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海外併購實踐與挑戰(可下載)

2020-12-22 新浪VR

中投研究院重磅推出深度調研報告《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實踐與挑戰》。本報告是迄今為止針對上市公司海外併購最全面和最深入的問卷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海外併購面臨的共同挑戰,並提出應對策略,值得有意探索海外併購的企業家和專業人士研讀。

為深入探究上市公司海外併購得失,尋求成功之道,中投研究院聯合德勤、《新財富》和廣發證券共同推出「中國上市公司跨境投資問卷調查活動」,向逾千家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高管發出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79份。其中,民企佔比最大(約63%),其次為國企(約28%),收入規模超過百億的企業接近30%。在受訪企業中,約33%的企業在過去五年內參與過海外併購,近60%受訪企業表示未來有海外併購計劃。

一、實踐與挑戰

海外併購可分為四個階段,即併購戰略、標的搜尋和篩選、交易執行和投後整合。過半受訪企業認為上述每個環節都是海外併購中的痛點,以交易執行中的估值和談判,以及投後整合最為突出。在戰略制定環節,雖然超過半數受訪企業在未來三年內有海外併購打算,但其中約四成企業缺乏明確併購戰略。在標的搜尋和篩選環節,受訪企業最理想的海外併購標的仍集中在傳統熱門地區—北美和西歐,「一帶一路」成為企業併購戰略新熱點。從標的選擇上看,中國上市企業偏好歐美市場成長或成熟期的中小公司。在交易執行環節,中國上市企業偏好獨家控股收購以裝入上市實體,但併購過程漫長易導致失敗風險提高。在投後整合環節,大部分企業都認為投後整合挑戰大。

(一)併購戰略:缺乏清晰海外併購戰略

過去五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複合增速達23.5%,在歐美發達地區的投資數量增加尤其顯著。從併購動因看,中外合資企業和民營企業更注重獲取品牌與基數,近四分之一國企由於政府政策原因進行併購。從併購區域和行業選擇來看,中國上市企業海外併購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工業和消費品行業依然是中國上市企業併購重點,電信、媒體、科技及醫藥行業交易數量在快速增長。

建議企業制定清晰的長期戰略指引併購,將整體業務分成主營業務、周邊業務和新業務,並分配投入資源比例。例如,一家主營工程承包業務的中國集團公司目標在未來五年內,實現業務快速擴張,嘗試通過業務多元化尋找新增長點。由於其國內業務已趨於飽和,海外併購是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雖然公司在全球多個地區已有不少工程承包業務,然而尚未實現海外紮根,併購便成為自然選擇。併購前該公司認真分析其主營業務的全球整體發展趨勢、業務模式及競爭格局,就非洲、北美、亞太、拉美、歐洲及中東市場進行區域掃描。深挖電力、交通、水務、通訊等子行業市場情況,詳細了解各區域相關行業的政策走向、市場規模、行業需求、投資發展現狀、未來趨勢等關鍵影響因素。同時結合集團其他業務板塊,例如對外貿易等,制定清晰的集團業務組合和海外併購戰略,為海外併購標的選擇提供明確方向。

(二)標的搜尋:偏好成長和成熟期中小公司,合適標的難覓

從標的類型來看,有約44.3%受訪企業處於對技術和品牌的追求,主要將成熟期公司作為理想標的,而另有約50%的受訪企業將自身有成長動力的企業視作理想標的。從標的規模來看,中國企業相對偏好規模較小標的,偏好小於5億的受訪企業約佔56%。調研發現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標的主要是家族企業(約50%受訪企業的併購標的)和大型企業剝離的非核心資產(約30%受訪企業的併購標的)。

建議制定篩選標準聚焦戰略核心訴求,切莫追求完美。除了收入、利潤等常見財務指標外,也應對業務和技術核心能力、管理能力等篩選標準進行考量。例如,一家國際美容用品集團計劃拓展中國市場的專業美髮沙龍業務,希望在中國本土市場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或合作夥伴實現該目標。考慮該行業在國內較為分散,即使領頭公司規模也較小,整體管理並不規範。該集團將挑選重點放在標的是否與該集團的戰略目標相符,以及標的業務競爭力、潛在協同效應、併購合作是否可行,併購後需要付出的改造代價等方面,最終融合為吸引力和可行性兩個維度的篩選標準。在幾輪篩選過程中,每一輪增加新的標準,以最大程度篩選出符合收購訴求的對象。該集團認識的十全十美的目標並不存在,因此在新增標準時,確保不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同時衡量收購後可能付出的整合成本。

(三)交易執行:偏好獨家控股收購以轉入上市實體,交易風險偏高

約70%偏好以控股方式進行併購,其中74%是以獨家方式完成。獨家控股方式偏好不僅表現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化擴張中對控制力的訴求,還體現了在資本運作層面,作為退出路徑(約84%受訪企業),將標的裝入上市實體以提升市值。獨家控股收購方式隱含著較高的失敗風險,受訪企業由此對控股型收購十分謹慎,約50%受訪企業對併購標的進行一年以上的長期追蹤。

建議開展多維度盡職調查,提前做好協同分析,關注提升企業價值。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中國企業主要聚焦財務、稅務、法律方面,以風險管控為主,而對商業、運營、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等,以業務協同為目的的盡職調查關注不夠。例如,一家中國裝備製造集團斥資9.25億歐元併購德國某零部件企業,是該集團在海外規模最大一筆投資,希望加速旗下裝備公司的業務拓展,並使其成為集團「3+1」高端製造板塊的海外平臺。為此,除了常規的財務、稅務和法律盡職調查,該集團也啟動了商業、運營和人力資源全面的盡職調查,目的是全面了解該標的公司業務和運營狀況,以此驗證全球平臺的協同假設。在盡職調查中開展的事先驗證,使得在交割後該集團與德方迅速制定整合工作規劃,協同整合工作開展順利。

(四)投後整合:複雜程度高,文化衝突是整合失敗主因

公司治理無疑是大部分投後管理工作的重點(76%),業務和運營協同也是整合之重,包括提升收入(66%受訪企業)和成本控制(約50%受訪企業)。調研發現文化衝突和人才缺乏是整合過程中最大挑戰。

建議追蹤和量化協同效應,妥善處理文化衝突。可以考慮在整合工作啟動的前幾個月過渡期,聯合雙方公司的不同部門,成立專項小組聯合辦公。還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方作為中外雙方的中間橋梁。中國企業在整合時應聚焦業務協同,包括市場開拓、品牌引入、技術獲取等。目前中國企業對定量分析和追蹤協同效應的實踐較少,雖然量化過程會消耗額外資源,但是量化結果能夠更好輔助管理層決策,從而達到預期的協同效應。

在量化協同方面,跨國企業實踐領先。例如,一家美國醫療用品公司併購一家瑞典國際醫療用品公司,雙方定量計算和追蹤了協同效應。其中重點量化收入增長、營業費用、融資費用三方面,並定量計算整合成本。以量化收入增長為例,雙方銷售團隊首先各自確定了銷售自然增長比例,以確定在不考慮協同效應情況下的基準水平。雙方隨後細緻討論了各自銷售渠道和銷售人員布局情況,衡量了不同區域和不同渠道之間聯合營銷、組合銷售、交叉銷售的目標和實現可能性。同時討論了定價策略調整,最終形成了協同後雙方預期實現的銷售目標。在此過程中,包括財務核算、人力資源、客戶管理系統等支持人員全程參與,確保目標和措施的可操作性。

二、深度案例分析

天尚集團和眾天資本共同收購Steel公司案

2013年3月,天尚集團與財務投資機構眾天資本公司組成投資聯合體以8.33億美元,全面收購北美上市公司Steel並將其退市,從而控制了中國L金屬資源產業鏈上遊供應的80%市場份額。本次收購引入外部財務投資者、國際金融機構借款及過橋資金,通過目標公司股權質押、公開市場等多種融資方式完成收購。本次交易結構複雜,採用了創新性交易方案,通過多渠道進行融資,堪為業界典範案例。

目標公司Steel總部位於大洋洲,於2010年9月在交易所掛牌上市,是全球最大的L礦石資源供應商,具有超過25年的L精礦生產經驗,擁有全球儲量最大且品質最好的L石礦。Steel公司、智利Quake公司、美國Raffle公司和Fast公司等四大公司共同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L資源供應。其中,Steel佔全球L精礦供應市場份額的64%,並控制著中國L資源產業鏈上遊供應的80%市場份額。

收購方天尚集團是一家以L金屬工業和農牧機械為主業,集科研、生產、投資、國內貿易和進出口為一體,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民營企業。同時天尚集團是Steel在中國的最大客戶迪廈的大股東。迪廈公司是L礦石提煉生產商,擁有直接從L礦石提取產品的專利技術,生產經驗豐富,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認定,是國內L金屬行業中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綜合競爭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其生產的原料L礦石全部進口自Steel公司。

1。中國自有L資源無法滿足國內長期需求

眾天資本公司擁有專門的礦業投資團隊,團隊對包括L礦在內的礦業資源進行長期跟蹤研究,並判斷未來中國自有資源無法滿足國內需求,於是在2011年底建議眾天資本公司投委會提早進行戰略布局,管理層認同投資團隊觀點,並啟動對國內外該行業主要公司的搜尋和分析。眾天資本公司在分析了全球主要L金屬行業公司的基本面、產業鏈所處位置、所持礦產資源等特點後,鎖定擬投資對象範圍。通過與投資對象保持長期溝通和討論,與多家公司達成利用國際平臺、在大洋洲和南美布局並提升產業鏈價值的共識。2012年上半年,眾天資本公司著手對大洋洲L礦項目進行立項,定下L金屬行業巨頭Steel公司和另一家該行業的國際公司兩個目標。

2。半路殺出程咬金,天尚集團邀眾天資本公司加速收購

2012年8月,Steel公司收到競爭對手Raffle公司全面收購要約,擬以約7.32億美元現金全面收購Steel公司已發行股份。Raffle公司是美國特種化學品製造商,其業務覆蓋L金屬行業、表面處理、添加劑、鈦白粉、高級陶瓷等領域,是唯一一家美國提取L金屬的企業。Steel公司管理層認為收購價格合理2, 擬向股東推薦接受該收購要約。如獲同意,Raffle公司將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L金屬資源開發商,L資源行業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將對中國市場造成衝擊,將給完全依賴於礦石提取的我國龍頭企業天尚集團當頭一擊。

天尚公司在上市之後,一直在秘密運作收購Steel公司的計劃,但由於管理層對於併購的種種顧慮導致收購計劃一直進展緩慢,在Raffle公司發出收購協議安排之後,天尚集團迅速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代表上市公司與Raffle公司競爭收購Steel公司。2012年9月,天尚集團開始與眾天資本公司接觸,希望與眾天資本公司聯手競購Steel公司。由於眾天資本公司自身早已啟動了對該公司的立項,認為該項目在基本面、資本運作、戰略意義方面均具亮點,同意協助天尚集團收購Steel公司。2013年初眾天資本公司完成出資。

2012年11月,天尚集團獲得大洋洲某國外商投資審查委員會批准,同意其全資子公司對Steel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進行收購。同年12月初,天尚集團成功與Steel公司籤署了計劃安排實施協議(SIA),將協議轉讓價格提高,並獲得董事會推薦。12月中Steel公司發布公告,稱其已與Raffle公司協商確定終止兩者之間收購事宜,天尚為此預付2,500萬美元分手費。2013年初,天尚完成對Steel公司100%股權的收購。同月,Steel公司從交易所退市。

3。受資金限制,被迫與競爭對手成立合資公司

天尚集團收購Steel公司借了大筆的併購貸款,擬於收購完成後通過A股定向增發募集資金,以償還併購貸款。但是由於增發方案遲遲得不到證監會審批通過,天尚集團背負的財務壓力越來越重。天尚集團通過引入財務投資人、銀行過橋貸款等多種方式,試圖解決收購資金問題。2013年中,在眾天資本公司協助下,獲得中信銀行及招商銀行的抵押貸款,以解決天尚集團短期資金周轉的困境。但是非公開發行進程受阻,資金壓力繼續加大。2013年秋,當初的競爭對手Raffle公司提出在收購價格基礎上溢價26%,要求控制Steel公司50%左右的權益。隨後,天尚集團和Raffle公司達成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以現金出資的方式,分別向天尚香港分公司和眾天資本公司收購Steel公司100%的股權。天尚集團提出眾天資本公司退出Steel公司以滿足Raffle公司對股份的要求,眾天資本公司決定同意天尚集團的請求。2014年中,眾天資本公司對Steel

公司的投資全部退出,項目成功獲利。

4。經驗總結

本併購案例最大的亮點和經驗是產融的有機結合,體現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優勢互補。在投前階段企業的行業能力突顯,其清晰的產業發展和投資戰略,以及對國際市場、技術的精確判斷,彌補了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不足。而在投中階段,金融機構對金融市場的深刻了解,有助於交易結構、流程、談判等重要環節的掌控,為企業提供充足資金的同時,加強了交易的風險管控能力,而在這些方面企業的經驗較欠缺。天尚集團最終在財務投資者眾天資本公司協助下,完成對Steel公司的收購,升級轉型成為跨國公司,躋身世界L金屬行業龍頭,同時確保了我國L金屬資源的穩定供應。本收購貴在有行業龍頭企業天尚集團和眾天資本公司的共同投資,共擔風險。行業內合作夥伴企業對實際業務和具體操作理解深刻,企業的加入發揮了其行業優勢,而眾天資本公司作為專業投資公司,帶來了資金和熟悉國際投資環境等優勢。本併購案例從項目研究、投資標的搜索與鎖定、合作夥伴選取、戰略意義與財務回報的權衡等方面均有較好的借鑑意義。從財務投資者眾天資本公司的角度來看,投研結合、研究驅動投資為本案例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礎。近幾年能源、礦產等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大幅的調整,再加上L金屬行業當時屬於小眾冷門類型,難以進入主流投資者視線。在此大環境下,眾天資本公司願意投資L金屬資源,與其長期跟蹤,對各細分行業進行深入研究密不可分。

相關焦點

  • 企業海外併購上市,如何搭建公司架構?
    來源: AC國際諮詢 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通常會選擇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設立中間控股公司進行間接投資,加快進軍海外的步伐。那麼企業在海外併購的過程中,該如何搭建交易架構?
  • 發揮併購重組業務優勢 AMC助力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
    作為中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公司面臨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應突出創新驅動、強化產業升級、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其核心是通過併購重組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四)中國長城資產運用併購重組提升上市公司內涵價值的實踐中國長城資產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立足自身優勢,利用資本市場功能,創新出具有長城特色、體現不良資產內涵價值的併購重組業務模式——「RAIR」併購重組模式:即「革新(Refresh)、債權收購(debt Acquisition)、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併購重組(Reorganization)」
  • 海淘「爆款」成中企海外併購新寵兒
    2015年12月,A股上市公司朗姿發布公告,朗姿全資子公司以600億韓元(約合3.3億人民幣)收購可萊絲品牌母公司、韓國L&P化妝品公司10%股權。瑰柏翠(Crabtree & Evelyn)是不少中國女性消費者熟悉的英倫範兒護手霜品牌。如今這一品牌母公司70%的資產已屬於中資企業。
  • 盤點中國醫療器械海外併購十大案例
    僅2013年上半年即發生了3起大額併購,併購金額也屢創新高,大手筆的資金規模非常少見,無獨有偶,這幾起併購均是由國內醫療器械相關企業發起的海外併購,這也是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在向國內外市場傳遞著:本土企業正在加快海外併購,力圖國際化、多元化的強烈的信號。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約1500億元,近10年複合增長率為21.3%。行業發展空間廣闊的同時,競爭也更加激烈。
  • 時代併購論壇紹興站:上市公司併購「危」與「機」並存
    11月13日,由時代傳媒和新財董聯合舉辦的「併購影響力·時代中國行——2019上市公司併購城市巡迴論壇」(下稱「時代併購論壇」)第四站在紹興圓滿結束。本站活動主題為「上市公司併購的未來趨勢探討」,吸引了20餘位上市公司董秘及併購中介服務機構高層人員參會。
  • 莫開偉:中企海外併購應三思而後行
    「蛇吞象」大戰, 早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之時,大量國有企業紛紛海外搶灘布局時。對中企海外併購,應持積極支持態度,因為如果確定了正確的海外併購戰略,實施科學穩妥收購方案,量力而行,海外併購可更好地落實中央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及「一帶一路」等經濟戰略實施,更好地展示中國企業形象和勢力。
  • [上市]星期六:關於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意見...
    [上市]星期六:關於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意見的回覆公告 時間:2018年12月14日 18:25:22&nbsp中財網 證券代碼:002291 股票簡稱:星期六 公告編號:2018-095 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 審核意見的回覆公告
  • 迪威迅:榮獲深圳市上市公司併購協會 「優秀會員單位」稱號
    日前,「推開併購神秘之門」實戰高峰論壇暨深圳市上市公司併購協會一周年慶典活動,在深圳星河麗思卡爾頓酒店隆重舉行。這場由深圳市上市公司併購協會舉辦的高規格企業併購峰會,吸引了近800位來自上市公司、金融機構、政府機構及知名企業負責人參加。作為協會副會長單位,深圳市迪威迅股份有限公司受邀出席,並被授予「優秀會員單位」榮譽稱號。
  • 海淘爆款成中企海外併購新寵 部分爆款有中國血統
    其中出現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趨勢——海外熱銷的知名消費品牌成為中國企業收購的標的。   成立於1969年的澳大利亞知名保健品牌Swisse在澳洲部分商店常常會賣斷貨。如今,這一品牌的大部分股權已被中國企業收入麾下。中國嬰幼兒營養品及護理用品供應商、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合生元於2015年9月宣布以16.7億澳元收購澳洲保健品企業Swisse Wellness集團約83%的股權。
  • 明稅律師受邀解析「中美公司跨境融資併購法律制度與律師實踐」
    2020年9月13日晚,明稅主任律師武禮斌、合伙人施志群與賴春華,受邀參加主題為「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瑞幸咖啡案例研究(第二十二期):中美公司跨境融資併購法律制度與律師實踐」線上講座。本次講座其他嘉賓包括:博士後、教授、原北京律協證券委主任、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寶峰,江蘇省律協涉外法律委主任、北京市中銀(南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儉,錢伯斯中國大陸反壟斷法推薦律師、北京高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姜麗勇,國際併購整合聯盟(GPMIP)中國董事合伙人於平,與談人為中國和美國紐約州雙執照律師
  • 海航折價出售英邁,蛇吞象悲劇收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要「膽大心細」
    根據相關資料,2016年底,海航旗下上市公司天海投資以59.82億美元,收購當時的美國上市公司英邁國際100%股權,英邁國際是當時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分銷商,成立於1979年,1996在美國紐交所上市,2019年度還是微軟等科技巨頭的重要的設備分銷機構。
  • 【法律解讀】託管式併購 為何受上市公司青睞?
    就恆逸石化有關「先受託經營後併購重組」的具體交易安排,簡述如下: 1、控股股東恆逸集團通過併購基金設立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通過競拍獲得其他第三方的相關資產(該等資產經修復、重整後可用於從事恆逸石化主營業務); 2、項目公司與恆逸石化籤署《委託經營管理協議》,
  • 上市公司S66藥業再出重拳 6000萬澳元併購Bio-E計劃浮出水面
    ASX澳交所今日的一則併購及融資公告,將上市公司S66藥業(Star Combo ,ASX:S66)再次置於市場關注焦點之中。ACB News 《澳華財經在線》7月8日報導,ASX澳交所今日的一則併購及融資公告,將上市公司S66藥業(Star Combo ,ASX:S66)再次置於市場關注焦點之中。
  • 從狂躁回歸理性 A股海外投資併購主旋律浮現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截至7月24日),雖然A股上市公司海外併購的數量同比增長57%,但交易總額同比下降38%,其中標的涉及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體育等領域的僅為4起,同比下降100%。  在監管部門嚴控非理性境外投資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境外併購呈現分化,盲目、跟風、追熱點現象正大幅減少,而有助於產業結構升級、技術進步、國際產能合作及「一帶一路」建設的真實合規出境併購依舊如火如荼。  天價投資絕跡  境外投資的風口轉變始於去年底。
  • 上市公司併購交易備忘錄範本及核心交易條款解析!
    第二條 合作前提 標的公司按照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所聘請的獨立財務顧問、會計師、律師、評估師等中介機構提出的要求對其既有的財務、法律等事項進行規範,使標的公司符合中國證監會關於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對標的資產的要求。
  • 分析:TCL聯想京東方海外併購中的財技比較
    聯合證券併購私募總部董事總經理劉曉丹分析認為,TCL集團海外併購時,主要的支付手段是向合資公司注入相關業務以及少量現金,而交易現金以及整合過程的運營資金是通過銀團貸款和企業上市融資獲得的,財務壓力相當大。
  • 2月連鎖及零售行業引爆併購市場 海外併購金額激增
    2015年2月併購市場海外併購表現突出,預示著這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不斷擴展海外市場已然成為一個趨勢。   具體來看,2015年2月中國併購市場共完成99起併購交易,其中國內併購87起,佔併購案例總數的87.9% ,披露金額的案例79起,披露金額是40.04億美元,佔比51.5%;海外併購
  • 併購重組可調整配套融資,有上市公司提前修改方案
    來源:國際金融報再融資新規發布兩周後,證監會正式宣布,允許上市公司對併購重組的配套融資做出適當調整!2月28日,證監會官網顯示,再融資新規發布以來,對於現有的併購重組項目,配套融資部分如何與再融資新規相銜接,市場各方較為關切,證監會高度重視。經認真研究,為便利上市公司募集配套資金,抗擊疫情、恢復生產,允許上市公司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後,對配套融資部分做適當調整。對於已取得行政許可批文,配套融資尚未實施的併購重組項目。
  • 【民享財富股東背景】德同資本:「上市公司+PE」型併購帝國
    至此,目前德同資本已經針對消費、醫療、文化、先進位造、環保5個行業成立了相應的併購基金。值得一提的是,這5支併購基金均與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母公司合作。作為「PE+上市公司」模式積極的參與者,德同資本創始合伙人邵俊日前向《融資中國》記者詳細解讀了德同資本背後運作的獨到之處及背後的邏輯。
  • 「人物專訪」黃志剛:專注海外併購投資,助推律師行業蓬勃發展
    來源:中國誠信品牌網作者:方佳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是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價值發現、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通常包括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資源整合的各種行為。自證券市場創立以來,該領域一直是市場各方主體搏弈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