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孝心的開國上將,說;活著盡忠,死後盡孝

2020-12-12 熊熊講歷史

古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孝道也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可能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西漢時期,作為大漢帝國的天子漢文帝劉恆,在生母臥病三年,病情不見好轉時,他不惜生命,以身試藥,只有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因此他也被稱為是古代皇帝中最有孝心的一位皇帝。他在位24年的他以孝道治國,重視農業發展,並且在他的領導下,西漢王朝迎來了第一個盛世。

然而,在57位開國上將中也有一位孝心上將,他就是許世友,可能了解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許世友,他是上將中唯一土葬的將軍,很大的原因和他母親有關係。生活在那個亂世的他,因小時候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富裕,所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少林寺當俗家和尚。導致許世友從小就與母親離多聚少,加上他後來又參加了革命,當了紅軍,機會就更少了。

許世友

在鄂豫皖根據地時,他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回家看看母親。不過後來,鄂豫皖根據地被蔣介石攻破後,紅四方面軍被迫踏上長徵之路,作為當時的紅軍猛將許世友也跟著大部隊轉移。這樣一來,許世友與他的母親見面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加上又處於亂世,讓他一直沒有回老家看望母親,這讓許世友感覺十分慚愧,對不起自己年邁的老母親。

等八年抗戰勝利後,本以為可以回家看望母親的許世友,又投入了解放戰爭,這一打又是三年。直到我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的許世友,才回到老家看望母親。此時的母親,已經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當時,許世友見到母親的第一眼,作為錚錚鐵骨的漢子的許世友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跪在母親面前,不停的哭,嘴裡念叨對不起我敬愛的母親……。

許母

雖然,解放戰爭取得勝利了,但是許世友並沒有閒下來,又投入了祖國的建設事業中,於是將他的老母親,接到自己的身邊方便照顧,以彌補多年虧欠母親的孝道。當時許世友是南京軍區司令員,他為了母親能夠適應城市裡的生活,特意將他住的地方,打造成一片農莊,院子種了小麥、高粱、玉米、紅薯,還修建了豬圈,兔圈,讓老母親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從這一點看來,許世友稱得上是上將中,稱得上最有孝心的一位開國上將。

但是由於老人家,畢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城市再好,也不如自己的老家。不是有句話這樣說的嗎?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狗屋。於是,老母親就提出回到老家生活,但是許世友堅持反對,說;母親你就留在我身邊,讓我好好孝敬你,以彌補我多年對你的虧欠。老母親說;兒啊;只要你好為娘就高興,在這裡為娘住不習慣,還是老家好。

許光和許世友

在母親的堅持下,許世友同意了母親的決定。不過,他讓自己的大兒子許光,放棄眼前的事業,回到老家替自己留在母親身邊盡孝。後來,老母親在病逝時,由於許世友因工作上的問題,沒能見上老母親最後一面。這也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以及對母親的愧疚。所以,也導致了許世友為何堅持土葬的想法,當時他說;活著盡忠,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主席。死後盡孝,孝敬母親。因此,許世友的孝心感動了當時的鄧公,就允許了土葬一事,說下不為例。

相關焦點

  • 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
    呂明 攝中新網寧化1月10日電 題: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中新網記者 林春茵「共和國有今天,正是他們當年出走革命的初衷。他們為國盡忠,我們作為後人,應該為他們盡孝。」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劉氏委員會副會長劉歲美10日對中新網記者如是說。坐落在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淮土鎮淮陽村的劉氏祠堂,已經走過600餘年風雨。
  • 江西的開國上將有哪些?一位黃埔教官,一位最年輕,都是客家人
    據統計,在1600多名開國將帥中,來自四川省(含重慶市)的元帥最多,共有4名;來自湖南的大將最多,共有7名;同樣,從湖南走出的上將也是最多的,57人中佔了19人。那麼,開國將軍總數最多的是哪個省呢?既不是湖南,也不是湖北,而是江西。
  • 陣容最豪華的兵團,司令員是元帥,兩位開國上將,還有一位正國級
    那麼,陣容最豪華的兵團是哪個?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兵團不在四大野戰軍之中。當時的華北,也有三個兵團,排第一的,也就是第十八兵團,陣容最是豪華。為什麼呢?十八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是徐向前元帥。(王新亭陪徐向前檢閱部隊)這也是唯一的元帥兵團。
  • 羅姓其實有三位開國中將,其中一人死後可姓羅,他曾任空軍政委!
    羅姓總計有30位開國將軍,其中三人為中將,他們分別是羅元發、羅舜初、羅福金。這三位羅姓開國中將,最有成就的是羅福金,他擔任過空軍政委、中國民航總局第一政治委員。羅福金其實羅福金生前姓餘,死後才能姓羅。這是湖北大冶餘羅氏的傳統,據說,羅姓祖先入贅到餘家,後來子孫被稱為餘羅氏,有兩個字輩。生的時候用餘姓,死後用羅姓,從這點說,餘立金中將算羅姓。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母親去世,支援石家莊女護士向著家的方向三鞠躬:弟弟盡孝我盡忠
    張護士說:不用向領導匯報,相比較之下,這裡更需要我,家中有弟弟盡孝,而我要留下來繼續完成任務,為國家盡忠。 對於此事大家有何看法,都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一生光明磊落的開國上將,晚年說:沒想過社會主義也有壞人
    要介紹這位開國上將之前,咱先來看看這個小故事——1967年7月的一次會議上,吳法憲當著眾人的面,列舉陳再道的「罪狀」,最後還扇了他一個耳光。幾年後,吳法憲被抓,有人去向陳再道求證,說當年吳法憲當眾打了你兩個耳光,是真的嗎?結果陳再道反駁說:「這是誤傳,就打了一個,不是兩個。」
  • 開國將帥中只有他一人是北京人,資歷很老,卻未評上開國上將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所有的開國元帥和所有的開國將軍中,似乎不怎麼見北京人。沒錯,小編告訴你,在所有的開國將軍中,只有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就是倪志亮。咱說身為一個北京人,能走上艱苦的革命道路,首先就很值得點讚。要知道,北京戶口很值錢的。
  • 南京軍區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1955年9月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而當時十二大軍區的負責人基本上都參加了授銜儀式,其中南京軍區有三人被授予了開國上將,那麼這三位將軍都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南京軍區的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在1955年9月,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為軍隊正規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人死後 親人為其辦葬禮守靈的時候 為什麼點的是三根香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                                                           每個人都會死,在死之後,親人會舉行葬禮,這是古人傳下來的習俗,古時候人越孝順,葬禮就越濃重,表現出他們對死者的尊敬和孝心。
  • 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父親學日語 妙計活抓日軍
    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父親學日語 妙計活抓日軍     圖為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陳人康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
  • 57位開國上將中,黃埔軍校畢業的都有誰?一人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裔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是中國軍事人才的搖籃。孫中山、廖仲愷、蔣介石等國民黨主要領導人,為了應對中國的革命形勢,在蘇聯和共產黨的幫助下,建立起了這座享譽中外的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民黨將領,並且57位開國上將中,有9位開國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那麼這9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開國都是誰?
  •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子女的結局如何?
    徐達身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可謂是滿門榮耀。徐達有四子四女,兒子中出個兩個國公,四個女兒出了一位皇后,兩位王妃,相當成功。可以說是僅次於皇族的顯赫家族了。徐達的四子四女的結局基本上都是善終,算是子孫有福了,比之明朝開國第二功臣常遇春後代強太多太多了。徐達長子是徐輝祖,襲其魏國公爵位。靖難時選擇支持了建文帝,態度堅決出力頗多。朱棣進入南京以後並沒有轉變態度支持,朱棣要治他的罪,他只是寫下了父親徐達是開國功臣,子孫免死。
  • 終生勤學的開國將軍:湖北紅安籍上將秦基偉,從不識字到自寫傳記
    湖北麻城籍開國上將,陳再道的故事:「一塊銀元也沒丟」開國中將,1988晉升為上將的秦基偉虛懷若谷求學忙秦基偉1927年剛開始參加革命時,由於沒有讀過書,導致很多問題。抗日戰爭最艱苦時期,他每晚都在寫寫記記。渡江戰役當日,他在江邊上記錄作戰簡報,記下了兩千餘字的戰地日記。
  • 活著,為了親情!再苦再累都堅持
    當閒下來的時候我們偶爾會想: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父母?為了孩子?為了情愛?為名利?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我到底是誰?有人說,人活著就是盡孝盡忠謀福利、人活著就是立德立信盡善道、人活著就是追求幸福享安康;也有人說,人活著就是做事築夢過日子、傳道授業解迷惑、濟困幫窮助學子。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說:「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意思是人活著就是為了吃、為了穿。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人難免有一死,自古以來,生離死別,就是很正常的現在。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