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漫畫《盧浮地宮》:不要被畫框限制住,未來該如何探秘博物館

2020-12-19 騰訊網

一件事的不可解釋性會比道理和意義更吸引人,這就是「秘密」最動人之處。

——《畫的秘密》馬克-安託萬·馬修

第一遍看馬克-安託萬·馬修的這本《盧浮地宮》簡單的以為是本類似漫畫哲學思考的書,就像同樣是後浪漫出品的恩基·比拉科幻漫畫《動物帝國》,讓人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未來文明。馬修是想讓我們重新思考博物館對未來文明的意義,或者該如何解讀已知文明才是最佳的。

直到看完後浪漫專家解讀,才知道這是本羅浮宮宣傳項目叫做「當漫畫遇見羅浮宮」, 簡單來說就是品牌宣傳手冊。

有意思,這算不算用現代藝術解讀古代藝術,讓他們用藝術語言對話,討論如何觀賞藝術好?如果說用歷史的方法解讀過去的人生、古人經歷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會不會就像漫畫中畫的拿著梯子看畫的畫中人,始終在畫框裡看畫。

未來與網際網路共生的時代,該用什麼姿勢,什麼語言看畫好?

藝術形式的語言也許是最好的解讀方法,羅浮宮裡的藝術品不缺色彩語言,不缺畫法語言,不缺造型語言,甚至不缺殘缺語言,唯獨少了伴隨網際網路時代而發展的新漫畫語言,藝術的畫框好像建起了牢固的圍牆,排斥著網際網路,出現了奇怪的斷層,好像博物館裡藏的不是畫,是歷史古董了。

如同馬修在漫畫中藏著的嘲諷「時序繪畫敘述」,暗示著漫畫時序繪畫不受重視,沒法走進藝術殿堂,只能在畫中借用100多年前的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發發牢騷:「時間是發明,或什麼都不是。」

據說藏在漫畫語言中的還有卡夫卡關於《城堡》的寓言,博爾赫斯《兩個過往與兩個迷宮》的暗示,我看了兩遍也沒理解,只能按照後浪漫專家的提示去網上找了3集的《走進羅浮宮》紀錄片作為補充閱讀。

幾年前逛羅浮宮的記憶又一點點回來了,蒙娜麗莎到底笑沒笑根本看不到人太多,大家都忙著排隊舉手拍照。倒是路易十四雕塑印象深刻,他與拿破崙開啟了羅浮宮的藝術品收藏時代,路易十四是靠原創培養畫家,自上而下的熱愛藝術,拿破崙是靠戰爭把世界的藝術帶回家。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廳裡的女神像。

這是修補後的樣子,當初是一塊塊碎片,羅浮宮的專家們是用了各種方法才決定還原成現在的樣子,這樣的細節在馬修的漫畫中有提到,比如「碎片廳」和「修補工作坊」。「極古老的雕塑品都經受了歲月的摧殘,通常是鼻子、耳朵、手指被打碎。」藝術的修補也隨著時代的解讀有了不同,有一段時間的修復是牢固,是奔著一勞永逸去的,隨著修復時代過時,藝術開始要求恢復「原始」作品,打碎所有的修補,逐漸有了「堅決幹涉主義」的修復觀念,主張「讓修補顯而易見」。

看來藝術品修補的審美會隨著時代,隨著工具的發展而打破,未來的網際網路時代,是不是會讓每個參觀者用電腦探索出自己理解的修補雕塑呢?會不會有專家團和群眾團的共同意見最後決定呢?

關於這本漫畫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黑暗守護色澤」。馬修借著藝術品修復者的口說出了:光線是顏色的敵人,不信來兩百勒克斯,勒克斯是照度的單位,被光均勻照射的物體,適宜閱讀和縫紉等的照度約為500勒克斯。來兩百勒克斯,黃色,品紅色統統去無蹤。提醒著讀者「光線才是淺紅色的噩夢」,「影子才是他們的守護者」。

我猜這才是馬修的漫畫用黑白灰主色調解讀羅浮宮藝術的緣故吧。在未來也許探秘博物館的方法大概如他自己在《畫的秘密》中說的有趣。

「藝術的唯一用途,就是讓生活變得比藝術本身更有趣。」

相關焦點

  • 羅浮宮漫畫《斜眼狗》小人物的文化自信,把當代藝術放進博物館
    --岡本太郎《今日的藝術》1954年 這是最近看的第二本後浪出版的「當漫畫遇見羅浮宮」,第一本是馬修的《盧浮地宮》提醒我們重新思考博物館對未來文明的意義,未來與網際網路共生的時代,不要被畫框限制住。 這本《斜眼狗》講的是一個小人物對博物館的夢想和意義。
  • 《盧浮地宮》:在故事中尋找迷宮,你我皆是畫中人
    這書開篇頗為有趣,並且還伴隨著驚悚,跟隨著一位專家去羅浮宮探秘地宮,成功勾起了閱讀者的興趣,殊不知與很多讀者的所想的完全不同,這裡不是一個探險、娛樂的故事,這只是漫畫家在裡面的肆無忌憚的想像,融合頗具哲理的思考而已。
  • 讀書筆記‖《盧浮地宮》繪本
    年前就收到這本《盧浮地宮》,一本從頭到尾都以灰色調的藝術繪本!初看有總步入藝術博物館,欣賞著各種藝術藏品,博物館之大,藝術藏品數不勝數,無論走到哪都只是這間博物館的冰山一角。你需要換不同的姿勢,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從而得到不同的視覺享受,不同的人生感受。
  • 街頭藝術釋放博物館中的寂寞靈魂,不再被冷冰冰地關在畫框中
    法國藝術家Julien de Casabianca發起了重塑古典肖像畫的活動,將一張張陌生的面孔畫在城市的街角或棄樓牆外,仿佛他們被關在博物館中的靈魂被重新釋放。街頭藝術,顧名思義,即在街頭巷尾展示的一種藝術形式。
  • 晁鐵軍和博物館級畫框製作者之緣 • Maggie's藝術駐留
    他傳承了歐洲傳統手工古典畫框製作的技能,他的作品都是博物館級別的。50年前,20歲的Harry從荷蘭阿姆斯特丹來到澳洲,現在墨爾本生活。他的客戶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藝術投資者、博物館定製等,也包括在羅浮宮裡展出作品的畫家。
  • 當藝術黑科技化 數字藝術畫框Meural受青睞
    它就是——來自美國網件的智能數字藝術畫框Meural↓↓↓智能數字藝術畫框Meural展位現場Meural 不僅在我們的展覽上帶來了精彩的產品展示,讓大家能夠近距離領略來自紐約的數字藝術黑科技,還特設了抽獎活動
  • 博物館的美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辛勞和「絕技」?|國際博物館日
    按:17世紀,歐洲公眾開始有了欣賞藝術作品的強烈需求,現代意義上的公共博物館的概念開始出現。18世紀下半葉,全球兩座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館應運而生:一座是創立於1759年的大英博物館,一座是創立於1793年的羅浮宮博物館。
  • 他把畫框做成了一門藝術
    何多苓、艾軒、方力鈞、俸正杰等藝術「大腕」都是石京革的老主顧,最近備受關注的「小酒館的禮物」藝術展,每件作品的畫框製作同樣由他完成。「在我看來,他把畫框做成了一門藝術,他自己就是個藝術家。」成都小酒館創始人唐蕾說。
  • 「畫框裡的科學——中國科學院首屆科學畫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2018年5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文聯主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 中國國家博物館唐勇力畫作裝裱及畫框製作、安裝(單一來源採購...
    中國國家博物館唐勇力畫作裝裱及畫框製作、安裝(單一來源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作者: 發布於:2015-11-26 15:46:00 來源:中國政府採購網
  • 這場歐洲油畫展,光是畫框,都值得一看!
    成都博物館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特展,大家都看了嗎?這次展覽展出的60件藏品,全部來自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簡稱IMA),這家博物館以46000餘件百科全書式的館藏聞名於世。本次展覽為該館首次組織其常設展品赴海外巡展,中國為其巡展的首站。
  • 露天博物館如何讓更多人欣賞到藝術作品
    如果說「五月風暴」是一次擯棄學院派典範和過往標準聖像的破壞式的危機,那麼此次活動的意圖也在於在2018年拷問經典藝術和街頭藝術間的聯繫,而具體做法是請八位街頭藝術家在校園的牆上創作重新演繹羅浮宮藏品的永久藝術作品。他們的風格和技術截然相異,全景展示了今日的街頭藝術。
  • 3億元,杜拜建了 一個世界最大「畫框」
    在2018年新年之際,杜拜斥資35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1億元)修建的「杜拜畫框」(Dubai Frame),終於面向公眾開放了。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它時都覺得很新奇:這是行為藝術麼?這麼大個框子是要幹啥?其實,「杜拜畫框」是杜拜建設的一個新景點,它將和旋轉大廈、帆船酒店等地標式建築一起,構成杜拜的新天際線。
  • 三分畫,七分裱,收下這份畫框裝裱指南
    經此遭遇,後來在參觀展覽、藝術工作室時,每每見到與畫作相得益彰的精美畫框,總是迷戀不已。中國古語「三分畫,七分裱」所言非虛,更深刻認識到畫框裝裱實為一門藝術。也常暗自琢磨,新時代的 畫框裝裱,怎樣裝出現代感,讓陳列更具藝術範?
  • 科學畫:把科學「裱」在畫框裡—新聞—科學網
    該物種極為珍稀,其群落迄今僅見於澳門路環九澳水庫淡水溼地和疊石谷溼地。科學畫《澳門鳳尾蘚》向人們展示了孢子體的勃勃生機,伸展的蒴齒仿佛生命的火焰。 …… 科學畫的背後不僅隱含著豐富的知識,更有著有趣而動人的故事。5月18日,「畫框裡的科學——中國科學院首屆科學畫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科學畫作品152幅,所有作品均由中國科學院畫師團隊成員創作。
  • 倫敦漫畫博物館——漫畫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地方
    1988年,一群熱愛漫畫藝術的漫畫家,漫畫愛好者和漫畫收藏家連同The Cartoon Art Trust一起成立了一個以收藏、展覽、保護和推動英國漫畫藝術為宗旨的博物館。最初,他們只是在一些小的會所舉辦展覽,直到2006年漫畫博物館才正式開業,地址就位於大英博物館旁邊,離Tottenham Court Road Station和Holborn Station走路只要五分鐘。
  • 探秘西影電影藝術體驗中心 打卡國內唯一「活」的電影藝術博物館
    穿行在世界級電影放映機群之間,觸摸百年光影印記;在或浪漫時尚或懷舊復古的電影老爺車場景中,隨意切換演繹不同角色;走進水簾洞,沉浸式體驗《大話西遊》經典橋段……8月23日,迎接61歲生日的西影,特別策劃組織網絡媒體大V 「魅力西影行」活動,邀請20多家主流媒體及網絡大V,提前「探秘」即將開放的西影電影藝術體驗中心。
  • 「Art Macao國際藝術大展」主場展在澳門藝術博物館開幕
    「藝文薈澳」(Art Macao)於本周四(6月6日)在澳門文化中心藝術廣場舉行啟動儀式,而核心活動「Art Macao國際藝術大展」主場展亦同時在澳門藝術博物館開幕。席洛漢茲曼 無題 油、顏料、亞克力畫框、畫布 作品由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提供史提芬布朗格羅 演戲 (2019) 混合材料 120 x 150 釐米 藝術家借展,作品由銀河娛樂集團提供為期半年的「藝文薈澳」呈獻連串國際藝術展覽、表演活動、國際青年節慶、高校視藝展示等大型活動,共計41
  • SHIO世碩32英寸智能藝術畫框高霧度屏實木畫框設計值得選擇麼?
    數顯之家快訊:SHIO世碩32英寸智能藝術畫框 電子相冊 高霧度屏 實木畫框設計用戶可以將手機上的畫面投屏到PC端,支持音視頻、圖片、攝像頭直播等畫面等,使用方便,只需要在同一個wifi條件下即可,歡迎大家前來使用。
  • 「報攤」大探秘,這本一塊錢的藝術繪本能給小孩看嗎?
    在廣州大學城的南亭村裡,住著原住村民、奶茶店老闆、手抓餅小販和廣州美術學院的學生。據知情人士葉阿姨回憶,幾年前當她路過村口第一家雜貨店,經常會買一盒燕塘紅棗枸杞牛奶,和一本《馮火月刊》。牛奶的價錢她已經忘了,但是《馮火》的卻還記得:一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