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味食品:高管違規減持引監管層關注 為零人公司創收逾4000萬元

2020-12-20 網易財經

(原標題:財報解讀 | 天味食品:高管違規減持引監管層關注 為零人公司創收逾4000萬元)

天味食品封面圖.jpg 509w, https://www.thejzy.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天味食品封面圖-300x215.jpg 300w"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圖片來源:天味食品官網)

財報解讀,關注二級市場

受益於在國內「八大菜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川菜以其極具特色的口味以及品類繁多的特徵得到了國內市場的普遍歡迎,由此調味品產業的發展勢頭或「辣」味十足。儘管當前行業「強者恆強、弱者更弱」的市場環境正在形成,但行業集中度低的局面,仍難以扭轉。而主營川味調味料的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味食品」),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9.19億元,同比增長45.98%;淨利潤2億元,同比增長94.62%。

觀其身後,近年來天淨利潤增速「坐過山車」,2019年主要產品毛利率紛紛出現負增長,其可持續盈利能力能否保持?尚未可知。與此同時,天味食品供應商問題「頻出」,不僅聯繫電話、郵箱與上百家企業「重合」,且該供應商近幾年社保繳納人數也均為0人,而天味食品與其發生的交易額逾四千萬元,其交易真實性幾何?此外,近三年來天味食品累計分紅逾2.5億元,且前次上市募投項目募集資金使用比例未過半,時隔一年再募資16.3億元進行擴產。

一、鄧文夫婦合計控股78.73%,高管違規減持引監管關注

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的天味食品,是一家「夫妻店」。

2020年半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半年報」)顯示,鄧文和唐璐分別持有天味食品67.84%和10.89%的股權,二人合計控制天味食品78.73%的股份,為天味食品的實際控制人,鄧文為天味食品的控股東。需要注意的是,鄧文、唐璐為夫妻關係。

除實際控制人之外,天味食品前十大股東還包括盧小波、天津達晨創世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天津達晨盛世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廣發聚豐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唐鳴、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諾德價值優勢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深圳市達晨財智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據半年報及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天味食品的董事會有9名成員,其中獨立董事有3名,分別為鄧文、唐璐、丁志勇、吳學軍、沈松林、王紅強、黃興旺、馮淵、車振明;監事會共有3名成員,分別為唐金梅、肖大剛、代莉;高級管理人員共有6名,分別為鄧文、何昌軍、於志勇、吳學軍、沈松林、楊丹霞。

鄧文,現任天味食品董事長、總經理、自貢市天味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四川天味家園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四川瑞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歷任成都市糧油食品廠技術員、成都東風麵粉廠助理工程師、成都市金牛區財貿辦主任科員、成都市金牛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管理人員等。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天味食品高管吳學軍因違規減持股份數量被上交所予以監管關注。

據上證公監函〔2020〕0070號文件,截至2020年4月22日,天味食品時任董事兼副總經理吳學軍持有天味食品股份70萬股,佔總股本的0.17%。5月28日,天味食品披露公告稱,吳學軍於2020年5月19日至2020年5月26日期間,累計減持253,750股公司股票、超出減持計劃數量上限7,250股,成交均價為46.8元/股。

作為上市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吳學軍在公開披露減持計劃後,未嚴格按照減持計劃公告的數量實施減持,實際減持股份數量超出減持計劃上限,超額減持部分也未按照相關規則的要求履行預披露義務,涉及違規交易數量7,250股、金額約33.93萬元。

二、火鍋底料及川菜調料營收佔比超九成,三成收入來自西南地區

成立於2007年3月2日,天味食品的主營業務為川味複合調味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半年報,天味食品產品包括火鍋底料、川菜調料、香腸臘肉調料、香辣醬等9大類100多個品種(不含定製餐調產品),主要品牌包括「大紅袍」、「好人家」、「天車」及「有點火」。

從產品分類來看,近年來天味食品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火鍋底料及川菜調料產品,且收入合計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逐年走高。

據招股書及2019年報,2017-2019年,天味食品火鍋底料收入分別為4.98億元、6.85億元、8.16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6.76%、48.49%、47.24%。同期,川味調料收入分別為3.86億元、5.18億元、7.63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6.21%、36.63%、44.19%。

同期,天味食品上述兩類產品收入合計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2.97%、85.12%、91.44%。

從銷售區域來看,天味食品銷售區域主要集中於西南、華中和華東地區。

據2019年報及招股書,2017-2019年,天味食品來自西南地區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27億元、4.3億元、4.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0.71%、30.44%、27.21%。

同期,天味食品來自華中地區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46億元、3.25億元、3.75億元,來自華東地區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5億元、2.02億元、2.92億元。

即2017-2019年,天味食品對上述三個地區的銷售收入合計分別為7.24億元、9.58億元、11.3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7.9%、67.78%、65.83%。

從銷售渠道分布來看,天味食品的銷售渠道以經銷商為主。

據2019年報及招股書,2017-2019年,天味食品通過經銷商渠道實現的收入分別為9.36億元、11.92億元、14.2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7.78%、84.36%、82.6%。

三、火鍋底料行業集中度30%,採購鏈長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或存隱憂

據招股書,天味食品所處行業為食品製造業中的「調味品、發酵品製造行業」,細分領域為川味複合調味料行業。

川味複合調味料行業的主要原材料為農副產品,關聯的上遊行業主要為畜牧業、農產品種植業,下遊主要是終端消費者以及餐飲企業,通過農貿市場、商超、零售商等渠道進入居民消費及餐飲領域。

需要注意的是,天味食品或面臨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風險。

一方面,天味食品原材料品種較多,包括油脂類原料、辣椒、花椒等農副產品,鹽、味精等基礎調味品,食品添加劑等原輔料,上述原輔料採購涉及多個供應商,同時供應商亦有可能向其上遊採購原材料,採購鏈條較長,涉及面廣,而原材料質量直接關係到產品的質量安全,天味食品面臨因原材料質量安全出現問題而導致其產品質量不合格的風險。

另一方面,從產品銷售來看,由於天味食品的下遊經銷商、商超和銷售終端分布於全國各地,若經銷商、商超或銷售終端在銷售過程中未按規定保存產品,亦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從而對天味食品造成不利影響。

除了原材料的「安全」控制問題,天味食品或還面臨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半年報顯示,由於農副產品價格受到天氣、產量、市場狀況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價格波動較為頻繁。受此影響,天味食品的原材料採購價格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動。若產品價格不能及時做出調整,將直接影響天味食品產品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

此外,天味食品或面臨激烈的市場行業環境。

據關於《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一次反饋意見》之回復文件(以下簡稱「回復」),當前複合調味料行業處於高速成長期,市場競爭激烈,但行業集中度還較低。以火鍋底料行業為例,火鍋底料行業前五集中度約30%,龍頭企業市場佔有率不足10%。

且天味食品稱,公司和頤海國際為火鍋底料兩大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川菜調料行業生產企業眾多,主要以小企業為主,競爭激烈。

四、淨利潤增速坐「過山車」,主要產品毛利率均下滑

實際上,近年來天味食品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增速「坐山車」。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5-2019年,天味食品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69億元、9.84億元、10.66億元、14.13億元、17.27億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13.27%、8.33%、32.56%、22.26%。

同期,天味食品的淨利潤分別為1.42億元、2.03億元、1.84億元、2.67億元、2.97億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42.82%、-9.6%、45.05%、11.39%。

到了2020年上半年,天味食品的營業收入為9.19億元,同比增長45.98%;淨利潤為2億元,同比增長94.62%。

2015-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天味食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27億元、1.65億元、2.25億元、2.65億元、3.78億元、2.22億元。

除此之外,2019年,天味食品的銷售毛利率下滑。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6-2019年,天味食品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9.44%、40.27%、39.38%、37.29%。2020年上半年,天味食品的銷售毛利率為42.39%。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天味食品主要產品毛利率紛紛陷入負增長。

2019年,天味食品主要產品火鍋底料、川味調料、香腸臘肉調料、雞精和香辣醬的毛利率分別為36.64%、38.63%、35.94%、40.17%、29.07%,分別同比增長-2.48%、-1.73%、-4.8%、-0.87%、-5.34%。

無獨有偶,2019年天味食品位於食品行業的毛利率也出現負增長。

據年報,2019年天味食品位於食品行業的毛利率為37.45%,同比增長-2.02%。

五、為「零人」公司創收逾4000萬元,供應商與上百家企業「經營混淆」

近年來,天味食品對前五名供應商的採購佔比均超四成。

據年報及招股書,2017-2019年,天味食品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佔採購總額的比重均超過四成。

2017-2019年,天味食品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分別為2.53億元、3.74億元、4.87億元,佔當期採購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2.15%、44.31%、43.78%。

同期,天味食品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0.81億元、1.35億元、1.87億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66%、9.57%、10.88%。

需要注意的是,天味食品供應商存在曾與上百家公司共用聯繫方式的「異象」,令人費解。

據招股書,成都市綠榮農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榮農產品」)、成都市綠生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生源」)同為陳英富及其家族成員實際控制的企業。2016-2018年,天味食品對綠榮農產品、綠生源的採購額合計分別為3,410.47萬元、3,036.08萬元、4,880.72萬元,佔同期總採購額的比例分別為5.94%、5.06%、5.79%,同期分別位列天味食品第二、第四、第三大供應商。

據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7-2018年報顯示,綠榮農產品、綠生源的企業聯繫電話均為028-64942858。

而據公開信息,截至2020年8月25日,共有684家企業曾使用過電話028-64942858。

此外,2019年報顯示,綠榮農產品、綠生源的企業聯繫電話均為18981980521,企業電子郵箱均為1318278758@qq.com。

而據公開信息,截至2020年8月25日,共有389家企業曾使用過電話18981980521,280家企業曾使用過郵箱1318278758@qq.com。

實際上,綠榮農產品及綠生源或為「零人」公司。

據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7-2019年報顯示,綠榮農產品、綠生源的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

為「零人」供應商創收超千萬元,同時,該供應商曾與上百家企業共用聯繫電話及郵箱,天味食品與其交易數據的真實性或許該「打個問號」。

六、前次上市募投項目「進度」未過半,時隔一年再募資16.3億元擴產

5月13日,天味食品披露了《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預案顯示,此次增發,天味食品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0,000萬股,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6.3億元,分別用於「天味食品調味品產業化項目」及「食品、調味品產業化生產基地擴建建設項目」。

其中,「天味食品調味品產業化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13.2億元,由天味食品成立全資子公司組織實施,項目計劃建設期為24個月。該項目建設完成後,達產年預計可新增火鍋底料產能5萬噸/年,新增川菜調料產能10萬噸/年。

此外,天味食品還擬使用募集資金3.1億元用於「食品、調味品產業化生產基地擴建項目」,建設期2年。建設完成後,達產年預計可新增火鍋底料產能4萬噸/年。

值得一提的是,天味食品首次公開發行的募投項目,募集資金使用比例不到一半。

據回復,證監會要求天味食品就「截至目前剩餘較大金額資金未使用」問題,進行補充說明進展情況、是否按計劃進度開展等。

回復顯示,2019年4月天味食品完成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4.89億元,分別用於「家園生產基地改擴建建設項目」、「雙流生產基地改擴建建設項目」和「營銷服務體系和信息化綜合配套建設項目」。而截至2020年7月31日,天味食品已使用募集資金2.41億元,使用比例為49.27%。

對此,天味食品在回覆中稱,前次公開發行募投項目的募集資金使用比例較低,主要系「家園生產基地改擴建建設項目」擴建工程的廠房建設項目的資金支出集中在建設周期後端的土建階段。

此外,天味食品還表示,基於複合調味品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公司業務實際發展狀況,前次募投項目的產能釋放尚不能緩解公司的產能瓶頸問題,因此通過本次融資擴大公司產能,支撐公司中長期發展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來,天味食品累計分紅超2.5億元。

據2019年報,天味食品2017-2019年,分別進行股利分配5,949.36萬元、8,263.1萬元、11,568.34萬元,共計25,780.8萬元。


本文來源:金證研 責任編輯:陳合群_NB12679

相關焦點

  • 上市公司股東「誤操作」違規減持頻發 有建議稱加強監管和處罰
    從源頭上,上市公司高管應該加強自我約束,不能隨意把帳戶交給其他人來打理。同時,建議監管部門對交易系統進行升級管理,使上市公司股東被鎖定的股份未到期前無法減持。此外,對於股東違規減持的行為,處罰力度比較小,建議監管部門可以加強監管和處罰。
  • 天味食品(603317.SH)稱:關於「大客戶接連註銷」的報導主要系工商...
    格隆匯 7 月 31日丨天味食品(603317.SH)公布,近日,公司關注到有媒體在網絡上發布題為《天味食品股價翻番背後:大客戶接連註銷高管違規減持》的文章。公司第一時間關注到上述報導並立即展開了認真核實,為了避免對投資者造成誤導,現予以澄清說明。
  • 「每周觀察」上周,至少有五家公司高管離職,七公司股東玩減持
    來源:反做空研究中心作者|孔祥凱據反做空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上周至少有五家上市公司高管離職,不低於7家公司股東玩減持,不知道這些公司高管和股東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是因為攝於違法違規被查呢?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出現了意外。
  • 深交所:對16宗違規行為發出監管函 6宗涉及買賣股票及減持違規
    原標題:深交所:對16宗違規行為發出監管函 6宗涉及買賣股票及減持違規   深交所11日晚間披露最新的深市監管動態。
  • 科大智能監事親屬窗口期減持 董秘否認違規交易
    3月7日,科大智能監事任建福親屬(兄弟姐妹)任建君減持公司股票1萬股,此舉或涉嫌窗口期違規減持。對此,科大智能董秘穆峻柏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深交所規定該減持並不違規,監事的親戚是有範圍界定的,窗口期明確規定不允許減持的為董監高及其配偶。  是否違規減持?
  • 大股東違反承諾減持幾天都等不了,公司回應:日子算錯了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綠盟科技業績大降、出現虧損,而大股東們也不斷拋出大手筆減持計劃。「迫不及待」減持涉嫌違規8月16日晚間,綠盟科技披露了公司第一大股東InvestorABLimited減持計劃,InvestorABLimited持有綠盟科技18.44%的股份,擬通過大宗交易、競價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不超過7134.38萬股。
  • TCL科技股東李東生收監管函:因違規減持股份
    新浪科技訊 12月15日上午消息,深交所對TCL科技股東李東生下發監管函,因其在承諾不減持公司股份的期間內發生了減持公司股份的行為,股東、董事李東生違規減持500萬股,成交金額分別為3590.98萬元和3576.47萬元。
  • 安井食品兩位時任副總經理違規減持被通報批評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12月9日,速凍食品上市公司安井食品公布上交所紀律處分決定書,時任公司副總經理黃建聯、黃清松因違規減持被通報批評。經查明,2020年6月16日,安井食品披露股東減持計劃公告稱,黃清松、黃建聯分別計劃自2020年7月9日起至12月31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票,數量不超過8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3384%。
  • 維宏股份:高管趙東京減持4000股 減持計劃時間已過半
    原標題:維宏股份:高管趙東京減持4000股,減持計劃時間已過半   維宏股份(SZ 300508,收盤價:25.77元)12月15日晚間發布公告稱
  • 口罩概念股欣龍控股業績飆升10倍 高管藉機高位減持
    從處罰公告可知,在1月22日湖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前,欣龍控股旗下一家子公司生產的熔噴布對外銷售價格為1.27萬元/噸。應急響應啟動後,該公司在生產成本漲幅不大的情況下,連續多次大幅提高熔噴布對外銷售價格,最高至35萬元/噸。除此之外,伴隨著公司股價水漲船高並創下歷史新高,欣龍控股還遭遇重要股東和多名高管的減持。
  • 因違規減持股份 TCL科技股東李東生收監管函
    12月15日消息,深交所對TCL科技股東李東生下發監管函,因其在承諾不減持公司股份的期間內發生了減持公司股份的行為,股東、董事李東生違規減持500萬股,成交金額分別為3590.98萬元和3576.47萬元。
  • 高管減持排行榜:10股減持額超億元
    公司股份遭高管減持,合計減持量1.83億股,減持金額49.03億元。   深滬交易所披露的董監高股份變動數據顯示,近10個交易日(8月14日~8月27日)共錄得142條高管減持記錄,涉及61家公司,合計減持量達1.83億股,減持金額為49.03億元。與期間高管增持金額相比,近10日高管為淨減持。
  • 減持違規收監管函 永和智控原實控人輪番清倉 新實控人忙併購轉型...
    減持違規收監管函 永和智控原實控人輪番清倉 新實控人忙併購轉型前途未卜
  • 年底眾多上市公司突擊交易 監管層急發關注函
    22日,東易日盛發布《出售房產公告》,為盤活公司資產,提高資產運營及使用效率,公司擬以8005.47萬元的價格向仁和恒基投資出售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路的15處房產。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12月份,公司連續賣房衝業績。
  • 單月淨減持超百億 8家浙股高管減持兇猛
    今年以來,除6月份淨減持金額達到55億元之外,其他月份淨減持額均不到50億元。7月份和5月份雖然高管也均為淨減持,但高管增持額分別達到18.3億元和16.8億元。  在此之前,高管減持最兇猛的是去年5月份,減持金額103億,增持金額5億,淨減持金額98億元,淨減持股數5.2億股。如果按年度計算,今年以來淨減持金額423億。
  • 巨力索具:業績變臉又涉嫌信披違規 楊子家族持續減持
    隨後,最近巨力索具又收到來自深交所的監管函,深交所認為公司存在財務報告預披露業績「變臉」以及信披違規問題。受此影響,巨力索具的股價在6月20日,盤中跌至近期的最低點3.61元/股,報收於3.73元/股。巨力索具2017年年報數據出現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公司針對深交所提出來的信披違規問題如何回應?
  • 早教機構美吉姆高管違規減持3.6萬股,烏龍一場還是有意為之?
    記者 | 查沁君11月6日晚間,美吉姆(002621.SZ)發布公告稱,副總經理姚曄的股票帳戶因誤操作,於當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3.6萬股,交易均價為5.48元/股,成交金額為19.73萬元。
  • 亞邦股份因子公司停產再戴帽 兩高管兩天減持套現1033萬元
    兩高管兩天減持套現千萬元自主停產50天後,6月27日,公司對外披露了高管減持計劃。減持計劃顯示,公司董事、總經理盧建平、副總經理周多剛、副總經理張亦慶計劃於減持計劃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所持公司股份。
  • 監管動態|減持違規收監管函,永和智控原實控人輪番清倉,新實控人忙...
    財經網資本市場訊  12月16日,深交所發布了對永和流體智控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蘇輝鋒的監管函,函件顯示,蘇輝鋒作為永和智控持股 5%以上股東,在近期的減持行為中,未按照有關規定在減持計劃自公告之日起滿 15 個交易日後實施減持,也未在持股比例降至 5%以下時按規定及時停止交易。
  • 中信證券等十券商被自律監管處罰:為4807投資者違規開戶
    監管層嚴查新三板合格投資者行動再出「狠招」,曾被股轉系統稱為「守門人」的券商首當其衝。  據統計,上述10家券商總計為4807名投資者進行了違規開戶,中信建投證券違規開戶的數量最多,高達3328名,體現為「未依據委託代理協議籤署日前一交易日日終的投資者名下證券類資產市值判斷適當性,錯誤根據投資者臨櫃辦理業務權限開通手續時點的實時資產市值」。  10家券商同天被處罰,出具警示函為較重處罰  先記住,新三板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