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四野二流部隊交手後,美國三星上將記住了一個人的名字

2020-12-09 林屋公子

說起美軍王牌,海軍陸戰隊第1陸戰步兵師肯定榜上有名,該師雖然組建於1941年2月1日,資歷比騎1師和步2師等成立於一戰爆發後的部隊要淺,但也是戰功赫赫。

瓜島戰役,陸戰一師與日軍17軍在島上血戰半年,獲得總統優異部隊嘉獎。

衝繩島戰役,陸戰一師第一個突破衝繩島上日軍防禦的核心——首裡防線,將軍旗插上了首裡城堡。

韓戰爆發後,陸戰一師會同第七步兵師編為第10軍,參加了仁川登陸作戰,下屬的海軍陸戰隊第五團是第一個登陸仁川的部隊,陸戰一團緊隨其後,成功消滅了仁川灘頭的人民軍守備部隊。

登陸後,陸戰一師和韓軍首都師、第三師一道從東線鹹興北進,企圖越過黃草嶺、赴戰嶺向朝鮮政府的駐地江界進軍。

黃草嶺、赴戰嶺位於長津湖以南,為這一地帶髙山分水嶺。此地群山起伏連綿,北高南低向遠方伸延。有兩條沙土公路縱貫山區,北抵江界,南通元山港。兩條公路中間有一條小型鐵路,為兵家必爭之要地。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分東西兩路向鴨綠江進軍,其中西線韓軍1、6、8師進展最快,與東線部隊之間敞開80餘公裡的缺口。而東線敵軍進展相對緩慢。

經研判,彭德懷大膽作出了東頂西放的策略:將西線之敵誘至溫井、雲山、熙川以北,集中38、39、40軍殲滅韓軍第1、6、8師,以第42軍(欠第125師)在東線黃草嶺、赴戰嶺阻擊美軍第10軍及韓國軍第1軍團,保障西線主力的側翼。

根據部署,10月24日深夜,42軍124師先頭部隊進入黃草嶺一線陣地,25日上午,開始與美韓聯軍交戰。

倒黴的韓軍成為開頭幾波炮灰部隊,從25日—28日,韓軍首都師第18團整團衝鋒20餘次,依然沒能打破124師370團2營4連陣地,該連因此成為著名的「黃草嶺英雄連」

29日拂曉,124師改變戰術,放棄一線陣地,將韓軍首都師和第3師2個半團誘入志願軍縱深8公裡以內,再居高臨下炮火覆蓋,打得韓軍暈頭轉向,124師3個團分別從正面和左右兩翼殺出。

僅3小時時間,志願軍就重創了韓軍兩個團,其中第3師第26團基本被全殲,師屬陣地向南推進6公裡。

30—31日,韓軍第3師對黃草嶺又發動了10餘次進攻,均告失敗,損失慘重,已經打不動了。

見韓軍戰鬥力不行,陸戰一師乾脆親自上陣。

從實力上看,陸戰一師無論從火力還是兵力還是裝備都有絕對優勢:擁有士兵2.8萬人,坦克149輛,裝甲車35輛,高射炮64門;,155毫米榴炮18門,105臺米榴炮54門,火箭筒607 門,無坐力炮、化學臼炮、迫擊炮、六零炮343 門,飛機50架,輕重機槍1008挺;衝鋒鎗2萬支。

比起陸戰1師,42軍寒酸多了:只有75毫米山炮12門,迫擊炮、九二步兵炮、六零炮加上炮兵第四十五團火炮80門,輕重機槍150挺,衝鋒鎗等自動火器2124支,手榴彈1000多枚。飛機坦克沒有。

42軍的前身東野5縱在東野12個縱隊中算二流,在遼瀋戰役前才由遼南、遼東解放區的地方部隊升級組成,是解放軍中組成最晚的縱隊。在進軍中南時,42軍甚至沒有渡過長江,而是留在河南剿匪,是四野入關部隊中唯一沒有渡過長江的軍。

東野5縱第一任司令員——萬毅

不巧,美軍王牌在東野二流部隊面前吃了大虧。

11月1日上午,50多架飛機密集地向煙臺峰、松茸洞等前沿陣地傾瀉炸彈,緊接著就是榴彈炮猛烈轟擊,在炮火延伸前,陸戰一師以坦克為先導,大舉進攻志願軍陣地,到2日黃昏,志願軍371團主動放棄煙臺峰、松茸洞一線陣地。

自以為取得勝利的史密斯少將不知道,這將是災難的開始。

軍長吳瑞林命令124師師長蘇克之發揮夜戰之長,迅速組織反擊。當晚,蘇克之出動4個營,分多路對美軍發起反擊。擔任正面進攻的2個營在朝鮮人民軍6輛坦克的配合下,沿水洞向龍水洞攻擊。第370團1營甚至攻破了水洞美軍第7團陣地核心,大量殲滅敵人,至拂曉撤出戰鬥。

370團3營直下敵後400.1高地,全殲美軍1個炮兵營指揮所,擊毀榴彈炮3門、汽車10餘輛,迫使軍陸戰1師暫停對黃草嶺正面進攻,出動60多架飛機、20多輛坦克圍攻3營。該營與幾倍於己的美軍激戰一天一夜,殲敵330餘人,擊毀汽車40餘輛,於3日22時突出重圍。

心有餘悸的美軍將志願軍發動夜襲吹的軍號稱為「恐怖的魔笛」。

11月4日,在40多輛坦克引導下,美軍又對志願軍陣地發起大規模進攻,突破了松茸裡以北陣地,直撲真興裡和三巨裡。

左翼,10多輛坦克鑽入峽谷中間的狹窄公路,突然一聲沉悶的巨響,兩邊山崖崩塌,形成滾滾泥石流,片刻工夫覆蓋了坦克和行軍縱隊,沒有被埋住的坦克也被拱翻,或相互相撞在一起。

原來,由於炮彈不夠,軍長吳瑞林下令炮兵將用於發射基準炮的TNT炸藥收集起來,埋在峽谷兩側石洞裡,並用草木、石塊等做好偽裝,不使敵人察覺。等敵人坦克一來,工兵起爆,滾滾巨石轟隆砸向公路。左翼坦克群基本報銷。

右翼的坦克群進展順利,從松箕洞西側沿丘陵和小公路突入了124師防禦陣地縱深。正當美軍得意洋洋時,42軍先用山炮和迫擊炮迫使美軍放緩前進腳步,然後由副軍長胡繼成帶著軍火箭炮營12門6管火箭炮,對美軍坦克一頓齊射,立刻擊毀坦克10餘輛,右翼坦克群見勢不妙,轉頭就跑。

11月5日,敵人向黃草嶺發起了更猛烈的進攻。清晨8時許,先是30架敵機輪番轟炸2個多小時,緊接著幾十門榴彈炮一齊轟擊。30多輛坦克沿著崎嶇的山路,向黃草嶺陣地衝來,形勢十分緊迫。

為了阻止敵人坦克沿路突破,吳瑞林下令124師以第372團第6連組成一個爆破隊,爆破隊分10個爆破組,每組10人,每人一包炸藥,在三巨裡到水洞北山約4公裡的路程上,沿公路靠山邊又挖了許多打坦克洞,並用草木、石塊等做好偽裝,不使敵人察覺。42軍還將所有軍屬火炮秘密分成三個炮群,反擊美軍進攻。

當美軍坦克群趕到志願軍陣地時,先是遭到朝鮮人民軍坦克群迎頭射擊。之後,志願軍爆破組一躍而起,攔腰炸毀坦克數輛。敵人的坦克立刻亂了套。見敵人坦克受阻,3個炮兵群立刻發出怒吼,炸死炸傷美軍無數。

到11月7日,志願軍在西線取得重大勝利,42軍才奉命撤出黃草嶺陣地。

從10月25日至11月7日,42軍第124師在東線黃草嶺、芳草嶺、煙臺峰一線,先後與韓軍首都師、第3師、美陸戰1師等3個師的強敵進行了 13個晝夜的激戰,殲滅敵人2700餘人,有力保障了西線主力順利殲敵。

40年後,一名年輕的中國軍官被派到美國進修軍事,下課後,三星上將教官叫住了他:「你知道中國的吳瑞林將軍嗎?」

中國軍官聳聳肩:「不知道。」

將軍帶著遺憾搖頭而去。

當這位中國軍人學成返國時,老教官特意將他叫去,講了黃草嶺之戰的前因後果,並特地強調:「吳將軍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我十分敬佩他。你回國後,在戰略和戰術方面要好好向他學習。」

吳瑞林中將

那名中國軍官才恍然大悟,這名三星上將就是當年黃草嶺之戰中42軍的俘虜兵,曾被吳瑞林親自審問。

那名學子沒記住也正常,在抗美援朝中,像吳瑞林那樣智勇雙全的志願軍軍級將領實在是太多了。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帝國主義軍隊,志願軍依靠出色的戰術和輕步兵作戰技能力挫強敵,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相關焦點

  • 四野雄獅,39軍,被世界各國軍事學院列入教材的中國部隊
    觀摩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世界諸國軍事學院的教材,就會發現,教材中有很大一段文字專門介紹了一支中國部隊,且在下方對此部隊參與的歷次戰爭都有標註,每場戰鬥也有著詳細的解釋。此部隊就是被譽為「四野雄獅」的第39軍。
  • 四野被公認為規模最大,名將最多,這些名將,誰又能是第一呢?
    我國四個主要野戰軍中,四野被公認為規模最大,名將最多,有兩個元帥,三個大將,上將多達18人。所以,在這些名將中,誰又能是第一呢?很多人的名字都能舉出來,如黃克誠、蕭勁光、劉亞樓、韓先楚、黃永勝、李天佑、梁興初、鍾偉等等,但要說戰功最大、殲敵最多的,還得算上這個並不太出名的人物——劉震。劉震是湖北孝感人,剛入伍時,從事的都是政治工作,歷任連長、營政委、團政委、師政委等職,是一位很優秀的政工人員。
  • 名字霸氣的六位開國上將,成就很大,後兩位是主席親自改名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號。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賦予名字太多的意蘊。名字會成為一個人的精神象徵,一個好名字,會成為人生的助推力。很多開國上將的名字就很霸氣。第一位,李天佑這名字霸氣吧,天佑,上天保佑。李天佑的確是得上天眷顧的猛將。
  • 四野悍將黃永勝,晚年生活如何?臨終前實現一個願望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簡稱四野,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此部隊是由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後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部以及一部分東北抗日聯軍發展而成的。四野是一支擁有優良傳統的部隊,戰鬥力極為強悍,且從此部隊中走出眾多開國將領,黃永勝就是其中之一。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想必說到四野軍隊大家都十分興奮,這四個野戰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隊,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其中第四野戰軍有著非常多的傳奇經歷,我們今天要講的將軍就是在這個軍隊當中。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上將冒著生命危險登島,才有了今天的南海局勢
    海南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在我國的能源運輸通道上,海南島的存在,對於保衛和拱衛中國南疆,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在1950年,海南島解放的歷程也是十分艱難。 當時海南島上還有50艘艦艇,45架飛機,薛嶽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海南島的防線是「伯陵防線」。而我12兵團副司令兼40軍軍長韓先楚,15兵團43軍軍長劉作鵬也率部開赴湛江,準備攻打海南島。
  • 東北抗聯創始人之一,後成四野副司令員,55年為何沒有參加授銜?
    在抗戰勝利後,抗聯隊伍又投入到東北解放戰爭中,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但在建國後的55年授銜中,十大元帥和十大將都沒有抗聯出身的將軍,仔細留意的話在57位開國上將中也沒有來自抗聯的將軍,甚為遺憾。
  • 開國上將中有兩位曾是「死對頭」,二人是誰?他們後來和解了嗎?
    1955年9月27日,有55名戰功卓著的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在這些開國上將中,有兩人曾是「死對頭」,他們是誰?後來和解了嗎?李天佑上將,是廣大指導員公認的「虎將」。他參加過長徵、平型關大捷等戰役,不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中,他屢建功勳,表現非常出色,是解放戰爭中四野最強的將領之一。而陳明仁上將也不差,他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戰功赫赫。不過,有本事的人同樣也有脾氣,他敢公然頂撞老蔣。1941年冬天,宋美齡和丈夫一起坐車來到了西山,恰好陳明仁部在修築防禦工事。蔣中正一看陳部軍容不整,衣衫破爛,很生氣,責問陳明仁為什麼把士兵帶成了叫花子。
  • 哈爾西是美國海軍僅有的四位上將之一?《決戰中途島》的大BUG
    應該翻譯成「四個海軍五星上將之一」,這就對了!上將和五星上將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兩者差別是相當大的。美軍的軍銜制度,正常情況下,將級分為四級:準將、少將、中將和上將。由於這四個級別的軍銜標識分別是一顆將星到四顆將星,所以準將也被叫作一星將軍,少將是兩星將軍,中將是三星將軍,而上將則是四星將軍。
  • 四野資歷最淺,但實力最強,誕生了兩位大帥
    1948年11月1日,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下達了統一全軍組織及番號的命令,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整編。將全軍按照地域劃分為四大野戰軍,分別為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
  • 東吳如果也有「五虎上將」,誰能有資格入選呢?
    但是也不缺乏傑出的人物,話說蜀國有「五虎上將」,魏國有「五子良將」,東吳有「東吳四傑」。 東吳的主要人物都是文武全才類型的統帥,比如周瑜。如果我們就按照武力來選著,東吳的「五虎上將」,那麼將會有誰入選呢? 一流武將 很遺憾吶,東吳沒有像蜀國五虎和魏國典韋許褚一樣的「超一流武將」。
  • 巴頓才只是四星上將,為什麼感覺他比大多數五星上將還出名?
    但是八十年代以前幾乎沒人知道巴頓,或者也有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的,但不會多麼關注。那麼巴頓將軍在中國的名氣是怎麼才鵲起的呢?小編認為大多數人是在八十年代初,因為《高山下的花環》,從而得知有巴頓這麼一個美國將軍。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打頭陣、第一仗,是人們非常關注和重視的大問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
  • 部隊中「一槓三星」和是什麼軍銜?
    部隊中「一槓三星」是上尉軍銜;軍銜,在15-16世紀產生於西歐一些國家,習慣上稱為西歐式軍銜,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根據軍人的職務、軍事素養和業務素養、資歷貢獻以及軍兵種或勤務區分,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稱。用綴在肩章或領章等處的等級符號,標明軍人社會地位和軍事級別的稱號,叫做軍銜。
  • 美退役四星上將:記住6月1日,可能是美國民主實驗終結的開端
    【文/觀察者網 白紫文】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威脅要動用軍隊、甚至啟用《叛亂法案》鎮壓示威者的想法,震驚了美國社會;其為去教堂而要求警察暴力開道的行為,更是引起公憤。美國退役四星上將約翰·艾倫(John Allen)表示:我們可能正見證美國民主實驗終結的開端。
  • 「三星上將」翻譯成「Admiral samsung」,被這本假證氣笑了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由浙江農民餘思高創立的虛假機構「聯合國維和部隊總司令部」,遍布貴州、湖南、湖北、重慶、河北等十餘省市。 這些「執行官」們不僅敢坐火車不買票,還敢去監獄提犯人、在銀行存假幣……就因為他們手持著一本「聯合國維和部隊總司令部特別通行證」。 然而這些所謂的「通行證」,不光製作粗糙,信息內容更是漏洞百出。
  • 差點把美軍上將趕下大海,打敗德軍沒問題
    朝軍畢其功於一役,投入全部主力部隊向防守釜山的韓軍和美軍第8集團軍發起連續進攻,差點把美軍上將,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趕下大海。沃克指揮美韓聯軍拼死抵抗,還出動航空兵轟炸朝軍的坦克和後方補給線。最終,朝軍的攻勢撐不住了,美韓聯軍轉守為攻。從6月25日戰爭爆發,到7月底美韓聯軍退守釜山防線。
  • 一個人也要像一支部隊
    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是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他總結出一個高效能人士身上具備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這裡面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積極主動這個習慣,它讓我知道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主動選擇的權利。可以說它改變了我的人生態度,讓我從一個被動型態度轉變為主動型態度。
  • 登普西「火箭般」晉升經歷:7年從準將到四星上將
    (原標題 登普西:7年從準將到四星上將)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提名今年4月剛就任陸軍參謀長的馬丁媒體在對這一人選表示意外的同時,也為其在軍中 「火箭般」的晉升經歷詫異不已———從一星準將到四星上將,登普西只用了7年時間。 登普西是愛爾蘭裔美國人,出生於1952年,1974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其部隊生涯多年在德國度過,1995年至1996年就讀於美國國防大學。登普西先後參加了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而伊拉克戰場也成為其個人軍職生涯的福地。
  •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國著名軍事家,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1880年1月26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郊外30公裡一個軍人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