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口中的「ViteCong(也有直接取首字母VC的叫法)」一詞指的並不是所有北越武裝力量,而是特指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簡稱NLF)。雖然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中有很多人員來自於越南人民軍(People's Army of Vietnam,簡稱PAVN),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並不直接聽令於河內的越南人民軍司令部,而是由負責B2戰場的南方局統一指揮(南方局:Trung ng Cc min Nam)。
彩繪: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這是戰爭後期的裝備,戰爭中前期他們的裝備並不好
因為胡志明小道是美軍的重點打擊目標,因此越南北部的物資難以運到南部去,這意味著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武器裝備要遠弱於越南人民軍,不過在該武裝中卻有一支作戰能力極強的特種部隊:論裝備,他們的裝備堪比美軍的MACV-SOG;論人員,他們都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手。
圖為胡志明小道,可以看出這是越南南部極為重要的補給線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工兵單位的整編
1968年1月底,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一起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春節攻勢(Tet Offensive),攻擊了越南所有的重要城市,然而他們事先所設想的「總暴動」卻並沒有發生,在被美軍以絕對的火力優勢反覆碾壓下,春節攻勢最終以失敗告終。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西貢美國使館外圍炸開的大洞
在春節攻勢失敗後,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開始統計傷亡情況,結果他們發現,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工兵單位是整個春節攻勢中傷亡率最高的(與蘇聯軍隊那樣,其工兵定位類似於蘇軍中的戰鬥工兵,常組成突擊隊對敵方目標進行攻擊)。因此越南人民軍提出了「監管」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工兵單位的提議,這等同於正規軍為遊擊隊提供專業指導,因此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接受了這個提議。
西方戰地記者拍攝到的越南人民軍,其裝備要比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好得多
幾個月後,越南人民軍429工兵團(429th Sapper Group)接管了越南南部和柬埔寨的訓練中心,開始為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訓練專業的工兵。不久後,年事已高的胡志明還專門為工兵部隊提出了「四個必須」,即採用工兵戰術時必須保持靈活;指揮官必須熟悉工兵作戰的技巧;工兵部隊必須士氣高昂,工兵部隊必須保持良好的紀律。因此,越南人民軍更加看重這些工兵部隊的建設了。
埋設地雷的越南遊擊隊人員
到了1970年時,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每支工兵單位,都已經是訓練有素的專業工兵了,他們將這些工兵分類為海軍工兵、城市工兵和野戰工兵(naval, urban and field,在老一些的圖書中會稱他們為水上、城市或野戰特工隊)。其中,海軍工兵負責攻擊水路和沿海設施,城市工兵負責打擊城市目標、進行宣傳和收集情報,野戰工兵的職責則比較複雜,包括滲透入美軍和南越的軍事設施內,對指揮所、炮兵陣地和彈藥庫等高價值目標進行爆破,組織並協助步兵班組對相對鼓勵的地方目標進行打擊等。
即將發起攻擊的越南人民軍步兵,左側士兵目光堅毅,右側士兵也準備進入肉搏戰
此外,這些工兵單位中的骨幹大都是擁有著堅定政治信仰的人(Party member,具體含義需要自行翻譯),因此他們在執行進攻任務時總會表現出那種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導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高級軍官為他們下達任務時,會特意叮囑他們:完成任務後一定要活著回來。這些軍官做出這種叮囑的原因顯而易見——工兵單位的成員,都是越南人民軍或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中的精銳。
被化整為零的工兵單位與著名戰例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工兵們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編制,這些工兵在完成了專業培訓後,會化整為零地分配到各個地區,因此這些工兵單位大小不一,有由幾名成員組成的工兵班,也有近千名成員組成的工兵團。這些工兵單位不僅訓練有素,而且還裝備精良,其武器庫中的武器包括但不限於:AK-47步槍、RPD機槍、B40火箭彈(PRG)、蘇制手雷和地雷、特製的炸藥包和相關爆破器材。有人稱一些工兵單位中甚至裝備了繳獲而來的噴火器,但是這種說法並未經過證實。
一支水上突擊隊
一些規模較大的工兵單位,有時會對美軍或南越軍隊的軍事目標發起進攻,他們擁有一套特殊的戰術,即在打擊前對目標進行縝密的偵察,然後將參與進攻的部隊分為四組,分別為安全隊、突擊隊、火力支援隊和預備隊。安全隊負責通過布設地雷、埋伏阻擊等方式延緩敵人的進攻,其至少會裝備一具RPG;突擊隊則負責突擊任務,攜帶自動武器、爆破筒、剪線鉗和炸藥對目標進行攻擊;火力支援隊則負責壓制敵方火力點並為突擊隊提供火力支援,他們裝備有RPD機槍和RPG;預備隊則可以被理解成一個裝備有機槍和大量爆炸裝置的加強班,其職責與火力支援隊相近,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他們代替傷亡慘重的突擊隊完成任務。
當時越軍工兵部隊常見的偽裝方法之一,既防蚊又防曬,因此保留至今
越軍的工兵打過許多漂亮仗,比如他們在1971年3月28日清晨對廣治省美軍瑪麗安基地發起的襲擊。當天早上濃霧瀰漫,由於事先已經進行過縝密的偵察,因此這支工兵部隊的突擊組很快就剪斷了鐵絲網滲透到了營區之內,隨後美軍的營地就遭到了越軍的徐進炮擊。當美軍還未反應過來時,工兵突擊隊已經開始在營區內向各種目標投出炸藥了,由於這支工兵突擊隊的自動火力和支援火力都極為強勁,因此美軍根本無法做出有效反擊,美軍第46步兵團第1營C連連長理察.V.金特(C Company 1st Battalion 46th Infantry, Captain Richard V. Knight)也被當場擊斃。一個小時的激戰過後,這支越軍工兵部隊在濃霧中脫離了戰場,他們只在戰場上留下了15具屍體,而美軍則吃了大虧:基地內30名美軍陣亡,82名美軍受傷,基地內的火炮和軍火庫也被悉數炸毀。
法國女戰地記者拍下的相片《痛苦的醫療兵》
相比瑪麗安基地,越南工兵部隊還有一個舉世聞名的戰果,即1964年5月1日在芽莊港口內將美軍「卡德」號航母炸沉。實施這次任務的越南蛙人們,就隸屬於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工兵單位,後來他們被整編到了海軍工兵之中,說起來這算是越南工兵部隊的成名之戰了。
尾聲
為了規避美軍極具戰場統治力的支援火力,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將這些工兵單位化整為零,投入到各個地區的作戰行動中,因此很少有人知道,越軍當時還有這樣戰鬥力強大的單位存在。
越南人民軍/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常見的武器,戰爭後期時已差異不大
2015年4月,越戰老兵阿諾德.布隆伯格(Arnold Blumberg)在《越南》雜誌上發布了大量關於越南工兵部隊的內容,他在文章中稱「相比普通的美軍部隊而言,這些工兵在裝備和訓練程度上都有極大的優勢,他們摧毀了數百個包括補給站、燃料庫、軍火庫在內的軍事目標,其戰鬥力堪比美軍MACV-SOG這樣的特種部隊,這讓美軍對他們產生了恐懼——美軍堅固的防禦與精良的裝備,都難以抵抗越軍工兵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