生很高興的說:「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麼奇怪的問題吧?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 五塊錢的故事(深度好文)
    但是她說,這件事對她影響很大,一直覺得自己很卑微,同時,在心裡埋藏下對錢的渴望。五毛錢的故事是一位男士講的。初二那年暑假,班上兩個女同學到他家串門。他們坐在一起聊天,這是他平生第一次與同齡女孩交往。後來,女同學提議去街上轉轉。他身無分文,便去找母親,希望給他一點零花錢。媽媽不肯給。他一再懇求、哀求。
  • 深度好文:關於把目光放在遠方!
    大家好,我是小編橫著的豎笛,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把目光放在遠方的故事。生活在現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我們需要知道,一個人想要成功樹立遠大的目標很重要,只有把目光放在遠方,才能有大志向和大決心,只有這樣才能敢於去行動,才能夠看到成功的大門。
  • 人這一生,需要三把尺子(深度好文)
    易中天曾說:「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敢幹;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會發生。」行走世間,總要有自己的底線,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因為大千世界,難免會有各色各樣的誘惑。心中有尺的人,能夠不為利益所動,不被誘惑所驅。
  • 5個小故事,個個蘊含深刻哲理!(深度好文)
    原標題:5個小故事,個個蘊含深刻哲理!(深度好文) 2.狀元爭鋒 一條船上載著文武兩狀元和一個孕婦。因為同是當朝狀元,文武兩狀元誰也不服誰,交談中兩人吹噓起來。文狀元吟出一首打油詩: 我的筆兒尖,我的硯兒圓。 文章三篇好,中個文狀元。
  • 閃爍之光×鎮魂街聯動:同人文徵稿活動開啟,投稿100%有獎!
    閃爍之光×鎮魂街聯動:同人文徵稿活動開啟,投稿100%有獎! 《閃爍之光》同人文徵稿活動於5月23日-5月31日開放徵稿,豐厚遊戲禮包和周邊獎勵等你來拿,更有機會參與官方約稿等深度合作!
  • 尊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深度好文)
    尊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深度好文)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孩子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更需要得到關於獨立的培育,得到希望和夢想。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憑力氣掙的工錢。」流浪漢感激地說:「我不會忘記你的。」他向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就昂首上路了。
  • 《忍冬》一個關於犯錯與救贖的故事,很不錯的一篇文,看了三遍!
    ――《忍冬》《忍冬》作者:Twentine文案:關於犯錯與救贖的故事。「許輝,許諾的許,光輝的輝。」「你呢?」    許輝是個講究的人,或許這是有錢人的通常特點,不管看著再邋遢,他的吃穿用度還是比一般家庭出來的孩子精緻許多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有品位的人。
  • 一個真實的輪迴故事(深度好文)丨可讀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裡,一位貧困的農民正在勞作。忽然,他聽到遠處傳來了呼救的聲音,原來,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個獲救的孩子是一個貴族公子。故事到這兒並沒有結束。老貴族因為敬佩農民的善良與高尚,感念他的恩德,於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
  • 深度好文:一文讀懂如何備考2021年國考面試?
    經歷了疫情的洗禮,國考的熱度再一次攀升,這是不爭的事實!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以國考為路徑進編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在此,筆者以一文講述關於國考面試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2021年國考面試的時間安排面試的具體時間:由招錄機關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的面試時間:2021年2月底之前。
  • 末世文推薦:這是一個屌絲逆襲高富帥,讓女神獻出膝蓋的故事
    末世文推薦:這是一個屌絲逆襲高富帥,讓女神獻出膝蓋的故事又到了小編每日為大家說書的時候了,大家千萬可不能錯過哦!隨時關注小編,拜託書荒就這麼簡單!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末世文推薦:這是一個屌絲逆襲高富帥,讓女神獻出膝蓋的故事末日戒魂簡介:末日病毒爆發後的三百年,和平、繁榮和人類越來越遙遠,人類不但沒能奪回地球的控制權,反而生存的問題越來越嚴峻。 倖存者活在高高的巨壁內,建立新的秩序。
  • 捷克,一個歐洲小國,為何潛力如此巨大?(深度好文)
    捷克是一個發達國家,可能會讓大家有些意外,蘇聯解體後的加盟共和國似乎都過得不怎麼樣,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捷克是個例外,捷克不但是發達國家,而且捷克在科技的發展領域一度領先世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低調、多金、內涵的捷克共和國的強大科技領域。
  • 迪士尼的中國故事,閱文的全球故事
    「星球大戰」這一IP在海外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國內還有很多潛力可以發掘,他們需要一條通路,來聚攏更多的粉絲和受眾;閱文正在打通IP全產業鏈,並謀求全球化運作,這次合作,也有助於閱文豐富自己的運營手段,將其復用到更多的作品經營上。這是中國故事創造者與全球知名故事品牌深度交融的嘗試,旨在讓星戰故事更具備中國色彩,也讓中國故事藉助星戰不斷傳播。
  • 關於人的神通,科學證明「天眼」真實不虛(深度好文)
    原標題:關於人的神通,科學證明「天眼」真實不虛(深度好文)
  • 關於匡衡的故事成語故事 精選簡短勵志小故事賞析
    匡衡是我國歷史上的著名的經學家,而且還是西漢末期一品大官,他的官職在當時僅次於皇帝,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說關於匡衡的故事成語故事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下面小編就再為大家講述一遍。   關於匡衡的故事成語故事是鑿壁偷光。
  • 這是一個關於我牙齒的故事
    1983年出生於墨西哥的一個外交官家庭。2010年首部作品《假證件》出版。2015年《我牙齒的故事》出版,被列為《紐約時報》《衛報》年度選書。假證件》 作者:(墨西哥)瓦萊裡婭·路易塞利 譯者:張偉劼 版本: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這,是一部關於我牙齒的故事:一部關於我這些收藏品、它們獨有的名字和它們經回收後煥然重生的作品。
  • 人性的閃光,是寫好一個故事的基礎
    有很多文章,我們看完,往往未必能說清楚到底好在哪兒。有糖和大家一樣,剛開始,看任何一本書,是不懂得像個老學究一樣好好的分析一下這篇文章到底怎麼樣,如何如何。但是好的故事,卻是最能打動每一個讀它的人。有糖個人稱之為,好的故事,是因為故事中有人性的閃光。有糖也看雞湯文,每次看完都很勵志,雞血肆意。可是轉眼成空。可是有一些不經意間看到的作品,某一個細節,卻會影響一段道路。就像北京大學教授陳曉明曾說過,讓他走上文學道路的是巴金的《憩園》,裡邊的一個老者,讓他在從小被一抹人性背後的柔軟所影響一生。
  • 朋友圈簡單卻有深度的句子:句句珍貴,趕緊收了!(深度好文)
    朋友圈簡單卻有深度的句子:句句珍貴,趕緊收了!(深度好文)一、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懶惰,放下你的三分鐘熱度,放空你禁不住誘惑的大腦,靜下心來好好做你該做的事二、只有放得下,才能將該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把握住,從而抓住最重要的東西。
  • 如何講述一個好故事:一個好故事勝過一個好畫面
    而另一位主角 Shay 的故事則顯得相對「平靜」,他的故事發生在一艘太空船上,從小就被太空船「養大」的 Shay 從未遭遇過真正的危險,飛船上異常開朗熱情的電腦自稱是他的「母親」。每一天他從起床到睡覺,都是由電腦安排好的固定程序,Shay 受不了這樣的生活,與 Vella 一樣,他也試圖打破命運的枷鎖。
  • 【深度好文】如何用深度學習識別網絡欺詐?
    今天滴豹米花花花帶來重磅好文由獵豹移動威脅情報中心的專業小豹們帶來的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