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霸氣的六位開國上將,成就很大,後兩位是主席親自改名

2020-12-25 文史茶館2018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號。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賦予名字太多的意蘊。名字會成為一個人的精神象徵,一個好名字,會成為人生的助推力。很多開國上將的名字就很霸氣。

第一位,李天佑

這名字霸氣吧,天佑,上天保佑。李天佑的確是得上天眷顧的猛將。他是廣西僅有的兩位開國上將之一,從遙遠的紅七軍,一路北上,歷經艱難險阻,成功匯入中央蘇區,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蹟。

年僅15歲的李天佑活了下來,加入中央蘇區後,李天佑迅速脫穎而出,當上紅軍師長那一年,李天佑才20歲啊。靠的是什麼?是血肉之軀穿過槍林彈雨,李天佑負過很多次傷,活下來也是一個奇蹟。

大難不死的李天佑,到了東北戰場,執掌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血戰黑土地,鏖戰四平,打了很多惡仗。建國後,李天佑是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還當過代司令員,副總參謀長。

第二位,楊得志

這個名字好,「少年不得志,走馬遊新市」,自古以來,很多人鬱郁不得志,而楊得志卻很「得志」。其實楊得志本來叫楊敬堂,參加革命後哥哥給他改名叫楊得志,哥哥為革命而犧牲了,這個名字卻護佑楊得志一生。

這位井岡山上的年輕將領,迅速成為中央紅軍的主力團長,強渡大渡河,為紅軍打通一條天路。平型關惡戰,華北戰場楊羅耿兵團的掌舵人,進入朝鮮戰場,從兵團司令員,到志願軍副司令員,最後當了志願軍司令員。

有一次,毛主席到山東考察,見到了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楊得志。毛主席對這位愛將說,楊得志,現在「得志」了吧。建國後,楊得志當了20多年的大軍區司令員,晚年還當了總參謀長。人生如此,當然得志了。

第三位,韓先楚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韓先楚卻要領先全楚,霸氣。其實,韓先楚的乳名更霸氣,叫天寶,天賜的寶貝。進入私塾後,先生給他取的名字,叫韓先楚。

韓先楚戎馬一生,的確是領先全楚,甚至領先全國。湖北走出的開國將軍不少,韓先楚的家鄉紅安更是中國第一大將軍縣。而韓先楚應該是他們當中名氣較大、成就也較大的一位吧。

解放戰爭時期的旋風司令,從白山黑水一路馳騁,一直解放了祖國的寶島海南。建國後,韓先楚也是當了20多年的大軍區司令員,晚年成為軍委常委,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副國級。

第四位,郭天民

上天的子民。郭天民畢業於黃埔六期,很早就來到中央蘇區,因為治軍甚嚴,被稱為「鐵匠」。抗日戰爭時期,郭天民是中央軍委作戰局局長,位居中樞,參與核心決策。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是第四兵團司令員,郭天民是這個兵團的副司令員,黃埔六期的小老弟給黃埔一期的老大哥當了副手。建國後,郭天民當過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第五位,黃永勝

對於一位革命軍人來說,永勝,永遠勝利,就是最好的名字。當然了這個好名字,是毛主席給改的。黃永勝原名叫黃敘錢,這名字不好,革命軍人怎麼能「敘錢」呢?

毛主席就給他改名叫黃永勝。這個名字保佑了黃永勝的前半生,黃永勝出身貧寒,16歲當兵,沒有什麼華麗的學歷,完全憑藉戰場上一刀一槍殺出功名,戎馬幾十年,能夠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蹟。

在東北戰場,黃永勝是很能打仗的,先是當了第八縱隊司令員,遼瀋戰役在即,林總把他調任第六縱隊司令員。相對來說,第六縱隊比第八縱隊要更主力一些。

後來,黃永勝升任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第十五兵團司令員,成為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大將。廣州軍區是由四野的部隊建立的,黃永勝成為首任軍區司令員,任期長達14年,然後黃永勝還擔任了總參謀長。

第六位,許世友

許世友原來也不叫許世友,而叫許仕友,後來改成許士友,軍人嘛,要跟士兵們做朋友。可是毛主席說,軍人不能只跟士兵們做朋友,要立志成為全世界人民的朋友,無產階級是解放全人類的嘛,就給他改叫許世友。好有氣魄的名字。

毛主席改名,護佑了黃永勝前半生,卻護佑了許世友整整一生。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點名讓許世友去山東,獨當一面,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點名讓許世友指揮濟南戰役,成就了蓋世奇功。

建國後,許世友當了長達25年的大軍區司令員,是開國將軍中的佼佼者。同時,許世友還兼任過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因為偉人的護佑,許世友成為唯一享受土葬待遇的開國將軍。

相關焦點

  • 參加秋收起義的5位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這次偉大的起義,走出了五位共和國未來的開國上將。他們當時的職位都比較低微,有普通的戰士,有班長,職位最高的一位才是連長,可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最低的也是兵團的副司令員。建國後成就都很大。他們都是誰呢?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主席給他起名「永勝」,後被判處13年,開國上將臨終想穿55式軍裝
    主席給他起名「永勝」,後被判處13年,開國上將臨終想穿55式軍裝戰爭無情,卻總是存在,紛擾不斷的戰事常常那個籠罩在上個世紀每個人的心頭。於是,出現了一位位愛國人士,造就了一位位將領。英勇無畏的戰士流血流汗,為我們的新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的事跡我們一直記住,他們的精神深深令我們折服。今天小編與大家講述的就是從那時時代一路走來的將士,他的前半生功勳卓著,可謂看客不妨小看一番。
  • 開國上將黃永勝,晚年判刑入獄,因何事寫信給主席?
    說起開國上將黃永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這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充滿傳奇色彩。在革命年代,黃永勝是一位戰無不勝的驍將,參加過湘贛邊秋收起義、紅軍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幾十年的戰火洗禮,讓黃永勝從普通戰士逐漸成長為統帥千軍萬馬的將領。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且聽在下一一到來。第一個是紅四師,這是紅三軍團的主力師。師長是洪超,歷史應該記住洪超,他當過朱老總的警衛員,是中央紅軍長徵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在突破國民黨的第一道防線時,洪超不幸壯烈犧牲。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在38名正兵團級將領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將是主動要求降銜,否則的話也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是大將軍銜。所以說,正兵團級別,是開國上將的一個重要標準。 但是在57位開國上將中,卻有多達22位並非正兵團級幹部,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來說說兩位無軍隊級別者:烏蘭夫和閻紅彥。
  • 南京軍區的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在授軍銜的時候,12個軍區的負責人們基本上都參加了授軍銜,最高的軍銜是上將軍銜,而上將數量最多的是南京軍區,一共出了3位開國上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南京軍區的3位開國上將都是誰?其次是南京軍區政委唐亮。
  • 出自黃埔軍校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名單
    黃埔軍校只是我們現在的總稱,其實它的名字一直都是變化的。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 陣容最豪華的兵團,司令員是元帥,兩位開國上將,還有一位正國級
    不信你去查查,其他的兵團司令員要麼是開國大將,比如許光達,陳賡和蕭勁光,要麼就是開國上將,比如王震,陳錫聯和「三楊」等等。只有第十八兵團的司令員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除了徐向前,第十八兵團還有兩位開國上將,分別是周士第和王新亭。1949年6月,周士第接替徐向前擔任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 開國上將黃永勝,晚年判刑入獄,妻子兒女後來怎麼樣?
    距離紅安200公裡外的鹹寧,也同樣是一塊紅色土地,今天我們要講的開國上將黃永勝,就出生在這裡。黃永勝,原名黃敘錢,1910年出生,湖北鹹寧人。他早年跟隨羅榮桓在通城鬧革命,後來參加了主席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隨部隊來到井岡山,由此開始了革命生涯。黃敘錢作戰英勇,很快在戰鬥中嶄露頭角,受到了主席的表揚。除此之外,主席還為黃敘錢改名「黃永勝」,希望他在以後的革命道路上永遠勝利前進。
  • 古代最霸氣的5位帝王的名字:第一位充滿神話,第三位滅元朝而來
    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這其中的名便是我們的姓名。好的名字令人有好的第一印象和不好的深刻印象。例如——歐陽一卓 VS 王二狗五、劉邦斬白蛇起義,建立中國最長壽的漢王朝——405年。劉邦僅比秦始皇小三歲,取代秦成為第二個大一統王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李姓,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是我國人口第二大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李姓也是第二,有110位開國將軍。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802開國少將之首,偉人為其改名「解放」,志願軍中的諸葛亮!
    1955年大授銜,共授10位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802名少將,共計10名開國元帥、1042名開國將軍。朱老總是10大開國元帥之首、粟裕將軍是10大開國大將之首、蕭克將軍是55位開國上將之首、徐立清將軍是175位開國中將之首,那麼誰是802名開國少將之首呢?
  • 南京軍區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1955年9月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而當時十二大軍區的負責人基本上都參加了授銜儀式,其中南京軍區有三人被授予了開國上將,那麼這三位將軍都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張氏霸氣!開國將軍居然張姓最多!120位張姓開國將軍,張家人你知道幾位?
    從1955年第一次授銜,後來又經過幾次晉升,到1964年,我軍的開國將帥共有1614人,包括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1360位少將。    那麼,在1614位開國將帥中,哪個姓最多呢?答案是張。
  • 開國上將黃永勝,晚年誤入歧途,但信仰仍堅定,始終敬重這兩人
    他在為了自己心中的祖國,為了黨和人民,他們浴血奮戰,成就了今天的中國。在1955年的時候,為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勝利做出貢獻的將領們,國家為他們舉辦了授銜儀式。在授銜儀式上,近千名的解放軍將領被授予將帥軍銜。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的一個開國上將黃永勝,他的人生比較豐富多彩。
  • 開國將帥中只有他一人是北京人,資歷很老,卻未評上開國上將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所有的開國元帥和所有的開國將軍中,似乎不怎麼見北京人。沒錯,小編告訴你,在所有的開國將軍中,只有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就是倪志亮。咱說身為一個北京人,能走上艱苦的革命道路,首先就很值得點讚。要知道,北京戶口很值錢的。
  • 這個姓氏雖然只有十位開國將軍,不過有兩位活過100歲!
    從1955年第一次授銜,後來又經過幾次晉升,到1964年,我軍的開國將帥共有1614人,包括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1360位少將。這個姓氏雖然只有十位開國將軍,不過有兩位活過100歲!
  • 羅姓其實有三位開國中將,其中一人死後可姓羅,他曾任空軍政委!
    羅姓總計有30位開國將軍,其中三人為中將,他們分別是羅元發、羅舜初、羅福金。這三位羅姓開國中將,最有成就的是羅福金,他擔任過空軍政委、中國民航總局第一政治委員。1955年,餘立金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建國後,餘立金曾擔任空軍副政委。真正使他名聞全國的「楊餘傅事件」。餘就是指的餘立金。1978年,餘立金去世,享年66歲,他去世後,宗譜上記載的是羅福金。那麼另外羅元發、羅舜初兩位又是哪裡人呢?羅元發是羅姓三位中將中,唯一活過100歲的,他也來自空軍。
  • 最有孝心的開國上將,說;活著盡忠,死後盡孝
    他在位24年的他以孝道治國,重視農業發展,並且在他的領導下,西漢王朝迎來了第一個盛世。然而,在57位開國上將中也有一位孝心上將,他就是許世友,可能了解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許世友,他是上將中唯一土葬的將軍,很大的原因和他母親有關係。生活在那個亂世的他,因小時候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富裕,所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少林寺當俗家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