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班」的學生說自己是幸福的,因為老師不僅帶著他們減肥,還帶給他們堅持的品質和自信的生活態度。
調研100個學生後開班
體脂率超28才能加入
在西北大學有一門體育選修課,學生們稱之為「胖胖班」,專門接收體重超標者,幫助他們減肥。體育教師管偉是「胖胖班」的創辦者,也是目前這個班級的主要負責老師。
創辦胖胖班以前,管偉是負責田徑項目的,在日常教學中他發現,學生體育有兩大難——中長跑和引體向上,尤其是體重超標的學生很難達標。去年開始,學校進行全學分制改革,為了解決體重超標學生無法完成正常體育課程的問題,學校決定在大一開設這門名叫「素質減脂班」的選修課。
擔心將這部分學生集中起來會讓他們感到受歧視,管偉專門調研了100名學生,結果出乎意料,學生們都很想加入班級。
2017年,課程正式開設,很多同學聞訊趕來要求加入,其中不少人「被拒絕」。「有的同學雖然偏胖但能勝任普通體育課,也有的明顯不胖還想減肥。」管偉說,標準體重的BMI指數(體脂率)為18-24,28以上屬於肥胖,選修這門課的同學必須屬於肥胖行列,經過訓練BMI指數小於24即可畢業。那些被拒絕的同學雖然不能成為班裡的學生,但可以旁聽。
註:BMI指數=體重(kg)÷身高^2(m),例如:70kg÷(1.75×1.75)=22.86
人均減重5公斤
有人已減肥成功
課程設置上,每周日下午1.5-3小時的訓練課,從熱身、專項練習到輔助練習,根據班裡同學的不同情況分組分類別訓練,快步走、交叉步走、繞欄等方式交叉進行,從而達到身體不同部位減脂的目的。
「他們的體重過大,如果直接跑會對膝蓋等造成損傷,需要循序漸進。」管偉說,訓練也儘量選擇最簡單的方式,利用周邊的一棵樹、一個槓子進行,減少器械依賴,從而使得訓練更容易堅持。
除了每周一節課,管偉還要求學生周內訓練兩次,同時控制飲食,正餐八分飽晚餐五分飽,第一頓和最後一頓飯間隔不超過8小時,不得吃零食。
經過一年的訓練,班裡已有一名同學順利畢業,BMI指數降到了23.5。班級整體人均減重5kg,最大減重達到13.9kg;腰圍減少數值人均達到5.25cm,最大達到22cm。全班同學在期末考試15公裡快走中全都堅持了下來。
目前班裡共26名學生,管偉主帶,另外兩名老師輔助教學。學生們自稱班級為「胖胖班」,很多學生課程結束後還不願意走,表示要繼續訓練。管偉說,其實班級的訓練強度並不小,一口氣繞400米跑道走25圈,每次練完基本都會腰酸背痛,但能來的學生其實不僅僅是為了體育學分,更多的是為了美。
畢業後還會提供「遠程教學」
希望學生堅持運動
雖說有同學達到標準順利畢業,但更多的同學可能很難很快降到標準體重,班裡BMI指數最高的達46。為此,管偉設置的課程考核標準是每學期開始和結束測兩次體重、三圍,通過習慣保持、出勤率等多方位考核來確定學生是否能夠拿到學分。為了保護學生們的隱私,學生們的體重數據等都是不公開的。
「希望學生能健康減肥,養成一生運動的好習慣。」管偉說,他們反對吃藥、徹底絕食等不健康的減肥方式,一旦發現課程計為不合格。同時,為了讓學生堅持好習慣,他們也會嚴格監督。上學期班裡一名女生雖然按時訓練但體重不減反增,後來有一次發現該學生拎著大包小包的零食,被他發現後當場教育,孩子當時哭了,後來戒了零食,這學期體重就降下來了。
管偉說,這個班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種養成教育,希望學生們通過幾年的大學訓練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胖胖班有專門的「出班證」,和學校的畢業證不同,即便學生從學校畢業,體脂率沒有降到24以下,依舊不能真正「出班」,老師將繼續提供遠程減脂健身指導。他們希望學生工作以後延續這種習慣,進而延伸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加入到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出班證」上記錄了學生的原始體重數據和三圍、練習時間以及畢業時的數據和尺寸,還有這樣一句話:美麗人生,從現在開始。
減掉的是體重
收穫的是堅持和自信
昨日,華商報記者採訪了兩名「胖胖班」的同學,他們都是去年加入該班級的,經過一年的訓練體重都有所下降,兩人說,雖然很苦很累,但減掉了脂肪收穫了堅持和自信。
李同學說,這門課是大一的選修課,按道理大二就該離開了,但她至今還不捨得走。管老師為他們設計了一套科學的訓練方法,經過一年的訓練瘦了5公斤,以前不愛運動的她跑兩圈都累得不行,現在十幾圈不成問題。「我可能沒有別人跑得快,沒有別人體育好,但我一定是那個堅持最長久的。」
「瘦了10公斤,也收穫了自信。」陳同學說,雖然一開始餓得睡不著覺,但當身邊人都說自己瘦了的時候確實很開心,體能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從剛開始在操場扭著屁股訓練時的尷尬到現在的從容面對讓他覺得,雖然他們是「胖胖」,但他們能夠正視自己並做出改變就是一種自信。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攝影 高玉濤
編輯:王翠萍