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號。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賦予名字太多的意蘊。名字會成為一個人的精神象徵,一個好名字,會成為人生的助推力。很多開國上將的名字就很霸氣。
第一位,李天佑
這名字霸氣吧,天佑,上天保佑。李天佑的確是得上天眷顧的猛將。他是廣西僅有的兩位開國上將之一,從遙遠的紅七軍,一路北上,歷經艱難險阻,成功匯入中央蘇區,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蹟。
年僅15歲的李天佑活了下來,加入中央蘇區後,李天佑迅速脫穎而出,當上紅軍師長那一年,李天佑才20歲啊。靠的是什麼?是血肉之軀穿過槍林彈雨,李天佑負過很多次傷,活下來也是一個奇蹟。
大難不死的李天佑,到了東北戰場,執掌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血戰黑土地,鏖戰四平,打了很多惡仗。建國後,李天佑是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還當過代司令員,副總參謀長。
第二位,楊得志
這個名字好,「少年不得志,走馬遊新市」,自古以來,很多人鬱郁不得志,而楊得志卻很「得志」。其實楊得志本來叫楊敬堂,參加革命後哥哥給他改名叫楊得志,哥哥為革命而犧牲了,這個名字卻護佑楊得志一生。
這位井岡山上的年輕將領,迅速成為中央紅軍的主力團長,強渡大渡河,為紅軍打通一條天路。平型關惡戰,華北戰場楊羅耿兵團的掌舵人,進入朝鮮戰場,從兵團司令員,到志願軍副司令員,最後當了志願軍司令員。
有一次,毛主席到山東考察,見到了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楊得志。毛主席對這位愛將說,楊得志,現在「得志」了吧。建國後,楊得志當了20多年的大軍區司令員,晚年還當了總參謀長。人生如此,當然得志了。
第三位,韓先楚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韓先楚卻要領先全楚,霸氣。其實,韓先楚的乳名更霸氣,叫天寶,天賜的寶貝。進入私塾後,先生給他取的名字,叫韓先楚。
韓先楚戎馬一生,的確是領先全楚,甚至領先全國。湖北走出的開國將軍不少,韓先楚的家鄉紅安更是中國第一大將軍縣。而韓先楚應該是他們當中名氣較大、成就也較大的一位吧。
解放戰爭時期的旋風司令,從白山黑水一路馳騁,一直解放了祖國的寶島海南。建國後,韓先楚也是當了20多年的大軍區司令員,晚年成為軍委常委,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副國級。
第四位,郭天民
上天的子民。郭天民畢業於黃埔六期,很早就來到中央蘇區,因為治軍甚嚴,被稱為「鐵匠」。抗日戰爭時期,郭天民是中央軍委作戰局局長,位居中樞,參與核心決策。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是第四兵團司令員,郭天民是這個兵團的副司令員,黃埔六期的小老弟給黃埔一期的老大哥當了副手。建國後,郭天民當過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第五位,黃永勝
對於一位革命軍人來說,永勝,永遠勝利,就是最好的名字。當然了這個好名字,是毛主席給改的。黃永勝原名叫黃敘錢,這名字不好,革命軍人怎麼能「敘錢」呢?
毛主席就給他改名叫黃永勝。這個名字保佑了黃永勝的前半生,黃永勝出身貧寒,16歲當兵,沒有什麼華麗的學歷,完全憑藉戰場上一刀一槍殺出功名,戎馬幾十年,能夠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蹟。
在東北戰場,黃永勝是很能打仗的,先是當了第八縱隊司令員,遼瀋戰役在即,林總把他調任第六縱隊司令員。相對來說,第六縱隊比第八縱隊要更主力一些。
後來,黃永勝升任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第十五兵團司令員,成為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大將。廣州軍區是由四野的部隊建立的,黃永勝成為首任軍區司令員,任期長達14年,然後黃永勝還擔任了總參謀長。
第六位,許世友
許世友原來也不叫許世友,而叫許仕友,後來改成許士友,軍人嘛,要跟士兵們做朋友。可是毛主席說,軍人不能只跟士兵們做朋友,要立志成為全世界人民的朋友,無產階級是解放全人類的嘛,就給他改叫許世友。好有氣魄的名字。
毛主席改名,護佑了黃永勝前半生,卻護佑了許世友整整一生。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點名讓許世友去山東,獨當一面,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點名讓許世友指揮濟南戰役,成就了蓋世奇功。
建國後,許世友當了長達25年的大軍區司令員,是開國將軍中的佼佼者。同時,許世友還兼任過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因為偉人的護佑,許世友成為唯一享受土葬待遇的開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